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類
詩文評類
高户部诗序
诗也者非夫人而能为之者也或失则愚矣或失则辟
矣虽为之不工也有溺志者矣有奸声感人者矣有狄
成涤滥之音作者矣虽工不传也语其难则有终身为
之不合者语其易或偶为之而辄工焉予年二十始学
为诗起居饮食梦寐惟诗是务六经诸史百氏之说惟
诗材是资席研之所施友朋之所讲习未尝须臾去诗
也高君子修恒与予酬和君不以诗名心知其工者予
焉而已及君成进士出知内乡县事迁知安州所宰皆
敝攰之地吏牍实烦窃意君无暇为诗矣迨入官户部
新城王先生阮亭为侍郎见君所赋诗亟称之君既卒
于官其子进士君大立检遗笥得若干首归里镂之于
板属予为序昔建昌 包宏父 尝序戴石屏之诗矣其言
曰诗主乎理而石屏自理中得诗尚乎志而石屏自志 (第 20a 页)
诗也者非夫人而能为之者也或失则愚矣或失则辟
矣虽为之不工也有溺志者矣有奸声感人者矣有狄
成涤滥之
之不合者语其易或偶为之而辄工焉予年二十始学
为诗起居饮食梦寐惟诗是务六经诸史百氏之说惟
诗材是资席研之所施友朋之所讲习未尝须臾去诗
也高君子修恒与予酬和君不以诗名心知其工者予
焉而已及君成进士出知内乡县事迁知安州所宰皆
敝攰之地吏牍实烦窃意君无暇为诗矣迨入官户部
新城王先生阮亭为侍郎见君所赋诗亟称之君既卒
于官其子进士君大立检遗笥得若干首归里镂之于
板属予为序昔建昌 包宏父 尝序戴石屏之诗矣其言
曰诗主乎理而石屏自理中得诗尚乎志而石屏自志 (第 20a 页)
奉荅临川先生序三汤学统源流札子
陆文安公弟子在江南西道中最大者有鄱阳汤氏此
阁下乡里文献而向来无知之者按鄱阳三汤子并起
至东涧先生文清公而益著东涧在宋史有传而不详
其学术师友且误志其世系三汤子者其长曰息庵先
生千官郡守其次曰晦静先生巾官提领其少曰存斋
先生中官司谏乃东涧之从父也而宋史以为兄谬矣
三汤子之学并出于柴宪敏公中行固朱学也其后又
并事真文忠公亦朱学乃晚年则息存二老仍主朱学
称大小汤而晦静别主陆学东涧之学肩随三从父而
出师友皆同而晚亦独得于晦静是时朱陆二家之学
并行而汤氏一门四魁儒中分朱陆各得其二方虚谷
主张朱学力诋东涧以为见 包恢 入政府方守陆学遂
为所胁舍而从之此乃门户党伐入主出奴之说不足
信晦静之以陆学名乃在包氏未登宰执之时不 (第 7a 页)
陆文安公弟子在江南西道中最大者有鄱阳汤氏此
阁下乡里文献而向来无知之者按鄱阳三汤子并起
至东涧先生文清公而益著东涧在宋史有传而不详
其学术师友且误志其世系三汤子者其长曰息庵先
生千官郡守其次曰晦静先生巾官提领其少曰存斋
先生中官司谏乃东涧之从父也而宋史以为兄谬矣
三汤子之学并出于柴宪敏公中行固朱学也其后又
并事真文忠公亦朱学乃晚年则息存二老仍主朱学
称大小汤而晦静别主陆学东涧之学肩随三从父而
出师友皆同而晚亦独得于晦静是时朱陆二家之学
并行而汤氏一门四魁儒中分朱陆各得其二方虚谷
主张朱学力诋东涧以为见 包恢 入政府方守陆学遂
为所胁舍而从之此乃门户党伐入主出奴之说不足
信晦静之以陆学名乃在包氏未登宰执之时不 (第 7a 页)
佥广西提刑按察司事胡公墓碣
