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總集類
   跋蓝关图
潮阳英气凛中天愁绝南荒瘴海烟不道生还阴有相
自陈哀表亦堪怜
晓风吹雪下关头点缀行人去□愁展尽画图还自惜

七闽南下即潮州   题赵克敬遗安亭
襄阳苦节说庞公赵氏贻谋意与同肯羡东邻骤荣贵
转头歌舞画堂空
赵生卓尔见青衿及长行身称克钦为问遗安安所止
一家鸿鹄住高林
   题张氏致乐堂
生前菽水尽馀欢身后追思世所难谁似考城 张孝子

至今供具洁盘餐
刻桷丹楹燕寝新食前方丈处华裀一杯不及慈颜乐
负米终惭季路贫
   寿萱亭
葵丘张氏孝 (第 18a 页)
   游茅山记
予在金陵两载往来句容道中屡欲为茅山之游辄以
它阻不果今冬阳湖孙渊如约予同游乃以十一月五
日晨出通济门过广惠庙俗所谓高庙也庙门石阃根
有门神像左右各一甚奇古傍识淳熙年月盖南宋时
物又数里为淳化关憩旅店饭毕乃行过上桥而东五
里路旁石刻华阳古道四字乃自金陵入茅山大路也
渊如尊人为句容学官欲过官斋省觐乃行遂约入县
同宿学廨明晨与渊如步至南门关庙观唐钟铜质精

好大历十四年所铸本在紫阳观宋改观曰玉晨亦有
题识不知何时移此又访义台张氏祠中奉唐孝子
常洧
门左有明户部尚书王炜碑问主祠者唐碣所在
皆云不知而祠后庭中断石一片仿佛有字与渊如洗
出读之则真唐碣也 (第 14a 页)

来上然自建国以来凡百馀年苏郡节妇岁有之何孝
子之寥寥耶岂其行为难人莫能举耶其见于公牍者
洪武初有 张孝子
一人可谓少矣至成化间始又得朱 …… (第 3b 页)

孝子
一人乃乙未岁旌门之典既下士大夫为文辞以
表扬之者不一而足于是朱 (第 4a 页)
孝子
之名播在人口予因
疑郡中孝子固多彼穷居僻处者特无为表扬之耳如 (第 4a 页)
张孝子
非托之公牍其名亦已亡矣此可见文词之有
用也朱 (第 4a 页)
孝子
为人与其名字里居见山西参政祝公传
已详其年今将八十康健不衰比岁又以恩诏锡仕服
荣身当其父没尝庐墓上予 (第 4a 页)
曷其有坏述我祖
德送尔言迈匪穷咏歌申以用诫
    张孝子
 汴张元纲之父为南阳屯丞母卒焉葬于府之南滩
 元纲痛不得复于里衔悲茹辛缩板负土崇为堂形
 尺以二十周 …… (第 3a 页)
 田君秀摭事徵实谓桷俾有述诗曰
粤若古先巢穴奠居奫奫其仁诜诜其愚返真玄丘精
麋魄枯如蜕斯登如鷇斯哺后王后民百幻具师顾瞻
本初宁不尔思蔂梩蓬颗惕焉表微岁月既迁孰封以
机穷慆恣华辍泣而夸力殚于民礼废于家千夫丁丁
逞巧莫哗风淫雨饕卒为泥沙嗟嗟小子内省是嗣维 张孝子
无货财是恃无奔走是㑭宰如巅如惟手拮据
夕号其阴朝升其□我心匪坠我力匪痡焦肺 (第 3b 页)
    张孝子
(第 14a 页)
张孝子
小字阿伴常之无锡人也为儿时父母以岁饥
去乡土流离四方后徙居晋陵之东洲未几父卒兄亦
早世家益贫母查氏偻 …… (第 14a 页)
呜呼斯亦可谓义焉耳今乡人特嘉其孝称为 张孝子

