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贺永泰改元大赦表(代宗/)
臣某言某月日恩赦到州宣示百姓讫百姓贫弱者多
劳苦日久忽蒙惠泽更相喜贺欢呼抃跃不自禁止伏

惟皇帝陛下增修典礼 弘正
纪度劳谦慈惠与人更新
此实兴王之盛烈明圣之至德戴履天地谁不庆幸臣
方镇守州县不得蹈舞阙庭无任欢欣之 (第 4a 页)
化之而心乃湛然故外示律仪内循禅悦(集作/内修)
(禅/说)因初心而住实智离有相而證空法乃通四部经于 弘正
大师尤精楞伽之义而后住无住證洗六妄离二 (第 2b 页)
以教传弘忍忍公传惠能神
秀能公退而老曹溪其嗣无闻焉秀公传普寂公之门
徒万升堂者六十有三得自在惠者一曰 弘正
正公之
廊庑龙象又倍或化嵩洛或之荆吴自是心教之被于
世也与六籍侔盛焉呜呼微禅师吾其二乘矣后代何
述焉 (第 11a 页)
               柳宗元
柳氏之先自皇帝历周鲁其著者无骇以字为展氏禽
(属夲有/氏字)以食采为柳姓厥后昌大世家河东呜呼公讳

某字某曾王父朝请大夫徐州长史讳子夏遗贞白之
操表仪宗门王父朝散(集作/请)大夫沧州清池令讳从裕
垂博俗之道启佐(集作/佑)后胤皇考湖州德清令讳察躬
行孝悌之德振扬家声惟公端庄无谄徽柔有裕峻而
能容介而能群其在闺门也动合大和皆由顺正恺悌
雍睦莫有间言故宗党歌之其在公门也释回错枉造
次秉直事不失当举无秕政故官府诵之用冲退径尽
之志以 弘正
友道信称于外焉用柔和博爱之道以视 (第 14a 页)
  故叔父殿中侍御史府君墓版文(唐柳宗元/)
柳氏之先自黄帝及周鲁其著者无骇以字为展氏禽
以食采为柳姓厥后昌大世家河东呜呼公讳某字某
曾王父朝请大夫徐州长史讳子夏遗贞白之操表仪

宗门王父朝请大夫沧州清池令讳从裕垂博裕之道
启佑后胤皇考湖州德清令讳察躬弘孝悌之德振扬
家声惟公端庄无谄徽柔有裕峻而能容介而能群其
在闺门也动合大和皆由顺正恺悌雍睦莫有间言故
宗党歌之其在公门也释回措枉造次秉直事不失当
举无秕政故官府诵之用冲退径尽之志以 弘正
友道
信称于外焉用柔和博爱之道以视遇孤弱仁著于内
焉此公修已之大经也自进士登高第调受河南府文 (第 1b 页)
部侍郎今见具姓名行书)
(一纸/三行)弘让迅快放诞可观利疾速著轻乾若星居僻陋
木蔓樛盘(周弘让汝南人 弘正
弟今/见草书七行有胡昂押尾)蠢蠢怀约任已作
制若孤陋儒生辛勤一艺(范怀约吴郡人梁东宫侍书/今见正书写 (第 23b 页)
不可穷
其指固谆谆焉若耳提面命之也余数从鲁望酒间论
文远尊昌黎而近实规宋金华氏诗贵钱刘而不欲舍
吾吴 弘正
之步今试取而读之于是数家者摹象斟
酌为何如也今天下之文莫盛于吾吴而汝南之袁为
吴最鲁望之尊人胥台公者 (第 24a 页)
后其要不能隃胜明明自 弘正
而还不能隃胜嘉靖之
季即嘉靖之季数十百家盛矣然而的然名狎主者不
指数也甚矣诗之难言也此何以故夫工事则 (第 17b 页)
皆称南京洪熙元年天子留意丰镐诸九卿大小之在
南者皆落南京字而六部复称行在宣德三年始定如
永乐 弘正
以还内阁日益重而六尚书日益轻然老臣
勋业稍重加三孤东宫三师若吏兵之长犹能与之抗
而至分宜之得政则若外 (第 10a 页)
双井之老老而僻涩者也又不幸而有吕居仁之辈为
之社而尸之其毒浃于肌髓而不可救明兴大绅子启
狂奔亡论已 弘正
之间一二操觚者意若有所滥觞而
识不称才筚路蓝缕虽勤而未辟呜呼先生死矣改社
改木畴能舍先生尸哉先生于诗 (第 5a 页)
赞曰 弘正
之间天昌厥辞李何(阙/)之边王翼之䟤跋中原
江左其谁昌榖后劲公乃先驰绵丽才情纡徐规矩六
季风流庾鲍庶 (第 17b 页)
   叙事处整则叙情处悲吊
柳氏之先自黄帝及周鲁其著者无骇以字为展氏禽

