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张彦卿” 相关资源
古籍库 集部
  源德等三人尤为惨咽
呜呼甚哉自开平讫于显德终始五十三年而天下五
代士之不幸而生其时欲全其节而不二者固鲜矣于
此之时责士以死与必去则天下为无士矣然其习俗
遂以苟生不去为当然至于儒者以仁义忠信为学享
人之禄任人之国者不顾其存亡皆恬然以苟生为得
非徒不知愧而反以其得为荣者可胜数哉故吾于死

事之臣有所取焉君子之于人也乐成其美而不求其
备况死者人之所难乎吾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人而
已其初无卓然之节而终以死人之事者得十有五人
焉而战殁者不得与也然吾取王清史彦超者其有旨
哉其有旨哉作死事传
   不能立传者五人马彦超附朱守殷传宋令询
   李遐 张彦卿
郑昭业见于本纪而已
张源德者不知其世家或曰本晋人也少事晋无所称 (第 9b 页)
戈扰攘之际。君臣之伦。斁灭尽矣。作死节传。举王彦章,裴约,刘仁赡三人。三人诚伟矣。至若宋令询,李遐, 张彦卿,
郑昭业之烈。不下三人者。何为只附见于本纪。而不为立传也。又如巩廷美,杨温。为刘赟。以区区之众。死守孤 (第 240H 页)
 
幼学李镇观对。陈抟之于世宗。若不知真主而出则其见不高。其见不高则安能知陶铸笙镛之极层道理也。尚论者不恨陈抟之为世宗出脚。但恨世宗之不问治道。可谓不恨其所当恨也。
力可以驱制一世。而不可以得匹夫之心。况众人之心乎。田横五百义士。为千古美事。而 张彦卿
之死。所部千馀人。至死无一人降者。英风烈气。旷世而相辉映。至今读之。为之激昂流涕。忠臣贤士。立慬于乱 (第 461L 页)
世者何限。而未闻全军从死如此者。夫以五季危乱之时。孤城倾覆之际。而乃能感服人心。得其死力者。必

有大过人者。愿闻其说。
 幼学金近淳对。 彦卿
忠义之气。即千馀人之气。气之所激。视死如归。然则 (第 462H 页)
彦卿
之大过人者。固不在于忠义气耶。
仁政莫先于经界。世宗见元稹均田图曰。此致治之本也。诏颁其图法。期以一 (第 462H 页)
   偕正中,德父访权处士。(二首。)
   翌日。与正中子寅扁舟乘雨流下鸭岛。中道雨霁。
   哭乖崖先生
   题高峰 张彦卿
林亭(第三联。张之常 语。)
   送别健叔
   安寂庵涧傍昼饭
   洛山寺。赠性休。
   车
  其二
纷纷声利日。夫子识清真。宅僻嵌岩近。山深野雉驯。松燃烹白酒。花发罥长春。砚取荷间露。题诗赠上人。
翌日。与正中子寅扁舟乘雨流下鸭岛。中道雨霁。
吾生也有涯。世路去安之。正落寒潮水。偏寻张翰诗。鱼龙吹濆沫。岛屿枕涟漪。苍茫(茫恐误)收微雨。神灵意已知。
哭乖崖先生
鹤驾归何处。书床弃宝琴。参禅岂耽佛。辟谷欲明心。钜笔动千古。家储无一金。空馀病门客。凄断二毛侵。
题高峰 张彦卿
林亭(第三联。张之常 语。)
举世疑平地。多君信道诚。穷缘亲饱忘。乐自心虚生。豆荚半亩实。槐阴一树明 (第 42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