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類
總集類
范文穆吴中田园杂兴卷
右范文穆田园杂兴绝句六十首公好纪事帅广右有
桂海虞衡志帅蜀有吴船录此盖罢金陵阃以大资领
洞霄宫归隐石湖时作即诗无论竹枝鹧鸪家言已曲尽
吴中农圃故事矣书法出入眉山豫章间有米颠笔圆
熟遒丽生意郁然真足二绝余不敏何敢望公然视公
挂冠幸尚少息黔补劓之暇安知不能为公增一段吴
语耶因识其末以俟
张即之 书后
张温甫秘阁喜作擘窠大字不一诗辄尽一幅绢岂鹅
溪遭蚕厄耶闻金人极爱重之悬饼金购募彼诚以为
杰魁男 (第 23b 页)
右范文穆田园杂兴绝句六十首公好纪事帅广右有
桂海虞衡志帅蜀有吴船录此盖罢金陵阃以大资领
洞霄宫归隐石湖时作即诗无论竹枝鹧鸪家言已曲尽
吴中农圃故事矣书法出入眉山豫章间有米颠笔圆
熟遒丽生意郁然真足二绝余不敏何敢望公然视公
挂冠幸尚少息黔补劓之暇安知不能为公增一段吴
语耶因识其末以俟
张即之 书后
张温甫秘阁喜作擘窠大字不一诗辄尽一幅绢岂鹅
溪遭蚕厄耶闻金人极爱重之悬饼金购募彼诚以为
杰魁男 (第 23b 页)
斋皆元祐政和间人文氏误耳米敷文陆秘监之奇逸
张于湖之调畅韩子苍定国方回之老健虞雍公之俨
雅皆有可采者 张即之 大擅临池恶札之驩垂此行押
差未败耳朱紫阳张敬夫文信公儒林国祯千秋尚新
岂在书乎叶少蕴笔不佳尝仕显矣好 (第 20a 页)
张于湖之调畅韩子苍定国方回之老健虞雍公之俨
雅皆有可采者 张即之 大擅临池恶札之驩垂此行押
差未败耳朱紫阳张敬夫文信公儒林国祯千秋尚新
岂在书乎叶少蕴笔不佳尝仕显矣好 (第 20a 页)
题宋拓褚摸禊帖
昔人称宋拓兰亭自定武外以复州为胜豫章次之刘
无言重刻张澄褚摸兰亭为第三本今此帖称张澄摹
勒上石盖昔人偶未见澄原石耳所谓循王家藏本恐
不甘复州豫章下也记余少时得石刻褚摸褉帖前四
字为 张即之 书次为马轼图褚摹状又次为米芾元章
跋及赞于尾云元祐戊辰获此书崇宁壬午六月大江 (第 11b 页)
昔人称宋拓兰亭自定武外以复州为胜豫章次之刘
无言重刻张澄褚摸兰亭为第三本今此帖称张澄摹
勒上石盖昔人偶未见澄原石耳所谓循王家藏本恐
不甘复州豫章下也记余少时得石刻褚摸褉帖前四
字为 张即之 书次为马轼图褚摹状又次为米芾元章
跋及赞于尾云元祐戊辰获此书崇宁壬午六月大江 (第 11b 页)
集柳书普照寺碑
集书自圣教外最难逼真此碑遒劲方整有一夫当关
时力视诚悬真迹不啻如之以金人奉金国教犹不忘
临池江左吴傅朋 张即之 辈为可愧也撰文者为仲汝
文粗能其家言第云寺故右军王羲之舍宅者妄右军
渡江时未十岁当是淮南公舍耳
(第 3a 页)
集书自圣教外最难逼真此碑遒劲方整有一夫当关
时力视诚悬真迹不啻如之以金人奉金国教犹不忘
临池江左吴傅朋 张即之 辈为可愧也撰文者为仲汝
文粗能其家言第云寺故右军王羲之舍宅者妄右军
渡江时未十岁当是淮南公舍耳
(第 3a 页)
为密戚吊慰故旨恻而辞絮笔亦草草 张即之
字温甫
孝祥从子以父孝伯荫补官至直秘阁寿八十馀与孝
祥俱擅临池名而 (第 15a 页)
即之 尤琅琅此行体不足言然却不
堕恶道余初得十五纸于昆山六观堂周氏内有不知
名人及吕资政嘉问钱枢密端礼余恶 …… (第 15a 页)
宋元人墨迹
