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于京辇者则使之必由太学
然后登有司如是则其幼弱其壮老发言举足云为趣
进皆可得而知矣然后参以才艺试其器 用诚 取人之
急务伏惟陛下裁之密(集作/若)资考之(集作/以)限其章句之
庸才资荫之常调者宜仍旧贯(四字集 (第 24a 页)
然后登有司如是则其幼弱其壮老发言举足云为趣
进皆可得而知矣然后参以才艺试其器 用诚 取人之
急务伏惟陛下裁之密(集作/若)资考之(集作/以)限其章句之
庸才资荫之常调者宜仍旧贯(四字集 (第 24a 页)
对
孝自天经礼为人纪事有动于神理迹无昧于生成乙
则大夫位登右职庶极四时之享以符三命之贵饮食
宴乐特牲备举圭璧严奠少牢是加 用诚 信以敷心资
丰洁而致荐是实(一作/宝)其训何纠其违徵之于前固不
可罚
同前 (第 6b 页)
孝自天经礼为人纪事有动于神理迹无昧于生成乙
则大夫位登右职庶极四时之享以符三命之贵饮食
宴乐特牲备举圭璧严奠少牢是加 用诚 信以敷心资
丰洁而致荐是实(一作/宝)其训何纠其违徵之于前固不
可罚
同前 (第 6b 页)
对
文物有章威仪以等式昭邦典将紏礼容鼜鼓戒宵发
五通于神警金钲节旅齐七步于军气由是吹豳击土
载享原田奏角鸣鼙爰威(疑/)卤簿盖偏伍之为 用诚 子
弟之能学籥章且诵古典犹施于乐言长鸣好为今日
翻抵于邻告过声本防于建国吹节何伤于习常肇此
刑书终贻 (第 2b 页)
文物有章威仪以等式昭邦典将紏礼容鼜鼓戒宵发
五通于神警金钲节旅齐七步于军气由是吹豳击土
载享原田奏角鸣鼙爰威(疑/)卤簿盖偏伍之为 用诚 子
弟之能学籥章且诵古典犹施于乐言长鸣好为今日
翻抵于邻告过声本防于建国吹节何伤于习常肇此
刑书终贻 (第 2b 页)
谢赐冬衣状三首(为人/作) 令狐楚
右中使宋文璨至伏奉敕书手诏慰问(臣/)及将士等并
宣恩旨赐(臣/)等前件冬衣者(臣/)伏以爪牙之寄才实甚
难衣裳之赐恩为至厚臣之气质无所任 用诚 不足以
膺重寄而蒙厚恩今陛下陶以大和盖其多阙及戒寒
之月属授衣之时喻(一作/伦)比贤能颁宣慈惠跪听清 (第 6b 页)
右中使宋文璨至伏奉敕书手诏慰问(臣/)及将士等并
宣恩旨赐(臣/)等前件冬衣者(臣/)伏以爪牙之寄才实甚
难衣裳之赐恩为至厚臣之气质无所任 用诚 不足以
膺重寄而蒙厚恩今陛下陶以大和盖其多阙及戒寒
之月属授衣之时喻(一作/伦)比贤能颁宣慈惠跪听清 (第 6b 页)
唐昭武校尉曹通碑一首
唐左羽林军大将军史公神道碑
奚敬玄
将军讳 用诚 字君谅河南人也曾王父讳惟静开府仪
同三司检校太子宾客兼侍御史河南节度先锋兵马
使大父勒银青光禄大夫试 (第 1b 页)
唐左羽林军大将军史公神道碑
奚敬玄
将军讳 用诚 字君谅河南人也曾王父讳惟静开府仪
同三司检校太子宾客兼侍御史河南节度先锋兵马
使大父勒银青光禄大夫试 (第 1b 页)
长安主簿李君墓志铭 权德舆
君讳少安字公和陇西成纪人自元魏仆射文穆公冲
而下为西州冠族或位不充者必以令德闻曾祖仲进
皇宣州司马祖侨河南府渑池县令父惜朝议大夫宗
正丞赠濮州刺史君即濮州第三子敏信宽绰笃于行
义方举孝廉偶为所亲者迁(迁字集/作荐延)授冀州阜城县尉
既非所好终不屑就王黔中础之持节廉问也表为推
官转支使历左武卫士(集作/胄)曹参军大理评事 用诚 直
赞佐夷落之人宜之府除至京师转三元(集作/原是)县尉筦
中书甲库考绩四俱(集作/居)上第迁长安主簿 (第 12b 页)
君讳少安字公和陇西成纪人自元魏仆射文穆公冲
而下为西州冠族或位不充者必以令德闻曾祖仲进
