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楚辭類
    语一卷是也有一体而强分为二者如既有

    上书复有上言仅收贾山至言一篇既有墓
    表复有阡表仅收 欧阳修
泷冈阡表一篇记
    与纪事之外复有纪杂文之外复有杂著是
    也有一文而重见两体者如王褒僮约一 (第 2b 页)
  神宗赐范镇定乐诏(苏轼/)
朕惟春秋之后礼乐先亡秦汉以来韶武仅在散乐工

于河海之上往而不还聘先生于齐鲁之间有莫能致
魏晋以下曹桧无讥岂徒郑卫之音已杂华戎之器间
有作者犹存典型然铢黍之一差或宫商之易位唯我
四朝之老独知五降之非审声知音以律生尺览诗书
之所尚阅簨虡之在廷君臣同观父老太息方诏学士
大夫论其法工师有司考其声上追先帝移风易俗之
心下慰老臣爱君忧国之志䆒观所作嘉叹不忘
  神宗赐河阳节度使文彦博辞加恩不允诏 (欧阳修/
) (第 8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文章辨体汇选卷二十五
            明 贺复徵 编
诰七(近体/)
   参知政事欧阳修
曾祖彬赠太子太保诰(宋王安石/)
敕君子善善之义下及子孙况推而上之至其祖考所
以褒美崇宠岂顾可以不称 (第 1a 页)
  穆宗祭回鹘可汗文(白居易/)
维长庆元年岁次辛丑月日皇帝遣使朝议大夫检校
右散骑常侍兼少府监御史大夫云骑尉赐紫金鱼袋
裴通致祭于故爱登罗汨没密施毗伽保义可汗之灵
粤以英武之资雄奇之策抚有九姓制临一方气吞诸
戎名播上国况能向风纳款继好息人代为亲邻岁入

职贡方赖威略共清寰瀛倚为长城永固中夏而天歼
骄子国丧名王夺气色于阴山霣精光于昴宿凶讣云
至悲怀用深故遣使臣往将国命展吊奠之礼申哀荣
之恩犹有明灵当鉴诚意尚飨
  宋仁宗祭故秦晋国夫人文 (宋欧阳修/
)
维灵蔚有令仪著于茂则顾追褒之宠数已极荣念永
閟之佳城载深恻怛列兹奠礼用慰茔魂
  仁宗祭故赠濮王 (第 4a 页)
允让十月九日折攒文 (欧阳/)

   (修/
)
维灵日月维吉山川既佳启兹攒涂往即襄事顾歆薄
奠宜体哀悰
  哲宗祭皇叔故魏王下事祭文(苏轼/) (第 4a 页)
  祝牛宫辞(陆龟蒙/)
冬十月耕牛为寒筑宫纳而皂之建之前日老农请乞
灵于土官以从乡教予勉之而为之辞
四牸三牯中一去乳天霜降寒纳此室处老农拘拘度
地不亩东西几何七举其武南北几何丈二加五偶楹
当閒载尺入土太岁在亥馀不足数上缔蓬茅下远官
府耕耨以时饮食得所或寝或讹免风免雨宜尔子孙

实我仓庾
  求雨文 (宋欧阳修/
)
年月日乾德县令 (第 8b 页)
欧阳修
谨以清酌庶羞之奠祭于五
龙之神曰百里之地一时而不雨则民被其灾者数千
家然则水旱重事也天之庇生斯民者岂 (第 8b 页)
欲轻为之乎
不幸而遭焉则归其说于二者一曰吏之贪戾不能平
民而使怨吁之气干于阴阳之和而然也一曰凡山川
能出云为雨者皆有神以主之以节丰凶而为民之司

命也故水旱之灾不以责吏则以告神呜呼民不幸而
罹其灾修与神又不幸而当其事者以吏食其禄而神
享其祀也今岁旱矣吏虽愚尚知恐惧而奔走神至灵
也得不动于心乎尚飨
  滁州祭城隍神文 (欧阳修/
)
雨之害物多矣而城者神之所职不敢及他请言城役
用民之力六万九千工食民之米一千三百石众力方
作雨则止 (第 9a 页)
之城功既成雨又坏之敢问雨者于神谁尸

吏能知人不能知雨惟神有灵可与雨语吏竭其力神
祐以灵各供其职无愧斯民
  滁州修城祈晴祭五龙文 (欧阳修/
)
雨泽于物博哉其利及其过差患亦不细民劳于农将
熟而败吏勤于职已成而圮龙与吏民何怒何戾山湫
有祠乐可 (第 9b 页)
  太清宫祈雪青词(唐封敖/)
维年月日嗣皇帝臣稽首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

天皇大帝伏以百谷实生灵之本万姓为国家之基言
念老农常思薄德今时雪罕降宿麦是忧同云未施嘉
谷何望臣祇应景运亭育兆人德不动天言徒罪已粢
盛虑阙于明荐灾沴恐及于生灵诚极斋庄礼虔夙夜
伏惟玄功不宰至道无言垂福祐于群生假膏濡之德
泽谨遣尚书兵部侍郎高元裕启告以闻谨词
  兖州会真宫等处开启皇帝本命道场青词 (宋欧/)
   (阳修/
) (第 2b 页)
  薛瑄从祀议(明霍韬/)
臣谨按历代从祀孔庭之儒若孔门七十二贤则亲炙
圣化者也汉儒则蒐辑圣经者也唐儒则疏注圣经者
也宋儒则阐明圣经者也再按汉若董仲舒唐若韩愈
宋若程颢 欧阳修
于孔子之道或神会自得或深造笃
诣行足以法言足以训非区区于训诂者也薛瑄生当
圣贤道学大明之时实能诵法孔 (第 16a 页)
子虽不如七十二子
亲炙孔门原其精神心术无顷刻不师孔子之教虽不

