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登姑苏台赋       任公叔

司马迁世掌天官才称良史探禹穴之遗迹纪吴国之
覆轨乃怃然而嘻曰登此姑苏之墟淹留兮踌躇感斯
宇之基为沼而 仲雍
之祀忽诸我闻周道既衰诸侯狎
主中无霸王蛮戎振旅始阖闾以信威终夫差以极武
左与劲越同壤右与强楚为邻内有 (第 1b 页)
欲易之以
卜长世废嫡立庶圣人所恶未知其可也曰君人者上
以安宗庙下以庇蒸人虽长嫡之义其不善易之可矣
仲雍
王季之长子让西伯之圣德断发文身以避于
吴为吴太伯盖成父之志也隐公鲁之贤君居位称摄
欲让其弟后(疑/) (第 23a 页)
  吴越史纂序(汤显祖/)
赤城先生集春秋吴越事为书甚具而数以意相绳引
甚严书似可以传无废独有感于吴越之际兵之所繇

吴越江湖间其民气急去就颇轻泰伯 虞仲
被发采药
蛮荆人悦之因以为君厥后楚汉时吴芮保聚江湖间
人亦因而君之虽其俗易教便亦其民性不重去就也
(第 15a 页)
还如步廊之岫柱削
芳桂岂俟开阳木飞材选海檀无劳豫章神拔黄庭司
命之府有类玲珑朱陵赤石之观同符弘敞远望 仲雍
而高坟萧瑟旁临齐女则衰垄苍茫藓寻千仞之木气 (第 2a 页)
三子者始欤
  谢氏世睦记(明徐桢卿/)
昔仲尼论次圣贤之德称泰伯之德至矣余生吴中去
泰伯二千馀年登 仲雍
之丘望泰伯之乡忾然犹见其
人又降观于俗其人美而逊说而文巽而不毅泱泱与
其有泰伯之遗风乎又尚考诸记传得 (第 8b 页)
疾有气势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
亦一都会也
吴地斗分壄也太伯初奔荆蛮荆蛮归之号曰句吴太
伯卒 仲雍
立至曾孙周章而武王克殷因而封之又封 (第 13a 页)
 师曾曰按哀辞者哀死之文也故或称文其文皆用

 韵语而四言骚体唯意所之则与诔体异矣吴讷乃
 并而列之殆不审之故与
   仲雍
哀辞(魏曹植/)
曹喈字 (第 1b 页)
仲雍
魏太子之中子也三月而生五月而亡昔
后稷之在寒冰斗谷之在楚泽咸依鸟凭虎而无风尘
之灾今之玄绨文茵无寒冰 (第 1b 页)

仲雍
季札而张陆二公列之从祀黜范蠡而去之则得
之矣其论甚善而饶竟不省岂礼乐待人而后行与旧
志又载弹文有云匿 (第 9a 页)
  泰伯三以天下让辨(王渐逵/)
予按仁山金氏谓太王迁岐乃在商小乙之世值高宗
之中兴者六十年历祖庚祖甲祖甲二十八年而生文
王是太王当商之盛时未见其衰也胡为有剪商之志
哉况太王前日能迁国以避狄人于相侵之时而今日

乃欲取商于未乱之日太王之心必不如是之悖也而
集注谓太王有剪商之志而泰伯不从则失之诬矣又
谓不从之说见于春秋传及观吴越春秋则曰季历娶
太任生子昌古公知昌圣欲传国以及昌泰伯 仲雍