皇宣州司马祖侨河南府渑池县令父惜朝议大夫宗
正丞赠濮州刺史君即濮州第三子敏信宽绰笃于行
义方举孝廉偶为所亲者迁(迁字集/作荐延)授冀州阜城县尉
既非所好终不屑就王黔中础之持节廉问也表为推
官转支使历左武卫士(集作/胄)曹参军大理评事 用诚 直
赞佐夷落之人宜之府除至京师转三元(集作/原是)县尉筦
中书甲库考绩四俱(集作/居)上第迁长安主簿 (第 12b 页)
为兄上书(班昭/)
妾同产兄西域都护定远侯超幸得以微功爵列通侯
超之始出志捐躯命赖蒙陛下神灵且得延命沙漠至
今积三十年骨肉生离不复相识相随士卒皆已物故
超年最长今且七十衰老被病虽欲竭尽其力以报塞
天恩迫于岁暮犬马齿索蛮夷之性悖逆侮老而超旦
暮入地久不见代恐开奸宄之隙生逆乱之心如有卒
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上损国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
竭力之 用诚 可痛也超有书与妾生诀恐不复相见妾
诚伤超以壮年竭忠孝于沙漠疲老则便捐死于旷野 (第 5a 页)
诚可哀怜如不蒙救护超后有一旦之变冀幸超家得
蒙赵母卫姬先请之贷
上弭灾书(郎顗/)
臣前对七事要政急务宜于今者所当施 用诚 知愚浅
不合圣听人贱言废当受诛罚怔营惶怖靡知厝身臣
闻刳舟剡楫将欲济江海也聘贤选佐将以安天下也
昔唐 (第 5b 页)
妾同产兄西域都护定远侯超幸得以微功爵列通侯
超之始出志捐躯命赖蒙陛下神灵且得延命沙漠至
今积三十年骨肉生离不复相识相随士卒皆已物故
超年最长今且七十衰老被病虽欲竭尽其力以报塞
天恩迫于岁暮犬马齿索蛮夷之性悖逆侮老而超旦
暮入地久不见代恐开奸宄之隙生逆乱之心如有卒
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上损国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
竭力之 用诚 可痛也超有书与妾生诀恐不复相见妾
诚伤超以壮年竭忠孝于沙漠疲老则便捐死于旷野 (第 5a 页)
诚可哀怜如不蒙救护超后有一旦之变冀幸超家得
蒙赵母卫姬先请之贷
上弭灾书(郎顗/)
臣前对七事要政急务宜于今者所当施 用诚 知愚浅
不合圣听人贱言废当受诛罚怔营惶怖靡知厝身臣
闻刳舟剡楫将欲济江海也聘贤选佐将以安天下也
昔唐 (第 5b 页)
呼听命仍为择选有材用威信谙岭南事者为
经略使处置得宜自然永无侵叛之事
论盐法事宜状(韩愈/)
张平叔 所奏盐法条件
右奉敕将变盐法事贵精详宜令臣等各陈利害可否
闻奏者 (第 9a 页)
平叔 所上变法条件臣终始详度恐不可施行
各随本条分析利害如后 (第 9a 页)
一件 平叔 请令州府差人自粜官盐收实估匹段省司
准旧例支用自然获利一倍已上者臣今通计所在百
姓贫多富少除城郭外有 (第 9b 页)
见钱籴盐者十无二三多用
杂物及米谷博易盐商利归于已无物不取或从赊贷
升斗约以时熟填还用此取济两得利便今令州县人
吏坐铺自粜利不关已罪则加身不得见钱及头段物
恐失官利必不敢粜变法之后百姓贫者无从得盐而
食矣求利未得敛怨已深自然坐失盐利常数所云获
利一倍臣所未见
一件 平叔 又请乡村去州县远处令所由将盐就村粜
易不得令百姓阙盐者臣以为乡村远处或三家五家
山谷居住不可令人吏将 …… (第 10a 页)
一件 平叔 云所务至重须令庙堂宰相充使臣以为若
法可行不假令宰相充使若不可行虽宰相为使无益
也又宰相者所以临察百 (第 10b 页)
司考其殿最若自为使纵有