必如汉儒蒐辑遗经实自童丱至没齿无顷刻忘圣经
之言虽不如唐儒宋儒疏注阐明遗经观其读书录平
易亲切非身心体验不能及臣谓薛瑄造诣不及董仲
舒而笃实似之颖悟弗及韩愈 欧阳修
而笃行过之粹
精渊微弗及程颢而浑厚似之出处不改其操祸患不
易其节贫贱不移其介身为世师言为世训动为世式 (第 16b 页)
 下太常定议博士乃诟察其善恶贤否著为谥议以
 上于朝若晋秦秀之议何曾贾充唐独孤及之议苗晋
 卿宋李清臣之议 欧阳永叔
是也当时虽或未能尽
 从其言然千百载之下读其词者莫不油然兴起其
 好恶之心呜呼是其所系岂不甚重乎哉至 (第 1b 页)
行必果而清节不挠去之日若
始至可谓秉德矣先黄门以直道佐时奕嗣之以忠纯
可谓遵业矣请谥曰贞烈谨议
   欧阳文忠公
谥议(宋李清臣/)
太子太师欧阳公归老于其家以疾不起将葬行状上 (第 17b 页)
有成康继绪不忘之思旌别淑慝之意而礼乐之化岂
能如诗书所道哉程颐曰圣人以求任辅相为先 欧阳
曰君之圣者以辨君子与小人盖政以人而举人既
存则政自无偏陂不举之患而治之在天下者可成也
陛下欲求数君致 (第 4a 页)
钱希圣刘子
仪杨大年数人亦思有以革之第皆师于义山全乖古
雅之风迨王元之以迈世之豪俯就绳尺以乐天为法 欧阳永叔
痛矫西昆以退之为宗苏子美梅圣俞介乎
其间梅之覃思精微学孟东野苏之笔力横绝宗杜子
美亦颇号为诗道中兴至 (第 4a 页)
  上叔父书(罗伦/)
列位叔父列位兄长伦别无他嘱为人祖宗父兄者惟

愿有好子弟所谓好子弟者非好田宅好衣服好官爵
一时誇耀闾里者也谓有好名节与日月争光与山岳
争重与云壤争久足以安国家足以风四夷足以奠苍
生足以垂后世如汴宋之 欧阳修
如南渡之文丞相者
是也若祇求饱煖习势利如前所云则所谓恶子弟非
好子弟也此等子弟在家未仕也足以辱祖宗殃 (第 6a 页)
上虽其老墨名法杂家之说而犹传今诸子之书是也
唐宋而下虽其一切语性命谈治道之说而亦绝不传 欧阳永叔
所见唐四库书目再不存一焉者是也后之
文人欲以立言为不朽计者可以知所用心矣
  答李中溪书(唐顺之/) …… (第 3a 页)
唐韩愈柳宗元 宋欧阳修
曾巩苏氏兄弟与同时附离
而起所谓诸家之旨而揣摩之大略琴瑟祝敔调各不
同而其中律一也律者即仆曩所谓万物 (第 27b 页)
及兵及艺文四志所谓
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实当时表奏之语而第
赏制词亦谓闳博精覈度越诸子良以宋景文 欧阳文
皆当时良史才而是书实更二公之手故朝野尊信
而旧书遂废不行然议者则以用字奇涩为失体刋削
诏令为太略固不 (第 13b 页)
如汉长孺唐韩休宋田锡 欧阳修
者殊未易得即得之
未安于位也度之济难槩可知矣呜呼人才关气运之
盛衰士气系人才之隆替翁故详逊国诸臣以附 (第 11b 页)
  孙子后序 (宋欧阳修/
)
世所传孙武十三篇多用曹公杜牧陈皞注号三家孙
子余顷与撰四库书目所见孙子注者尤多武之书本
于兵兵之 (第 22a 页)
元宾李习
之之流子厚为人精致警敏习之志大识远元宾激烈
善持论故其文皆类之五代之弊甚于魏隋之间宋兴
欧阳永叔
苏子瞻王介甫曾子固而文始备 (第 17a 页)
永叔

重渊洁故其文委曲和平不为斩绝诡怪之状而穆穆
有馀韵子瞻魁梧宏博气高力雄故其文常惊绝一世
不为婉昵 (第 17a 页)
书各六卷合为十二可传于学者呜呼金石诸刻 欧阳
著为集古录十卷赵明诚仿集古而为金石录卷数
则再倍之欧阳之未及者赵恒足焉至于洪适之出独
于𨽻学是攻其 (第 6b 页)
率服实可图写请撰为王会图有诏从之臣辄因韦宗
卿吕述所记异闻饰以缋事敢叙率服以冠篇首
  帝王世次图序 (宋欧阳修/
)
尧舜禹汤文武此六君子者可谓显人矣而后世犹失
其传者岂非以其远也哉是故君子之学不穷远以为
能而阙其 (第 6a 页)
臣非负臣负上制也 欧阳修
知贡举黜刘几岂不惜才
所惜者体耳臣才识驽下不及修远甚为国家识文体
兼为士惜心术意乃不后于修然而退人易 (第 1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