之乃托采药逃之荆蛮古公将卒季历让国于泰伯泰
伯三让弗受古公卒二人赴丧复逃之观此亦未见其
不从之事 (第 14b 页)
柱之
麓于以西探归云东掇石室仰承栖真俯纳大涤犹右
襟之结衣带矣当时从游者为嘉兴倪梅生先春汪尔
陶挺钱 仲雍
琳萧山曹木上振龙淞江陈卧子子龙时
卧子以桐杖不遂登高诸数往还者余病未之能从也
伯纪元晦二公祠即在书院 …… (第 16a 页)
诸彦为景陵胡公占绣水倪梅生汪尔陶吴江钱 仲雍
云间陈卧子仁和朱美之萧山曹木上与羲兆递为主
人余一日凡三记情藻尽矣其不伦如此黄道周识
  大涤书院三 …… (第 19b 页)
白下时诸友欲卜小筑不就记戊寅十月过栖真觅归
云洞杂筱乱卉中与胡公占倪梅生汪尔陶曹木上钱 仲雍
披榛扪磴携酒榼崎岖残崖之上于时冬日衔山
圭岑四映暮霭未合下见平田十数亩竹叶招招与洞
霤平循崖际巅列石 (第 21b 页)
  重建至德祠碑记(蒋璜/)
某生长于吴吴为泰伯赐履之域有司岁奉蒸尝庙貌

甚伟其东北百馀里有虞山山之西麓有 虞仲
墓或谓
伯仲窜迹在此夫吴于洛镐为荒服在春秋以远摈之
然吴处东海荆处西南鄙相距数千里吴至夫差始折
而入 (第 14a 页)
于越越后并于荆当剪商之世吴不𨽻荆明矣伯
以采药逃荆以剪桐卜吴事可逆揣乃又谓 仲雍
居吴
断发文身岂伯仲俱逃而异辙耶其故不可知也余令
延唐延唐之镇曰黄马山其阳曰大塘其泉西汇于山
陂或渟 (第 14a 页)
或驶所溉田万顷有祠于大塘者周大王庙即

泰伯祠于山陂者曰黄马相公庙即 仲雍
余始恍然曰
兹荆蛮也兹伯仲遗迹乎两祠灵异著闻某治延唐之
二年岁旱率吏民斋沐祷辄应乡耆老言尸祝自民间 (第 14b 页)
逸亦同何为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五/解)
   善哉行
古公亶父积德垂仁思弘一道哲王于豳(一/解)太伯 仲雍
王德之仁行施百世断发文身(二/解)伯夷叔齐古之遗贤 (第 70b 页)
   平阳懿公主诔

   苍舒诔
  哀辞
    仲雍
哀辞
   金瓠哀辞
   行女哀辞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二十六目录 …… (第 14b 页)
   苍舒诔
建安十二年五月甲戌童子曹苍舒卒乃作诔曰
于惟淑弟懿矣纯良诞丰令质荷天之光既哲且仁爰
柔克刚彼德之容兹我聿行宜逄分祚以永无疆如何
昊天凋斯俊英呜呼哀哉惟人之生忽若朝露促促百
年亹亹行暮矧尔既夭十三而卒何辜于天景命不遂
  哀辞
    仲雍
哀辞 (第 124b 页)
曹喈字 仲雍
魏太子之仲子也三月而生五月而亡昔
后稷之在寒冰斗榖之在楚泽咸依鸟冯虎而无风尘
之灾今之玄绨文茵无寒冰 (第 125a 页)
霸其有以降曲崤而怜虢托与国于亡虞贪诱赂以卖
邻不及腊而就拘垂棘反于故府屈产服于晋舆德不
逮而民无援 仲雍
之祀忽诸我徂安阳言陟陜郛行乎
漫渎之口憩乎曹阳之墟美哉邈乎兹土之旧也固乃
周召之所分二南之所交麟趾信 (第 11b 页)
   泰伯碑
夫至仁至德垂风垂化内修训范外陶氓俗百年之教
淳道载凝而百年既终遗爱斯轸莫不肃虔寝庙著名

