古籍库 集部
宁知画牛隐见(见首/卷中)刘敞知龙雀刀(赫连勃/勃铸)又知周恶
夫印为亚夫印刘蜕知古铜盎非齐桓公物 斛斯徵 知
錞于(以芒铜振/之清响)祖莹知于阗国王故玉印徐铉知海马
骨高裕知陵鲤
陆澄与王俭等徵事候商略毕谈 (第 15a 页)
夫印为亚夫印刘蜕知古铜盎非齐桓公物 斛斯徵 知
錞于(以芒铜振/之清响)祖莹知于阗国王故玉印徐铉知海马
骨高裕知陵鲤
陆澄与王俭等徵事候商略毕谈 (第 15a 页)
诸管草创未就会闵帝受禅政由冢宰方有齐)
(寇事竟不行武帝保定中诏遣大宗伯卢景宣上党公/长孙绍远岐国公 斛斯徵 等累黍造尺纵横不定后因)
(修仓掘地得古玉斗以为正器据斗造律度量衡改元/天和百司行用终于大象之末其律 (第 22a 页)
(寇事竟不行武帝保定中诏遣大宗伯卢景宣上党公/长孙绍远岐国公 斛斯徵 等累黍造尺纵横不定后因)
(修仓掘地得古玉斗以为正器据斗造律度量衡改元/天和百司行用终于大象之末其律 (第 22a 页)
州刺史,别后,遣送白糸由为信。聿修退糸由不受,与邢书云云。又见《御览》二百二十九引《三国典略》。)
斛斯徵 徵字 士亮,广牧富昌人,魏太傅尚书令椿第三子。从孝武西迁,累迁太常卿。恭帝末,拜司乐中大夫。入周,进骠骑大 ……都司会,迁大宗伯。隋受禅,进大将军,封金城郡公,出为相州刺史。徵尚书右仆射,出为陕州刺史,转冀州刺史 。
因斛斯徵在逃密奏周武帝大赦
徵自以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北窜匈奴,则南投吴越。徵虽愚陋,
斛斯徵 徵字 士亮,广牧富昌人,魏太傅尚书令椿第三子。从孝武西迁,累迁太常卿。恭帝末,拜司乐中大夫。入周,进骠骑大 ……都司会,迁大宗伯。隋受禅,进大将军,封金城郡公,出为相州刺史。徵尚书右仆射,出为陕州刺史,转冀州刺史 。
因斛斯徵在逃密奏周武帝大赦
徵自以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北窜匈奴,则南投吴越。徵虽愚陋,
颜师古曰。子谷犹言谷子。秬即黑黍。中者不大不小也。
律吕新书。梁武帝钟律绩。称从上所传有周时铜尺一枚,古玉律八枚。检周尺。东昏用为章信尺。不复存。玉律一口箫。馀定七枚夹钟。有昔题刻。乃制为尺。以相参验。取细毫中黍。积次酬定。最为详密。以新尺制为四器。名曰通。又依新尺为笛。以命古钟。
又刘徽九章注云此尺。(杜夔尺)长于王莽斛尺四分五釐。然即其斛分。以二千龠约之。知其律止容七百二十分六釐六毫六丝有奇。则其径为三分三釐弱尔。然则其斛分数。与王莽斛分虽不同。其容收多寡相去未悬远也。
又祖孝孙云后周武帝保定中。诏遣卢景宣,长孙绍远, 斛斯徵 等。累黍造尺。纵横不定。后因脩仓掘地。得古玉斗。以为正器。据斗造律度量衡。因用此尺大赦。改元天和。百 …… (第 135H 页)
按建初即汉章帝号也。王士禛以为建初尺。即零陵玉律之制。意或然也。始平尺。较荀氏今尺。短四分。晋田父尺。较荀氏所造乐。长一米。二尺长短盖近之。晋前尺。即荀氏尺也。比始平尺。长三分七毫。与四分不远。又比晋田父尺。长七釐。七釐与一米之度。亦不甚远。
律吕新书。蔡邕铜龠尺。一以银错题其铭。祖孝孙云相承传。是蔡邕铜龠。后周武帝保定中。诏遗卢景宣,长孙绍远, 斛斯徵 等。累黍造尺。纵横不定。后因修仓掘地。得古玉斗。以为正器。据斗造律度量衡。因用此尺大赦。改元天和。百 (第 147H 页)
律吕新书。梁武帝钟律绩。称从上所传有周时铜尺一枚,古玉律八枚。检周尺。东昏用为章信尺。不复存。玉律一口箫。馀定七枚夹钟。有昔题刻。乃制为尺。以相参验。取细毫中黍。积次酬定。最为详密。以新尺制为四器。名曰通。又依新尺为笛。以命古钟。
又刘徽九章注云此尺。(杜夔尺)长于王莽斛尺四分五釐。然即其斛分。以二千龠约之。知其律止容七百二十分六釐六毫六丝有奇。则其径为三分三釐弱尔。然则其斛分数。与王莽斛分虽不同。其容收多寡相去未悬远也。
又祖孝孙云后周武帝保定中。诏遣卢景宣,长孙绍远, 斛斯徵 等。累黍造尺。纵横不定。后因脩仓掘地。得古玉斗。以为正器。据斗造律度量衡。因用此尺大赦。改元天和。百 …… (第 135H 页)
按建初即汉章帝号也。王士禛以为建初尺。即零陵玉律之制。意或然也。始平尺。较荀氏今尺。短四分。晋田父尺。较荀氏所造乐。长一米。二尺长短盖近之。晋前尺。即荀氏尺也。比始平尺。长三分七毫。与四分不远。又比晋田父尺。长七釐。七釐与一米之度。亦不甚远。
律吕新书。蔡邕铜龠尺。一以银错题其铭。祖孝孙云相承传。是蔡邕铜龠。后周武帝保定中。诏遗卢景宣,长孙绍远, 斛斯徵 等。累黍造尺。纵横不定。后因修仓掘地。得古玉斗。以为正器。据斗造律度量衡。因用此尺大赦。改元天和。百 (第 147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