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類
康都督府上梁文
伏以出将入相依龙蟠虎踞之都列戟建牙启鸟革翚
飞之宇规模大矣典礼宜之伏惟都督荣禄相君阁下
间世英资熙朝硕辅心惟向日力足擎天方群雄竞逐
鹿之时识真主于潜龙之日契遂同乎鱼水会式庆于
风云张皇六师威行万里之外弼成五服名收一纪之
馀载戢干戈显膺茅土虽有晏婴之室庐以避燥湿可
无骠姚之邸第用表恩荣广旧基而龟蓍协从营丕搆
而燕雀相贺坊连建业地直秦淮擅面势之雄揽江山
之胜美轮美奂人誇京邑之增辉宜室宜家我见子孙
之逢 吉再 涓谷旦爰举修梁敢陈六伟之辞庸致群工
之颂
抛梁东人在祥云丽日中紫气近依双凤阙青山长拱 (第 2a 页)
伏以出将入相依龙蟠虎踞之都列戟建牙启鸟革翚
飞之宇规模大矣典礼宜之伏惟都督荣禄相君阁下
间世英资
鹿之时识真主于潜龙之日契遂同乎鱼水会式庆于
风云张皇六师威行万里之外弼成五服名收一纪之
馀载戢干戈显膺茅土虽有晏婴之室庐以避燥湿可
无骠姚之邸第用表恩荣广旧基而龟蓍协从营丕搆
而燕雀相贺坊连建业地直秦淮擅面势之雄揽江山
之胜美轮美奂人誇京邑之增辉宜室宜家我见子孙
之逢 吉再 涓谷旦爰举修梁敢陈六伟之辞庸致群工
之颂
抛梁东人在祥云丽日中紫气近依双凤阙青山长拱 (第 2a 页)
也𫐠豫章详矣以求贻在侍而曰有闻也求
贻之所谓详其详亦不尽乎此故仍系之乎略也济牍之燬于
盗也虔一陷而 吉再 陷将吏遗民且无存者况乎亡臣之遗劄
也呜呼时禁虽未弛信史虽未定而天下之硕为忠臣者不少
也则不死我先臣者 (第 20b 页)
贻之所谓详其详亦不尽乎此故仍系之乎略也济牍之燬于
盗也虔一陷而 吉再 陷将吏遗民且无存者况乎亡臣之遗劄
也呜呼时禁虽未弛信史虽未定而天下之硕为忠臣者不少
也则不死我先臣者 (第 20b 页)
当断自郑圃隐李牧隐为始。肰牧隐之贤。犹以佞佛受讥。馀可知矣。且如禹倬,白颐正,朴忠佐,崔文度,权溥, 吉再,
金叔滋,权近,黄铉,赵庸,尹祥,金钩,金末诸公。其前后诵说。亦马郑传经之类尔。颇自谓斥佛。肰皆未闻有 (第 448H 页)
。其于风教名节之植。宜不克专力。而犹宽且简。无甚灭质。故一朝社屋。人往往不丧天赋。如郑圃隐,李牧隐, 吉冶隐
诸先生尚矣。如崔公莹,金公宗衍,禹公玄宝,郑公地,边公安烈亦伟矣。而自馀赵汉山仁璧,南沙川乙珍,赵松 (第 491L 页)
于主。精忠所感。又何其奇且烈耶。
高丽遗臣三先生传
高丽之亡。以身殉国者。圃隐郑先生也。见几而作者。 冶隐吉先生 也。其馀全节者。如元耘谷天锡,李清华阳昭最著。至若松山三先生。其迹奇。其志悲。国人诵之。百世之下。可 …… (第 322H 页)
只馀赵公之墓四字。见者莫不惊异。
雪壑斋郑先生讳矩。良度公良生之子也。仕高丽。为谏大夫。值我朝兴。与 吉冶隐。 遁于晋阳。 (第 323H 页)
冶隐 止于金乌山下。公转入三陟。 太祖屡徵不起。 太宗谕以龙潜旧谊。赐之剑。以决去就。其兄留后规。弟判书符 …… (第 323H 页)