败阙遣谁举之此又不可者也
一件 平叔 又云法行之后停减盐司所由课粮年可收
钱十万贯臣以为变法之后弊随事生尚恐不登常数
安得更望赢利
一件 (第 10b 页)
平叔 欲令府县粜盐每月更加京兆尹料钱百千 …… (第 10b 页)
停盐司诸色所由粮课约每岁合
减得十万贯钱今臣计其新法亦用十万不啻减得十
万却用十万所亡所得一无赢馀也 平叔 又请以粜盐
多少为刺史县令殿最多者迁转不拘常例如阙课利 …… (第 11a 页)
依条科责者刺史县令职在布化今惟以盐利多少为
之升黜不复考其治行非唐虞三载考绩黜陟幽明之
义也
一件 平叔 请定盐价每斤三十文又每二百里每斤价
加收二文以充脚价量地远近险易加至六文脚价不
足官与出名为每斤三十 …… (第 11b 页)
短每斤用钱三十四则是公
私之间每斤常失七八文也下不及百姓上不归官家
积数至多不可遽算以此言之不为有益 平叔 又请令
所在及农隙时并召车牛般盐送纳都仓不得令有阙
绝州县和雇车牛百姓必无情愿事须差配然后付脚钱
百 …… (第 12a 页)
皆然百姓宁为私家载
物取钱五文不为官家载物取十文钱也不和雇则无
可载盐和雇则害及百姓此又不可也
一件 平叔 称停减盐务所由收其粮课一岁尚得十万
贯文(尚或/作计)今又称既有巡按请量闲剧留官吏于仓场
勾当要害守 (第 12b 页)
捉少置人数优恤粮料严加把捉如有漏
失私粜等并准条处分者 平叔 所管盐务所由人数有 …… (第 12b 页)
万贯此又不近理
也比来要害守捉人数至多尚有漏失私粜之弊今又
减置人数谓能私盐断绝此又于理不可也
一件 平叔 云变法之后岁计必有所馀日用还恐不足
谓一年以来且未责以课利然必数倍较多者此又不
可方今国用常言不足若 …… (第 13a 页)
一件 平叔 又云浮寄奸猾者转富土著守业者日贫若
官自粜盐不问贵贱贫富士农工商道士僧尼并兼游
惰因其所食尽输官钱并 …… (第 13b 页)
字字今按文势恐/来字上更有从 今亦补足)若官不
自粜盐此色人等不籴盐而食官自粜盐即籴而食之
则信如 平叔 所言矣若官自粜与不自粜皆常籴盐而 …… (第 13b 页)
人商人纳𣙜粜
与百姓则是天下百姓无贫富贵贱皆已输钱于官矣
不必与国家交手付钱然后为输钱于官也
一件 平叔 云初定两税时绢一匹直钱三千今绢一匹
直钱八百百姓贫虚或先取粟麦价及至收穫悉以还
债又充官税颗粒不残若 …… (第 14a 页)
患者臣以为百姓困弊不皆为盐价贵也今官自粜盐
与依旧令商人粜其价贵贱所校无多通计一家五口
所食之盐 平叔 所计一日以十钱为率一月当用钱三
百是则三日食盐一斤一月率当十斤新法实价与旧
每斤不校三四钱以下通计五 (第 14b 页)
口之家以 平叔 所约之
法计之贱于旧价日校一钱月校三十不满五口之家
所校更少然则改用新法百姓亦未免穷困流散也初
定税 …… (第 14b 页)
匹八百百姓尚多寒无衣者若使匹值三千
则无衣者必更众多况绢之贵贱皆不缘盐法以此言
之盐法未宜变也
一件 平叔 云每州粜盐不少长吏或有不亲公事所由
浮词云当界无人籴盐臣即请差清强巡官检责所在 …… (第 15a 页)
给一年盐使其四季输纳盐价口多粜
少及盐价迟违请停观察使见任改散慢官其刺史已
下贬与上佐其馀官贬远处者 平叔 本请官自粜盐以
宽百姓令其苏息免更流亡今令责实户口团保给盐
令其随季输纳盐价所谓扰而困之非前意也百姓 …… (第 15b 页)
转致流散此又不可之大者也
一件 平叔 请限商人盐纳官后不得辄于诸军诸使觅
职掌把钱捉店看守庄硙以求影庇请令所在官吏严加
访察如有违犯应有资 …… (第 16a 页)
之地以资寇盗此又不可不虑也