有元佥广西海北道提刑按察司事胡公卒之十年子
脩已䓁以容州判官陈伟状来请铭公名梦魁字景明
涧泉朋友之所尚也建昌新城人幼已颖异父师不烦
未冠以明经贡于乡郡守面试以文顷刻而成守大惊
赏既长复为首荐遂登进士第调澧州户曹改丹徒尉
累迁浙西制置司参议官归国朝奉母还里江西宣慰
使檄摄本郡判官者二年旅觐得旨予秩方俟命适余
将旨旁求遂荐于上擢佥广西宪事岭海吏治不律公
所至发擿荡涤之闻惊见慑同列亦为悚海南宣慰使
最贪毒皆不敢问公条其宿恶劾罢之众大驩快居四
年所决黜甚众民为建祠刻歌谣山谷间誉流中台会
更宪号公亦久瘴疠地倦且病而归矣自是杜门却扫
甫及挂冠即致其事公之初释褐也 包文肃公 勉之曰
子少年入仕所至叵量然自大者人小之自卑者人尊
之公曰谨受教故平生谦谨委曲与人语唯恐伤之性 (第 21b 页)
有元佥广西海北道提刑按察司事胡公卒之十年子
脩已䓁以容州判官陈伟状来请铭公名梦魁字景明
涧泉朋友之所尚也建昌新城人幼已颖异父师不烦
未冠以明经贡于乡郡守面试以文顷刻而成守大惊
赏既长复为首荐遂登进士第调澧州户曹改丹徒尉
累迁浙西制置司参议官归国朝奉母还里江西宣慰
使檄摄本郡判官者二年旅觐得旨予秩方俟命适余
将旨旁求遂荐于上擢佥广西宪事岭海吏治不律公
所至发擿荡涤之闻惊见慑同列亦为悚海南宣慰使
最贪毒皆不敢问公条其宿恶劾罢之众大驩快居四
年所决黜甚众民为建祠刻歌谣山谷间誉流中台会
更宪号公亦久瘴疠地倦且病而归矣自是杜门却扫
甫及挂冠即致其事公之初释褐也 包文肃公 勉之曰
子少年入仕所至叵量然自大者人小之自卑者人尊
之公曰谨受教故平生谦谨委曲与人语唯恐伤之性 (第 21b 页)
繇爱山而上七世迁均山又四世迁瑞金
邑西今宁都会昌雩都石城之赖皆同出爱山讳汝楫
字济之蚤及诸名公周旋如 包宏斋 陈千峰翁丹山三
枢密文章理学议论人物各不同而皆知己弱冠以春
秋两上礼部再魁次榜南北兵兴间摄邑尉事定教 (第 21b 页)
邑西今宁都会昌雩都石城之赖皆同出爱山讳汝楫
字济之蚤及诸名公周旋如 包宏斋 陈千峰翁丹山三
枢密文章理学议论人物各不同而皆知己弱冠以春
秋两上礼部再魁次榜南北兵兴间摄邑尉事定教 (第 21b 页)
吴草庐遗墨
春秋春王正月之说愚尝按据经传定以为周正改而
未敢自信也窃谓最可据者左氏云王周正月杜征南
注周王之正月也因览征南长历凡天时星日之纪既
无不合则证验尤显谓此足以决之矣今观草庐吴公
考律历志商太甲周文王冬至在十二月周武王师初
发以殷十二月戊子后三日得周正月辛卯朔其后大
寒在二月惊蛰在三月(时以惊蛰为/建寅月中气)然后有以信愚说
之亦可信也太朴以此示教岂非幸耶又获观勉务实
学诸诗及往复书翰期奖甚至太朴方以文学名动京
师选入延阁继今发扬推演出其所谓有原者真不负
其师之训哉
包恢宏斋 所作约斋说
约之为义前说详矣窃观先儒释经必以所释字贴本
文又随其意而上下之然后其义可得而通焉以约之约 (第 18a 页)
春秋春王正月之说愚尝按据经传定以为周正改而
未敢自信也窃谓最可据者左氏云王周正月杜征南
注周王之正月也因览征南长历凡天时星日之纪既
无不合则证验尤显谓此足以决之矣今观草庐吴公
