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知公严毅坚直政务酌于民心廉境内豪右而讫其法
尤嫉贪墨吏曰是民贼也踣而絷之威令虩虩然如雷
霆之不可亵侮 徐淮
岁大䘲百姓饥饿山东河南二路 (第 9b 页)
  徐州建保我亭记
嘉兴朱子梦弼司教徐州以书述徐人之言而
来告曰戏马台之左南望云龙山有亭翼然颜
曰保我徐人为户部分司郎中韩君作也君之

保我徐三年矣徐方荐饥畿南山东之流移渡
河而南与饥民偪处君为食以食饿给钱以散
遣居者行者部分肃然流寇警急南山盗尅日
为变集保甲千人夜据山城盗闻风散去徐之
民饥不道殣寇不内溃君之力也署 徐淮
兵道
篆不以传遽为解巡雉堞籍丁壮设炮石修羊
马墙悬金以教射手开十石弓引满破的一军
叫呼相贺土寇孽东郊 (第 14b 页)
    母黄氏加赠恭人
制曰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逮朕顾
瞻长乐三复斯言潸然流涕封孺人某氏乃具
官某之母婉娩姆教敬共妇德徙邻断织成训
子之名坐膝扶床享弄孙之乐饰以见姑殁而

何憾尔子初免丧来朝而国家方湛恩朌布遂
使坟草未宿零露载浓在尔子之孝思可以少
慰而朕之悲则何时而巳乎玆加赠为恭人于
戏殁而无知则巳苟有知者服玆休命其亦有
以监予心于地下矣
    整饬 徐淮
道兵备河南按察司副使
    岳骏声授中宪大夫
制曰朕观尝武之诗 (第 26b 页)
徐淮
之閒先王盖廪廪焉
以南国之不易东隅之有警咽喉之地惧有梗
塞监司所在相望而任此者则重矣具官某风 (第 26b 页)
规凝远器缊纯明五载司刑一麾出守乃登宪
职往省徐方振积弱之军声恤久穷之民瘼御
援辽之师旅肃若过宾募运海之舟航履如平
地指麾白羽似贞元雄镇之时谈笑黄楼类熙
宁复河之后师荐上达朕心叹嘉乃以覃恩授
具阶朕今改命尔督漕矣唐李泌言东南漕自
淮达汴而徐为江淮计口我国家兼重 徐淮

为饷道计也尔治徐治淮东南要害在尔尺幅
朕倚毗尔者良重尔往钦哉
    父九德先赠中宪大夫河南汝宁 (第 27a 页)


    知府加赠整饬 徐淮
道兵备河南按
    察司副使仍前阶
制曰朕闻龙宗有鳞凤集有翼忠臣义士之后
其流风馀韵仅有存者朕慨然 (第 27b 页)
君字腾霄濠梁人治水 徐淮
之间亦累著奇效以不系
于兹河也皆略而不书而特书其兴利拯患充国惠民
之一事俾列之贞石以为后来者劝云
  (第 22b 页)
   安平镇减水石坝记
弘治初河徙汴北分为二支其一东下张秋镇入漕河

与汶水合而北行六年霖雨大溢决其东岸截流径趋
夺汶以入于海而漕河中竭南北道阻上既命都察院
右副都御史臣刘大夏治厥事复命内官监大监臣李
兴平江伯臣陈锐总督山东兵民夫往共治之佥议胥
协疏塞并举乃于上流西岸疏为月河三里许塞决口
九十馀丈而漕始复通又上则疏贾鲁河孙家渡塞荆
隆口黄陵冈筑两长堤蹙水南下由 徐淮
故道又议以
为两堤绵亘甚远河或失守必复至张秋为漕河忧乃 (第 6a 页)
   九月献俘北上驻草萍时已暮忽传王师

   巳及 徐淮
遂乘夜速发次壁间韵纪之二
   首
一战功成未足奇亲征消息尚堪危边𤇺西北方
传警民力东南已尽疲万里 (第 35b 页)
  城又故张接济官军公移备云兵部咨题准
  令许泰郤永分领边军四万从凤阳陆路进
  刘晖桂勇分领京边官军四万从 徐淮
水陆
  并进王守仁领兵二万杨旦等领兵八万陈
  金等领兵陆万分道并进尅期夹攻南昌且
  以原奉机密 (第 8a 页)
  题薛岁星作王武宁传
岁星所作王武宁传如其言浙东之役全出其功而孙
熊钱沈反属闻风而起者谬矣方王同罪而王以一死
浙东人多称之虽清流如蔡大敬 徐涵
之多所称许其
故何也武宁子鸣谦乱后为僧即所称宣在字友闻者
也粉饰其父事以乞言于诸公故世多信之不知非鸣 (第 9a 页)
  与绍守杜君札
执事 念明故殉难诸家后人每岁予以赉恤且使著
为故事甚厚所惜讨论有未精者丙戌画江之役虽建
国于越而越人首事者义兴从亡格庵行遁其死者祇
余尚书一人耳故昔人谓尚书不死则越且大丧气而
甲申之倪施周三君子乙酉之刘祁二君子亦尚赖尚
书为之后劲不知执事何以独于尚书之后不一及之
而反及于王侍郎遂东是一大错也遂东本官监司丙

