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对           丘真孙
对臣闻哲王之统俗也陈货洪范通有无之用取市噬
嗑致交易之所至乎九府立其法资币量其宜盖理本

救人而轻重随代故周景铸金 穆公
规其实汉文造币
梁傅议其违虽贯朽费滥而市非物轻粱肉不匮而家
非货重何者淳朴既散浇伪成俗惰农夺其岁功徇 (第 2a 页)
信宁肯败已成之国为灭亡之虏乎又微子骨肉
也受茅土于宋箕子良臣也陈洪范于周仲尼称其仁
莫有非之者礼记称 鲁穆公
问于子思曰为旧君反服 (第 14a 页)
  戕竹志(宋欧阳修/)

洛最多竹樊圃棋错包箨榯笋之赢岁尚十数万缗坐
安厚(一作/侯)利宁肯为渭川下然其治水庸任土物简枥
芟养率须谨严家必有小斋閒馆在亏蔽间宾欲赏辄
腰舆以入不问辟疆恬无怪让也以是名其俗为好事
壬申之秋人吏率持镰斧亡公私谁何且戕且桴不竭
不止守都出令有敢隐一毫为私不与公上急病服王
官为慢齿王民为悖如是累日地榛园秃下亡有啬色
少见于颜间者由是知其民之急上噫古者伐山林纳

材苇惟是地物之美必登王府以经于用不供谓之畔
废不时谓之暴殄今土宇广斥赋入委叠上益笃俭非
有广居盛囿之侈县官材用顾 不衍
溢朽蠹而一有非
常敛取无艺意者营饰像庙过差乎书不云不作无益
害有益又曰君子节用而爱人天子有司所当朝夕 (第 4b 页)
   自浔阳至都集道里名为诗
山经亟旋览水牒勌敷寻稽榭诚淹留烟台信遐临翔

州凝寒气秋浦结清阴眇眇高湖旷遥遥南陵深青溪
如委黛黄沙似舒金观道雷池侧访德茅堂阴 鲁显

微迹秦良灭芳音讯远博望崖采赋梁山岑崇馆非陈
宇茂苑岂旧林
   北宅袐园
夕天霁晚气轻霞澄暮阴微 (第 43a 页)
之以比于鲜唯伯父稍薄其
从蔡而复之亦唯伯父晋侯稽首曰君王幸赦卫郑以
辑全卫重耳之愿也敢不唯命
秦伯葬 穆公
当从死者百七十有七人子舆氏之三良
与焉孟明谏曰不可我先君之御秦也其治命寔多君
不之好而唯乱是用殉葬礼 (第 6b 页)
中泽 不衍
后天之所报之者抑何薄哉太史公而在固
当为之欷歔慨叹无已也虽然士为善以自快而已
铭曰近侠而儒薄吏而循为 (第 8a 页)
   子厚为之辩析并有指归可观览
刘向古称博极群书然其录列子独曰郑穆公时人穆
公在孔子前几百岁列子书言郑国皆云子产邓析不

知向何以言之如此史记郑繻公二十四年楚悼王四
年围郑郑杀其相驷子阳子阳正与列子同时是岁周
安王三年秦惠王韩列侯赵武侯二年魏文侯二十七
年燕釐公五年齐康公七年宋悼公六年鲁穆公十年
不知向言鲁穆公时遂误为郑耶不然何乖错至如是
其后张湛徒知怪列子书言 穆公
后事亦不能推知其
时然其书亦多增窜非其实要之庄周为放依其辞其
称夏棘徂公纪渻子季咸等皆出列子不可尽纪 (第 17a 页)
晋兵之速也行至花山遇建崇等兵以
为神遂败走出帝即位加右仆射岁馀罢平章事迁左
仆射汉高祖时拜太子太傅封 鲁国公显
德二年卒年
五十八赠侍中凝好饰车服为文章以多为富有集百
馀卷常自镂版以行于世识者多非之然性乐善好称 (第 15b 页)
章名及正义所云皆
以三才章以下为广叙前六七章之意则朱子刋误定
为经文者为不易(臣/)今一以是为宗衍经 不衍
传者传
从经 (第 23b 页)
不衍
传故传之章第但各存之不复论而传文 (第 23b 页)
  东皋子集序        吕 才

