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神宗允曾公亮乞免册礼诏(王圭/)
天子临轩拜三公其礼旧矣今朕以上公之秩加于元
臣方戒有司卜日而册授之乃援比固辞不能为朕引
绂廷下吁其礼何时而可复耶虽用勉从则匪朕心之

   理宗
改元诏
春秋谓一为元谨始也朕以眇身托于万民之上深惧
不德战战兢兢自反而思惟日不足中外臣僚宜直言 (第 3b 页)
时政毋有所讳布告天下咸与维新
   理宗
追封周敦颐汝南伯张载郿伯程颢河南
   伯程颐伊阳伯朱熹徽国公并从祀孔子庙廷
   诏
朕惟孔子之道 (第 4a 页)
力士相为犄角而玄宗之朝政不经贾似道丁大全与
董宋臣相为表里而 理宗
之国势不振君子小人进退
之机未尝不在于此曹之盛衰也臣愿陛下鉴其所既
往谨其所未来大张英断总揽天纲凡所 (第 25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文章辨体汇选卷一百九十二
            明 贺复徵 编
试策
   宋理宗
试策(宋陈成甫/)
对国势有所恃而重则地势与之俱重国势无所恃而
轻则地势与之俱轻势之重者用其国而有馀 (第 1a 页)
理宗
之国势不振君子小人进退之机未尝不在于
此曹之盛衰也臣愿陛下鉴其所既往谨其所未来大
张英断总揽天纲凡所 …… (第 10b 页)
徐真人之父母金阙玉阙元君者盖其配也 宋理宗

封父齐王为忠武真人母白氏仁寿仙妃配许氏助顺
仁忠仙妃陶氏善助慈懿仙妃国朝永乐中加封父翊
亮真人母 (第 26b 页)
  四如黄先生讲稿序(黄佐/)
予尝观夫易自画后皇道泄矣书自谟后帝道污矣诗
自南后王道寝以熄矣吾夫子丁周末运礼制紊废而
乐缺有间乃作春秋其义主于尊王道而贱伯功爰俾
乱贼惧而不肆纲常正而勿坠盖汲汲乎挽其颓而振
起之也学庸语孟之书则明是道而见之躬行初非托
之空言徒曰讲学云尔秦汉以来匪惟不行抑亦不讲

至宋而濂洛关闽之儒兴斯道因讲授而后著明于世
惜当时君相无复帝王继世之志卒莫见之行也予每
览诸儒讲义窃独悲之嗟乎讲学明道利于行犹烝徒
楫舟利于涉也宋自南渡寰宇日蹙国非其国犹恃谈
名理以正纲常而元气不至陨绝迨史相挟杨后废子
竑而立 理宗
则经书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
妇者蔑然矣辟诸舟无楫徒其不沦胥及溺者几希先
生举进士于咸淳时居无几 (第 9b 页)
盗贼并起经用无萟帑藏空虚
民困于横敛军怨于掊克群臣养交而天子孤立国势
阽危而陛下不悟臣不贫陛下乃贫耳 理宗
为改容优 …… (第 17a 页)
   康植
康植字子厚父曰仲颖字蕴之淳熙十四年进士复试
中教官仕为尚书吏部郎中涖官以清白称植用世科

登嘉定七年进士第授奉化县主簿三迁为武安军节
度掌书记与制置使史嵩之不协对移江南酒官未几
除刑工部架阁文字迁国子正改通直郎论对言事抗
直忤乔丞相行简意差通判广德军救荒有法升知本
军以治最闻召知大宗正丞迁兵部郎官除浙西提点
刑狱公事劾奏平江守臣史宅之治郡无状嵩之宅之
兄也时为丞相并连及之其言以为宅之不思掩前人
之愆专务聚敛以事贡献是以小忠而成其大不忠也

