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上果毅吐火罗决斯右金吾卫
果毅执失守直右鹰扬郎将员外置同正阿所那左玉
钤卫长上借绯金元济东天竺国王子 僧伽 杖摩右鹰
扬卫郎将仆固郡骨支左金吾卫郎将阿康地具右武
卫威郎将东河察使左豹韬卫高城府长上果毅阿史
德 (第 16b 页)
果毅执失守直右鹰扬郎将员外置同正阿所那左玉
钤卫长上借绯金元济东天竺国王子 僧伽 杖摩右鹰
扬卫郎将仆固郡骨支左金吾卫郎将阿康地具右武
卫威郎将东河察使左豹韬卫高城府长上果毅阿史
德 (第 16b 页)
大唐泗州临淮县普光王寺碑 李 邕
嘻代人以塔庙者即有象(一作/为)也仪像者非有相也邕
尝论之未始谅矣其或执之于我安住为十劫之场什
之于空循舍得一如之智皆所以颂其愿酌其心必于
无作之时敷弘正法之故俾或礼或见能超因因之缘
若我若人尽登果果之业则曷为不应曷道不行岂空
寂之门独阶證入事相之地遂阻圆明者哉普光王寺
者 僧伽 和尚之所经始焉和尚之姓何何国人得眼入
地龙朔初忽乎西来飘然东化独步三界遍游十方乌
飞于空月见于水泥键 (第 1b 页)
嘻代人以塔庙者即有象(一作/为)也仪像者非有相也邕
尝论之未始谅矣其或执之于我安住为十劫之场什
之于空循舍得一如之智皆所以颂其愿酌其心必于
无作之时敷弘正法之故俾或礼或见能超因因之缘
若我若人尽登果果之业则曷为不应曷道不行岂空
寂之门独阶證入事相之地遂阻圆明者哉普光王寺
者 僧伽 和尚之所经始焉和尚之姓何何国人得眼入
地龙朔初忽乎西来飘然东化独步三界遍游十方乌
飞于空月见于水泥键 (第 1b 页)
为僧募白衣大士像序(艾南英/)
予至武陵寓大善僧舍主僧觉初方募建白衣大士像
为众生祈胤嗣者致祷祝焉而属予弁其端简予前后
为僧徒作诸佛募缘碑记之文以数十计而大士居其
半大士闻修空觉之旨予不能举以示人强人以不知
而仅举其感应灵异之迹若现声于唐太宗之食鸡子
现像于唐文宗之食蛤蜊者以告四方之人而未尝及
白衣大士使世之无子而求有子求有子而又求福德
智慧之子者无所缘而动而又未尝发明其的然之理
合于吾圣贤者则吾于大士之文尚有所阙方思补其
未备而不能不动念于觉初之请也虽然 僧伽 灵异之 …… (第 6a 页)
授非若稗谈传闻
之谬所以大士灵异之迹合之大士所为弃妻子婚宦
清净寂灭之教而有所不得盖常思之西方之所谓 僧
伽 即吾国中之所谓圣贤也夫天下岂有情外之圣贤
哉无子而求有子有子而求福德智慧之子此大圣大
贤与众庸之所同 …… (第 7b 页)
怡然于升遐殂落之日以功名终哉然则大士之寂灭
清净而不废人道之感者亦以纲维世道而已矣抑是
说也不始于 僧伽 月令之记曰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 (第 8b 页)
予至武陵寓大善僧舍主僧觉初方募建白衣大士像
为众生祈胤嗣者致祷祝焉而属予弁其端简予前后
为僧徒作诸佛募缘碑记之文以数十计而大士居其
半大士闻修空觉之旨予不能举以示人强人以不知
而仅举其感应灵异之迹若现声于唐太宗之食鸡子