疏灯夜影迟。昨非今始觉。事事不如期。公南归。路入三嘉。爱其山水。仍卜居焉。名曰杜心洞。自号以晚隐。闻 冶隐吉公 退居金乌山下。一往访焉。足不复出门。与咸阳(一作安)人赵悦,李午。杖屦相从。以终老。遗命归葬于丰山先 (第 332H 页)
高丽遗臣三先生传
高丽之亡。以身殉国者。圃隐郑先生也。见几而作者。 冶隐吉先生 也。其馀全节者。如元耘谷天锡,李清华阳昭最著。至若松山三先生。其迹奇。其志悲。国人诵之。百世之下。可 …… (第 322H 页)
只馀赵公之墓四字。见者莫不惊异。
雪壑斋郑先生讳矩。良度公良生之子也。仕高丽。为谏大夫。值我朝兴。与 吉冶隐。 遁于晋阳。 (第 323H 页)
冶隐 止于金乌山下。公转入三陟。 太祖屡徵不起。 太宗谕以龙潜旧谊。赐之剑。以决去就。其兄留后规。弟判书符 …… (第 323H 页)
疏灯夜影迟。昨非今始觉。事事不如期。公南归。路入三嘉。爱其山水。仍卜居焉。名曰杜心洞。自号以晚隐。闻 冶隐吉公 退居金乌山下。一往访焉。足不复出门。与咸阳(一作安)人赵悦,李午。杖屦相从。以终老。遗命归葬于丰山先 (第 332H 页)
世不振。呜呼。高丽之季。君不君国不国。而若牧隐圃隐官既隆矣。义不可去。故以身殉之。其位卑而全节者。惟 吉注书
徐掌令数人而已。若公见几于未乱之时。超然远引。名与迹俱泯。尤岂不卓然矣乎。惟数世潜光积德。终能大发于 (第 7H 页)
偲切之助而已哉。后之读公诗者。不问可知为洪氏集矣。
耘谷集序
当国初鼎革之际。为王氏立节。推郑圃隐, 吉冶隐, 元耘谷三先生。尤卓伟。譬殷之三仁焉。虽然。圃隐元老也。佩宗社安危。国亡与亡。则以一死任纲常之重。 (第 411H 页)
冶隐 犹是门下 (第 411H 页)
注书 也。见邦箓将迄。天命有归。力不能救。则逴然长逝。甘作金乌逸民。盖二先生自靖之义。皎如日星。国史书之。 (第 411H 页)
耘谷集序
当国初鼎革之际。为王氏立节。推郑圃隐, 吉冶隐, 元耘谷三先生。尤卓伟。譬殷之三仁焉。虽然。圃隐元老也。佩宗社安危。国亡与亡。则以一死任纲常之重。 (第 411H 页)
冶隐 犹是门下 (第 411H 页)
注书 也。见邦箓将迄。天命有归。力不能救。则逴然长逝。甘作金乌逸民。盖二先生自靖之义。皎如日星。国史书之。 (第 411H 页)
洪敬斋实记跋
人臣处鼎革之际。所以报本朝者。在尽其心而已。有糜粉身躯以殉难者。有敛退丘壑以全节者。盖视所处之地为权衡。而各尽其心则同也。丽运讫。圃隐郑先生。社稷俱存亡。姓命易纲常。血肉涂地靡悔。亡它。位居三事。家国将覆。其义有进死而无退生。此所以流涕山僧之诗。而卒不去者也。若 冶隐吉先生。 则位庳也。无安危责也。无回斡力也。与其徒杀身无益。宁先几远引。保完名节。为王氏遗老。其志义峻洁。谓之 (第 155H 页)
金乌山争高可也。二先生之迹虽殊。而其出之至诚恻怛之意则一也。同时而有敬斋洪先生。盖亦 吉先生 之伦乎。考其立朝。在恭让王二年。明知国之末运。而犹有当世志。论思剀切。匡君德为任。阴救李牧隐,曹敏修 …… (第 155H 页)