一件 平叔 云行此策后两市军人富商大贾或行财贿
邀截喧哗请令所由切加收捉如获头首所在决杀连
状聚众人等各决脊杖二 (第 16b 页)
经略使处置得宜自然永无侵叛之事
论盐法事宜状(韩愈/)
张平叔 所奏盐法条件
右奉敕将变盐法事贵精详宜令臣等各陈利害可否
闻奏者 (第 9a 页)
平叔 所上变法条件臣终始详度恐不可施行
各随本条分析利害如后 (第 9a 页)
一件 平叔 请令州府差人自粜官盐收实估匹段省司
准旧例支用自然获利一倍已上者臣今通计所在百
姓贫多富少除城郭外有 (第 9b 页)
见钱籴盐者十无二三多用
杂物及米谷博易盐商利归于已无物不取或从赊贷
升斗约以时熟填还用此取济两得利便今令州县人
吏坐铺自粜利不关已罪则加身不得见钱及头段物
恐失官利必不敢粜变法之后百姓贫者无从得盐而
食矣求利未得敛怨已深自然坐失盐利常数所云获
利一倍臣所未见
一件 平叔 又请乡村去州县远处令所由将盐就村粜
易不得令百姓阙盐者臣以为乡村远处或三家五家
山谷居住不可令人吏将 …… (第 10a 页)
一件 平叔 云所务至重须令庙堂宰相充使臣以为若
法可行不假令宰相充使若不可行虽宰相为使无益
也又宰相者所以临察百 (第 10b 页)
司考其殿最若自为使纵有
败阙遣谁举之此又不可者也
一件 平叔 又云法行之后停减盐司所由课粮年可收
钱十万贯臣以为变法之后弊随事生尚恐不登常数
安得更望赢利
一件 (第 10b 页)
平叔 欲令府县粜盐每月更加京兆尹料钱百千 …… (第 10b 页)
停盐司诸色所由粮课约每岁合
减得十万贯钱今臣计其新法亦用十万不啻减得十
万却用十万所亡所得一无赢馀也 平叔 又请以粜盐
多少为刺史县令殿最多者迁转不拘常例如阙课利 …… (第 11a 页)
依条科责者刺史县令职在布化今惟以盐利多少为
之升黜不复考其治行非唐虞三载考绩黜陟幽明之
义也
一件 平叔 请定盐价每斤三十文又每二百里每斤价
加收二文以充脚价量地远近险易加至六文脚价不
足官与出名为每斤三十 …… (第 11b 页)
短每斤用钱三十四则是公
私之间每斤常失七八文也下不及百姓上不归官家
积数至多不可遽算以此言之不为有益 平叔 又请令
所在及农隙时并召车牛般盐送纳都仓不得令有阙
绝州县和雇车牛百姓必无情愿事须差配然后付脚钱
百 …… (第 12a 页)
皆然百姓宁为私家载
物取钱五文不为官家载物取十文钱也不和雇则无
可载盐和雇则害及百姓此又不可也
一件 平叔 称停减盐务所由收其粮课一岁尚得十万
贯文(尚或/作计)今又称既有巡按请量闲剧留官吏于仓场
勾当要害守 (第 12b 页)
捉少置人数优恤粮料严加把捉如有漏
失私粜等并准条处分者 平叔 所管盐务所由人数有 …… (第 12b 页)
万贯此又不近理
也比来要害守捉人数至多尚有漏失私粜之弊今又
减置人数谓能私盐断绝此又于理不可也
一件 平叔 云变法之后岁计必有所馀日用还恐不足
谓一年以来且未责以课利然必数倍较多者此又不
可方今国用常言不足若 …… (第 13a 页)
一件 平叔 又云浮寄奸猾者转富土著守业者日贫若
官自粜盐不问贵贱贫富士农工商道士僧尼并兼游
惰因其所食尽输官钱并 …… (第 13b 页)
字字今按文势恐/来字上更有从 今亦补足)若官不
自粜盐此色人等不籴盐而食官自粜盐即籴而食之
则信如 平叔 所言矣若官自粜与不自粜皆常籴盐而 …… (第 13b 页)
人商人纳𣙜粜
与百姓则是天下百姓无贫富贵贱皆已输钱于官矣
不必与国家交手付钱然后为输钱于官也
一件 平叔 云初定两税时绢一匹直钱三千今绢一匹
直钱八百百姓贫虚或先取粟麦价及至收穫悉以还