君姓王氏讳绩字无功太原祁人也高祖晋 穆公
自南
归北始家河汾焉历宋魏迄于周隋六世冠冕国史家
牒详焉君性好学博闻强记与李播陈永吕才为莫逆
之交阴 (第 10b 页)
 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秦四/君)国家内忧
 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
 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 穆公

 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 (第 2b 页)
求士,
西取由余于戎,
东得百里奚于宛,
迎蹇叔于宋,
来邳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
不产于秦, 穆公
用之,
并国三十,
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
移风易俗,
民以殷盛,
国以富彊,
百姓乐用,
诸 …… (第 1a 页)
狄蹈雍之河,
徐衍负石入海,
不容身于世,
义不苟取比周于朝,
以移主上之心。
故百里奚乞食于路, 穆公
委之以政;
宁戚饭牛车下,
而桓公任之以国。
此二人岂素宦于朝,
借誉于左右,
然后二主用之哉?
(第 12a 页)
郑缪公同时柳宗元云郑缪公在孔子前几百
载御寇书言郑杀其相驷子阳则郑繻公二十四年当
鲁穆公之十年向盖因 鲁穆公
而误为郑尔其说要为
有据高氏以其书多寓言而并其人疑之所谓御寇者
有如鸿蒙列缺之属误矣书本黄老言决非御 …… (第 55a 页)
素书若戴师愈麻衣易亦往往不能
迷明者之目竟何益哉今观是书记问篇所载有子思
与孔子问答语子思年止六十二 鲁穆公
同时 (第 70b 页)
穆公
之立距孔子之汲七十年子思疑未长也而何有荅问 (第 70b 页)
  秦孝公元年河山以东彊国六与齐威楚宣魏惠燕悼
韩哀赵成侯并淮泗之间小国十馀楚魏与秦接界魏
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
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

之会盟夷翟遇之孝公于是布惠振孤寡招战士明功
赏下令国中曰昔我 穆公
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
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
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 (第 1b 页)
出子之不宁
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
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
穆公
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
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彊秦者吾且尊官与之 (第 1b 页)
  秦誓

书存二誓而终于秦者何陈子曰存鲁所以维其弱而
终秦所以抑其强盖圣人之志在鲁天下之势在秦势
在秦者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然圣人重言天命而必
推极于人事之所当为昔者秦伐郑晋败秦师于殽
誓告群臣孔子录之书之终篇传者谓 (第 7b 页)
穆公
悔过孔
子有取焉孔子曷取乎尔盖天下之势在秦孔子所知
也而圣人曰有人事焉贵德贱力守其疆服毋敢称兵
搆祸 …… (第 7b 页)
圣人许之
耶其后秦灭诗书尚首功并吞诸国终有天下不二世
而亡孰谓圣人之忧为过计耶或曰秦始孝公富国强
穆公
僻处西陲未得为会盟之主当其时天下之势
乌知其在秦也虽然后世谶纬符命之事圣人所不道 (第 8a 页)
有以动其感奋之意坚其从事于善之心则是
仆之可忧者莫大乎此今幸而知感奋矣坚其心矣谓
之可喜亦岂不然乎昔 穆公
问于子思曰县子言子之 (第 30b 页)
益辱
公道义之知掌院篆时移文郡邑敦趣史官里居久
次者意实在谦益欲援以自助也居史馆颇以埽门
自引声迹落 穆公
殁而哭之恸今为公志据见闻徵
实录不敢有一字文饰实以是报公铭曰
国有易名论定盖棺四十年间有三文端秩秩山 (第 9b 页)
士马顺德(阙/)三百处士(阙四/字)五百处士樊(下/阙)
(下/阙)处士苏恩公(阙/)五百处士苏 穆公
(阙/)百处士
(阙二/字)(阙二/字)百处士杜(阙/)□璜五百处士左仪德祖二
百处士张(阙/) (第 9a 页)
激毁或以愞讥独萧公精谨自
持正静益明物莫能逃守儒知通据法不阿使参错天
下三年可成也年 不衍
用名益以昌何恨焉
   史母程氏传 (第 8a 页)
以达其感孚昭格之忱此实有至理精
意焉然则社稷不能止水旱又何咎之辞但是可为贤
主道而不可为慢神之主道也 鲁穆公
暴巫焚尪县子
尚以为不可况其进于此者故孙疏变置之说是也而
未可轻言之也北梦琐言载潭州马希声以旱闭南岳 (第 1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