嵩之不知而使之不智知而使之不仁其上罔陛下又
不忠之大者也群臣明知其罪而不言皆逆探陛下之
意而不敢撄其锋是逢君之恶亦不忠之徒也疏入
震怒欲重罪之杜丞相范时在枢府为之极谏谓宪
臣言事既不中又加之罪如天下公议何 (第 19b 页)
理宗
寻悟乃
徙宅之隆兴而植提刑福建改知宁国府兼权江南东
路提举茶盐义仓奏免和籴行经界法除都官郎中出
知吉 (第 19b 页)
  谢文肃公行状(黄绾/)
先生姓谢氏讳铎字鸣治别号方石少颖敏能为韵句
年十四其叔父逸老先生授四子毛诗辄悟大意将冠

游邑校与绾先大父少司空友大父树立坚特罕比独
先生相与砥砺慨然以古人自期天顺己卯发解第一
人甲申登进士第与今少司长沙李公大司马华容刘
公同选入翰林为庶吉士益肆力学问学士永新刘公
莆田柯公典教皆深器之成化乙酉授编修预修英庙
实录赐银币升俸从六品癸已被旨校通鉴纲目先生
因指历代得失为疏数千言以进曰宋神宗好通鉴
好纲目徒知留意其书不能推之政治因论时政之 (第 23b 页)
纪耀棘庭之金印粲椒宫之玉齿
中有崇垣厥名天市车肆中衢以连属市楼临算而郁
起帝座类候而独尊侯臣光熙而燮 理宗
星𣲖疏而远
集宦者刑馀而近侍列肆与屠肆分行宗正与宗人同
峙帛度立象以量用斗斛裁形而取拟若乃眺北宫于 (第 12a 页)
纪耀棘庭之金印粲椒宫之玉齿
中有崇垣厥名天市车肆中衢以连属市楼临箕而郁
起帝座类候而独尊侯臣光熙而燮 理宗
星派疏而远
集宦者刑馀而近侍列肆与屠肆分行宗正与宗人同
峙帛度立象以量用斗斛裁形而取拟若乃眺北宫于 (第 14a 页)
  诮青衣赋         (晋/)张子并
彼何人斯悦此艳姿丽辞美誉雅句斐斐文则可佳志
卑意微凤兮凤兮何德之衰高冈可华何必棘茨醴泉
可饮何必洿池隋珠弹雀堂溪刈葵鸳雏啄鼠何异于
鸱历观古今祸福之阶多由嬖妾淫妻书戒牝鸡诗载
哲妇三代之季皆由斯起晋获骊戎毙怀恭子有夏取

仍覆宗绝祀叔肸纳申听声狼似穆子私庚竖牛馁已
黄歇之败从李园始鲁受齐乐仲尼逝矣文公怀安姜
笑其鄙周渐将衰康王晏起毕公喟然深思古道感彼
关雎性不双侣愿得周公妃以窈窕防微消渐讽谕君
父孔氏大之列冠篇首晏婴洁志不顾景女乃隽不疑
奉霍不受见尊不迷况此丽竖三族无纪绸缪不序蟹
行索妃旁行求偶昏无媒 理宗
庙无主门户不名依期
在所生女为妾生男为虏岁时酹祀诣其先祖或于马 (第 23a 页)
绝余尝有一歌题其后云一字能开八法先分身立作
诸家式上言永字下则全文也
陶宗仪记兰亭一百十七刻凡十册乃 宋理宗
内府藏
后入贾平章家至元末于钱唐谢氏处见之以脩城本
压卷定武有古刻阔行肥瘦板石缺石断石及两京断
石新 (第 5b 页)
  封文林郎句容令怀梅丁翁墓志铭
余里居而嘉善人丁君宾为句容令其治所与家俱距

余四百里而近诸自句容来者无不啧啧称令以为在
古桐乡中牟之间而嘉善人则又亟道丁君贤不置已
而曰非独丁君贤也乃其父尤长者余故己自废物外
然不能尽忘所谓贤长者而丁君繇令高第入拜御史
今年正月忽舍御史冠而冠粗麻恃竹而来谒介其友
人管大夫志道之状以请曰父己矣所藉以不朽者惟
先生大夫亦曰是状也御史之兄寅草也而不佞润色
之不佞以御史知丁翁以御史兄草悉丁翁是故状而