现像于唐文宗之食蛤蜊者以告四方之人而未尝及
白衣大士使世之无子而求有子求有子而又求福德
智慧之子者无所缘而动而又未尝发明其的然之理
合于吾圣贤者则吾于大士之文尚有所阙方思补其
未备而不能不动念于觉初之请也虽然 僧伽 灵异之 …… (第 6a 页)
授非若稗谈传闻
之谬所以大士灵异之迹合之大士所为弃妻子婚宦
清净寂灭之教而有所不得盖常思之西方之所谓 僧
伽 即吾国中之所谓圣贤也夫天下岂有情外之圣贤
哉无子而求有子有子而求福德智慧之子此大圣大
贤与众庸之所同 …… (第 7b 页)
怡然于升遐殂落之日以功名终哉然则大士之寂灭
清净而不废人道之感者亦以纲维世道而已矣抑是
说也不始于 僧伽 月令之记曰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 (第 8b 页)
惠州至
是六十二岁又过海也按志林云余在惠州忽被命谪
儋耳太守方子容自携告身来吊余曰此故前定吾妻
沈事 僧伽 甚诚一夕梦和尚来辞云当与苏子瞻同行
后七十二日有命今适七十二日矣岂非前定乎遂寄
家惠州独与幼子过渡海 (第 24b 页)
是六十二岁又过海也按志林云余在惠州忽被命谪
儋耳太守方子容自携告身来吊余曰此故前定吾妻
沈事 僧伽 甚诚一夕梦和尚来辞云当与苏子瞻同行
后七十二日有命今适七十二日矣岂非前定乎遂寄
家惠州独与幼子过渡海 (第 24b 页)
天皇山护国寺自来佛碑记(袁宏道/)
张无尽有慈氏瑞像赞蒋氏有记传者以为天皇山自
来像余初疑之既读法苑珠林载广州商舶事与记略
同然据像乃迦文非补处也时乃东晋永和非高氏清
泰时也二公或别有所见耶抑偶得于传闻而遂据以
为文耶按记永和五年有广客舟下载未竟夜觉有人
奔船迹之不得而载忽重既达渚宫若有人跃而上舟
遂轻是夕现像于郡城之北镇牧而下倾怀渴仰如睹
慈母干众咸迎凝然不动有道安弟子昙翼卓锡长沙
寺闻之叹曰斯余本誓令小师三人导之飒然轻举遂
归长沙后罽宾 僧伽 难陀瞻像悲咽谓昙翼曰近失天
竺何为远降此土诘其年月无不符合细勘像文有梵
书阿育王造四字宋齐以来效光现 (第 9b 页)
张无尽有慈氏瑞像赞蒋氏有记传者以为天皇山自
来像余初疑之既读法苑珠林载广州商舶事与记略
同然据像乃迦文非补处也时乃东晋永和非高氏清
泰时也二公或别有所见耶抑偶得于传闻而遂据以
为文耶按记永和五年有广客舟下载未竟夜觉有人
奔船迹之不得而载忽重既达渚宫若有人跃而上舟
遂轻是夕现像于郡城之北镇牧而下倾怀渴仰如睹
慈母干众咸迎凝然不动有道安弟子昙翼卓锡长沙
寺闻之叹曰斯余本誓令小师三人导之飒然轻举遂
归长沙后罽宾 僧伽 难陀瞻像悲咽谓昙翼曰近失天
竺何为远降此土诘其年月无不符合细勘像文有梵
书阿育王造四字宋齐以来效光现 (第 9b 页)
女托体宰官得灵真之度而始證欲界果者何也菩萨
行化众生不辞舍尊就卑以示出入之无间观自在之
所以达磨 僧伽 文殊普贤之所以寒山拾得弥勒之所
以传大士也顺逆方便不辞出入三氏以明大道之无
二儒童光净之所以洙济迦叶 (第 25a 页)
行化众生不辞舍尊就卑以示出入之无间观自在之
