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類
總集類
楚辭類
詩文評類
赠孺人娶于浦封孺人
子男二长即志熙太学生浦出也娶于方前长史筑女
次志美邑诸生娶李乡进士希直女女二长适 朱应龙
次适陆养廉夭孙男一孙女一公为人宽仁恭俭出天
性即所造请毋论其可者其不可者亦讷然不欲见口
也所推逊亡论 …… (第 5a 页)
中顺大夫山东按察司副使少谷温公墓志铭
温公之在文登也余自海上走一介讯公而得公报
书报书之踰月而公移罢又踰月而讣公卒盖又五
年而余奉命来抚郧为公之乡吊公而犹未葬也
呜呼伤哉贫也余乃谋于公之子 应龙 辈窀穸于龙庙
山之阳树之槚而公弟真阳令如春以状来请志铭
微状余宁为不悉公也公之成进士至殁凡十有八
年 …… (第 16a 页)
而其家不知也公生以嘉靖戊子卒以隆庆己巳得年
四十有三初娶于钟早卒赠孺人继娶其从姊封如之
丈夫子三长即 应龙 郡诸生娶主事黄元吉女次应鹏
聘举人江以淇女次应岳聘知县李岳女女三俱幼世
贞曰公娄为执法大吏所至有声绩 (第 19a 页)
子男二长即志熙太学生浦出也娶于方前长史筑女
次志美邑诸生娶李乡进士希直女女二长适 朱应龙
次适陆养廉夭孙男一孙女一公为人宽仁恭俭出天
性即所造请毋论其可者其不可者亦讷然不欲见口
也所推逊亡论 …… (第 5a 页)
中顺大夫山东按察司副使少谷温公墓志铭
温公之在文登也余自海上走一介讯公而得公报
书报书之踰月而公移罢又踰月而讣公卒盖又五
年而余奉命来抚郧为公之乡吊公而犹未葬也
呜呼伤哉贫也余乃谋于公之子 应龙 辈窀穸于龙庙
山之阳树之槚而公弟真阳令如春以状来请志铭
微状余宁为不悉公也公之成进士至殁凡十有八
年 …… (第 16a 页)
而其家不知也公生以嘉靖戊子卒以隆庆己巳得年
四十有三初娶于钟早卒赠孺人继娶其从姊封如之
丈夫子三长即 应龙 郡诸生娶主事黄元吉女次应鹏
聘举人江以淇女次应岳聘知县李岳女女三俱幼世
贞曰公娄为执法大吏所至有声绩 (第 19a 页)
陆墓(忠宣/公)
董生有学似相当文气从容理又长奔走奉天劳諌诤
忠州閒坐集医方
陆墓在齐门北世传陆宣公贽葬焉 朱子云 董仲舒
陆宣公皆有宰相之学
真娘墓 李商隐
虎丘山下剑池边长遣游人叹逝川罥树 (第 39b 页)
董生有学似相当文气从容理又长奔走奉天劳諌诤
忠州閒坐集医方
陆墓在齐门北世传陆宣公贽葬焉 朱子云 董仲舒
陆宣公皆有宰相之学
真娘墓 李商隐
虎丘山下剑池边长遣游人叹逝川罥树 (第 39b 页)
时日躔虚
三代则躔女春秋时在牛自汉以后在斗今且在箕矣
盖由岁差之故举一冬至而其馀不可类推乎要而论
之 朱子云 天无体二十八宿便是天体故日月五星运
行于天之下虽所行之道不一而同以二十八宿为次
舍刘向所谓宿者日月五 (第 34b 页)
三代则躔女春秋时在牛自汉以后在斗今且在箕矣
盖由岁差之故举一冬至而其馀不可类推乎要而论
之 朱子云 天无体二十八宿便是天体故日月五星运
行于天之下虽所行之道不一而同以二十八宿为次
舍刘向所谓宿者日月五 (第 34b 页)
书明道先生墓志后
按朱子编伊洛渊源录云明道志文韩维持国撰孙永
曼叔书韩氏家集经乱而亡然程氏家谱实载此篇今
秘阁所藏亦有此集岂朱子一时访求之未尽与
书伊川先生年谱后
按 朱子云 伊川年谱取证他书不能保无谬误而宋季
秀嵓李公心传尝辑道命录一书中有考异数段深有
裨于年谱谨附著之
(第 7b 页)
按朱子编伊洛渊源录云明道志文韩维持国撰孙永
曼叔书韩氏家集经乱而亡然程氏家谱实载此篇今
秘阁所藏亦有此集岂朱子一时访求之未尽与
书伊川先生年谱后
按 朱子云 伊川年谱取证他书不能保无谬误而宋季
秀嵓李公心传尝辑道命录一书中有考异数段深有
裨于年谱谨附著之
(第 7b 页)
复司马通伯宪副书
向承手教示及展转数处乃到山斋坐是不得以时裁
上今兹所得尊翰则李太守专人送至且云来使归速
始欲一布所怀而病后血气衰减笔砚都废将书复止
者再三然惠教谆复义不得不少申一二仆自归田连岁
抱病至庚戌夏秋间几不救矣门生子弟取仆平日猥
说若道一编之属汇次锓梓仆盖不知也杪冬疾少间
乃始知之盖深惧出之太早必致人言可见执事之爱