此率皆尺牍宋人得三纸元人得九纸而中间最知名
者宋人如吕龙图嘉问钱参政端礼然皆不成字元人
如邓学士文原张方外天雨外其间不知名人翰墨颇
有绝佳者以此知赵魏公之所倡率于胜国八法功不
浅浅也
张即之 老柏行
余所谓温甫好书老柏行此即其一也峭骨成削如画
枯木丑石而中间微带一点生气凡温甫书余悉以乞
好事 (第 23b 页)
者不惜今春晒书偶于败簏得之稍为装池俾伴
古迹若鳖之守鲤金象之配玉不念乘风飞去耳
张即之 书杜诗
张温甫书如苏家木假山秃节挺秀槎牙四出此卷更
勃郁有生气其所托旨于杜歌四章盖愤中原之陆沉
冀恢 (第 24a 页)
孝祥从子以父孝伯荫补官至直秘阁寿八十馀与孝
祥俱擅临池名而 (第 15a 页)
即之 尤琅琅此行体不足言然却不
堕恶道余初得十五纸于昆山六观堂周氏内有不知
名人及吕资政嘉问钱枢密端礼余恶 …… (第 15a 页)
宋元人墨迹
此率皆尺牍宋人得三纸元人得九纸而中间最知名
者宋人如吕龙图嘉问钱参政端礼然皆不成字元人
如邓学士文原张方外天雨外其间不知名人翰墨颇
有绝佳者以此知赵魏公之所倡率于胜国八法功不
浅浅也
张即之 老柏行
余所谓温甫好书老柏行此即其一也峭骨成削如画
枯木丑石而中间微带一点生气凡温甫书余悉以乞
好事 (第 23b 页)
者不惜今春晒书偶于败簏得之稍为装池俾伴
古迹若鳖之守鲤金象之配玉不念乘风飞去耳
张即之 书杜诗
张温甫书如苏家木假山秃节挺秀槎牙四出此卷更
勃郁有生气其所托旨于杜歌四章盖愤中原之陆沉
冀恢 (第 24a 页)
东坡与李方叔诗记
宋元祐中苏东坡知贡举属意李方叔令其子叔党持
一简与方叔值方叔出仆受简置几上偶章惇子持援
来访取简窃视乃刘向优于扬雄论二篇援兄弟径持
去坡亦入院李方叔不知也既而就试果出此题二章
仿坡意为之援遂中第一人持第十人坡初意第一人
必方叔及揭榜乃章也徒为之怅然方叔母叹曰苏公
知贡举吾儿下第命也坡既出院以诗寄李有云平生
浪说古战场过眼空迷日五色盖亦解嘲云耳其诗真
迹今在南昌李士廉家与徐铉书稿及 张即之 手帖共
为一卷字画皆可爱也 (第 16a 页)
宋元祐中苏东坡知贡举属意李方叔令其子叔党持
一简与方叔值方叔出仆受简置几上偶章惇子持援
来访取简窃视乃刘向优于扬雄论二篇援兄弟径持
去坡亦入院李方叔不知也既而就试果出此题二章
仿坡意为之援遂中第一人持第十人坡初意第一人
必方叔及揭榜乃章也徒
知贡举吾儿下第命也坡既出院以诗寄李有云平生
浪说古战场过眼空迷日五色盖亦解嘲云耳其诗真
迹今在南昌李士廉家与徐铉书稿及 张即之 手帖共
为一卷字画皆可爱也 (第 16a 页)
跋王守溪所藏古墨林卷
古墨林一卷守溪王先生所藏也宋苏长公一帖即万
竹山房所刻者与黄山谷蔡君谟二帖皆精习米南宫
后一帖亦佳前一帖自称醉书而其本朝御府题跋极
其奖许盖宁宗嘉定间笔也 张即之 小草世所鲜见元
鲜于困学后一帖殊有思致李雪庵以楷书名此一帖
行草亦浑朴可重予尝见其大幅草庵字正如此虞 (第 10a 页)
古墨林一卷守溪王先生所藏也宋苏长公一帖即万
竹山房所刻者与黄山谷蔡君谟二帖皆精习米南宫
后一帖亦佳前一帖自称醉书而其本朝御府题跋极
其奖许盖宁宗嘉定间笔也 张即之 小草世所鲜见元
鲜于困学后一帖殊有思致李雪庵以楷书名此一帖
行草亦浑朴可重予尝见其大幅草庵字正如此虞 (第 10a 页)
跋林酒仙诗