所以达磨 僧伽 文殊普贤之所以寒山拾得弥勒之所
以传大士也顺逆方便不辞出入三氏以明大道之无
二儒童光净之所以洙济迦叶 (第 25a 页)
书佛祖统载后
元僧华亭智常作佛祖统载其名与统纪同而立例却异
自七佛以至二十七祖中国六祖一花五叶为主而教典
正传净行神足亡所不该又效涑水通鉴编年之法为之
其用心亦勤矣第有不满人意者释迦既为始祖且系教
主即当详其罔明兜率之缘与生时化导之迹不宜大略
一误也末世如观音化身为宝志 僧伽 弥勒为传士契此
文殊普贤为寒山拾得尚犹记之而此四大士亲助世尊
行化瑰伟奇绝舍利弗须菩提皆佛大弟子而曾 (第 9b 页)
元僧华亭智常作佛祖统载其名与统纪同而立例却异
自七佛以至二十七祖中国六祖一花五叶为主而教典
正传净行神足亡所不该又效涑水通鉴编年之法为之
其用心亦勤矣第有不满人意者释迦既为始祖且系教
主即当详其罔明兜率之缘与生时化导之迹不宜大略
一误也末世如观音化身为宝志 僧伽 弥勒为传士契此
文殊普贤为寒山拾得尚犹记之而此四大士亲助世尊
行化瑰伟奇绝舍利弗须菩提皆佛大弟子而曾 (第 9b 页)
湘溪集序
湘溪集者蛤公和尚所为诗也蛤公生江陵长参诸方
驱锡燕齐吴楚之间其既也从平阳受信器应分宁席
而第以初时避地在永兴也永兴有湘湖因名湘溪顾
予永兴人也闻蛤公海内名而不疑其在永兴蛤公知
予永兴人而以予避地不得从永兴致予一见及得见
而予已暮矣蛤公闻道早其于道犹渴之于浆而寒之
于罽与布也当其参费堂头时发腐齿落绝智计之能
即转而入报恩之枯木堂犹且形如槁梧股不横衽者
将十年彼其时岂尝有文章之念在其中哉暨乎从大
觉老人再赴京师设难于
帝主王公之前平阳慕其奇未经接受而遽以临济之
金缕 僧伽 黎衣先大觉而争付之可谓伟矣乃以不立 (第 5b 页)
湘溪集者蛤公和尚所为诗也蛤公生江陵长参诸方
驱锡燕齐吴楚之间其既也从平阳受信器应分宁席
而第以初时避地在永兴也永兴有湘湖因名湘溪顾
予永兴人也闻蛤公海内名而不疑其在永兴蛤公知
予永兴人而以予避地不得从永兴致予一见及得见
而予已暮矣蛤公闻道早其于道犹渴之于浆而寒之
于罽与布也当其参费堂头时发腐齿落绝智计之能
即转而入报恩之枯木堂犹且形如槁梧股不横衽者
将十年彼其时岂尝有文章之念在其中哉暨乎从大
觉老人再赴京师设难于
帝主王公之前平阳慕其奇未经接受而遽以临济之
金缕 僧伽 黎衣先大觉而争付之可谓伟矣乃以不立 (第 5b 页)
忘
情如予者犹不能不相顾兴怀而况山川陵谷转眼变
易即此六十年间而前为鱼山后为檗庵此中所藏其
为宰官与 僧伽 洫乎其未有分也然则岿然云谷何异
杭州檗师有灵抑亦可以自慰矣时康熙四十二年癸
未五月日萧山毛某谨拜手记 (第 11b 页)
情如予者犹不能不相顾兴怀而况山川陵谷转眼变
易即此六十年间而前为鱼山后为檗庵此中所藏其
为宰官与 僧伽 洫乎其未有分也然则岿然云谷何异
杭州檗师有灵抑亦可以自慰矣时康熙四十二年癸
未五月日萧山毛某谨拜手记 (第 11b 页)
师久习观与客论太极五运往复再
四客拍案大叫师忽仆地康熙六年妙铨遂以曹洞正
宗寿昌下第五代高丽堂上五色 僧伽 黎衣举授之师
