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送友人游蜀序 吕 温
始吾挹至源之貌若陇底积雪耸寒木于云溪次吾览
至源之文若骊龙追走(集作/相追)弄明月于泉窟末吾听至
源之论若泰山欲雨倒云气于沧溟如其貌可以振肃
周行如其文可以光润石渠如其论可以感动宣室而
沦荡江海垂二十年则不知天所以生之之意贞元甲
乙岁以亲故劝勉来游京师时然后言无辩以动众乐
然后笑无欢以接物义然后取无食以宁居慨然悔之
决策长往因登紫阁峰而指曰西南青冥色连岷峨吾
行何归山尽则往翌日告别于友人 太原王 玄运顾谓
予曰高云出岫无时雨之会与风悠扬转远而散若至
源者其犹云耶盍亦赠之序予和汝
送郑权尚书 (第 2b 页)
始吾挹至源之貌若陇底积雪耸寒木于云溪次吾览
至源之文若骊龙追走(集作/相追)弄明月于泉窟末吾听至
源之论若泰山欲雨倒云气于沧溟如其貌可以振肃
周行如其文可以光润石渠如其论可以感动宣室而
沦荡江海垂二十年则不知天所以生之之意贞元甲
乙岁以亲故劝勉来游京师时然后言无辩以动众乐
然后笑无欢以接物义然后取无食以宁居慨然悔之
决策长往因登紫阁峰而指曰西南青冥色连岷峨吾
行何归山尽则往翌日告别于友人 太原王 玄运顾谓
予曰高云出岫无时雨之会与风悠扬转远而散若至
源者其犹云耶盍亦赠之序予和汝
送郑权尚书 (第 2b 页)
赠右仆射王光谦神道碑 权德舆
天球白珩产于崇山扣之而清越格人庄士生于隤德
用之而弘大其或含光而耀藏器不发乃炽而昌是滋
百祥蕴而为义方饰而为徽章故 太原王公 四筮仕而
领通邑五追崇而登端右循政茂于官下湛恩集于身
后有繇然也公讳光谦字某自东汉雁门太守泽五代
至 (第 5b 页)
天球白珩产于崇山扣之而清越格人庄士生于隤德
用之而弘大其或含光而耀藏器不发乃炽而昌是滋
百祥蕴而为义方饰而为徽章故 太原王公 四筮仕而
领通邑五追崇而登端右循政茂于官下湛恩集于身
后有繇然也公讳光谦字某自东汉雁门太守泽五代
至 (第 5b 页)
书沛国武公神道碑 前 人
种德考祥贤人积厚之业尊仁安义君子扬名之孝其
敬养也谕之于道其贻庆也教之以忠弘保乂于元臣
集宠灵于追命见之于尚书武公矣公讳就字广成沛
国人周室之兴本于忠厚赵王之裔厥有勋贤元魏步
兵(唐宰相世系/表作五兵)尚书雁门朔方云中马邑四郡太守洽
启封晋阳田禄益大生国子祭酒受阳公讳神龟受阳
四叶至 太原王 讳华太原生酂国节公讳士逸节公生
河间郡王讳仁范河间生颍川武烈王讳载德代以文
武上才为将军二千石识芒砀 (第 8b 页)
种德考祥贤人积厚之业尊仁安义君子扬名之孝其
敬养也谕之于道其贻庆也教之以忠弘保乂于元臣
集宠灵于追命见之于尚书武公矣公讳就字广成沛
国人周室之兴本于忠厚赵王之裔厥有勋贤元魏步
兵(唐宰相世系/表作五兵)尚书雁门朔方云中马邑四郡太守洽
启封晋阳田禄益大生国子祭酒受阳公讳神龟受阳
四叶至 太原王 讳华太原生酂国节公讳士逸节公生
河间郡王讳仁范河间生颍川武烈王讳载德代以文
武上才为将军二千石识芒砀 (第 8b 页)
酅国公墓志一首 杨 烱
永昌元年春二月甲申朔酅公薨公讳柔字怀顺弘农
人也县犯 太原王 庙讳改为仙掌焉公即隋炀帝之玄
孙元德太子之曾孙恭帝之孙酅国公行基之子粤若
稽古崇德象贤统承先王脩其礼 (第 1b 页)
永昌元年春二月甲申朔酅公薨公讳柔字怀顺弘农
人也县犯 太原王 庙讳改为仙掌焉公即隋炀帝之玄
孙元德太子之曾孙恭帝之孙酅国公行基之子粤若
稽古崇德象贤统承先王脩其礼 (第 1b 页)
自撰墓志 王 绩(集作/绩)
王绩者有父母无朋友自为之字曰无功焉或问之箕
踞不对盖以有道于已无功于时也不读(集作/听)书自达
理不知荣辱不计利害起家以禄位历数职而一进阶
(集作进/一阶)才高位下免责而已矣(集无/此字)天子不知公卿不
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于是退归以酒德游于乡里往
往卖卜时时著(集作/看)书行若无所之坐若无所据乡人
未有达其意也尝耕东皋世(集无/世字)号东皋子身死之日
自为铭焉曰
有唐逸人 太原王 绩若顽若愚似矫似激院止三径堂
唯四壁不知节制焉有亲戚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
决疣溃痈无思无虑何去何从 (第 2a 页)
王绩者有父母无朋友自为之字曰无功焉或问之箕
踞不对盖以有道于已无功于时也不读(集作/听)书自达
理不知荣辱不计利害起家以禄位历数职而一进阶
(集作进/一阶)才高位下免责而已矣(集无/此字)天子不知公卿不
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于是退归以酒德游于乡里往
往卖卜时时著(集作/看)书行若无所之坐若无所据乡人
未有达其意也尝耕东皋世(集无/世字)号东皋子身死之日
自为铭焉曰
有唐逸人 太原王 绩若顽若愚似矫似激院止三径堂
唯四壁不知节制焉有亲戚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
决疣溃痈无思无虑何去何从 (第 2a 页)
法成嵩山道士司马子微终南
山范阳卢藏用御史中丞钜鹿魏元忠监察御史吴郡
陆馀庆秦州长史平昌孟诜雍州司功 太原王 适洛州
参军西河宋之问安定主簿博陵崔璩咸痛君中夭鼎
饪不寔百代祀德故老或云以为名者德之表谥者行
之迹 (第 2b 页)
山范阳卢藏用御史中丞钜鹿魏元忠监察御史吴郡
陆馀庆秦州长史平昌孟诜雍州司功 太原王 适洛州
参军西河宋之问安定主簿博陵崔璩咸痛君中夭鼎
饪不寔百代祀德故老或云以为名者德之表谥者行
之迹 (第 2b 页)
自撰墓志(唐王绩/)
王绩者有父母无朋友自为之字曰无功焉或问之箕
踞不对盖以有道于己无功于时也不读书自达理不
知荣辱不计利害起家以禄位历数职而一进阶才高
位下免责而已矣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
