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旁流圣造则知儒者可为帝王之师保
   贡士谒文宣王赋(以题/为韵)   黎 逢
圣人没而教在明王兴而 道宣
命上公以陈信展大礼
以登贤觞酒豆肉金镛筦悬致克禋以如在当质明而 (第 2b 页)
   无弦琴赋(以舜歌南风待/弦后发为韵)  张 随
陶先生解印彭泽抗迹庐阜不矫性于人代笑遗名于
身后适性者以琴怡神者以酒酒兮无量琴也无弦粲
星徽于日下陈凤啄(一作/轸)于风前振素手以挥拍循良
质而周旋幽兰无声媚庭际之芬馥绿水不奏流舍后
之潺湲以为心和即乐畅性静则音全和由中出静非
外传若穷乐于求和即乐流而和丧扣音以徵静则音
溺而静捐是以抚空器而意得遗繁弦而 道宣
岂必诱 (第 2b 页)
   工部侍郎李公集序    贾 至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然则
唐虞赓歌殷周雅颂美文之盛也厥后四夷交侵诸侯
征伐文王之道将坠地于是仲尼删诗述昜作春秋而
叙帝王之书三代文章炳然可观洎骚人怨靡杨马诡
丽班张崔蔡曹王潘陆扬波扇飙大变风雅宋齐梁隋

荡而不返昔延陵听乐知诸侯之兴亡览数代述作固
足验夫理乱之源也皇唐绍周继汉颂声大作神龙中
兴朝称多士济济儒术焕乎文章则我李公杰立当代
于戏斯文将丧久矣习郑卫者难与言咸頀之节被毡
裘者难与议周公之服而公当颓靡之中振洋洋之声
可谓深见尧舜之 道宣
尼之旨鲜哉希矣观作者之意
得易之变知书之达究诗之微极春秋之褒贬可谓孔
门之弟洙泗遗徒失其韵俗扬波扇飙 (第 12b 页)
   送浚上人归淮南觐省序
金仙氏之道盖本于孝敬而后积以众德归于空无其
敷演教戒于中国者离为异门曰禅曰法曰律以诱掖
迷浊世同(集作/用)宗奉其有脩整观行尊严法容以仪范

于后学者以为持律之宗焉上人穷讨秘义发明上乘
奉威仪三千虽造次必备尝以此 道宣
于江湖之人江
湖之人悦其风而受其赐攀慈航望彼岸者盖千百计
天子闻之徵至阙下御大明秘殿以问焉导扬本教颇 (第 10a 页)
乎穆清下遗乎纷浊散而无我见桃李之成
蹊聚则有朋知稻麻之为众若普闻名称时立威仪行
则上首举为左臂者上座 道宣
寺主神察都维那智衍
子立传学元则栖禅静定持律道成怀素等八法师舍
卫是求须弥不动以等空知行如海法如陶器 (第 15b 页)
密清廉简惠躬俭约以自持蹈名教
以检物禄以周给不积于家财以睦亲必均于众故义
广而私谒之途阻名扬而兼济之 道宣
兹亦叔敖之贤
国侨之懿也几深通志精晤默识然文以蹠迹(一作/实)(第 3b 页)
之蕺食鉴湖之水日与
学子谈经以为乐者果谁之赐与诚由遭逢有道之朝
故得以上沾滂沛之恩而适夫出处之宜也夫 道宣
(第 3b 页)
 神德永著终古辞曰
皇帝垂德制定统极神道泰宁祀典脩饰禳祈禜雩皆
有准程顾惟终南祠位庳陋不称显名爰降制诰充大

厥宇启寤诚明昭感神衷 道宣
天休获此利贞笃灾愆
阳化为丰穰实我粢盛人赖蓄给鼓腹而歌以乐其生
巍巍灵山兴利产财作固镐京拥其嘉休眷祐 (第 20a 页)
  佛学(王祎/)
佛氏之学其未入中国也世尊大弟子阿难陀多闻总
持有大智慧结集世尊所说为脩多罗藏而诸尊者或
后或先各阐化源优波罗集为四部律谓之毗尼金刚
萨埵于毗卢遮那前亲授瑜珈五部谓之秘密章句无

著天亲频升知足天宫咨参慈氏相与造论发明大乘
谓之唯识宗旨西竺龙胜以所得毗罗之法弘其纲要
谓之中观论燉煌杜法顺深入华严不思议境大宣玄
旨谓之华严法界观此其大略也自汉永平二年佛法
始入中国厥后离为异宗曰教曰禅曰律凡三焉魏嘉
平初昙阿罗始持僧祇戒本至洛阳昙无德昙谛等继
之立羯磨法唐南山 澄照律师道宣
作疏以明之四分
律遂大行是为南山之宗萨埵以瑜珈授龙猛猛授龙 (第 1b 页)
   贺齐明帝登祚启
窃惟皇源浚远帝宝连晖基深庆厚道贯万叶而郁林
凶德早树行悖人经逖听之所未书宗庙之殆如缀百
灵耸动九服回遑结后来之望思庇民之主日月以冀
遐迩翘心伏惟陛下大圣在躬君德夙表龙章日䌽焕
若丽天纳麓宾门道风遐被睿化神行无思不洽狱讼

