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院修撰任希夷等奏乞修孝宗皇帝宝训 丙申礼部
员外郎李琪奏乞令太常寺将庆元元年以后典礼编
纂成书 丁酉 徐应龙
等奏进读通鉴彻卷乞宣付史 …… (第 2b 页)
卯以左翼军统领杨俊为统制旌其连获贼寇海道肃
清故也 辛巳 刑部尚书徐应龙
进读续帝学至诏讲
读官遇不开讲日轮进汉唐故事有益政体者二条仍
旬录申三省因奏近岁止进一条而不复申省乞 …… (第 13a 页)

为正人知有身知有私家者为邪人上曰然又奏陛下
若得正人以为国家用则朝廷本根既正外患何忧不
平上曰然 徐应龙
进读续帝学至元诏三年五月诏权
住进讲八月范祖禹言 …… (第 14a 页)
之志上曰然 丙戌太府少卿葛洪奏惠民
五局以伪药给卖诏监官管淇陶大章闾丘椅各镌一
官藩师文展磨勘二年  徐应龙
进读续帝学至苏轼
所读淳化二年太宗皇帝谓侍臣曰诸牧监马多死近 …… (第 15a 页)
言上下隔绝不能
自诉无异于马四海之众又非如马可致殿庭惟当广
任忠贤以为耳目若忠贤疏远民之疾苦无由上达
奏曰昔齐宣王不忍一牛之觳觫孟子谓其恩当及
百姓苏轼因殿庭饲马事乃言及民之疾苦是皆遇物
见意广其君之仁 …… (第 15b 页)
南至 上不视朝 十二月己
亥朔李楠奏知扬州应纯之昨守山阳背公徇私掩将
士功以私其子乞赐镌罢从之 庚子 徐应龙
进读宝
训至昭慈皇后处瑶华亭 (第 16b 页)
应龙
奏曰兹事其初也人 …… (第 16b 页)

居瑶华不与北徙既而垂帘听政以位授之高宗岂非
宗庙社稷之灵护祐之乎上曰当时宫中所谓厌胜者
乌有此理 应龙
奏曰惟其不信即无是事若汉之武帝
惑莫甚焉李楠奏曰陛下圣明乃灼见无是理 癸卯
李安行奏乞将 …… (第 17a 页)
井 辛亥徐 应龙
进读续帝学至刘唐老言大学论入
德之序 (第 18b 页)
应龙
奏曰能知是理然后可以推而达之天下
国家唐老之言是也上曰大学之言甚切治体 甲寅
袁燮进读宝训至上跋晋王 …… (第 18b 页)
烽烟未熄愿陛下体高宗之意激厉
士大夫上然之 丙辰 徐应龙
进读宝训至绍兴三年
殿中侍御史常同言六曹长贰拘守绳墨宜少假以权
使得随宜裁决上曰朝以法令御百执事有司 (第 19a 页)
奉法而
不敢以私意更令祖宗成宪不敢改也 应龙
奏曰常同
之言误矣若使得从权裁决岂复有成法乎上深然之
又读续帝学至吕大防等奏人君之要在乎知人若以 …… (第 19a 页)
正为邪以小人为君子则不可 应龙
奏曰姜公辅天下
皆以为君子而德宗乃以为卖直卢杞天下皆以为奸
邪而德宗乃以为忠乱亡相继未有不由于是 …… (第 19b 页)
知彼小人者亦能𤼵君子之言当即其
事而观之 己未以祷雪命大理寺临安府三衙决系
囚两浙州县亦如之 庚申 徐应龙
读续帝学至仁宗
皇帝与讲读官讲诗至谁能烹鱼溉之釜𩰿谓侍读丁
度曰老子云治天下若烹小鲜谓此也 (第 19b 页)
应龙
奏曰烹鱼 (第 19b 页)
也皆由邪正不明是非颠倒虽崇儒学亦无益
柴中行言当时所作事不过只是观美初非务实何以
能免播迁之祸 辛丑 徐应龙
进读宝训至绍兴八年
上谓辅臣广南去朝廷远宜精择郡守奏云臣前此两
试广郡亲见其间武臣为郡者狼籍殊甚李安 (第 3b 页)
行奏云
右科人止三任便可入广郡比文臣甚优上曰此等人
未历练不宜轻畀以郡 癸卯 徐应龙
因进读奏云前
读资治通鉴所载仇士良事陛下能记之否上曰士良 …… (第 3b 页)
不可令閒暇暇则观书见儒臣则
纳谏智深虑远吾属恩薄而权轻矣 应龙
云陛下能记
此天下幸甚 庚戌曾从龙除同知枢密院事江淮宣
抚使礼部尚书任希夷除端明殿学士佥书枢密院事 …… (第 4a 页)
路副总管擅斩统制张斌领
兵二千径下沔州或言其谋害张威张虎煜执而诛之
故有是命其后乃有言好古冤者 癸巳 徐应龙
进读
宝训至建炎三年环庆帅王似言陕西六路帅乞皆用 (第 5a 页)
应龙
奏云如丁
煜在沔州临事深识权变若边头尽得若人而用之复
何患上曰此人殊有谋略 甲午袁燮进读宝训至御
笔 …… (第 5a 页)
有英断而人主之德全矣欲全此德非学问不
可此孝宗所以言广读书也上曰此事全在学问 丁
徐应龙
等奏进读先朝范祖禹所进帝学彻卷乞宣
副史馆从之 己酉诏安边所没入宝应县韩侂胄田 …… (第 9b 页)
守臣条上五事与夫草茅献议多
有可采而未及行乞置籍记录委官考察其可行者条
列取旨从之 九月癸巳朔 庚子 侍读徐应龙
进读
宝训有自东西来者云张九诚投伪齐帝曰朕固知其
不然 (第 14a 页)
应龙
奏曰非高宗圣明九诚必遭中伤上曰飞语
乌足信又读张常先汪召锡莫级范洵等告讦帝曰可
并与追削编置 (第 14a 页)
应龙
奏曰诗云取彼谮人投畀豺虎高
宗可谓深得诗人疾谗之 …… (第 14a 页)
 甲辰李楠进读宝训至帝谕辅臣曰朕欲治赃吏须
检举祖宗旧法先告谕庶行之不暴上曰祖宗治赃吏
至弃市楠奏高宗尝曰不必至此笞黥足矣继今有赃
败者乞并遵高宗圣训杖脊流之岭表 乙已 徐应龙
进读通鉴至吴起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第 14b 页)
应龙
奏曰昔之将帅与士卒同
甘苦得其死力今之将帅自掊克而不恤士欲其临危
效命得乎惟陛下严戒饬之 癸丑诏令皇 (第 14b 页)
城司招刺