闻焉于是退归以酒德游于乡里往往卖卜时时著书
行若无所之坐若无所据乡人未有达其意也尝耕东
皋世号东皋子身死之日自为铭焉曰
有唐逸人 太原王 绩若顽若愚似矫似激院止三径堂
惟四壁不知节制焉有亲戚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
决疣溃痈无思无虑何去何从垄 (第 7a 页)
王绩者有父母无朋友自为之字曰无功焉或问之箕
踞不对盖以有道于己无功于时也不读书自达理不
知荣辱不计利害起家以禄位历数职而一进阶才高
位下免责而已矣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
闻焉于是退归以酒德游于乡里往往卖卜时时著书
行若无所之坐若无所据乡人未有达其意也尝耕东
皋世号东皋子身死之日自为铭焉曰
有唐逸人 太原王 绩若顽若愚似矫似激院止三径堂
惟四壁不知节制焉有亲戚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
决疣溃痈无思无虑何去何从垄 (第 7a 页)
(陈廷圭得龙门庐山陈汝秩得采香径宛丘陈/秀民得灵岩吴郡郑元得越公井钱唐范致大)
(得石湖江阴张端得林屋馆青丘刘堧得虎丘 太原王 逢得剑池蓟丘聂镛得天平山四明陈)
(朴得白云泉会稽张宪得吴王井田明陈桱得/太湖石勾吴周砥得洞庭 (第 7b 页)
(得石湖江阴张端得林屋馆青丘刘堧得虎丘 太原王 逢得剑池蓟丘聂镛得天平山四明陈)
(朴得白云泉会稽张宪得吴王井田明陈桱得/太湖石勾吴周砥得洞庭 (第 7b 页)
山道士河内司马子微终
南山人范阳卢藏用御史中丞钜鹿魏元忠监察御史
吴郡陆馀庆秦州长史平昌孟诜雍州司功 太原王 适
洛州参军西河宋之问安定主簿博陵崔璩咸痛君中
天鼎饪不实百代祀德故老或云以为名者德之表谥 (第 4a 页)
南山人范阳卢藏用御史中丞钜鹿魏元忠监察御史
吴郡陆馀庆秦州长史平昌孟诜雍州司功 太原王 适
洛州参军西河宋之问安定主簿博陵崔璩咸痛君中
天鼎饪不实百代祀德故老或云以为名者德之表谥 (第 4a 页)
新修滕王阁记 韩 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登临之美而滕王阁为第一有瑰
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王勃作游阁序/王绪作赋今中)
(丞王公为从事日作/修阁记并题在阁)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
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
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
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
属邑私喜幸自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
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
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 太原王公 为御史中丞观察江
南西道洪江饶处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
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 (第 15a 页)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登临之美而滕王阁为第一有瑰
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王勃作游阁序/王绪作赋今中)
(丞王公为从事日作/修阁记并题在阁)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
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
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
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
属邑私喜幸自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
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
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 太原王公 为御史中丞观察江
南西道洪江饶处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
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 (第 15a 页)
崔卢李郑为四姓加太原王氏号
五姓盖不经也(唐初以四姓为右族如北魏制但李氏/则进陇西而退赵郡高宗时又加 太原)
(王 博陵崔赵郡李为七姓以其专重/五姓槩略馀族皆违国制故曰不经)夫文之弊至于尚
官官之弊至于尚姓姓之弊至于 (第 15b 页)
五姓盖不经也(唐初以四姓为右族如北魏制但李氏/则进陇西而退赵郡高宗时又加 太原)
(王 博陵崔赵郡李为七姓以其专重/五姓槩略馀族皆违国制故曰不经)夫文之弊至于尚
官官之弊至于尚姓姓之弊至于 (第 1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