以食采为柳姓厥后昌大世家河东呜呼公讳某字某
曾王父朝请大夫徐州长史讳子夏遗贞白之操表仪
宗门王父朝请大夫沧州清池令讳从裕垂博裕之道
启佑后胤皇考湖州德清令讳察躬弘孝悌之德振扬
家声惟公端庄无謟徽柔有裕峻而能容介而能群其
在闺门也动合大和皆由顺正恺悌雍睦莫有间言故
宗党歌之其在公门也释回措枉造次秉直事不失当
举无秕政故官府诵之用冲退径尽之志以 弘正
友道 (第 1b 页)
窃某初间阄分传题在 弘正
之间尔时分得正德年大
学士梁储一题私心自喜以为曾读通纪藏书诸野史
每爱其风采骏烈不媕不激善为规讽以引 (第 4b 页)
   复蒋杜陵书
惠寄三札前后收到宛陵阳羡两君亦并致意去因酬
应稍烦惝恍度日友朋之怀徒抱胸次今则史馆稠杂
除入直外日就有书人家怀饼就抄又无力雇书史代

劳东涂西窃每分传一人必几许掇拾几许考覈而后
乃运斤削墨侥倖成文其处此亦苦矣又况衣食之累
较之贫旅且十倍艰难者耶今同馆诸公分为五班自
洪武至正德作五截阄分某班秖分得 弘正
两朝纪传
而志表则均未及焉某于两朝中又分得后妃六篇名
臣二十五篇杂传一篇合三十篇既又以盗贼土司后
妃 …… (第 1b 页)
比之大海一沤百不十具他若通纪定纪法传从信种
种则又纯涉虚假全不足凭是以是非易决真伪难审
此在 弘正
以前尚然况嘉隆以还则将何所依据也客
冬曾托董无庵汇徵越中诸先贤志传而并不见寄足
下虽寓公而居越最久越 (第 2a 页)

迪之义方燃膏绩室鬻书巾箱螭篆其额牛眠在傍穹
然何为维夫人藏
   陈太孺人墓志铭
予承乏入史馆作 弘正
朝传阄题得先忠襄名氏夫世
德骏烈本难诵扬况煌煌国史将垂及万世而以后人 (第 3b 页)
友爱有共被风年虽不足德则有
终佐以内助闺房之雄少娴七诫长协三从痛君好学
诵读未逢教子蓄书如聚沙虫楼藏 弘正
阁开李邕缣
缃四壁与东观同漫言坟索比马鬣封彼名山者传之
无穷
 
 
 西河集卷一百三 (第 21b 页)
道学
之习比于腐斯二者皆俗学也然而文章之脉
络画然如江河之行地代有其人人有其传固
非俗学之可得而乱也 弘正
之閒有李献吉者
倡为汉文杜诗以叫号于世举世皆靡然而从
之矣然其所谓汉文者献吉之所谓汉而非迁
固之汉也 …… (第 8b 页)
莫知底止仆尝论之南宋以后之俗学如尘羹
涂饭稍知滋味者皆能唾而弃之 弘正
以后之
缪学如伪玉赝鼎非博古识真者未有不袭而
宝之者也缪学之行惑世而乱真使夫人穷老
尽气至死而不知悔 (第 10a 页)
而余之言不能如遗山
之推辛老使天下信而徵之则余之有愧遗山
多矣癸未夏日书于玉繠轩
  题怀麓堂诗钞 弘正
閒北地李献吉临摹老杜为槎牙兀傲之
词以訾謷前人西涯在馆阁负盛名遂为其所
掩盖孟阳生百五十年之后搜剔西 …… (第 14b 页)
  书李文正公手书东祀录略卷后
西涯先生李文正公东祀录一卷在怀麓堂全
集中此其手书以贻太原乔公白岩者刘司空
敬仲藏弆是卷出以示余余尝与敬仲评论本
朝文章深推西涯语焉而未竟也请因是而略
言之国初之文以金华乌伤为宗诗以青丘青
田为宗永乐以还少衰靡矣至西涯而一振西

涯之文有伦有脊不失台阁之体诗则原本少
陵随州香山以迨宋之眉山元之道园兼综而
互出之 弘正
之作者未能或之先也李空同后
起力排西涯以劫持当世而争黄池之长中原
少俊交口訾謷百有馀年空同之云雾渐次 (第 16a 页)
 所谓旁门小径也辰翁之评杜也不识杜之
 大家数所谓铺陈终始排比声韵者而点缀
 其尖新俊冷单词只字以为得杜骨髓此所
 谓一知半解也 弘正
之学杜者生吞活剥以
 寻扯为家当此鲁直之隔日疟也其黠者又
 反唇于西江矣近日之评杜者钩深抉异以
 鬼 (第 1b 页)
 耻成疾而薨公独以诸将入朝归功光弼以
白头赤心许之八哀诗云直笔在史臣将来
洗箱箧此公之直笔也
十二年来多战场天威已息阵堂堂神灵汉代

中兴主功业汾阳异姓王
末二章咏李郭二公使河北诸将知所表仪
也诗之主意章法如此
本朝 弘正
閒学杜者专法此等诗摸拟其槎
牙突兀粗皮老干以为形似而不知其敦厚
隽永来龙远而结脉深之若是也今人惩生 (第 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