酒仙名遇贤俗姓林在宋为苏城东禅寺僧人传其事
甚异至号圣僧以其嗜酒故又号酒仙此卷皆其所作
诗也诗意有高绝处盖寒山子之流当时 张即之 特书
以刻石其石已亡寺之东林房独藏此本夫寒山子之
诗虽晦庵朱夫子亦赏之此酒仙之言所以不可废也
(第 17b 页)
酒仙名遇贤俗姓林在宋为苏城东禅寺僧人传其事
甚异至号圣僧以其嗜酒故又号酒仙此卷皆其所作
诗也诗意有高绝处盖寒山子之流当时 张即之 特书
以刻石其石已亡寺之东林房独藏此本夫寒山子之
诗虽晦庵朱夫子亦赏之此酒仙之言所以不可废也
(第 17b 页)
庭述师友渊源录
王鑐济南人侍御史伯庠曾孙繇次翁始居鄞敦厚寡
言幼师之精理学多录言行教人不喜矫饰壬戌 进士
张即之 参政孝伯子孝祥从子善为颂语乾道淳熙事
月日先后亡异史官李心传尝质之喜校书经史皆手
定善本严州奉祠日相 (第 14a 页)
王鑐济南人侍御史伯庠曾孙繇次翁始居鄞敦厚寡
言幼师之精理学多录言行教人不喜矫饰壬戌 进士
张即之 参政孝伯子孝祥从子善为颂语乾道淳熙事
月日先后亡异史官李心传尝质之喜校书经史皆手
定善本严州奉祠日相 (第 14a 页)
郑氏家范跋
浦江郑氏自宋至今族望天下而门户不衰者皆是编
维持之力也海宁乡丈者董公如鲁与其子谦慕其名
义为之翻刻以传即其所好尚可以知如鲁父子之存
心行事矣虽然有郑氏之法而无郑氏之心虽得其书
无益也古人谓徒法不行如鲁愿益勉之以志乎其所
至
张即之 大字跋 (第 10b 页)
即之 作大字如写小楷而笔意兼行转折作止之悬如
老生作礼虽骨格强硬而意度调熟见之者自当叹重
此卷三字尤为卓绝 …… (第 10b 页)
宋徽宗鹌鹑图跋
徽宗绘事精到此图虽无御印可徵亦自使人珍重昔
周公谓武王不能多材多艺徽宗留心材艺如此岂误
讲金縢哉
仲彦晖所藏 张即之 书老柏行 (第 20a 页)
温夫 特善大书扁额字如作小楷不烦布置而清劲绝
人余屡见所书楞严道德经虽甚纤小皆得笔兴此卷
老柏行规格绝类但 (第 20a 页)
此卷中策掠进止转摺间殊不自
遂岂 温夫 书时因笔墨未惬自加补缉哉彦晖善书者
必有定见矣
谢方顺所藏赵文敏书洛神赋
予向为海虞令唐礼用和题 (第 20b 页)
浦江郑氏自宋至今族望天下而门户不衰者皆是编
维持之力也海宁乡丈者董公如鲁与其子谦慕其名
义为之翻刻以传即其所好尚可以知如鲁父子之存
心行事矣虽然有郑氏之法而无郑氏之心虽得其书
无益也古人谓徒法不行如鲁愿益勉之以志乎其所
至
张即之 大字跋 (第 10b 页)
即之 作大字如写小楷而笔意兼行转折作止之悬如
老生作礼虽骨格强硬而意度调熟见之者自当叹重
此卷三字尤为卓绝 …… (第 10b 页)
宋徽宗鹌鹑图跋
徽宗绘事精到此图虽无御印可徵亦自使人珍重昔
周公谓武王不能多材多艺徽宗留心材艺如此岂误
讲金縢哉
仲彦晖所藏 张即之 书老柏行 (第 20a 页)
温夫 特善大书扁额字如作小楷不烦布置而清劲绝
人余屡见所书楞严道德经虽甚纤小皆得笔兴此卷
老柏行规格绝类但 (第 20a 页)
此卷中策掠进止转摺间殊不自
遂岂 温夫 书时因笔墨未惬自加补缉哉彦晖善书者
必有定见矣
谢方顺所藏赵文敏书洛神赋
予向为海虞令唐礼用和题 (第 2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