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之到彼咸其申省
(此作是杜弼所制据艺/文称魏收作今姑存之)
  书
   与李德林书
    (收与 阳休之
论齐书起元事/敕集百司会议收与德林书)
前者议文总诸事意小如混漫难可领解今便随事条
列幸为留怀细加推 (第 25a 页)
又支脂鱼虞共为一韵先仙尤侯俱论是切欲广文路
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因取吕静韵
集夏侯该韵略 阳休之
韵略周思言音韵李季节音谱
杜台卿韵略等参伍之当时遂有法言撰本长孙讷言 (第 19a 页)
季景清河崔长儒河间邢子明范阳祖孝徵中山杜辅
玄北平 阳子烈
并其流也复有范阳祖鸿勋亦参文士
之列及天保中李愔陆卬崔瞻陆元规并在中书参掌
纶诰其李广樊逊李德林卢询 …… (第 6a 页)
太师徐之才中书令崔劼散骑常侍张彫 中书监阳休
监撰珽等奏追通直散骑侍郎韦道逊陆乂太子舍
人王劭卫尉丞李孝基殿中侍御史魏澹中散大夫刘
仲威袁奭国子博 (第 7a 页)
 (而上莫及也吾独惑于/处陶焉○兰庄诗话)
昭明太子曰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
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
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
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
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

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苕溪渔隐曰钟嵘隐/评渊明诗为古今)
(逸诗人之宗余谓陋哉斯言岂足以/尽之不若萧统云云此言尽之矣) 阳休之
曰余览陶潜之文辞采虽未优而往往有奇绝
异语放逸之致栖托仍高
苏东坡曰吾于诗人无所好独好渊明诗渊明作诗 …… (第 13a 页)
生岁月之不同也彭泽退 休之
年史与集所载之名异
也然是所当考而非其要也其称美陶公者曰荣利不
以易其守也声味不足以累其真也文辞不足 (第 16b 页)
   隋后主
隋后主越王侗杨叛儿歌曰青春正阳月结伴戏京华
龙媒玉珂马凤轸绣香车水映临桥柳风吹夹路花日
昏欢宴罢相将归狭斜越王嗣位史称其眉目如画温
厚仁爱风格俨然后为王充所弑临命礼佛曰愿自今

以往不复生帝王家噫亦可怜矣观其辞藻如此若不
生帝王家岂不为文人学士邪(隋越王谥恭帝李渊立/代王侑亦谥恭帝二主)
(同谥盖东西不相闻也诗话补遗主今按此诗乐府以/为陈后主作而升庵乃以为隋后 诗必别有据也)
   卢思道
北齐文宣帝崩当朝文士各作挽歌十首择其善者而
用之魏收 阳休之
祖孝徵等不过得一二首唯思道独
有八篇故时人称为八米卢郎(北史本传中西溪丛语/曰八米关 语岁以六) (第 11b 页)
   王晞
王晞尝诣晋祠赋诗曰日落应归去鱼鸟见留连忽有
相王使至召王不时至明日在丞相西阁祭酒卢思道
谓王曰昨被召巳朱颜得不以鱼鸟致怪王缓笑曰昨
晚陶然颇以酒浆被责卿辈亦是留连之一物岂直鱼

鸟而巳(何氏/语林)
    阳休之
武定二年除中书侍郎先是中书专主纶诰魏宣武已
来事移门下至是发诏依旧任遇甚显时魏收为散骑
常侍领兼侍郎 (第 22b 页)
休之
参掌诏命世论以为中兴一人
士戏嘲 (第 22b 页)
休之
云有触藩之羝羊乘连钱之骢马从晋阳
而向邺怀属书而盈把(北史/本传)
   卢思道 (第 22b 页)
容百辟卿士蕃使主崔长谦使副 阳休之
及外域杂使
一千三百六十人皆路逾九驿途遥万里仰皇化以载
驰闻大华而跃踊头面伸其尽礼赞叹从其下陈又别 (第 21a 页)
  驱雁

