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也当与宽甫熟论远期秋凉庶就平复盖脉病恶春夏
火气至秋冬则退也止宜于益气 汤中
随四时阴阳升
降浮沈温凉寒热及见有證增损服之(升降 (第 9b 页)
守是犹以丸泥而障流杯水以止燎何益也淳祐中番
汤中
氏合朱陆之说至其犹子端明文清公汉益阐
同之足以补两家之未备抑又闻之当宝庆绍定间黄 (第 9b 页)
   饶州安仁县柳侯庙碑
古昔祈报之礼得行于州党闾里民神相通御捍于无
形厥有常祀一有水旱疾疠为其所凭依者尤卓然伟
著五行之精成于太素摩荡轇轕主宰以名国有典礼
莫得而僭维神依人以行实有姓字烈山氏之柱共工
之勾龙周之先后稷死为其主后人择其功德之高者
代而承之噫积虚以为气气散以为变居阴假阳人鬼

之化行则凡今之列于祀典者皆本于是皇朝列圣下
制诏以通幽潜遗德著功表见郡国虽数千百年皆尊
显崇祀至大二年崇文弘道玄德真人吴全节蒙被殊
遇推荣其亲退伏自念昔为孩提党禜族酺从我父兄
觞而祝之繄神是赖神之阐微肇唐咸通至宋宣和以
来由侯以王肸蚃休嘉乡大夫 汤中
炳志于祠下矣今
岁时阜康神灵熙熙祥风甘雨莫穷其微犬牙接壤咸
称神效愿上其事于礼部全节敢稽首集贤敷奏天 (第 8b 页)
  奉荅临川先生序三汤学统源流札子
陆文安公弟子在江南西道中最大者有鄱阳汤氏此
阁下乡里文献而向来无知之者按鄱阳三汤子并起
至东涧先生文清公而益著东涧在宋史有传而不详
其学术师友且误志其世系三汤子者其长曰息庵先
生千官郡守其次曰晦静先生巾官提领其少曰存斋
先生中官司谏乃东涧之从父也而宋史以为兄谬矣
三汤子之学并出于柴宪敏公中行固朱学也其后又
并事真文忠公亦朱学乃晚年则息存二老仍主朱学
大小汤
而晦静别主陆学东涧之学肩随三从父而 (第 6b 页)
  奉临川先生帖子一
读阁下朱陆诸编考古最核持辨最长在不知者或疑
其过于申陆而知者以为未尝有损于尊朱也愚考会
同朱陆之说今世皆以为发源于东山赵氏然不自东
山始也袁清容云陆子与朱子生同时仕同朝其辨争
者朋友丽泽之益书牍具在不百馀年异党之说深文
巧辟淳祐中番阳 汤中
民合朱陆之说至其犹子端明 (第 1a 页)
    与杨元甫论梁宽甫病證书
梁宽甫證候右胁肺部也嗽而唾血举动喘促者肺胗
也发热脉数不能食者火来刑金肺与脾俱虚也肺与

脾俱虚而火乘之其病为逆如此者例不可补泻盖补
金则虑金与持而喘咳益增泻火则虑火不退位而痃
癖反盛正宜补中益气汤先扶元气少以治病药加之
闻已用此药而不获效意必病势苦逆而药力未到也
当与宽甫熟论远期秋凉庶就平复盖肺病恶春夏火
气至秋冬则退也止宜于益气 汤中
随四时阴阳升降
浮沉温凉寒热及见有證增损服之(升降浮沉则顺之/温凉寒热则反之)
(顺其理和其气/为治 (第 4b 页)
   书延祐二年进士题名后
右元延祐二年进士题名记盖先待制登第之岁也此
碑赵文敏公所书刻石在北京国子监此本故大学士
胡文穆公所惠者虞文靖公云此科得士最盛盖昔人
尝有记其先友者所以著一时交游之盛亦使后人之
重世好也余既得此碑又得当时诸公应试家状并初

授官及所选刻廷对之文附录于后而此科监试读卷
等官及进士有传在国史者又附录焉庶以考见其平
生行义政治而续有得其墓志墓碑行状则皆录附于
阴其或已见于史而墓志等文亦不嫌于重录者盖以
史之所书常略也永乐己亥正月壬子曾孙士奇谨识
   书张文昌诗
唐张籍字文昌史称和州乌江人 宋汤季庸
定为吴郡
人考韩文张中丞传与汤说同文昌贞元十五年进士 (第 20a 页)
仕至国子司业其诗与元白诸人号元和体文昌尤长
于乐府文献通考云其集三卷又云张洎所编者十二
卷又有 季庸
所编八卷余家所有五七言律绝及乐府
凡五卷不知何人编
   录楚辞跋
右楚辞一册德安贰守罗先生手笔先生 (第 20b 页)
    淡陆梦发罗椅辈尤亟称之此外佳句之见

    于集中者尚颇不乏盖其刻意清颖虽不免
    过涉尖新而视 宋季庸
腐率易之作尚能稍
    开生面宜诸家之揄扬不置也乾隆四十三
    年九月恭校上
         (第 2a 页)
决。愿勿过致悲疚。率保二介血脉。以终馀年。则顺从天意。积德馀荫。当降及子孙。更须安享平生。千万冀祝。 大小汤
器。送作昌俊饭器。吾之 (第 161L 页)
丁酉年间。带 王子师傅。而其时 先大王患候弥久。 殿下连在侍 汤中。
故一不得开讲。甘盘旧谊。臣不敢当也。 上曰。予今衰暮。且有疾病。不得为趱程工夫而进善。閒居讲学久矣。 (第 195L 页)
来谕深以废学为闷。侍 汤中
固应尔也。然所谓学者。不专在读书。日用处。无非著力地头。况奉侍汤垆。则为子职所当然。何云放废耶。虽终 (第 298H 页)
野老臣。三冬病剧。几死者屡。长作床箦上物。无计前进承候。人生到此。生不如死。只自悼叹而已。伏惟大监侍 汤中
体度履端益毖。遥切慰漽之忱。谢恩使回还后。彼中消息。更有新闻耶。小的垂死病中。自闻沈城修葺之报。国中 (第 236L 页)
 郑注。嘉乐也。○按郑注所释。固自明白。而疏义改乐言善。陈注因之。义殊龃龉。当从郑注。
爓。(注)
 似盐反。 汤中
瀹肉。
周礼越席疏布(止)宗庙之用。(注)
 按春官司几筵云凡大朝觐大飨射。封国命诸侯。设莞筵纷纯 (第 485H 页)
气太骤则寒热驳。热包寒则雹。(上面交蒸成雨。却被驳阴冷了。更被热湿包蒸。忽然凝成。如紧糊。冷水桶入沸 汤中。
猝然成冰。有蜥蜴吐雹者。缘被湿热涨腹。猝吞冷气。立成冰颗。相薄而吐。)
有雨土者。有雨粟者。雨毛者雨 (第 712L 页)
非察理明见道正之人。则不能洞析以破众惑也。于此亦可见欧阳公之学。不失儒者之旧也。
邻里有疠疫。如在火 汤中。
有人谓余可出避于他所。余应曰。身虽可避。柰家人何。大抵此疾之染与不染。只在自家之气数。子不见朱子之说 (第 242L 页)
名也。东坡诗以〔牢九具 〕对〔真一酒〕,诚工矣,然不知为何物?后见《酉阳杂俎》引伊尹书有笼上牢丸 、 汤中
牢丸,〔九〕字乃是〔丸〕字。诗人贪奇趁韵,而不知其误,虽东坡亦不能 免也。〔牢丸〕即今之汤饼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