三百人配填亲从等阙 省衢州西安县西尉置龙游
县主簿从臣僚请也 乙卯以皇叔保康军节度使开
府仪同三司嗣秀王判大宗正事师禹为少保保宁军
承宣使知閤门事杨石为保宁军节度使奉国军承宣
使知閤门事杨谷为奉国军节度使 徐应龙
进读宝训
至绍兴二十六年樊光远进对云近投荒者还官职物
故者复资品录子孙又帝谕辅臣曰往时士子或上书
忤 …… (第 15a 页)
上曰当时秦桧用事在朝贤者斥逐去尽 应龙
奏曰高
宗既为之复官职录子孙至于听读士人亦令逐便恩
亦厚 (第 15b 页)
院修撰任希夷等奏乞修 孝宗皇帝
宝训丙申礼部员外郎李琪奏乞令太常寺将庆元
元年以后兴礼编纂成书 丁酉 徐应龙
等奏进读
通鉴彻卷乞宣付史馆并从之 诏法有标拨为祖
父俱亡而祖母与母有前晚嫡庶之分设令后应一
母所出 …… (第 2b 页)
卯以左翼军统领杨俊为统制旌其过连获贼寇海
道肃清故也 辛巳 刑部尚书徐应龙
进读续帝学
至诏讲读官遇不闻讲日轮进汉唐故事有益政体
者二条仍旬录申三省因奏近岁止进一条而不复
申省 …… (第 11b 页)
者为正人知有身知有私家者为邪人上曰然
又奏陛下若得正人以为国家用则朝廷根本既正
外患何忧不平上曰然  徐应龙
进读续 帝学至 …… (第 12a 页)
 行遣燮奏曰 高宗所以中兴者只为能辨 宣仁

之诬治蔡卞邢恕等之罪君子小人至此方见明白
此所以为立国之本上曰邪正岂可以不辨向来止
为邪正不分所以致夷狄之祸又曰今日自是可为
之时变中行奏曰诚如圣训天下事未有不可为者
中行人奏曰更在陛下奋大有为之忠上曰然 丙
戌太府少卿葛洪奏惠民五局以伪药给卖诏监官
管淇陶大章闾邱椅各镌一资潘师文展磨勘二年
  徐应龙
进读续 帝学至苏轼所读淳化二年
太宗皇帝谓侍臣曰诸牧监马多死近取十数槽寘
殿庭下视其刍枺轼因进言马不 (第 13a 页)
能言无由申诉

