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救荒书(程一元/)
夫救荒恒言其一曰平价平价者欲令凶岁用乐岁之

价也粜者有馀籴者不足损有馀补不足故曰平此善
政也愚窃以为欲平者人君之心也而不平者物之情
也书曰惟齐非齐故必以平寓之不平而后可几也昔
耿氏常平之法榖贱则增价以籴贵则减价以粜此在
官者也若民则惟害之避惟利之就有父母所不能谕
君长所不能制者乃天性也昔范文正知杭州岁饥谷
贵至斗百二十文范公更增其价至百八十文告谕远
近于是米商大集价亦随减 包孝肃
知庐州亦不限米 (第 26a 页)
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承 包拯
威仪之后一切循理
不事风采或以为言修曰人材性各有短长实不能舍
所长彊其所短以给事中罢同提举诸司库务改 (第 5b 页)
下部属君定爰书君披牍着曙
不寐必求得其可以生者入报每力解即迕堂上官不
顾狱藉之成乃以一麾迁池州守池故 宋包拯
所守州
也君至拜拯曰岂有继公官是邦而敢负公者三年考
第一民思君如拯并祀之遂迁湖北按察司副使上荆
南道 (第 2a 页)
 困执中也论者以庠为知体明年除尚书工部侍郎
 充枢密使皇祐初拜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集贤殿大学士飨明堂迁工部尚书三年谏官 包拯
 
奏庠不戢子弟又言在政府无建明乃以刑部尚书
 观文殿大学士知河南府后徙许州又徙河阳迁检 (第 2a 页)
  孙 甫      周元明
   张方平      王 琪
   余良肱      韩 琦
    包 拯      
吴 奎
   赵 抃      王 陶 (第 12a 页)
   (宋史苏绅传绅与粱适同在两禁人以为险诐/故语云)

  京师语
关节不到有 阎罗包老
   (宋史包拯传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人以拯笑为黄河清京师为之语云云)
  京师语
三班吃香群牧吃粪
   (归田录三班院所领使臣八十馀人其罢而在/院者常数百人每岁乾元节 (第 5b 页)
   (宋史苏绅传绅与粱适同在两禁人以为险诐/故语云)

  京师语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宋史 包拯
传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人以拯笑为黄河清京师为之语云云)
  京师语
三班吃香群牧吃粪
   (第 5b 页)
   论官官养子 吴 及

   论宋庠  包 拯
   论燕度勘滕宗谅事张皇太过
                 欧阳 脩
   论杜韩范富 欧阳  …… (第 122b 页)
   论狄青 欧阳 脩
   论贾昌朝 欧阳 脩
   论修河 欧阳 脩
   论日历 欧阳 脩
   论 包拯
除三司使 欧阳 脩
 卷第四十七 (第 122b 页)
包家盖以公之设心制行通于神明得于黎庶似 宋包
孝肃公
焉耳迨丁母忧民扶老携幼告于部使者留公
勿行公曰闻父母之丧当见星而行见星而止岂可留
而勿行耶部使者以公 (第 45a 页)
    夫
制曰朕闻天下有道则凤麟毕游其郊而君子
在朝则猛鵱咸敛其毒故自古久安长治之世
必有老成典刑之人骨鲠著于先朝寿耇遗于
累世声色可以不动而朝廷为之日尊敢告路
朝诞敷休命具官邹元标三朝遗直一代名儒
当弱冠以登朝巳许身而徇国一朝抗疏正君

臣父子之伦九死投荒皆穷理尽性之日赐环
滋久介石不移浮湛掖垣郎署之间身如传舍
归休荜门环堵之内望若斗山迨我初元首先
召用中外为之相庆父老至于涕流望李邕之
衣冠果有异于当世省唐介于图像恍或疑其
古人遂以贰卿擢为执法孤忠一节固以弹肃
雄班正色敛容亦可支柱国论匪独佥言之惟
允盖亦风声之凛然乃以覃恩授具阶锡之诰
命于戏惟此中台古为峻秩 包拯
张升之于有
宋并号敢言顾佐黄绂之在本朝咸称不挠以 (第 1b 页)
之有相观而善之益诸君子之言夲六义之旨沨沨
乎有挽颓波振末俗之风是诚不可无传焉虽然开封
人史不著其名得 包孝肃
吕荣公表章之而事始白若 (第 11b 页)
否曰有之酬价不及而去曰即其人矣第杀此牛
必有来买肉告私宰者已而果然推问得实其舌尚在
未食人神其事可方 包孝肃
云邻邑歙民有诉杀人者
初检诬勘平民当其覆检察得其人一讯即伏而平之
冤蔑获伸邑民吴姓者任广东知事赃盈巨 (第 13b 页)
  宋(张齐贤尹田锡苏王禹偁宋陈靖张鲁宗道王/孙奭 洙 舜钦 祁 方平)
   (圭獬蔡襄仲 包拯/
郑 范 淹) (石介/) (吴育/) (钱公辅/)
 卷四十四
  宋(韩琦/) (富弼/) (第 9a 页)
别用贤材以康时务以拯斯民以全圣德则天下
幸甚臣以身叨恩遇职在论思意切言狂罪当万死臣
昧死再拜
  论 包拯
除三司使书(欧阳修/) (第 20b 页)
臣闻治天下者在知用人之先后而巳用人之法各有
所宜军旅之士先材能朝廷之士先名节军旅主成功
惟恐其不趋赏而争利其先材能而后名节者亦埶使
之然也朝廷主教化风俗之薄厚治道之污隆在乎用
人而教化之于下也不能家至而谆谆谕之故常务尊
名节之士以风动天下而耸励其媮薄夫所谓名节之
士者知廉耻修礼让不利于苟得不牵于苟随而惟义
之所处白刃之威有所不避折枝之易有所不为而惟