债又充官税颗粒不残若 …… (第 14a 页)
患者臣以为百姓困弊不皆为盐价贵也今官自粜盐
与依旧令商人粜其价贵贱所校无多通计一家五口
所食之盐 平叔 所计一日以十钱为率一月当用钱三
百是则三日食盐一斤一月率当十斤新法实价与旧
每斤不校三四钱以下通计五 (第 14b 页)
口之家以 平叔 所约之
法计之贱于旧价日校一钱月校三十不满五口之家
所校更少然则改用新法百姓亦未免穷困流散也初
定税 …… (第 14b 页)
匹八百百姓尚多寒无衣者若使匹值三千
则无衣者必更众多况绢之贵贱皆不缘盐法以此言
之盐法未宜变也
一件 平叔 云每州粜盐不少长吏或有不亲公事所由
浮词云当界无人籴盐臣即请差清强巡官检责所在 …… (第 15a 页)
给一年盐使其四季输纳盐价口多粜
少及盐价迟违请停观察使见任改散慢官其刺史已
下贬与上佐其馀官贬远处者 平叔 本请官自粜盐以
宽百姓令其苏息免更流亡今令责实户口团保给盐
令其随季输纳盐价所谓扰而困之非前意也百姓 …… (第 15b 页)
转致流散此又不可之大者也
一件 平叔 请限商人盐纳官后不得辄于诸军诸使觅
职掌把钱捉店看守庄硙以求影庇请令所在官吏严加
访察如有违犯应有资 …… (第 16a 页)
之地以资寇盗此又不可不虑也
一件 平叔 云行此策后两市军人富商大贾或行财贿
邀截喧哗请令所由切加收捉如获头首所在决杀连
状聚众人等各决脊杖二 (第 16b 页)
于京辇者则使之必由太学然
后登有司如是则其幼弱其壮老发言举足云为趋进
皆可得而知矣然后参以才艺试其器 用诚 取人之急
务伏惟陛下裁之密(集作/若)资考之(集作/以)限其章句之庸
才资荫之常调者宜仍旧贯(四字集 (第 13a 页)
后登有司如是则其幼弱其壮老发言举足云为趋进
皆可得而知矣然后参以才艺试其器 用诚 取人之急
务伏惟陛下裁之密(集作/若)资考之(集作/以)限其章句之庸
才资荫之常调者宜仍旧贯(四字集 (第 13a 页)
赞曰昔东林老古锥定峨眉树中七百年既出求复定
去今青城树中身托樵阳子是两也玄与禅有异乎 张
紫阳 因折琼花事推明阴阳性命之变以必得金丹乃
是最上乘法通乎此可以知所竟矣余不解为二氏言
幸获习樵阳子其人 (第 8b 页)
去今青城树中身托樵阳子是两也玄与禅有异乎 张
紫阳 因折琼花事推明阴阳性命之变以必得金丹乃
是最上乘法通乎此可以知所竟矣余不解为二氏言
幸获习樵阳子其人 (第 8b 页)
波际何故落翮于
沙中乃携以俱归释此双疾利其美用取其形质鹬有
羽兮彩映华冠蚌有珠兮光照巨室虽假物类以为 用
诚 亦辨说之良术庄生寓语于前古是用广之于今日
螳螂拒辙赋(以怒臂当车生/不知量为韵) (唐/)陈 (第 35a 页)
沙中乃携以俱归释此双疾利其美用取其形质鹬有
羽兮彩映华冠蚌有珠兮光照巨室虽假物类以为 用
诚 亦辨说之良术庄生寓语于前古是用广之于今日
螳螂拒辙赋(以怒臂当车生/不知量为韵) (唐/)陈 (第 35a 页)
则心矣圣人传心教天下以仁也
熹按心性体用之云恐自上蔡谢子失之此云性不能
不动动则心矣语尤未安凡此心字皆欲作情字如何
栻曰心性分体 用诚 为有病此若改作性不能不动
动则情矣一语亦未安不若伊川云自性之有形者谓
之心自性之有动者谓之情语意精密 (第 80a 页)
熹按心性体用之云恐自上蔡谢子失之此云性不能
不动动则心矣语尤未安凡此心字皆欲作情字如何
栻曰心性分体 用诚 为有病此若改作性不能不动
动则情矣一语亦未安不若伊川云自性之有形者谓
之心自性之有动者谓之情语意精密 (第 80a 页)
常清静经
老子所著唯道德五千文见正史而所谓常清静经者