戌始以詹事贰礼部 大兵渡江遂东已病避兵秦望
山丙舍中始宁倪无功谓其本有意于筐篚之迎以病
不克是虽不敢以此玷之而要之未尝死则审矣盖遂
东之死在丙戌之杪秋其去尚书投水时且十旬萧山 徐涵
之言其生辰适在亡国之后其家尚为开筵称庆
君子诮之是则众论所在不可掩也明亡野史最多其
中真伪杂出多不足 (第 24b 页)
 右赠王孝子歌
  寿高翁不危九十翁有弟特骋弃家远去(庚寅年/)
绮里采芝逝东陵但种瓜高风同百代语默道未差
俗化异奇侠隐音华笑谈海客去然诺楚人誇世出
世间事二难并一家千秋高士传雪 (第 6a 页)
黄河
沙即今九 (第 6a 页)
还公以疾乞还是冬用荐总督漕运力疾以行明年兼
理巡抚江北诸郡时 徐淮
大祲民死者相枕藉公尽所
以救荒之术凡可以救一时之急者莫不毕举既而山
东河南流民猝至公不待奏报大发广运 …… (第 4a 页)
采公亦矢心思报疏条时政令天下边将各陈
战守方略简京兵复武学一切庶务以次修举时两广
峒猺大肆劫掠北敌在 黄河
套时出侵宁夏延绥境民
不聊生而四川德阳人赵铎又作乱边报日至公居中
调度允合机宜而两广功尤伟盖往时广西 (第 5b 页)
  奏弹曹景宗(任昉/)
御史中丞臣任昉稽首言臣闻将军死绥咫步无却顾
望避敌逗挠有刑至乃赵母深识乞不为坐魏主著令
抵罪巳轻是知败军之将身死家戮爰自古昔明罚在
斯臣昉顿首顿首死罪死罪窃寻獯猃侵轶暂扰疆陲

王师薄伐所向风靡是以 徐淮
献捷河兖凯归东关无
一战之劳途中罕千金之费而司部悬隔斜临寇境故
使狡虏凭陵淹移岁月故司州刺史蔡道恭率 (第 7b 页)
  友义居士墓表

友义居士者何淮南毕公文德其人也友义者何公平
生惟义是务公既殁淮之士君子不忍复称其字以其
乐施于人久而不变故私谥之曰友义也其为义者何
公赀甲于乡不擅其有以周人之乏不惮其难以赴人
之急此其为义者然也义举甚多未为悉也试言其大
者正统初朝廷募民输刍粟助边公嘅然应诏致从子
瑛授职千户身膺冠带之荣丁已 徐淮
大水民饥发粟
二千石贩之己巳朝廷命将南征士阻淮涨不可渡乃 (第 34a 页)
   迩言序
凡学所以明道而仕所以行其学者也穷无所用于今
思欲以信诸来世而托之言至孔孟而书出焉孔孟穷
者也屈原放而离骚作左丘失明而国语著司马迁之
史记扬子云之法言钱神定命逐贫之论憎王孙之文
要皆发泄其胸中偃蹇拂郁不平之气以寄其弗售之
怀书谓无著乎哉夫貌美者生嫉行高者招毁盗嫂无
兄挝妇翁者娶孤女直不疑偿金刘宽归牛在易之困

曰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事固有不待辩不欲辩不易
辩者长寿戴公伯絅高古冲晦立特而行完以慷慨数
言事柄臣者中之窘蹶穷悴流寓 徐淮
间授徒自给后
数年始得自归公之穷亦至矣锁户无聊稽较旧事而
参以新意间复托之楚声词调舂容不激不怒而意趣 (第 6b 页)
  陈愚所宪望

四海世讲十载如新顾弟以于役山陵尘足扰扰虽亦
僦居阿巷旦夕频见颜色而曾未能脩杯酌候长者专
领教语迄今实有慨于衷也恭惟门下以夙望藉镇
兼理漕政大祲遗黎所恃以休息而全活之者何限
侧闻弭盗救荒试辄有效而亨屯拯溺尚廑筹画传说
茶城之或淤或通 (第 49a 页)
  赠巡抚陜西右副都御史蓝公序
夫志大者器宏才厚者德溥此古今之通道也惟宏且
大也故听参而用博小利近勚勿挠焉惟溥且厚也故

