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炎闽广诸州应者十五郡县豪杰亦争起兵公出定
反地大破 吴浚 军十万南礼浚走如张文虎复合兵
十万又破之兜港伏尸三十里浚走合其相文天祥
瑞金又大破之天祥走据汀别 (第 11a 页)
反地大破 吴浚 军十万南礼浚走如张文虎复合兵
十万又破之兜港伏尸三十里浚走合其相文天祥
瑞金又大破之天祥走据汀别 (第 11a 页)
华孟达
迩从除目中得足下补官报不胜慰情既作选人非久
无虞桂玉而浙又天下首藩幕府多暇轻刀篮笋从容
于 吴山西 湖之间一切烟霞泉石诸胜都归锦囊中矣
得手教知以兹月中旬履任兼辱清贶恍如亲承颜色
仆已四上乞骸疏矣颇闻 (第 20a 页)
迩从除目中得足下补官报不胜慰情既作选人非久
无虞桂玉而浙又天下首藩幕府多暇轻刀篮笋从容
于 吴山西 湖之间一切烟霞泉石诸胜都归锦囊中矣
得手教知以兹月中旬履任兼辱清贶恍如亲承颜色
仆已四上乞骸疏矣颇闻 (第 20a 页)
始判若
黑白而公之力摈绍徽在彊壮蜂气虚誉翕集
之日其蚤见辨奸为不可及也初公之子淑抃
举万历丁未进士官 户部山西 清吏司郎中再
坐公罢官削籍如宋党人子弟故事公卒淑抃
跼蹐苫块未敢具礼 今上即位所司援例具
上淑抃亦诣 (第 5a 页)
黑白而公之力摈绍徽在彊壮蜂气虚誉翕集
之日其蚤见辨奸为不可及也初公之子淑抃
举万历丁未进士官 户部山西 清吏司郎中再
坐公罢官削籍如宋党人子弟故事公卒淑抃
跼蹐苫块未敢具礼 今上即位所司援例具
上淑抃亦诣 (第 5a 页)
明绝人未闻道而骤语数故其论经多失中然性使
酒难近又好讦人阴私人面颈发赤不顾罕有从其
学者唯国子簿 吴浚进士 彭复乐师之浚不卒业复
屡受唾斥不怨生将遁时召复至口发例手布筹虽
平昔所靳若终身不示人者一举授复复 (第 7b 页)
酒难近又好讦人阴私人面颈发赤不顾罕有从其
学者唯国子簿 吴浚进士 彭复乐师之浚不卒业复
屡受唾斥不怨生将遁时召复至口发例手布筹虽
平昔所靳若终身不示人者一举授复复 (第 7b 页)
之道也中州史鲁学于予
予字之曰伯诚而语之以曾子之学鲁也勉旃其母曰
此圣门学者事非今人之所可为
吴浚 字说
崇仁贰令吴侯之孙浚字德普侯谓予教之予曰天之
生人也其性善善端之发也如泉之出泉初出于地而 (第 11b 页)
予字之曰伯诚而语之以曾子之学鲁也勉旃其母曰
此圣门学者事非今人之所可为
吴浚 字说
崇仁贰令吴侯之孙浚字德普侯谓予教之予曰天之
生人也其性善善端之发也如泉之出泉初出于地而 (第 11b 页)
义妇辞(东平孙圭妻卢氏/)
彼枨煌煌兮过者式之黯予心之初兮孰或测之纺兮
于房伊雏孔伤馈兮于堂我姑永望余不聊生兮矢神
告之岁月迁流兮卒乃复之鸾锵兮飞鹄松柏茂兮朝
露沐石可泐兮志莫亏俨舜英兮介寿祺
哀兰操
盱江 吴允文 咸淳末与家君同佐江东幕府 (第 17b 页)
允文 慷
慨喜论功业倚青溪槛张髯顿足筹边事历历在口
傲视府公每一至宾次席甫坐即去督府舟抵龙湾 (第 17b 页)
金陵郡文武郊迎谒入皆谢不纳独 允文 立江亭掩
袂大恸必求见始退未几以王宫教授名方是 (第 18a 页)
时江
淮幕府僚佐言性命道德者悉诡号为知兵得入朝
言事而 允文 畴昔素论兵尤奇伟可听故得骤迁为
起居郎复直舍人院流离南方寓虔州时文丞相总
兵兵侵弱 (第 18a 页)
允文 复以平时论兵丞相独倾下之兵日
迫丞相酒酣与 (第 18a 页)
允文 论生 (第 18a 页)