通二章不能二百七十言然不尽见信于吾党大约谓
其文颇浅易往往掇拾经传之馀与道德若出二手及
称自葛仙公受之东华君东华君受之金阙后圣以上
溯西母而晋迨六朝诸公都不齿及之又道释之诤起
人主下明诏以道德为真西升化胡为讹而至于常清
静亦无及者遂以为后人之傅会然历考宋季南北登
真如王马刘丘辈多引其语以證至道而松雪诸君遂
精书而宝传之吾无所折衷姑乞公瑕书以附道德之
后备一家言而已虽然子思作中庸解之曰庸平常也
南泉禅师亦云平常心是道然则平常语固道也
许真人石函记后
石函记上下卷按此函既为许真君所载而中所搆撰
皆不类晋人语盖自 张紫阳 而后陈泥丸白紫清继之
俱以无碍之辨才发性命之宗旨一时门弟子模仿为
之末宗骪骳之气可掬乃至所为醉思仙歌 …… (第 6a 页)
周紫阳传 紫阳真人 周季通事尤伟奇第其一时所遇中岳须子
玄衍门子赵陀子上卫君沙野先生宁先生淮南子成
张子房李伯阳高丘子陶 (第 16b 页)
安君青精先生李子耳赵伯
宣幼阳君司命君墨翟子司马季主刘子先谷希子王
乔赤松九老仙都君合黎山皇人黄台万毕先生九气
青童小真君龚仲阳之类多传记所著闻者恐未必不
是理也又所谓中央黄老白元无英三君皆黄庭经内
身中之神而传以为实且黄庭以晋世下传而季通为
汉宣时人也夫其传季通自成耶抑为弟子所撰耶使
季通自成之不当泄漏乃尔使出弟子撰岂能一一亲
證若是窃谓 紫阳 此传及黄帝汉武王子登等篇于事
非不无而为攻神仙之学所藻饰更使人有蛇足之叹
纯阳神化妙通纪
纯阳一 …… (第 17a 页)
手书鸾大师调气论略与张仲慧
余考宣律师所著鸾法师传云有调气论著作郎王劭
注之而遍访其本不得后阅道藏延陵先生集服气经
得此一则为踊跃不寐昔人谓获古奇文奇事如获珍
珠船恐亦亡以喻也此篇似非全书但其辞简质尔雅
断非六朝以后人笔而末语四大不调由于二起凡气
节量一任自然足洗搬运采炼之谬我昙阳师示张仲
慧云太上无生其次达生其次贵生今此云但能不以
生为生乃贤于养生也何后先之妙契乃尔故知世尊
得菩萨道时得寂灭为乐一偈穷劫后成佛垂涅槃际
为弟子言之不唐语也因书此一纸贻仲慧
书悟真篇三注后 紫阳张平叔 作悟真诗歌发明金丹秘旨中间回互隐 …… (第 22a 页)
也然而道光有得致虚无得也嗟乎 紫阳 之旨愈显而
愈晦使天下有以悟真为误真者则三子哉
白紫清指玄篇
紫清白真人玉蟾师事陈泥丸泥丸之道亦 (第 24a 页)
得之于薛
紫贤矣而紫清所著辨惑论脩仙三等炼丹三成皆取
自身已不假西邻其它如谷神不死玄关显秘诸篇皆
妙合黄庭微旨又何尝不与悟真相发挥歌辞逸妙往
往有辨才无碍机用紫清之仙格所以独胜也第紫清
六十四岁卦气已满而始得道吾侪其庶可冀乎泥丸
化迹似不可晓
诗歌之横逸痛快无过于白紫清凡 张紫阳 陈泥丸之
什皆近真其它则不过陈上阳辈依仿而成虽纵横辨
博而实少精理乃托之许旌阳罗公远钟吕刘海蟾马
自 …… (第 24b 页)
以宣淫诱贿则良可叹已
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炼丹
近复睹此书谓 张紫阳 表奏上帝著此图论中间幻丹
说力辟彼家之妄而归之身其理颇正功用亦颇近而
不能无掇拾迹盖后之学道者忿薛陈 (第 26b 页)
辈之误注悟真
而托 紫阳 以正之也据序乃提学佥事石淮著而谓遇
刘中贵得所藏本至正德甲戌而后出其为膺作可知
宋拓黄庭经 (第 26b 页)
老子所著唯道德五千文见正史而所谓常清静经者
通二章不能二百七十言然不尽见信于吾党大约谓
其文颇浅易往往掇拾经传之馀与道德若出二手及
称自葛仙公受之东华君东华君受之金阙后圣以上
溯西母而晋迨六朝诸公都不齿及之又道释之诤起