师乃于十六年高丽堂上开垆传戒一时禅德多归之
越十七年甲戌六月十九日晨起僧众声钟告观音成 (第 10a 页)
四客拍案大叫师忽仆地康熙六年妙铨遂以曹洞正
宗寿昌下第五代高丽堂上五色 僧伽 黎衣举授之师
师乃于十六年高丽堂上开垆传戒一时禅德多归之
越十七年甲戌六月十九日晨起僧众声钟告观音成 (第 10a 页)
先生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按志林云余自惠
州忽被命责儋耳太守方子容自携告身来吊余曰
此固前定吾妻沈事 僧伽 甚诚一夕梦和尚来辞云
当与苏子瞻同行后七十二日有命今适七十二日矣
岂非前定乎遂寄家于惠州独与幼子 (第 93a 页)
州忽被命责儋耳太守方子容自携告身来吊余曰
此固前定吾妻沈事 僧伽 甚诚一夕梦和尚来辞云
当与苏子瞻同行后七十二日有命今适七十二日矣
岂非前定乎遂寄家于惠州独与幼子 (第 93a 页)
壬辰小雪前奉亲游道场何山
何山如幽人道场如大家穰穰衲子脚刺刺骚翁牙挟
隽控寒飙披光蹑晨霞危颠矫窣堵平畴略污邪岩泉
跑虎涌径松髯龙拿钟梵破深寂金碧开芬葩修廊步
履峻杰阁望眼赊山势佩玦矗湖光镜奁谺清节杳霭
入古弁空濛遮列翠不可唾群籁无敢哗坐我旃檀林
酌之枪旗茶宇定岫出云语妙天雨花吾生久堕甑昔
游惯乘槎夷犹庐阜阳宿留岷江涯高曾留峤栈卑或
搜崖洼旧梦难历省此行足雄誇老亲八十健閒俦二
三佳拍浮一叶渺收览万景奢富贵上蔡犬贫贱东陵
瓜未须笑落铎谁能苦𧤺沙候门占噪鹊旋桡趁归鸦
奇事恐没没举诗属 僧伽
感王荆公事
君臣一德盛熙宁厌故趋新用六经但怪画图来郑侠
何期奏议出唐坰掌中大地山河舞舌底中原草木 (第 6b 页)
何山如幽人道场如大家穰穰衲子脚刺刺骚翁牙挟
隽控寒飙披光蹑晨霞危颠矫窣堵平畴略污邪岩泉
跑虎涌径松髯龙拿钟梵破深寂金碧开芬葩修廊步
履峻杰阁望眼赊山势佩玦矗湖光镜奁谺清节杳霭
入古弁空濛遮列翠不可唾群籁无敢哗坐我旃檀林
酌之枪旗茶宇定岫出云语妙天雨花吾生久堕甑昔
游惯乘槎夷犹庐阜阳宿留岷江涯高曾留峤栈卑或
搜崖洼旧梦难历省此行足雄誇老亲八十健閒俦二
三佳拍浮一叶渺收览万景奢富贵上蔡犬贫贱东陵
瓜未须笑落铎谁能苦𧤺沙候门占噪鹊旋桡趁归鸦
奇事恐没没举诗属 僧伽
君臣一德盛熙宁厌故趋新用六经但怪画图来郑侠
何期奏议出唐坰掌中大地山河舞舌底中原草木 (第 6b 页)
宝严禅寺在县西十六里梁天监中建初名延福禅
院宋天禧间改今额钱氏时高僧希辨居此后随国
入朝赐号慧明大师归隐故处寺有浮图七层相传
泗洲 僧伽 塔第一此为第二仁宗朝赐铜铸东岳圣帝
像为伽蓝按中吴纪闻吴越钱王之子祝发于此太
宗赐御书急就章逍遥 (第 14b 页)
院宋天禧间改今额钱氏时高僧希辨居此后随国
入朝赐号慧明大师归隐故处寺有浮图七层相传
泗洲 僧伽 塔第一此为第二仁宗朝赐铜铸东岳圣帝
像为伽蓝按中吴纪闻吴越钱王之子祝发于此太
宗赐御书急就章逍遥 (第 1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