允文 未及答丞相呼军
校斩之 (第 18a 页)
允文 要为奇男子其未答也抑将有所为 (第 18a 页)
也桷九岁时尝拜 允文 于家君坐上想其风采凛凛
犹有生气今睹所作墨兰不 (第 18b 页)
彼枨煌煌兮过者式之黯予心之初兮孰或测之纺兮
于房伊雏孔伤馈兮于堂我姑永望余不聊生兮矢神
告之岁月迁流
露沐石可泐兮志莫亏俨舜英兮介寿祺
哀兰操
盱江 吴允文 咸淳末与家君同佐江东幕府 (第 17b 页)
允文 慷
慨喜论功业倚青溪槛张髯顿足筹边事历历在口
傲视府公每一至宾次席甫坐即去督府舟抵龙湾 (第 17b 页)
金陵郡文武郊迎谒入皆谢不纳独 允文 立江亭掩
袂大恸必求见始退未几以王宫教授名方是 (第 18a 页)
时江
淮幕府僚佐言性命道德者悉诡号为知兵得入朝
言事而 允文 畴昔素论兵尤奇伟可听故得骤迁为
起居郎复直舍人院流离南方寓虔州时文丞相总
兵兵侵弱 (第 18a 页)
允文 复以平时论兵丞相独倾下之兵日
迫丞相酒酣与 (第 18a 页)
允文 论生 (第 18a 页)
允文 未及答丞相呼军
校斩之 (第 18a 页)
允文 要为奇男子其未答也抑将有所为 (第 18a 页)
也桷九岁时尝拜 允文 于家君坐上想其风采
犹有生气今睹所作墨兰不 (第 18b 页)
宋忠臣袁公祠堂碑铭
少时从天一阁范氏得见袁尚宝公所刻先进士忠义
录其中有蒋教授景高所作传较详于旧志及自京师
归求是书于范氏则无有矣近忽从董氏得之惊喜呜
呼袁公之死盖见卖于赵孟传谢昌元而清容作志不
立公传初意以为五代史阙韩通之例出于嫌讳欧公
且然又何怪乎清容既而见其为赵谢二降臣有佳传
乃知其党于降元之徒也盖清容之父处州亦降元故
清容之纪先友也凡降元者皆多称之而且作哀幽兰
操以吊崖山降将 吴浚 可谓失其本心之言也巳夫抗 (第 15b 页)
少时从天一阁范氏得见袁尚宝公所刻先进士忠义
录其中有蒋教授景高所作传较详于旧志及自京师
归求是书于范氏则无有矣近忽从董氏得之惊喜呜
呼袁公之死盖见卖于赵孟传谢昌元而清容作志不
立公传初意以为五代史阙韩通之例出于嫌讳欧公
且然又何怪乎清容既而见其为赵谢二降臣有佳传
乃知其党于降元之徒也盖清容之父处州亦降元故
清容之纪先友也凡降元者皆多称之而且作哀幽兰
操以吊崖山降将 吴浚 可谓失其本心之言也巳夫抗 (第 15b 页)
受教则次第其语书而归之
敏学斋记
吴郡施允文好脩之士也筑室于城东为斋居之所扁曰敏学
四方士大夫来 吴允文 必踵门请见来者亦莫不乐与之游会
予将北上舣舟姑苏驿 (第 19b 页)
允文 来求予记其所谓敏学斋者予告
之曰六经之言学肇见于武丁之命说而论为学之道曰逊曰
敏而已逊者欲其谦退而如 (第 19b 页)
有所不能敏者欲其进脩而如有
所不及退则虚而受人进则勤以励已二者固不容偏废也孔
子大圣人而不自圣故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可谓逊矣然而又
曰好古敏以求之者则其求之也曷尝不贵于敏乎它日与颜
曾二子言仁与孝而二子皆自谓不敏其逊抑可见矣回之仁
参之孝三千之徒未能或之先焉岂真不敏者乎苟徒为自卑
而不思所以自强是谓知退而不知进盖逊虽美德然必敏则
有功由是言之则为学之道所重尤在于敏也 允文 取以名其
斋诚知所务矣而 (第 20a 页)
允文 不自以为足汲汲焉欲求予言申其义
以记之予闻孔子教人以讷于言而敏于行又以敏于事慎于
言为好学 (第 20a 页)