人主下明诏以道德为真西升化胡为讹而至于常清
静亦无及者遂以为后人之傅会然历考宋季南北登
真如王马刘丘辈多引其语以證至道而松雪诸君遂
精书而宝传之吾无所折衷姑乞公瑕书以附道德之
后备一家言而已虽然子思作中庸解之曰庸平常也
南泉禅师亦云平常心是道然则平常语固道也
许真人石函记后
石函记上下卷按此函既为许真君所载而中所搆撰
皆不类晋人语盖自 张紫阳 而后陈泥丸白紫清继之
俱以无碍之辨才发性命之宗旨一时门弟子模仿为
之末宗骪骳之气可掬乃至所为醉思仙歌 …… (第 6a 页)
周紫阳传 紫阳真人 周季通事尤伟奇第其一时所遇中岳须子
玄衍门子赵陀子上卫君沙野先生宁先生淮南子成
张子房李伯阳高丘子陶 (第 16b 页)
安君青精先生李子耳赵伯
宣幼阳君司命君墨翟子司马季主刘子先谷希子王
乔赤松九老仙都君合黎山皇人黄台万毕先生九气
青童小真君龚仲阳之类多传记所著闻者恐未必不
是理也又所谓中央黄老白元无英三君皆黄庭经内
身中之神而传以为实且黄庭以晋世下传而季通为
汉宣时人也夫其传季通自成耶抑为弟子所撰耶使
季通自成之不当泄漏乃尔使出弟子撰岂能一一亲
證若是窃谓 紫阳 此传及黄帝汉武王子登等篇于事
非不无而为攻神仙之学所藻饰更使人有蛇足之叹
纯阳神化妙通纪
纯阳一 …… (第 17a 页)
手书鸾大师调气论略与张仲慧
余考宣律师所著鸾法师传云有调气论著作郎王劭
注之而遍访其本不得后阅道藏延陵先生集服气经
得此一则为踊跃不寐昔人谓获古奇文奇事如获珍
珠船恐亦亡以喻也此篇似非全书但其辞简质尔雅
断非六朝以后人笔而末语四大不调由于二起凡气
节量一任自然足洗搬运采炼之谬我昙阳师示张仲
慧云太上无生其次达生其次贵生今此云但能不以
生为生乃贤于养生也何后先之妙契乃尔故知世尊
得菩萨道时得寂灭为乐一偈穷劫后成佛垂涅槃际
为弟子言之不唐语也因书此一纸贻仲慧
书悟真篇三注后 紫阳张平叔 作悟真诗歌发明金丹秘旨中间回互隐 …… (第 22a 页)
也然而道光有得致虚无得也嗟乎 紫阳 之旨愈显而
愈晦使天下有以悟真为误真者则三子哉
白紫清指玄篇
紫清白真人玉蟾师事陈泥丸泥丸之道亦 (第 24a 页)
得之于薛
紫贤矣而紫清所著辨惑论脩仙三等炼丹三成皆取
自身已不假西邻其它如谷神不死玄关显秘诸篇皆
妙合黄庭微旨又何尝不与悟真相发挥歌辞逸妙往
往有辨才无碍机用紫清之仙格所以独胜也第紫清
六十四岁卦气已满而始得道吾侪其庶可冀乎泥丸
化迹似不可晓
诗歌之横逸痛快无过于白紫清凡 张紫阳 陈泥丸之
什皆近真其它则不过陈上阳辈依仿而成虽纵横辨
博而实少精理乃托之许旌阳罗公远钟吕刘海蟾马
自 …… (第 24b 页)
以宣淫诱贿则良可叹已
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炼丹
近复睹此书谓 张紫阳 表奏上帝著此图论中间幻丹
说力辟彼家之妄而归之身其理颇正功用亦颇近而
不能无掇拾迹盖后之学道者忿薛陈 (第 26b 页)
辈之误注悟真
而托 紫阳 以正之也据序乃提学佥事石淮著而谓遇
刘中贵得所藏本至正德甲戌而后出其为膺作可知
宋拓黄庭经 (第 26b 页)
题所书诗与曾生
吾友曾舜徵衡楚间名士也吾往岁以文拔舜徵于楚
棘中褎然首冠盖三战而三不胜一日来谒余问先生
读何书何所结撰有以教我否余谓读书垂五车一句
不得用著书馀二百卷一字不足存舜徵頫首大快以
为会心至诀将别忽出高丽精茧乞书近诗余亦漫为
应之既满卷始悟而笑曰乃令我作诳语人舌不至鼻
乎哉虽然吾向者犹不能忘工拙今乃并忘之是以拙
日甚也子以为足存或不足存是不在我虽然子而忘
我拙必能忘子之工忘则纯纯则天惟无战战且必胜
