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库 集部
菀齐大夫菀何忌 偃汉偃恭 匽汉匽皇后 矫
晋大夫矫文居 蟜(音/矫)汉人蟜慎 绕秦大夫绕朝
肁(音/肇)赵大夫肁贾 佼后汉山阳盗佼强 保周文王
傅保申 枣后汉学士枣据 老宋臣老佐 道楚大
夫道朔 我六国时处士我子 假汉假仓 冶卫大
夫冶廑 养楚厩尹养由基又孝子养奋 彊后汉诸
生彊华 掌凉将军掌据 仉(音/掌)梁四公仉䁈(音/启)又孟
母 壤孔子弟子壤驷赤 荡宋大夫 荡意诸 党鲁
大夫党氏 党宋太尉党进 猛晋大夫猛获 冷徐
州刺史冷道 丙汉丞相丙吉 邴晋大夫邴预 颍
郑大夫 (第 11b 页)
晋大夫矫文居 蟜(音/矫)汉人蟜慎 绕秦大夫绕朝
肁(音/肇)赵大夫肁贾 佼后汉山阳盗佼强 保周文王
傅保申 枣后汉学士枣据 老宋臣老佐 道楚大
夫道朔 我六国时处士我子 假汉假仓 冶卫大
夫冶廑 养楚厩尹养由基又孝子养奋 彊后汉诸
生彊华 掌凉将军掌据 仉(音/掌)梁四公仉䁈(音/启)又孟
母 壤孔子弟子壤驷赤 荡宋大夫 荡意诸 党鲁
大夫党氏 党宋太尉党进 猛晋大夫猛获 冷徐
州刺史冷道 丙汉丞相丙吉 邴晋大夫邴预 颍
郑大夫 (第 11b 页)
可奔。奉身自靖。不能离国境之内尔。况天王圣明。不比宋昭公之无道乎。以是既不能为子哀之高蹈。又不得与于 荡意诸
之死职。言之可吝。生将何归。春间又以不肯赴勉庵公之相要。添得无限讪诮。只得甘受而无怨。犹忧此公之万一 (第 397H 页)
郑公子宋。而圣人书赵盾,归生弑其君也。旧史于齐庄公之见弑也。死难者贾举,州绰等十人。宋杵臼之见弑也。 荡意诸
亦死职。圣人皆削而不书。不得与荀息,仇牧比。鲁公子牙之死。旧史书季子鸩之。而圣人书公子牙卒。十二公独 (第 117H 页)
合江亭记
论
宋高宗论
宋祖论
赵普论
续五代史周臣传论
越句践论
荡意诸 论
萧何邓禹论
杨万春论
真德秀论
于谦论
寇准论
温峤论
论
宋高宗论
宋祖论
赵普论
续五代史周臣传论
越句践论
荡意诸 论
萧何邓禹论
杨万春论
真德秀论
于谦论
寇准论
温峤论
以为此不足有为也云尔。则终于斯而已矣。传曰。国无小。而况以千里之赋。其兵食足于用者乎。嗟呼痛矣哉。 荡意诸
论
宋人弑昭公。 (第 372H 页)
司城荡意诸 实死之。春秋削而不书。不予其死也。按春秋国君弑。而大夫以义死其难则必书而予之。若孔父,仇牧,荀息。是 (第 372H 页)
也。 荡意诸 知昭公之将及于难。而不欲苟去。从君于田。卒以殉之。可谓近于义矣。其死与孔父,仇牧,荀息若不异也。而不 …… (第 372H 页)
智与时穷。势有不容幸脱者。故特假此论。别作义理。冀以自解焉耳。然则其所以死。死于利名而不以义也。是亦 荡意诸 之徒。而虽欲与沟渎之经同其谅。不可得者也。世亦有挟其奸图。惑蛊其君。卒之危其国家而陷于大难。己则违之 …… (第 373H 页)
则称以君子。录高哀之来奔。则字以贵之。于王子比干。则归之以仁。于孔父,仇牧,荀息。则书及而予之。而削 荡意诸 不予其死。观于此。可以知为人臣去就之义。与其死不死之权也夫。
萧何邓禹论 (第 373H 页)
宋人弑昭公。 (第 372H 页)
司城荡意诸 实死之。春秋削而不书。不予其死也。按春秋国君弑。而大夫以义死其难则必书而予之。若孔父,仇牧,荀息。是 (第 372H 页)
也。 荡意诸 知昭公之将及于难。而不欲苟去。从君于田。卒以殉之。可谓近于义矣。其死与孔父,仇牧,荀息若不异也。而不 …… (第 372H 页)
智与时穷。势有不容幸脱者。故特假此论。别作义理。冀以自解焉耳。然则其所以死。死于利名而不以义也。是亦 荡意诸 之徒。而虽欲与沟渎之经同其谅。不可得者也。世亦有挟其奸图。惑蛊其君。卒之危其国家而陷于大难。己则违之 …… (第 373H 页)
则称以君子。录高哀之来奔。则字以贵之。于王子比干。则归之以仁。于孔父,仇牧,荀息。则书及而予之。而削 荡意诸 不予其死。观于此。可以知为人臣去就之义。与其死不死之权也夫。
萧何邓禹论 (第 373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