仆至深切矣仆生朱子之乡服其遗教克少有立者实
有罔极之恩而恨报之无所也故诵其遗书玩索䌷绎
颇自以为勤苦窃意近世学者类未探朱子之心及其
所学肯綮何在口诵手录钻研训释只徒曰我学 朱子
云 尔仆所以深忧大惧思有以拯之岂敢藉此为二陆
之地于百世之后如执事所云者哉仆又何利于二陆
而犯不韪之讥于 (第 29a 页)
向承手教示及展转数处乃到山斋坐是不得以时裁
上今兹所得尊翰则李太守专人送至且云来使归速
始欲一布所怀而病后血气衰减笔砚都废将书复止
者再三然惠教谆复义不得不少申一二仆自归田连岁
抱病至庚戌夏秋间几不救矣门生子弟取仆平日猥
说若道一编之属汇次锓梓仆盖不知也杪冬疾少间
乃始知之盖深惧出之太早必致人言可见执事之爱
仆至深切矣仆生朱子之乡服其遗教克少有立者实
有罔极之恩而恨报之无所也故诵其遗书玩索䌷绎
颇自以为勤苦窃意近世学者类未探朱子之心及其
所学肯綮何在口诵手录钻研训释只徒曰我学 朱子
云 尔仆所以深忧大惧思有以拯之岂敢藉此为二陆
之地于百世之后如执事所云者哉仆又何利于二陆
而犯不韪之讥于 (第 29a 页)
丰复祖宗之旧伊川/曰役法当计论未可轻改也公不然之既改数年纷纷)
(不能定由是观之亦可以见其梗槩矣季按 朱子云 伊/川年谱取证他书不能保无缪误而宋 秀嵓李公心)
(传尝辑道命录一书中有考异数段深有裨于年谱谨/附 (第 21b 页)
(不能定由是观之亦可以见其梗槩矣季按 朱子云 伊/川年谱取证他书不能保无缪误而宋 秀嵓李公心)
(传尝辑道命录一书中有考异数段深有裨于年谱谨/附 (第 21b 页)
(客佞佛过甚为时所诮常与刘伯/刍辈译次梵言故为此书晓之)
愈白行官自南回过吉州得兄二十四日手书数番忻
悚兼至未审入秋来眠食何似伏惟万福来示云有人
传愈近少信奉释氏此传之者妄也潮州时(元和十四/年愈谪潮)
(州/)有一老僧号大颠颇聪明识道理远地无可语者故
自山召至州郭留十数日实能外形骸以理自胜不为
事物侵乱与之语虽不尽解要自胸中无滞碍以为难
得因与来往(他本删胸中无滞碍五字 朱子云 此书称/许大颠之语多为后人妄意隐避删节太)
(过故多脱落失其正意如上两条犹无大利害若此语/中删去五字 (第 32b 页)
愈白行官自南回过吉州得兄二十四日手书数番忻
悚兼至未审入秋来眠食何似伏惟万福来示云有人
传愈近少信奉释氏此传之者妄也潮州时(元和十四/年愈谪潮)
(州/)有一老僧号大颠颇聪明识道理远地无可语者故
自山召至州郭留十数日实能外形骸以理自胜不为
事物侵乱与之语虽不尽解要自胸中无滞碍以为难
得因与来往(他本删胸中无滞碍五字 朱子云 此书称/许大颠之语多为后人妄意隐避删节太)
(过故多脱落失其正意如上两条犹无大利害若此语/中删去五字 (第 32b 页)
闼意天下皆与其仁亦在其中如在邦无怨在
家无怨亦只是自家不怨如不怨天不尤人之
意然家邦无怨于我亦在其中但所重不在此
问孟子巧力圣智之说 朱子云 三子力有馀而巧
不足何如先生曰三子固有力亦有巧巧力实
非两事巧亦只在用力处力而不巧亦是徒力
三 (第 34b 页)
家无怨亦只是自家不怨如不怨天不尤人之
意然家邦无怨于我亦在其中但所重不在此
问孟子巧力圣智之说 朱子云 三子力有馀而巧
不足何如先生曰三子固有力亦有巧巧力实
非两事巧亦只在用力处力而不巧亦是徒力
三 (第 34b 页)
致疑则其出于隋世者
何足深辨也而刋误姑据温公所注之本非以古文优
于今文而承用之也恒又问孝经果可疑乎曰 朱子云
孝经出于汉初左氏未盛行之时不知何世何人为之
也窃谓孝经虽未必是孔门成书然孔鲋藏书时已有 (第 2b 页)
何足深辨也而刋误姑据温公所注之本非以古文优
于今文而承用之也恒又问孝经果可疑乎曰 朱子云
孝经出于汉初左氏未盛行之时不知何世何人为之
也窃谓孝经虽未必是孔门成书然孔鲋藏书时已有 (第 2b 页)
阴阳
易曰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又曰阴阳之义配日月又
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不曰阳阴而曰