将有为也。洄乎人心已去。天命有归。大厦倾覆。非一木之可支。则以死社稷之责。付之大老。挂冠之行。与门下 注书 相先后。窅然若鹄举而虬潜。迹之高也。智之明也。虽然。悲愤成疾。临死。北向之拜辞曰。与国偕亡。是则善竹 (第 155H 页)
新堂郑先生墓碣铭
新堂郑先生殁。已二百有七十有馀年。劄疏诗文佚于燹。无从以挹其声光。惟案上图在焉。士林所传道统渊源图及潜谷金公所撰己卯录行焉。其案上图。先生所自著。取圣贤治心格言。对待排布。以庄敬为本。助长为戒。左九思右九容。申之以丹书怠欲之戒。退陶先生尝曰。郑先生学问造诣之精。观于此可知。渊源图。以为道学自郑圃隐, 吉冶隐, 金司艺,金佔毕,金寒暄传于新堂。己卯录。先生先己卯八年以殁。而同入于录者。以先生与静庵同游暄老之门。 …… (第 397H 页)
。虽使公生而当己卯伏莽之戎。何由而毒于己也。易所谓知几其神者。先生殆庶乎。退陶有言曰。善之一州。前有 吉冶隐 之风节。后有郑新堂之道义。先生之一隐一显。非道义流出。何能适于中如此。方先生之卒。权冲斋橃在翰苑。特 (第 398L 页)
其民亦游于圣人之道。而日用而不知。故为文士者。亦不知以道为文。丽末圃隐郑文忠得斯道于圣人之遗书。传之 吉冶隐。
(第 410H 页)
冶隐 传之江湖公。江湖之胤则佔毕斋先生也。先生学于家庭。行修于身。道得于心。本之以忠孝。衷之于礼乐。推其蕴 …… (第 410H 页)
藐。动天地之莩者。诚而已。诚之所感。如钟鸣而谷应。则谓之理之常亦宜。然在先生特肤末。非根本也。同时有 冶隐先生 为之师。翠琴轩朴彭年,迎凤轩柳诚源,竹溪郑昌,樗轩李石亨,八溪郑悛诸贤为之友。李学士济臣为之记。洪相 (第 415L 页)
冶隐 传之江湖公。江湖之胤则佔毕斋先生也。先生学于家庭。行修于身。道得于心。本之以忠孝。衷之于礼乐。推其蕴 …… (第 410H 页)
藐。动天地之莩者。诚而已。诚之所感。如钟鸣而谷应。则谓之理之常亦宜。然在先生特肤末。非根本也。同时有 冶隐先生 为之师。翠琴轩朴彭年,迎凤轩柳诚源,竹溪郑昌,樗轩李石亨,八溪郑悛诸贤为之友。李学士济臣为之记。洪相 (第 415L 页)
公金尚宪祠。 王曰。文正大节。百世炳然。敢私毁其祠乎。乱民也。首倡者刑配。秋九月。赐高丽忠臣 吉再
谥。仍命致祭。时庆尚监司李箕镇以为言。 王曰。种竹赐田。罔仆之志。确乎不可拔。逝者有知。岂以赐谥为有 (第 335L 页)
而居。每夜吹箫相应。其声甚悲。终不膺召于 圣朝。遗命墓前不立碑。且戒子孙不赴举。郑公自王氏讫箓。乃与 吉冶隐
遁于金乌山。转入三陟。又转而至松山。与赵元二公志节相合。居常鼓琴以自悲。屡被 圣朝徵命而终不起。噫。 …… (第 305L 页)
懦夫有立志。噫。千载之下。高义峻节之人。复有如伯夷者焉。则闻其风者。孰不兴感而思所以崇奉哉。丽朝注书 冶隐吉先生。 寔我东伯夷也。先生早游圃隐文忠公之门。深觑义理。益励志节。见丽运将讫。退遁金乌山。及其革命。为旧君服 (第 312H 页)
懦夫有立志。噫。千载之下。高义峻节之人。复有如伯夷者焉。则闻其风者。孰不兴感而思所以崇奉哉。丽朝注书 冶隐吉先生。 寔我东伯夷也。先生早游圃隐文忠公之门。深觑义理。益励志节。见丽运将讫。退遁金乌山。及其革命。为旧君服 (第 312H 页)