太宗皇帝深哀怜之民虽能言上下隔绝不能自诉
无异于马四海之众又非如马可致殿庭惟当广任
忠贤以为耳目若忠贤疏远民之疾苦无由上达
奏曰昔齐宣王不忍一牛之觳觫孟子谓其恩尝
及百姓苏轼因殿庭饲马事乃言及民之疾苦是皆
遇物见意广其君之仁 …… (第 13b 页)
日南至上不视朔
十二月己亥朔李楠奏知扬州应纯之非守山阳背
公徇私掩将士功以私其子乞赐镌罢从之 庚子 徐应龙
进读 宝训至 昭慈皇后处瑶华宫事 (第 14b 页)

曰兹事其初也人众胜天及其后也天定能胜人
矣京城之变昭慈以废居瑶笔不与北徒既而垂帘
听政以位授之 高宗 (第 14b 页)
岂非宗庙社稷之灵护祐之
乎上曰当时宫中所谓厌胜者乌有此理 应龙
奏曰
惟其不信即无是事若汉之武帝惑孰甚焉李楠奏
曰陛下圣明乃灼见无是理 癸卯李安行奏乞将 …… (第 14b 页)
下诸路监司郡守今后
教官不得妄作访求遗书差出及入签幕从之 已
酉御射殿阅军头司武伎 庚戍月入井 辛亥

应龙
进读续 帝学至刘唐老言大学论入德之序 (第 15b 页)
应龙
奏曰能知是理然后可以推而达之天下国家
唐老之言是也上曰大学之言甚切治体 甲寅袁
燮进读宝训至上跋晋王 …… (第 16a 页)
陛下体 高宗之意激厉士大夫 上然之丙辰
应龙
进读宝训至绍兴三年殿中侍御史常同言
六曹长贰拘守绳墨宜少假以权使得随宜裁决
上曰国朝以法令御百执事有 (第 16b 页)
司奉法而不敢以私
意更令祖宗成宪不敢改也 应龙
奏曰常同之言误
矣若使得从权裁决岂复有成法乎上深然之又读
续 帝学至吕大防等奏人君之要在乎知人若以 (第 16b 页)
正为邪以小人为君子则不可 应龙
奏曰姜公辅天
下皆以为君子而德宗乃以为卖直卢杞天下皆以
为奸邪而德宗乃以为忠乱亡相继未有不由于是 …… (第 16b 页)
为难知彼小人者亦能发君子之
言当即其事而观之 己未以祷雪命大理寺临安
府三衙决系囚两浙州县亦知之庚申 徐应龙
读续
帝学至 仁宗皇帝与讲读官讲诗至谁能烹鱼溉
之釜𩰿谓侍读丁度曰老子云治天下若烹小鲜谓
此也 (第 17a 页)
应龙
奏曰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乱诗言谁能
烹鱼者乎但涤其釜𩰿而已 仁宗皇帝四十二年
安靖之治岂非自此言而推 (第 17a 页)
也皆由邪正不明是非颠倒虽崇
儒学亦无益柴中行言当时所作事不过止是观美
初非务实何以能遏夷狄之祸 辛丑 徐应龙
进读
宝训至绍兴八年上谓辅臣广南去朝廷远宜精择
郡守奏云臣前此两试广郡亲见其间武臣为郡者
狼籍殊甚李 (第 3a 页)
安行奏云右科人止三任便可入广郡
此文臣甚优上曰此等人未练历不宜轻卑以郡
癸卯 徐应龙
因进读奏云前读资治通鉴所载仇士
良事陛下能记之否上曰士良归老语其徒云天子 …… (第 3a 页)
不可令闲暇暇必观书见儒臣则纳谏智深虑远吾
属恩薄而权䡖矣 应龙
云陆下能记此天下幸甚
庚戍曾从龙徐同知枢密院事江淮宣抚使礼部尚
书任希夷徐端明殿学士佥书枢密院事兼二 …… (第 3b 页)
路副总管擅斩统制张斌领兵二千径下沔
州或言其谋害张威张虎煜执而诛之故有是命其
后乃有言好古冤者 癸巳 徐应龙
进读 宝训至 …… (第 4a 页)
建炎三年环庆帅王似言陕西六路帅乞皆用武臣
帝曰如范仲淹亦不在亲临矢石 应龙
奏云如丁煜
在沔州临事深识权变若边头尽得若人而用之复
何患上曰此人殊有谋略 甲午袁燮进读宝训至
御笔 …… (第 4b 页)
有英断而人主之德全矣欲全此德非学问不可此
孝宗所以言广读书也上曰此事全在学问 丁未 徐应龙
等奏进读先朝范祖禹听进帝学彻卷乞宣
付史馆从之 己酉诏安边所没入宝应县韩侂胄
田五十九顷拨充忠义人耕 …… (第 8b 页)
 甲戌诏四川制置司依旧利州置司令安丙往来
兴元府等处措置边面 丁丑太白犯权左角少民
星 壬午蠲建宁府七县嘉定七年至九年第五