鲍照诗秋霜晓驱雁春雨暗成虹佳句也杜子美诗朔
风驱胡雁惨淡带沙砾之句本此又 阳休之
洛阳伽蓝
记有北风驱雁千里飞云之语庾信诗秋风驱乱萤句
亦奇甚
  飞霜殿
范元实诗话白乐天长恨歌工矣 (第 25a 页)
   祖裴语(三国典略曰裴让之十七举秀才为屯/田郎中与祖珽俱聘宋邢邵省中语曰)
多奇多能祖孝徵能赋能诗裴让之
   裴让之(北史让之魏天平中举秀才累/迁屯田主客郎中省中语曰)
能赋诗裴让之 (阳休之
好学爱文藻时人/为之语曰能赋诗 (第 32b 页)
阳休之)
   崔李语(隋书曰武城崔儦与顿丘李若俱见/称重时人为之语曰 齐人后入隋)
京师灼灼崔儦李若
  (第 32b 页)
 其弊上以谔前后所秦颁示天下在职数年以年老
 出拜通州刺史有惠政 谔此文去当时习尚无几
 耳起弊维风不应如是
  与 阳休之
(祖鸿勋/)
阳生大弟吾比以家贫亲老时还故郡在本县之西界
有雕山焉其处閒远水石清丽高岩四匝良田数顷 …… (第 16b 页)
 阳太守在官清素妻子不免饥寒

  休之
(第 18b 页)
子烈
右北平无终人历齐左光禄大夫正中
 书监
  上牛弘书(王孝籍/)
窃以毒螫噆肤则申旦不寐饥寒切体亦卒 (第 18b 页)
盈先是我公曾徵吉梦 阳休之
将登三事梦见莲花(宋/书) (第 16a 页)
(阳休之
(第 16a 页)
子烈
以文章擅声北史 (第 16a 页)
阳休之
在洛将仕夜/梦见黄河北驿道上行从东向西道南有一冢极高大) (第 16a 页)
(休之
步登冢头见一铜柱迭为莲花形 (第 16a 页)
休之
从西北登/一柱础上以手捉柱柱遂右转 (第 16a 页)
休之
咒曰柱转三匝吾)
(至三公柱遂三匝而/止 (第 16a 页)
休之
寻寤后果验)达奚武正典同州梦邀甘澍(北史/达奚)
(武字成兴代人少倜傥事周文帝以战功拜太傅初武/在同 (第 16a 页)
 名家而各传后世何必如鲁直之措意耶
蜀马良兄弟五人而良眉间有白毫时人为之语曰马
 氏五常白眉最良盖良实白眉而良不在于白眉也
 而 北齐阳休之
赠马子结兄弟诗云三马俱白眉山
 谷送秦少游云秦氏多英俊少游眉最白岂不可笑 (第 5a 页)
 (惊心未去也闻弦者音烈而高飞故疮陨也临武君/尝为秦孽而可挋秦乎陆士衡诗京洛多风尘素衣)
 (化为缁韦昭曰洛阳有伊洛河三水故名三川 阳休/之
说泾渭洛亦为三川即周之王城下都也秦于洛)
 (阳置三川郡汉置河南郡东汉都于此置河南尹三/国魏置司州晋 (第 48b 页)
    (府书籍纰缪者多逊乃议秘书监尉/瑾移尚书都坐凡得别本三千馀卷)
按汉中垒校尉刘向受诏校书每一书竟表上辄言臣
向书长水校尉臣参书大夫公太常博士书中外书合
若干卷以相比较然后杀青今所雠校供拟极重出自
兰台御诸甲馆向之故事见存府阁即欲刋定必藉众
本太常卿邢子才太子少傅魏收吏部尚书辛术司农
少卿穆子容前黄门郎司马子瑞故国子祭酒李业兴

并是多书之家请牒借本参校得失
   阳休之(字子烈累迁中书监/尚书左仆射入隋终)
   陶集序录
余览陶潜之文辞采虽未优而往往有奇绝异语放逸
之致栖托仍高其集先有两本行于世一本八卷 (第 20b 页)
    (府书籍纰缪者多逊乃议秘书监尉/瑾移尚书都坐凡得别本三千馀卷)
按汉中垒校尉刘向受诏校书每一书竟表上辄言臣
向书长水校尉臣参书大夫公太常博士书中外书合
若干卷以相比较然后杀青今所雠校供拟极重出自
兰台御诸甲馆向之故事见存府阁即欲刋定必藉众
本太常卿邢子才太子少傅魏收吏部尚书辛术司农
少卿穆子容前黄门郎司马子瑞故国子祭酒李业兴