阴阳何也曰生生之谓易阳主生阴主死若曰阳阴则
死而不复生矣先阴后阳有生生不穷之义焉匪特此
也易曰是故知死生之说又曰是故知鬼神之情状又
曰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不曰生死而曰死生不曰
神鬼而曰鬼神不曰辟阖而曰阖辟亦犹历家朔先于
晦不曰朔晦而曰晦朔以此例之思过半矣然则商易
之首坤盖亦有见于此孔子曰吾得坤乾焉有味其言
哉
羲皇心易
陈希夷言学易者当于羲皇心地上驰骋无于周孔注
脚下盘旋 朱子云 非周孔之注安知羲皇之心乎陆象 (第 4a 页)
易曰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又曰阴阳之义配日月又
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不曰阳阴而曰
阴阳何也曰生生之谓易阳主生阴主死若曰阳阴则
死而不复生矣先阴后阳有生生不穷之义焉匪特此
也易曰是故知死生之说又曰是故知鬼神之情状又
曰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不曰生死而曰死生不曰
神鬼而曰鬼神不曰辟阖而曰阖辟亦犹历家朔先于
晦不曰朔晦而曰晦朔以此例之思过半矣然则商易
之首坤盖亦有见于此孔子曰吾得坤乾焉有味其言
哉
羲皇心易
陈希夷言学易者当于羲皇心地上驰骋无于周孔注
脚下盘旋 朱子云 非周孔之注安知羲皇之心乎陆象 (第 4a 页)
伪书
省心录乃沈道原作非林和靖也指掌图非东坡所作
李卫公问对阮逸伪作文中子元经关子明易皆逸伪
作龙城录王性之伪作子厚叙事何等笔力此记衰弱
之甚皆寓古人诗文中不可晓者于其中凡伪书皆然
予闻之 朱子云
封堠之始
拾遗记曰禹治水所穿凿处皆有泥封记使玄龟升其
上此封堠之始又山海经黄帝游幸天下有记里鼓道 (第 13b 页)
省心录乃沈道原作非林和靖也指掌图非东坡所作
李卫公问对阮逸伪作文中子元经关子明易皆逸伪
作龙城录王性之伪作子厚叙事何等笔力此记衰弱
之甚皆寓古人诗文中不可晓者于其中凡伪书皆然
予闻之 朱子云
封堠之始
拾遗记曰禹治水所穿凿处皆有泥封记使玄龟升其
上此封堠之始又山海经黄帝游幸天下有记里鼓道 (第 13b 页)
夹杂道学
朱子答黄勉斋书曰前此学徒真伪难辨今得此锻鍊
一番夹杂者无所逃矣此盖韩侂胄禁伪学之后 朱子
云 云也可谓君子不党由此观之宋之道学夹杂者亦
多朱子亦厌之岂惟宋哉论语曰无为小人儒即夹杂
也孔子亦厌之矣 (第 15a 页)
朱子答黄勉斋书曰前此学徒真伪难辨今得此锻鍊
一番夹杂者无所逃矣此盖韩侂胄禁伪学之后 朱子
云 云也可谓君子不党由此观之宋之道学夹杂者亦
多朱子亦厌之岂惟宋哉论语曰无为小人儒即夹杂
也孔子亦厌之矣 (第 15a 页)
豳风
豳何以终风大周公之功而以明臣道也周之王业成
于周公圣人著国风之正变以明王业之盛衰故凡公
之自为诗与诗为公而作者皆得系于公风皆以国名
鲁公国也不系之鲁者何或曰伯禽封鲁公实不之国
故不系鲁然而非也公功在天下鲁一国耳假令公之
鲁庸得以鲁尽公耶故凡系于公之诗不得曰鲁也周
之王业成于公曷不系以周弗敢专也豳者夏之列国
先公之所居也系以豳公之志也而以终乎风者易曰
无成有终又曰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常棣
常棣 朱子云 国语富辰之言以为周文公之诗但春秋
传为富辰之言乂以为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
宗族于成周而作此诗二书 (第 22a 页)
豳何以终风大周公之功而以明臣道也周之王业成
于周公圣人著国风之正变以明王业之盛衰故凡公
之自为诗与诗为公而作者皆得系于公风皆以国名
鲁公国也不系之鲁者何或曰伯禽封鲁公实不之国
故不系鲁然而非也公功在天下鲁一国耳假令公之
鲁庸得以鲁尽公耶故凡系于公之诗不得曰鲁也周
之王业成于公曷不系以周弗敢专也豳者夏之列国
先公之所居也系以豳公之志也而以终乎风者易曰