允归天人戴仰屈飞龙之𦕈辔纡汾阳之远情运尧心
以临亿兆敷舜烈以膺宝命虽中宗之兴殷 道宣
后之
隆汉德异世同符千载一揆刑措之业方远隆平之基
在焉率土含欣怀生戴赖况臣早蒙覆润夙荷恩灵踊
跃外畿 (第 64b 页)
   文宣帝哀策文
皇路启扉輴菆弛殡八挍案部六卿具引攀蜃辂而雨
泣仰穹苍而抚心悲风发而地骇愁云兴而景沈哲王

垂范有训有则式奉话言光敷令德其辞曰
四象更运九天代名通三以王得一为贞是应玄德实
启苍精风后之陈师尚之兵三奇六合七变五成授戈
推毂禀律袭行野无完陈邑少坚城经营四海劬劳百
姓芝盖夕临羽旄晨映地不掩瑞天不爱宝既丹其雀
又朱其草莫黑已素莫赤自皓百兽斯蹈五灵载扰甘
露瀼瀼青龙矫矫武功已畅文教未穷方偃烽堠销戟
藏弓齐光日月比祚华嵩而氛祲日下星闇虚中奄捐

朝市长弃华戎 道宣
末命义阐馀风六繂已散九旗方
卷见容卫之虚归知平生之日远同乘云而永逝异骑
龙之更反清笳奏兮野风急金鼓震 (第 23b 页)
远白莲社图以脩静相去百年为疑审尔脩静虽同时
慧远恐不引之入社矣 僧道宣
又称脩静因梁武舍道
奉佛走入齐天保六年与沙门较法遇醉僧昙显不胜
伏法遂革道教后考吴志则云脩静字元德郡 …… (第 21b 页)
静而庐山十八贤与虎溪三笑之疑不待辨也但修静
诏谥如此而正史不载未晓其故 释道宣
记傅奕范阳人入周通道观隋开皇十三年与
中山李播请为道士十七年事汉王谅谅反迁岐州唐
初为太史令武德四年 (第 22a 页)
皓雪莲生巨蛇摧伏群鹿驯听正其时耶迨得法信师
之后则不尔不落阶级自不为鬼神所窥 道宣
之所以
不敢望三车也然融初不作有漏因后乃日于丹阳负
米一石八斗为众法成此大刹能无与达磨初祖示训
相倍 (第 26a 页)
  麓亭和尚塔铭
世尊雪山成道四十九年踞狮子坐为人说法最后自
称无法可说而拈花微笑独迦叶默契教外单传之旨
然权实互宣酥乳偕味𣲖别流分师至六部至十二虽
大统不绝而僣润自如圣教东渐心印未启若道林高
坐辈或傍演庄易或务谐音润毫釐千里罗什之译名
义慧远之修净土最为铮铮者顾欲障尚牵攀援未绝

至菩提达磨而一洗之直指心源不立文字第当时义
解如顗贤首 道宣
澄观辈或创止观或守律仪法门森
然并行不悖五传而为之大鉴又二传而为大寂讲坐
彻矣北宗屈矣然而微言虽妙显 (第 21a 页)
子故在噫其乖舛鄙俚浅陋不经若此不惟不足辨并
亦不足笑也
  弘明二集后
弘明集者梁释彦悰述广弘明集者 唐释道宣
述也大 (第 22a 页)
  善财参观世音三十二变石本后
右画善财童子参观世音大士凡三十二幅皆石本云
是李龙眠居士笔不可知然法相端严体势绰约窈窕
非龙眠不能办也帧帧各缀一偈无论工拙是当行语

依稀妙喜幻住家风考之华严本经善财所接大善智
识五十三员独文殊弥勒为至而观世音仅补陀一见
耳龙女化佛亦自文殊成之不知何缘阑入观世音法
门而龙眠为之图此开士又以偈为之赞且善财之始
见世尊年固十二及参诸方得道已百二十所谓童子
者以童真不坏也即文殊亦然今作六七岁儿状大谬
虽然此图权也华严亦权也以权显实即得以实破权
即不得余将为下一转语云 道宣
睹此努目而诉之薄 (第 2b 页)
侍香重阳丈室既而以法箓事辞师入
山结习修静遂步上甘谷东峰不觉适喜曰此吾巢松
税驾之地也乃与方外二三友 道宣
聪真辈定居而建
其所当奉坛场神室等祠岁时清供钟磬之音隐然山
谷问如回岭丹栖诸峰汉洞神湫之境云烟动色亦 (第 16a 页)
之蕺食鉴湖之水日与学子谈
经以为乐者果谁之赐欤诚由遭逢有道之朝故得以
上沾滂沛之恩而适夫出处之宜也夫 道宣
上德以昭
布于四方者史臣之事因不辞而为之书区区聚散之
故一己之私尔则又当在所不计也
   送天渊禅师 (第 21b 页)
   (卜太/山)
僧朗顿首顿首夫至人无隐德生为圣非德非圣何敢

有喻忝曰出家栖息尘表慕静山林心悕玄寂灵迹难
逮形累而巳奉被诏命慰及应否大晋重基先承孝治
惠同天地覆养无边愿开大乘申扬道味僧朗顿首顿
(唐释道宣/
广弘明集)
 康献褚皇后(讳蒜子河内阳/翟人康帝后)
  于法开收付廷尉令(法开不知何许入祖述耆婆 (第 3a 页)
   (于腋下倒垂衣内有铭年月悉符/ 案安閒通阴阳此必安所预定)
晋太元十九年岁次甲午比丘道安于襄阳西郭造丈
八金像此像三周甲午百八十年当灭 (唐释道宣/
续高僧传)
 
 
  (第 3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