并是多书之家请牒借本参校得失
  阳休之(字 子烈
累迁中书监/尚书左仆射入隋终)
   陶集序录
余览陶潜之文辞采虽未优而往往有奇绝异语放逸
之致栖托 …… (第 20b 页)
    (广/成)
魏氏来自云朔肇有诸华乐操土风未移其俗至道武

帝皇始元年破慕容宝于中山获晋乐器不知采用皆
委弃之天兴初吏部郎邓彦海奏上庙乐创制宫悬而
钟管不备乐章既阕杂以簸逻回歌初用八佾作皇始
之舞至太武帝平河西得沮渠蒙逊之伎宾嘉大礼皆
杂用焉此声所兴盖苻坚之末吕光出平西域得胡戎
之乐因又改变杂以秦声所谓秦汉乐也至永熙中录
尚书长孙承业共臣先人太常卿莹等斟酌缮修戎华
兼采至于钟律焕然大备自古相袭损益可知今之创

制请以为准(隋书/)
   上修文殿御览奏(三国典略初齐武成命宋士/嘉录帝王要事三卷名御览)
     (阳休之
增撰名玄洲殿御览后改圣寿堂御/览至是尚书左仆射祖珽等又改修文焉齐)
    (主命付史馆邢子才曰此可 (第 27a 页)
  醴泉颂(代)
总督三省尚书白公宿应钩陈星躔华盖弓刀褒鄂从龙
居日月之乡甲第崔卢跃马得风云之气陶太尉门地尤
高专作八州之督郭令公班资最贵亲总九路之师筹边
而玉帐摩天料武而金笳沸地于是卢龙城上独设雄关
涿鹿州前还开策府矧㡉海实神京之臂指至宛雒尤天
下之咽喉齐宫鲁殿悉凛兵符荥泽敖仓咸遵节制若恒
岳若岱岳若嵩岳朱旗殷日一归统辖之中为冀州为兖
州为豫州铁骑嘶风群在指麾之下公则望重甘霖化弘
时雨躬斟大斗以膏黍苗手挽银河而洗兵马廉泉不竭
吏民沾濯溉之需古井无波掾佐饮汪洋之度无何而邑
多眢井廛尽咸泉公于署旁亲加相度畚锸甫及渟泓巳

盈先是我公曾徵吉梦 阳休之
将登三事梦见莲花达奚
武正典同州梦邀甘澍公则天㪺圣水兆始他年神灌香
河祥呈今日甘同玉女之浆清比康王之 (第 4a 页)
 著绛纳两裆衫驰入贼阵所向无当其锋者齐书文

 宣郊天 阳休之
为骁骑将军衣两裆用手持白棓议
 者服其达旷
 企喻歌云齐著铁裲裆乃马上饰鞍之具
   朩兰
沧浪诗评 (第 8a 页)
若莲花之渐开,譬月初而增长,凡诸听众,自皇太子王侯,宗室外戚,及尚书令何敬容,百辟卿士,虏使主崔长谦 使副阳
休之,及外域杂使一千三百六十人,皆路逾九驿,途遥万里,仰皇化以载驰,闻大华而跃踊,头面伸其尽礼,赞叹
十年,若七年。(《魏书·沮渠牧犍传》。初太延中,有一父老投书于敦煌城东门,忽然不见,其书一纸八字。)

戏嘲阳
休之

  有触藩之羝羊,乘连钱之骢马,从晋阳而向邺,怀属书而盈把。(《北史》四十七《阳尼附传》。 有人
士戏嘲休之云。)

丹书

  河西河西三十年,破带石,乐七年。(《魏书·沮渠牧犍传》。又于震电
子使,除东济北,太守,不之官,后为司徒法曹参军,转廷尉正,去官归,复起,累迁高阳太守,齐天保初卒于官

与阳休之书

  阳生大弟,吾比以家贫亲老,时还故郡,在本县之西界,有雕山焉,其处闲远,水石清丽
六年二月,将营齐献武王庙,议定室数、形制。兼度支尚书崔昂及卢元明、王元景、裴献伯、李泽、陆操、李骞、 阳休之
、郑伯猷、崔︱、邢峙、宗惠振、张毓,高元寿、王显季等议。又见《通典》四十八。)

崔季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