等户积欠税租为缗钱十万从守臣史弥坚请也
癸未月入井 甲申月犯荧惑 庚寅学楠奏朝绅
进对监司守臣僚上五事与夫草茅献议多有可采
而未及行乞置籍记录委官考察其可仃者条列取
旨从之
九月癸巳朔 庚子 侍读徐应龙
读宝训有自东京
来者云张九成投伪齐帝曰朕固知其不然 (第 12a 页)
应龙

曰非高宗圣明九成必遭中伤上曰飞语乌足信又读
张常先汪召锡莫汲范洵等告讦帝曰可并与追削
编置 (第 12a 页)
应龙
奏曰诗云取彼谗人投卑豺虎 高宗可 …… (第 12a 页)
暴上曰祖宗治
赃吏至弃市楠奏高宗尝曰不必至此笞黥足矣继
今有赃败者乞并遵高宗圣训杖脊流之岭表 乙
徐应龙
进读通鉴至吴起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
衣食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第 12b 页)
应龙
奏曰昔之
将帅与士卒同甘苦得其死力今之将帅事掊尅而
不恤士欲其临危劾命得乎惟 陛下严戒饬之
癸丑诏令 …… (第 12b 页)
宗正事师禹为少保保宁军承宣使知閤门事杨石
为保宁军节度使奏国军承宣使知閤门事杨谷为
奉国军节度使  徐应龙
进读宝训至绍兴二十六年
樊光远进对云近投荒者还官职物故者复资品录
子孙又帝谕辅臣曰往时士子或上书忤秦 (第 13a 页)
桧押本
贯或它处听读致妨应举可并放逐便上曰当时秦
桧用事在朝贤者斥逐去尽 应龙
奏曰 高宗既为
之复官职录子孙至于听读士人亦令逐便恩亦厚 (第 13a 页)
  重建开化县记
太平兴国八年始置开化县逮今几四百年维扬步尹
来知县事时人民逃散草砾杂揉池湮道塞狐鼠居之
以孔埠邮亭为治所市井逼迫吏卒无所容明年秋君
率吏胥回县以学前为治所隘甚移寺旁空屋浚池通

道锄草莽去瓦砾召民复业又明年民咸归作室渐复
旧观遂与丞簿议建县治议定君登山择木不惮劳得
合抱梁柱一十有二与凡堪用木二千会起夫筑城免
有本都城役俾斫木出山人皆趋之命 徐应龙
徐泰潘
理源董工木既出九月九日乙亥天大雨水涨遂运木
承流竟毕到县基明日丙子兴工七都有张氏没官屋
甚雄 (第 17a 页)
配光山金氏。通德郎汉公女。墓祔公左。有四男一女。男大亨务功郎,洪匀进士,硕亨生进俱中,国亨参奉。女适 徐应龙。
百匀一男振秋进士。三女长尹纯一。次高敬命忠烈公。次申应河。庶子克秋,柒秋。大亨男克晋生员。女宋齐民号 (第 211H 页)
海狂。洪匀系子克铨宣务郎。硕亨男克悌郡守。国亨五男。克鍊通德郎,克铨出后,克铭进士,克铉,克锵。 徐应龙
二男。梦瑚,梦琏。振秋男永晖。无后。内外曾玄。不能尽录。呜呼。公之事行可书者。宜不止此。累经兵燹。文 (第 211H 页)
   答郭四运(柄昊○丁巳)
   答文允明(允植○壬子)
   答文允明
   答琴胤佐(锡周○癸丑)
   答 宋允叔(憙求○丙辰)
   答李书卿(秉灏○丙辰)
   答宋慎夫(敏求○癸丑)
   答沈▣▣(载久○庚子)
   答
。不堪以供贤秀之叩问。惟熟读圣人之书。潜究而体会之。则庶其有信得及时节。幸将之以勿怠。如何如何。
宋允叔(憙求○丙辰)
既惠然以视于穷谷。归又损手字以相问。甚荷英秀之误眷眷于朽陋也。因循久未谢。想讶其逋慢也。忽此首夏。 (第 298L 页)
敢奏达云。 宗系事。亲制呈文以付之。闵扈等到京。提督主事 徐应龙。
乃兼修撰实录者也。不意招朝鲜大通事。慌忙上去。即问曰。汝国累以宗系辨诬事奏请。今见牧隐集则汝国祖名与 …… (第 416H 页)
二人书呈。则主事又笔书曰。古人偶犯。此亦不足为常法云。然后使及书状官一行人员。持李相国制送呈文以告。 徐应龙
答笔曰。李仁任。信非今国王祖矣。但恭悯王之死。得其善终耶。抑不能无疑于李仁任耶。凡杀王氏四君。果为谁 (第 416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