考律历志商太甲周文王冬至在十二月周武王师初
发以殷十二月戊子后三日得周正月辛卯朔其后大
寒在二月惊蛰在三月(时以惊蛰为/建寅月中气)然后有以信愚说
之亦可信也太朴以此示教岂非幸耶又获观勉务实
学诸诗及往复书翰期奖甚至太朴方以文学名动京
师选入延阁继今发扬推演出其所谓有原者真不负
其师之训哉
包恢宏斋 所作约斋说
约之为义前说详矣窃观先儒释经必以所释字贴本
文又随其意而上下之然后其义可得而通焉以约之约 (第 18a 页)
跋约轩说后
临川危太朴之先大父明府公清介士也尝以约扁其
读书之轩盖有取于论语可以久处约之言昔 文肃包
公 已尝为之说大抵谓其可以久处约者圣人之意在
于仁也仁者何不失乎我而已矣天地至大也而我即
天地万物至多也 (第 1b 页)
临川危太朴之先大父明府公清介士也尝以约扁其
读书之轩盖有取于论语可以久处约之言昔 文肃包
公 已尝为之说大抵谓其可以久处约者圣人之意在
于仁也仁者何不失乎我而已矣天地至大也而我即
天地万物至多也 (第 1b 页)
至正甲申秋八月逢金陵归泊常城下有老兵能道
刘都统事刘名师勇山东文安县人少英锐涉猎经
史 包恢 平长兴盗师勇与有功授都统制守濠至元
十一年王师渡江过常州时宋德祐元年春三月知
州赵汝鉴遁通判钱彬 (第 13b 页)
刘都统事刘名师勇山东文安县人少英锐涉猎经
史 包恢 平长兴盗师勇与有功授都统制守濠至元
十一年王师渡江过常州时宋德祐元年春三月知
州赵汝鉴遁通判钱彬 (第 13b 页)
月厓吟月稿跋
月厓范君去非被服宝璐云行太虚俊颖胜特宛若晋
宋间人 宏斋包公 尝称其精神如鸾鹤风韵如飞仙与
予为文字友十馀年死别且二十馀年思其人味其诗
古体肖古唐体逼唐清丽圆活言 …… (第 10a 页)
跋吴贯道所藏邓月巢与吴云卧书
月巢云卧二先生俱昔江西诗伯也月巢冲澹閒雅云
卧简洁清修而诗各如其人焉予生晚犹幸获亲二吟
翁而月巢奖爱之尤深夕阳在山风吹海立安得复见
乡邦有如斯人者贯道示予此幅怀旧凄然犹想风流
老泪一洒
跋吴云卧与 包文肃公 荐士书
云卧翁清高简澹翛然如蓬阆间人学问精深为包门
高第弟子 (第 29a 页)
文肃公 特敬异之此书真淳笃实见前辈风
范而拳拳荐士意尤足厉俗矣计此书当是宝祐戊午
春公以秘阁修撰为江西转运副 (第 29a 页)
月厓范君去非被服宝璐云行太虚俊颖胜特宛若晋
宋间人 宏斋包公 尝称其精神如鸾鹤风韵如飞仙与
予为文字友十馀年死别且二十馀年思其人味其诗
古体肖古唐体逼唐清丽圆活言 …… (第 10a 页)
跋吴贯道所藏邓月巢与吴云卧书
月巢云卧二先生俱昔江西诗伯也月巢冲澹閒雅云
卧简洁清修而诗各如其人焉予生晚犹幸获亲二吟
翁而月巢奖爱之尤深夕阳在山风吹海立安得复见
乡邦有如斯人者贯道示予此幅怀旧凄然犹想风流
老泪一洒
跋吴云卧与 包文肃公 荐士书
云卧翁清高简澹翛然如蓬阆间人学问精深为包门
高第弟子 (第 29a 页)
文肃公 特敬异之此书真淳笃实见前辈风
范而拳拳荐士意尤足厉俗矣计此书当是宝祐戊午
春公以秘阁修撰为江西转运副 (第 2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