赞曰以曾骞之贤又亲炙圣人得学问之力其孝宜矣
若伴之微生长陋俗目污凶德耳习谇语乃卓然返哺
跪乳枭獍 (第 15a 页)
  读王元美集
共有千秋计君其集大成物情饶品藻星璧任权衡沧
海回风色明河注水声茫茫宇宙内谁敢并先生
  过 张孝子
宅访文学值文学病
乞食寻檀越泠然一锡馀竹边晴晒药花里昼看书矮
屋巢乌鸟平池剩鲤鱼蓬蒿虽满径长者自停车 (第 3a 页)
 苏平仲文集卷四   明 苏伯衡 撰
  传   张正传 张孝子
者名正字思中温之平阳登瀛里人九岁父仲
达丧鞠于母林十三岁母疮发于额左角疡医视之曰
此疮恶不可言肿若至 (第 1a 页)
  梧溪诗集序
世称老杜为诗史以其所著备见时事予谓老杜非直

纪事史也有春秋之法也其旨直而婉其辞隐而见如
东灵湫陈陶花门杜鹃东狩石壕花卿前后出塞等作
是也故知杜诗者春秋之诗也岂徒史也哉虽然老杜
岂有志于春秋者诗亡然后春秋作圣人值其时有不
容己者杜亦然梧溪集者江阴王逢氏遭丧乱之所作
也予读其诗悼家难悯国难采摭贞操访求死节网罗
俗谣与民讴如帖木侯张武略 张孝子
费夫人赵氏女
丙申纪事月之初生天门行竹笠黄官柳场无家燕诸 (第 15a 页)
者既依史策亦藏书府赞曰
紫芝三秀则生于梁木瓜一实其大盈筐嘉应荐至其
故何祥哀哀孝思涟涟泣血终身致毁每 恸将绝
云为
徘徊风为惨切依仁据德移孝为忠经目尽理任心便 (第 27b 页)
如此视彼老死山林无一艺可称泯然与草木同朽腐
者其得失又何如予固知汝器为不死矣寿夭何足道

  书 张孝子
传后
温之平阳有张氏名正字思中者事其母以孝闻乡人 (第 16a 页)
异之称为 张孝子
前太史苏公伯衡次其事为传而其
名益显思中之子真今为进士历政于朝间以公所著
传相示丐一言识其后予谓五伦 …… (第 16b 页)
致青云之
上方将移孝为忠以事其君以显其亲荣三釜之养拜
旌德之封则天之所以报施于思中者固未有艾也诗
孝子
不匮永锡尔类又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吾于
思中盖深有取焉展卷三叹遂书以归之
  书江汉臣沉籍减税事卷后 (第 17b 页)
   哭张之杰
义许同生死夺君何遽然无人共清夜有泪葬黄泉苦
疾求予祷遗孤托我怜伤心墓头字旌孝看他年(予题)
(其墓道为 张孝子
墓)
   宋道人八十诗卷
往事枕中记新编柱下言知音有铜狄逸史访金源春
露沾濡际秋阳想像存初逢疑梦寐 (第 6a 页)
  武官像赞
心志和平仪容清伟德善之门衣缨之裔隐居求志而

憺若无为仗剑遭时而奋然崛起攻城遇敌而自不顾
身抚降恤顺而人感其惠是以际风云之会而益进益
鶱受爵命之荣而愈显愈贵非惟功建于当时而且福
庇于后嗣惜乎其今不可见矣徒使后人仰瞻其遗像
增感慨而歔欷
   张巨川
像赞
魁梧奇伟之资慷慨温和之性处已无愆与物无竞父
母兄弟称其孝友宗族乡党嘉其爱敬教子积邺侯之 (第 27b 页)
生遗荣禄没膺显命有子
有孙以延厥庆追铭其藏温良之原百世之下其尚有

  张处士尚脩墓志铭
同邑义士 张巨川
以谢恩至京师奉乡先生杨遁游所
为其尊府行实来请予曰先人葬已二十有五年矣而
墓石未有文先生与先人交幸惠 …… (第 50b 页)
积多一旦尽取焚之其行义类此处士名齐字尚脩死
时年五十有八娶李氏子男三人长若金次即 巨川

作霖女一人曾若懋其婿也孙男十馀人永乐庚子三
月十有二日其卒之月日也是岁十二月某日其葬之
月日也而 (第 52b 页)
   用吴閒閒韵题解辰公诗卷
洲横白鹭似金陵卓荦才名举国称沧海千年来野鹤
玉壶一段贮清冰泮宫芹藻同谁赋快阁风烟与客登