革命时。有罔仆大节。其事迹不可不并载。而或者以其事迹之寂寥为叹。余曰无伤也。丽亡如金笼岩。沦于中土。 吉冶隐
隐于乌山。其外元耘谷,李处士,徐掌令之伦。皆表表载于国乘野史。而夷考其事迹。亦何尝有多传于后者哉。是 (第 487H 页)
其感应之理。实的然也。故余于是特言之。以附诸公后云。
吴山志跋
右吴山志一卷。谦庵柳先生宰仁同时。为 冶隐吉先生 既封植其坟墓。而改坚小碣。以革其直书姓讳之失。又为之刱建院宇。以为千百世缝掖俎豆之地。而凡规模布置与 …… (第 516L 页)
设立。而其体貌法制。皆极尊严而备具。无一不出于久大经远之虑。呜呼。先生之于往哲。何所不尊崇。而其中如 吉先生 之名节。在人臣居官尽职而思益效忠之道。其所旷感于数百载之下 …… (第 516L 页)
之尽心焉者。亦可推而知已。又奚但此一事为然而已乎。此又先生之盛德至善。而后学之所宜式克钦承者也。又况 吉先生 当日徽迹。散见于诸贤称述者。皆裒稡于一篇之中。使人人开卷瞭然。历历如目击而身当之。举皆耸然有扶植纲常 (第 517H 页)
吴山志跋
右吴山志一卷。谦庵柳先生宰仁同时。为 冶隐吉先生 既封植其坟墓。而改坚小碣。以革其直书姓讳之失。又为之刱建院宇。以为千百世缝掖俎豆之地。而凡规模布置与 …… (第 516L 页)
设立。而其体貌法制。皆极尊严而备具。无一不出于久大经远之虑。呜呼。先生之于往哲。何所不尊崇。而其中如 吉先生 之名节。在人臣居官尽职而思益效忠之道。其所旷感于数百载之下 …… (第 516L 页)
之尽心焉者。亦可推而知已。又奚但此一事为然而已乎。此又先生之盛德至善。而后学之所宜式克钦承者也。又况 吉先生 当日徽迹。散见于诸贤称述者。皆裒稡于一篇之中。使人人开卷瞭然。历历如目击而身当之。举皆耸然有扶植纲常 (第 517H 页)
隅谷先生遗墟诗序
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太史公曰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遂饿而死。夫自檀君以下。吾不知已。至若丽亡 吉冶隐 隐于乌山。金笼岩沦于中土。徐掌令讴思没齿。李处士遁逃不出。元耘谷我 太宗亲幸其第而避不见。此其节义凛 (第 409H 页)
高丽判尹朴公墓碑铭(并序)
高丽之亡。以罔仆著节者。有若 吉冶隐 以下诸公。皆表表有名于世。而余以所闻。如判开城尹朴公亦其一也。故当时之人。咸谓吉入金乌。朴入伽倻。则 (第 451L 页)
灵童神
黄麻布
吓鹊令
烧酒徒
铁文鱼
真正言
琴侍郎
吉再 爷]
金笼岩
山有花
绝影马
圣帝带
仇衡王
金花郎
天官
黄麻布
吓鹊令
烧酒徒
铁文鱼
真正言
琴侍郎
吉再 爷]
金笼岩
山有花
绝影马
圣帝带
仇衡王
金花郎
天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