金石遗其后昆聿遵前典是以禹堂既毁增饰丹青尧
碑载焚重睹刋勒泰伯膺庆二仪协灵七曜志轻天下
慈深万物脱屣岐周克让之风斯举端委扬越衣冠之
俗载成重以 仲雍
扬波延陵蹈节民习敦厚俗怀忠信
忧深思远千载遗风美哉洋洋致足观也昔沧洲遁迹
箕山辞位志守幽优不越樽俎犹 (第 92a 页)
还如步廊之岫柱削
芳桂岂俟开阳木飞材选海檀无劳豫章神拔黄庭司
命之府有类玲珑米陵赤石之观同符弘敞远望 仲雍
而高坟萧瑟旁临齐女则衰垄苍茫藓寻千仞之木气
叶星晷华飞五香之草形图宫室帷叶䌽花卷舒蹊径
阳桃侯枣荣落 (第 128b 页)
  江西道院赋(有序/)      (宋/)黄庭坚
江西之俗士大夫多秀而文其细民险而健以终讼为
能由是玉石俱焚名曰珥笔之民虽有辩者不能自解
免也惟筠为州独不嚚于讼故筠州太守号为守江西
道院然与南康庐陵宜春三郡并蒙恶声元祐八年武
陵柳侯子仪守筠之明年乐其俗之美使为政者不勤

乃新燕居之堂榜曰江西道院以鼓舞其国风且为高
安之父老雪耻焉秋九月遣使来告成于双井永思堂
于是为之赋其辞曰
句吴之区维斗所直半入于楚终蚀于越有泰伯 虞仲
季子之风故处士有岩穴之雍容有屈原宋玉枚皋之
笔故文章有江山之秀发吴越之君多好勇故其民乐
斗而轻死江汉 (第 19a 页)
  登姑苏台赋        (唐/)任公叔
司马迁世掌天官才称良史探禹穴之遗迹纪吴国之
覆轨乃怃然而嘻曰登此姑苏之墟淹留兮踌躇感斯
宇之基为沼而 仲雍
之祀忽诸我闻周道既衰诸侯狎
主中无霸王蛮戎振旅始阖闾以信威终夫差以极武 (第 3b 页)
  怀延陵赋(有序/)       (元/)杨维桢

延州季札吾圣人予其贤又表其墓太史迁发其仁心
慕义无穷其知札矣近代传经者独以为圣人贬札咎
札不为季历而效子臧以致辞国生乱吁是说也颛计
利害而不计义之所在尚为知春秋者哉札自以诸樊
为义适而不敢奸国则知札与州于皆庶也寿梦欲越
三长嫡而立一季庶所谓乱嗣不祥者也而况三伯仲
俱无太伯 仲雍
之奔季子弃室而耕者正也及夷昧卒
而欲致位于札札之见微固巳逆料光僚之必悖于其 (第 26b 页)
  东征赋          (晋/)袁 宏
惟吾生于末运托一叶于邓林顾微躯之眇眇若绝响
之遗音壮公瑾之明达吐不世之奇策挫百胜于崇朝
靡云旗于赤壁三光一举而参分四海指麾而中隔过
武昌以逍遥登樊山以流眄访遗老以證往乃西鄂之
旧县曩有吴之初基升员丘而豹变尔乃出桑洛会通

川背彭泽面长泉洲渚迢遰𡼠岫虚悬即云似岭望水
若天日月出乎波中云霓生于浪间嗟我行之弥留跨
晦朔之倏忽风褰林而萧瑟云出山而蓬勃向孙氏之
南面钻灵龟以相土模酆镐之制度写河洛之规矩经
始郛郭筑室葺宇金城万雉崇墉百堵君臣有章上下
获叙所以能三分天下而有其文武到吴都以停舟览
阖闾之馀尘建修城以营郭引通流而发津远矣吴德
旧邦维新太伯被发 仲雍
文身言偃以文学遗风季札 …… (第 5a 页)

其有以降曲崤而怜虢托与国于亡虞贪诱赂以卖邻
不及腊而就拘垂棘反于故府屈产服于晋舆德不建
而民无援 仲雍
之祀忽诸我徂安阳言陟陜郛行乎漫
渎之口憩乎曹阳之墟美哉邈乎兹土之旧也固乃周
邵之所分二南之所交麟趾信 (第 1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