望见香城山似笔他时诸子看飞腾
   题 张孝子
诗卷
武卫张生胆满躯千重铁骑视如无论功合上碧油幕
破的争传金仆姑大漠穷沙归战马高台落日下驯乌
人生忠 (第 11b 页)
  (下有南/山二字)
道士偶见苦竹湾留我养高松桂关龙蟠大泽云水晦
马迹巨石土花斑绿章奏夜百灵集素发看春一鹤閒
忍上归舟却回首袅袅清磬烟岚间

   张孝子(有序/)
  (第 87b 页)
孝子
讳天麟字仲祥平江之嘉定人祖瑄江西参政
 初从忠武王下江南既航杭城宋图籍重器自海入
 朝复建策海漕江南 (第 87b 页)
不深可愧哉读
李氏之传诵诸君之诗吾知其有所感矣语云蚕则绩
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吾于兹诗亦云
    张孝子
闻木兴悲诗序
予幼读前史于忠 (第 24a 页)
孝子
义夫节妇之传未尝不三复 (第 24a 页)
叹息意以斯人世不多得及考其履历始末往往出于
贵官大族寒素之家甚少岂降衷之性独丰于彼而啬
于此耶予后预修孝宗皇帝实录于忠孝节义之事得
于见闻者欲一一撰次同列皆以为未经奏闻旌异者
例不得书乃阁笔太息噫寒素之士势力寡弱谁为之
奏请而旌异之耶由今准古则忠孝节义之传多出于
贵官大族无怪也贤士君子立身行已求自尽其道耳
人之知不知名之传不传固所不屑而为世道计者则

岂可恝然若是吾于是重有感矣友人张存诚往年丧
厥考先生哀毁过礼既葬庐于墓凡三年既免丧不饮
酒食肉凡二十年分巡分守及郡太守佐贰诸公皆加
礼待钦差巡抚都御史四川李公特扁其门曰 孝子

亦未奏请而旌异之也交游之士嘉存诚之行又惜其
未得表章以传不朽也各赋诗致意予惟董邵南之孝
得昌黎公 (第 25a 页)
愓然而惧蹶然以兴者乎郡人 张孝子
琦为述其事来
求记予既次序始末又申之以神人交接之槩作迎享
送神歌使并刻之庶来者知所事焉其辞曰

   (第 4b 页)
  论曰子尽孝于父母固当至感夫幽冥涉至难而不变
者非孝诚之至不能也予考史册方多古而少今孰谓
鹤年屹然处乎顽薄之中为古今之所独也彼幽冥者
且足以感之顾不能感诸人欤

   张孝子
(第 14a 页)
。木[:-9376:●]一实。其大盈筐。嘉应荐至。其故
何祥。哀哀孝思。涟涟泣血。终身致毁。每 恸将绝。
云为裴回。
风为惨切。依仁据德。移孝为忠。经目尽理。任心便公。其道
橐籥。虚而不穷。公位先兆。圣人斯 (第 19b 页)
瑰]。太和中官润州句
容县主簿。 张孝子
旌表碑赞(并序) …… (第 12a 页)
哲官润州句容县令。

** 吴郡 孝子
张常洧庐墓记 (第 13b 页)
哲官润州句容县令。

** 吴郡孝子 张常洧
庐墓记 …… (第 13b 页)
人与天地同有。孝与父子偕生。道德失而称仁。哀慕结而
灭性。于是先王立中。制三年通丧。人伦以达。然 孝子
之心。
感逐时并。蹙随身尽。句容 (第 13b 页)
张常洧。
哀亲之不返。将已以为
殉。乡闾惧法。 (第 13b 页)
孝子
违心。长号天高。侍宿坟侧。岁移六次。人
无二行。柴骨杖起。蓬头毡垂。非礼教之所知。非名实之相
与。诚 …… (第 13b 页)
以激俗。史馆编集传记。颁令搜扬。今年八
月。观察使御史中丞王公录上尚书省。明诏未及。幽魂已
庆。惟此 孝子。
行之实难。余替人乔公。体包仁和。志存感激。
异斯事举。请余记之。

* 郑素卿 (第 1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