义之所守其立于朝廷进退举止皆可以为天下法也
其人至难得也至可重也故其为士者常贵名节以自
重其身而君人者亦常全名节以养成善士伏见陛下
近除前 御史中丞包拯
为三司使命下之日中外喧然
以谓朝廷贪拯之材而不为拯惜名节然犹冀拯能执
节守义坚让以避嫌疑而为朝廷惜事 (第 21b 页)
   跋韩忠献王所书义鹘行后
右韩忠献王琦所书杜甫画鹘行端严厚重古所谓颜
筋柳骨殆无以过之展卷熟视则夫垂绅正笏不动声
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者其气象犹可想见其髣髴
也朱文公有云韩公书迹虽与亲戚卑幼未尝有一笔

作行草势以此观之王之为人由中达外无斯须不本
于诚故其建功立事凝定不摇德在生民而名著史册
宜也视被倾欹偃仆常若大忙中书者则其躁急宽易
相去何如哉
   跋 包孝肃公
诰词后
(第 10a 页)
包孝肃公
诰词一通其十五世孙宗礼所藏宗礼以
古锦装潢成卷请濂为之题识濂不敢让因疏其事而
归之其云龙图阁直学士朝 (第 10a 页)
胎换骨之句俄顷而逝其年
十二月二十四日葬于家后五十步祔祖茔也南涧子
讳廷藻字文叔自号南涧姓包氏出合肥 孝肃公拯

裔公之子绶生寿年寿年生执中初迁天台执中生通 (第 9b 页)
 也作之者谁临川吴澄也
延祐丁巳十有一月饶乐平陈熙来山中言其先世以
家所藏书悉上送官得赐号清白处士处士之孙庆历
之间擢进士科卒大理寺丞致仕诗集中与范文正
孝肃
唐芥孙莘老诸公相往还仕进代不乏人熙之先
大父教授于家临终嘱诸子谨收吾书熙之父遵考训
扁读书之堂曰收至 (第 11b 页)
   淝川书塾序
淝川书塾旴江包淮仲邳所以名其读书之塾也包氏
自赠太子少师克堂公早游朱陆二先生之门而资政
殿学士文肃公掇儒科登政府文学政事为一世师表

淮文肃之曾孙少师之玄孙也克承其祖武亦可为闻
人矣乃远推所自取 龙图孝肃公
所起之地名其塾淮
之所志远矣昔周子家舂陵而称汝南朱子家建安而
称新安皆不忘其初也盖与太公封于齐而不忘 (第 6a 页)
周者
同意是意也岂俗儒小生所能知哉仲邳年少才俊博
古而通今由文肃上溯 孝肃
文学政事之美固已不待
他求又充其所到而朱而周则包氏世世有人将有光
于其先仲邳勉之哉 (第 6a 页)
   送南安路总管赵侯序
自秦罢侯置守郡守之职视古诸侯为尤重何也诸侯

之国大者不过地方百里秦之一郡方百里不知其几
也汉之郡小于秦唐之郡小于汉及至宋以后之郡又
小于唐然亦大于古者方百里之国守一郡者其不犹
古者牧伯之任欤吾故曰视古诸侯为尤重也两汉郡
守若龚若黄若召若杜彬彬光耀于史册由汉以来循
良之政代不乏人当时之视郡守甚重而不易其选也
国朝之选居此职者有四武职以军功选文吏以年劳
选侍御仆从之使令煇胞翟阍之供给以恩宠选其间

亦有公卿贵冑闻望儒臣在选中则若栾阳赵侯伯昂
父其人也侯世家也好尚奇记览博才思清识趣卓治
郡屡矣近年吾临川郡士民喜得贤守未几四民之外
有以晻暧之事挠之于其上在上无张忠定 包孝肃

明决早为辨正侯喑哑以待三年而去曾未略展其所
施士民惜之今自临川迁安南安西江之上游控东广往
来之冲 (第 3b 页)
   李宗明诗跋
予在乡与丰城诸诗人游宪使陈公远矣若揭养直若
赵用信若蔡黻胡琏揭傒斯铁中之铮铮者来京师又

见李宗明诗胡蔡赵揭伯仲间也岂非犹有龙泉太阿
之馀灵钟而为人发而为诗与何其诗之超超如此哉宗
明今为参政公客晨夕见闻必有出于诗之外予将问

   冯窦二子善事叙后跋
北平冯窦二家之子偿金辞金其事与童蒙训所载 包孝
肃公
尹京时事正同二家非有所稽而慕仿于所行偶
与之合盖良心之天自然而然时异而心则一也然包 (第 3b 页)
不起
上念公薄伐功特赠兵部左侍郎给祭葬如例迩年三
品未满考予全葬自公始公为人外刚内和独持敢任
生平慕 包孝肃
为人其介特天性然也读书耻逐逐章
句留心性命之学闳深博大人不可以涯涘窥居官历 (第 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