持重而不誇盛位恢绩毋动焉二者事异而理同道分
而究一皆俗儒所难喻也故天下无事则可以徽猷而
嘉治有事则可以戡定为安辑所谓天下不可一日无
者明兴百五十年学士大夫口不辍诗书之诵心不废
经纶之想志非不皆有才非不皆长也然以之治事而
事或乖修业而业或废者器有所弗宏而德之备诸身
者少也岁自乙巳以来蜀兵初变众才不过数百至易
擒也当时用事者一失其会遂至不可以为浸淫五六

载寇益盛攻益难合三省全力不得半勚此其故非兵
痿将蹶也继而刘齐诸盗起中山山东山西与河南
诸地所过残灭无釜甑之遗男女幼壮者被掠老弱
者蒙死江西诸贼乘其馀习益又骄悍难制当是时上
盖数以勘定之勋 (第 21a 页)
斯已伟矣其高丽镇之捷
张兴张旺者刘齐颉颃之盗也寇淮安立败兵备兵掳
知府刘祥不一年集已至数千人直隶山东 徐淮
诸处 (第 4b 页)
   自陈求退以弥灾变疏
奏为自陈求退以弥灾变事迩者地方多灾星霾迭异
皇上宵旰靡宁克谨天戒在廷群臣罔不省躬待罪臣

本菲才谬膺治水重寄多方脩浚所至劳费迄今半年
未得成绩盖群臣中宜早退者也伏望圣明将臣罢归
田里别任贤能则天工不旷而天意可回矣缘系自陈
求退以弥灾变事理未敢擅便为此具本专差承差刘
尧臣亲赍谨具奏闻伏候敕旨
   乞命宪臣兼管河道疏
题为乞命宪臣兼管河道事臣惟黄河自河南泛滥历
千馀里分三数道趋 徐淮
以入海先年河溢开封大名 (第 6b 页)
曹州地方尝脩沿河一带长堤以保运道而在开封者
则属之河南管河副使在大名曹州者则属之整饬曹
濮兵备兼管河副使分任责成有备无患近年河溢丰
沛徐地方两淤沛漕一淤徐州洪又淤淮安清河口即
今疏上流于河南以分其势筑长堤于单丰沛以御其
患惟单县系曹濮兵备官该管而丰沛 徐淮黄河
缺宪
臣管理事难责成看得整饬徐州淮扬兵备副使吴昂
常在徐州住劄前项河道堪以兼管乞敕该部计议请 (第 7a 页)
旨令徐州兵备官兼管丰沛 徐淮黄河
凡人夫工料防
守脩浚之宜照依开封大名曹州整理以后仍载入本
官敕内则河南山东直𨽻一带 (第 7b 页)
黄河
皆有宪臣分管而
运道可保矣缘系乞命宪臣兼管河道事理未敢擅便
为此具本专差承差张誉亲赍谨题请旨
    …… (第 7b 页)
   多病乞休荐贤自代疏
奏为多病乞休荐贤自代事臣自去年七月奉命治河
夙夜兢惕劳心宣力今年六月以来半身头面麻木手
足痿痛服药炙火医治罔效于时以河功未上不敢自
陈勉强力疾狼狈至今加以肠风举发失血日甚势不

得不自陈也窃思往年沛漕沙淤旋挑旋塞以黄河一
溢则一淤也今既请浚孙家渡加捞赵皮寨以分其势
起筑长堤于单丰沛三县以防其溢挑浚沛漕通利粮
运两经大水不复淤塞又请敕除用兵备副使兼管丰
徐淮黄河
则河南山东直𨽻一带皆有宪臣管 (第 22b 页)
黄河
矣又议处孙家渡赵皮寨捞浅官夫则支河可常通矣
又议处单丰沛三县守堤官夫则长堤可永固矣运河
又有郎中主事 (第 22b 页)
以称同社何不可
  李中丞生祠记
盖自矿税使出而寰内骚然多故矣其以一境集群珰
虎而翼者实繁有徒则无若 徐淮
珰挟持天子命与封
疆之臣争黔首势据监司郡邑长上独直指得争是非 …… (第 22a 页)
则列罪上状置之法增惧以死珰保
之私朱枋假威蟊贼鹾商以数十万计商不堪命则拘
而置之法而保慑焉不敢逞于是 徐淮
之商若民始有
更生之望而父老之借寇台諌之留贤群起为两淮商
若民丐中丞天子乃贤中丞进大司农令抚淮总漕政 …… (第 24a 页)
耳即朝廷其何能淮方之与有公以既去之身当诸珰
方张之燄抗雷霆之威而出涂炭之赤子卒之驱除强
暴殄戮诸珰 黄河
以南大江以北鲸鲵息波魑魅匿影
如披云雾而睹天日此其鸿施丰树于今有两哉是时 (第 24b 页)
者同知张景琦通判王汝安彭璋推官李
资董治则获鹿知县吕泽元氏知县常清新乐知县刘
麟临城知县郭宾饶阳知县 徐淮
赵琮安平知县张经
真定知县徐铭凡若干人
   河南府修范文正公祠墓记
宋魏国范文正公葬于河南府洛阳县 (第 3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