无愧色也余乃曰吾故闻丁君贤而其父尤长者何敢
辞志曰丁翁者讳衮字龙卿父曰梅隐公乾母计夫人
其先五三公自 宋理宗
季而显数传为黄州府判长如
又四传为梅隐公公之生儿时已颖拔有气槩尝与群
儿戏泽中相者过而目属之曰是儿也 (第 9b 页)
  颜鲁公书竹山潘氏堂联句

唐太师鲁郡文忠公在吴兴日宴客于竹山潘氏堂联
句而手书之凡十九人如处士陆羽僧皎然李观房夔
辈皆知名士而所谓粲颛须者于公为子姓皆有文行
官爵具家庙碑中公此书遒劲雄逸而时时吐姿媚真
蚕头鼠尾得意笔大较与家庙颉颃而此乃手迹又当
远胜之第宣和书谱实载之目录而考无祐陵御题及
宣和瓢印前仅冠以缉熙殿章而后有米元晖鉴定按
缉熙殿 理宗
朝所建也虽隆准宛然能无邯郸子舆之 (第 5b 页)
惑乎哉不知靖康之变玉碗金鱼散在人间虽以光尧
悬勇爵饼金购募而应者拆洗去之小米能别书不能
别所以或为讳其自至 理宗
日始加以秘殿章识耳此
事与杨少师神仙起居法极相类晋府图书则当见收
于恭王以永乐之籍入纪纲手而后佚之如 (第 6a 页)
太傅绍圣中谥曰文配享神宗崇宁中配
食孔庙列颜孟之次追封舒王杨时言于钦宗降从祀
高宗复停宗庙配享削王封 理宗
复停孔庙从祀 (第 4b 页)
  韵书共指为沈韵非沈韵也又指为唐韵非唐韵
  也沈韵与唐韵失传久矣窃考今本系宋南渡后
  平水刘渊所作而 理宗
朝为之颁行名壬子新刋
  礼部韵略乃自元迄今不知何故并传为沈韵唐
  韵而遵行至四百馀年以讹传讹从无 (第 2a 页)
也其)
(韵有与钟同用四字系唐/人律韵作标识者馀仿此)若以是为约所传韵则全乖
也至若今所行一百七韵则 宋理宗
朝平水刘渊合并
广韵名壬子新刋礼部韵略而今遵用之此宋韵非唐
韵刘韵非孙韵亦宋礼部韵非唐礼部韵也夫唐无 (第 13b 页)
间陆法言与刘臻等
同造切韵唐陈州司法孙愐略为订正更立为唐韵之
名逮宋祥符间增为广韵景祐间复增为集韵至 理宗
朝有平水刘渊者始括二百六韵为一百七韵名壬子
新刋礼部韵略则至今用之而从前韵英韵集礼部韵
略诸书又为之 (第 13b 页)
道也若太君者可以当列女矣先生字象九代有显仕
宋理宗
后详见太君行实及志传
   淮安周母靳太君七十寿序
淮上多名士其最著者莫如周左台先生予以游淮晚
不及 (第 13b 页)
   重建赏祊戒定寺址碑记

自后梁开平间大兴古刹修律戒而习禅定于是越州
城西多戒定禅寺赏祊其一矣尝考赏祊戒定较诸戒
定为最雄而往多兴废当梁时有赏祊善士全君允忠
舍宅恢寺别名从善顾戒定名犹故也允忠以象教装
金自明净宫命道人邵良操持其中迨宋至道中而允
忠之玄孙仲修出为南昌府教授与其女夫南昌府太
守徐俨之子踵置寺田将以弘祖德而阐玄义遂以天
圣六年重请于朝敕赐加额更号积庆命僧人赵文广

住持之然犹且立戒定名传至景祐则徐踵全事有称
昊一主簿者重舍田荡始创寺谱而昊一之孙九明为
后军都督府都督其夫人全则 理宗皇帝
太后娣也夫
人亲赍奏乞皇帝降敕淳祐八年皇帝亲降敕为御书
而太后请加之玺标额并轴实藏诸寺而于是积庆之 (第 3b 页)
迟久益烈者与少府讳嘉炜字景恩其先世 宋理宗

所谓福王与芮子者世居山阴华舍村父柱官四川成
都经历母陈太君同之官生一子即少府也崇祯癸未
少府由监 (第 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