允文 平居奉亲孝交朋友有信敏于行与事者也因
其所巳能而勉其所未至进进不已必有深造自得者焉奚以
予多言为哉姑 (第 20a 页)
以此复于 允文 云尔是为记
潜窝记 (第 20a 页)
敏学斋记
吴郡施允文好脩之士也筑室于城东为斋居之所扁曰敏学
四方士大夫来 吴允文 必踵门请见来者亦莫不乐与之游会
予将北上舣舟姑苏驿 (第 19b 页)
允文 来求予记其所谓敏学斋者予告
之曰六经之言学肇见于武丁之命说而论为学之道曰逊曰
敏而已逊者欲其谦退而如 (第 19b 页)
有所不能敏者欲其进脩而如有
所不及退则虚而受人进则勤以励已二者固不容偏废也孔
子大圣人而不自圣故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可谓逊矣然而又
曰好古敏以求之者则其求之也曷尝不贵于敏乎它日与颜
曾二子言仁与孝而二子皆自谓不敏其逊抑可见矣回之仁
参之孝三千之徒未能或之先焉岂真不敏者乎苟徒为自卑
而不思所以自强是谓知退而不知进盖逊虽美德然必敏则
有功由是言之则为学之道所重尤在于敏也 允文 取以名其
斋诚知所务矣而 (第 20a 页)
允文 不自以为足汲汲焉欲求予言申其义
以记之予闻孔子教人以讷于言而敏于行又以敏于事慎于
言为好学 (第 20a 页)
允文 平居奉亲孝交朋友有信敏于行与事者也因
其所巳能而勉其所未至进进不已必有深造自得者焉奚以
予多言为哉姑 (第 20a 页)
以此复于 允文 云尔是为记
潜窝记 (第 20a 页)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鲁公神道碑铭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古冈鲁公奉玺书巡抚甘肃闻父
丧归守制行至西安卒于关内道公署讣闻朝廷遣官
谕祭命有司营葬事其子文衡持户部侍郎李公克承
所辑状来乞铭予与公同生岭南偕李公登甲戌进士
第是岁乡人联名者十有六人官至台阁者惟予三人
及何都宪宗易也四人中予齿最长而公乃先予逝予
叨以文字为职业所以序公行事而铭于墓隧之碑者
奚辞以拒哉公讳能字千之其先宣之泾县人曾祖讳
宝通以民兵守宣城为队长始调戍新会祖讳保輗父
讳真号行素以儒书教授乡人子弟初封承德郎 户部
山西 清吏司主事进封奉直大夫 (第 21b 页)
山西 清吏司员外郎
母周氏继母陈氏初赠安人进赠宜人皆以公贵也公
生而秀朗端重受教于家庭不劳而成甫成童选入邑 (第 21b 页)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古冈鲁公奉玺书巡抚甘肃闻父
丧归守制行至西安卒于关内道公署讣闻朝廷遣官
谕祭命有司营葬事其子文衡持户部侍郎李公克承
所辑状来乞铭予与公同生岭南偕李公登甲戌进士
第是岁乡人联名者十有六人官至台阁者惟予三人
及何都宪宗易也四人中予齿最长而公乃先予逝予
叨以文字为职业所以序公行事而铭于墓隧之碑者
奚辞以拒哉公讳能字千之其先宣之泾县人曾祖讳
宝通以民兵守宣城为队长始调戍新会祖讳保輗父
讳真号行素以儒书教授乡人子弟初封承德郎 户部
山西 清吏司主事进封奉直大夫 (第 21b 页)
山西 清吏司员外郎
母周氏继母陈氏初赠安人进赠宜人皆以公贵也公
生而秀朗端重受教于家庭不劳而成甫成童选入邑 (第 2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