无成有终又曰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常棣
常棣 朱子云 国语富辰之言以为周文公之诗但春秋
传为富辰之言乂以为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
宗族于成周而作此诗二书 (第 22a 页)
送董邵南序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
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
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彊仁者皆爱惜焉矧燕
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
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
勉乎哉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
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
出而仕矣
朱子云 邵南寿州安丰人举进士不得志去游河北
公作此送之公诗有嗟哉董生行亦为邵南作也此
篇言燕赵之士仁义出 (第 26b 页)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
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
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彊仁者皆爱惜焉矧燕
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
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
勉乎哉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
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
出而仕矣
朱子云 邵南寿州安丰人举进士不得志去游河北
公作此送之公诗有嗟哉董生行亦为邵南作也此
篇言燕赵之士仁义出 (第 26b 页)
祭井文
致祭于水土之神惟神蓄是元德演为人用不穷之养
功齐乳潼惟古有制八家所共是邦阙焉官守斯恐蕴
利兹久閟灵则深爰告有神惟恻我心卜兹利兆于彼
城阴神斯有仁是鉴是临惟昔善崩今则坚好惟昔递
石今则顺道终古所无聿从心祷非神是与人力焉保
发自玄冥成于富媪克长厥灵不爱其宝敬修报礼式
荐蘋藻
按 朱子云 柳子厚文有所仿者极精如自解诸书并是
仿子长报任安书今观此文亦绝似两汉人语也 (第 8b 页)
致祭于水土之神惟神蓄是元德演为人用不穷之养
功齐乳潼惟古有制八家所共是邦阙焉官守斯恐蕴
利兹久閟灵则深爰告有神惟恻我心卜兹利兆于彼
城阴神斯有仁是鉴是临惟昔善崩今则坚好惟昔递
石今则顺道终古所无聿从心祷非神是与人力焉保
发自玄冥成于富媪克长厥灵不爱其宝敬修报礼式
荐蘋藻
按 朱子云 柳子厚文有所仿者极精如自解诸书并是
仿子长报任安书今观此文亦绝似两汉人语也 (第 8b 页)
者
之所望矣又以诗大雅思齐之三章进谓天下之大本
在一人一人之身本在方寸表端则其影必正源洁则
其流必清 朱子云 天下之事无一不本于人主其观感
之閒风动神速盖有不待于劝威者黄干云虚灵知觉
我所有也慢怠而无以检之则为 (第 7b 页)
之所望矣又以诗大雅思齐之三章进谓天下之大本
在一人一人之身本在方寸表端则其影必正源洁则
其流必清 朱子云 天下之事无一不本于人主其观感
之閒风动神速盖有不待于劝威者黄干云虚灵知觉
我所有也慢怠而无以检之则为 (第 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