哉
题所赠 张平叔 诗后
百谷谓 (第 9a 页)
平叔 壮游嵩中五岳西华峨眉俱以褰裳陟顶
所阙者东岱南衡耳昨来面诘 (第 9a 页)
平叔 则北岳乃曲阳舜
祀之所而其在浑源者了未之识也恐西华自青柯坪
而上非骨腾肉飞者未易度 (第 9a 页)
平叔 蹒跚笨伯断乎不能
过彼一步也且东岱南衡几席间地何故坐失之 (第 9a 页)
平叔
解嘲谓峨眉震丹第一山苟陟此足准三岳矣因乞余 (第 9a 页)
一言 平叔 姓字全冒 (第 9b 页)
张紫阳 紫髯丰颐亦类有道者故
篇中稍及之
题旧赠汪仲淹诗文后
甲戌冬余别仲淹燕邸手书此一文一诗当时匆忽从 …… (第 9b 页)
题彭公甫先生传后
余读天台山人所撰彭公甫先生传不觉三乙三叹惜
其早逝而不相及也先生崛起草泽之中年甫胜冠而
能不为佔俾所绳即以圣贤之道自任其智崇而礼卑
即取予微节辨晰不苟易箦之际绰然定见定力矣嗟
乎先生之寿仅二十有九使得从吾夫子宫墙之末加
以三载即不敢论入室希(阙/)庶亦在堂庑间哉若天台
山人此传盖曾子称吾友意也
张应文诗跋后
吾友张子始好葛稚川 张平叔 家言谓内外丹皆可成
而神仙可立致余不荐者久之乃潜心葱岭之教多所
注释又久之复悟一切放下洒然无一丝挂今 (第 40a 页)
吾友曾舜徵衡楚间名士也吾往岁以文拔舜徵于楚
棘中褎然首冠盖三战而三不胜一日来谒余问先生
读何书何所结撰有以教我否余谓读书垂五车一句
不得用著书馀二百卷一字不足存舜徵頫首大快以
为会心至诀将别忽出高丽精茧乞书近诗余亦漫为
应之既满卷始悟而笑曰乃令我作诳语人舌不至鼻
乎哉虽然吾向者犹不能忘工拙今乃并忘之是以拙
日甚也子以为足存或不足存是不在我虽然子而忘
我拙必能忘子之工忘则纯纯则天惟无战战且必胜
哉
题所赠 张平叔 诗后
百谷谓 (第 9a 页)
平叔 壮游嵩中五岳西华峨眉俱以褰裳陟顶
所阙者东岱南衡耳昨来面诘 (第 9a 页)
平叔 则北岳乃曲阳舜
祀之所而其在浑源者了未之识也恐西华自青柯坪
而上非骨腾肉飞者未易度 (第 9a 页)
平叔 蹒跚笨伯断乎不能
过彼一步也且东岱南衡几席间地何故坐失之 (第 9a 页)
平叔
解嘲谓峨眉震丹第一山苟陟此足准三岳矣因乞余 (第 9a 页)
一言 平叔 姓字全冒 (第 9b 页)
张紫阳 紫髯丰颐亦类有道者故
篇中稍及之
题旧赠汪仲淹诗文后
甲戌冬余别仲淹燕邸手书此一文一诗当时匆忽从 …… (第 9b 页)
题彭公甫先生传后
余读天台山人所撰彭公甫先生传不觉三乙三叹惜
其早逝而不相及也先生崛起草泽之中年甫胜冠而
能不为佔俾所绳即以圣贤之道自任其智崇而礼卑
即取予微节辨晰不苟易箦之际绰然定见定力矣嗟
乎先生之寿仅二十有九使得从吾夫子宫墙之末加
以三载即不敢论入室希(阙/)庶亦在堂庑间哉若天台
山人此传盖曾子称吾友意也
张应文诗跋后
吾友张子始好葛稚川 张平叔 家言谓内外丹皆可成
而神仙可立致余不荐者久之乃潜心葱岭之教多所
注释又久之复悟一切放下洒然无一丝挂今 (第 40a 页)
足下但守此四字以保桑榆之日胜于借客也
病懒口授作报不一不一
又
得足下书于法门可谓辨才无碍矣觉得 紫阳真人 无
端簸弄使上阳辈呓呓不休足下且从身中炼出真足
下仆当拜下风焉今日勉为世缘所迫方在冗沓而病
弟进退忧 (第 21b 页)
病懒口授作报不一不一
又
得足下书于法门可谓辨才无碍矣觉得 紫阳真人 无
端簸弄使上阳辈呓呓不休足下且从身中炼出真足
下仆当拜下风焉今日勉为世缘所迫方在冗沓而病
弟进退忧 (第 2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