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詞曲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州兼福建路安
抚使封新安郡侯以端明殿学士致仕卒赠特进少师
系本河北洺川因自号洺川遗民有洺水集词一卷 王千秋
(第 9b 页)
锡老
东平人有 (第 9b 页)
审斋
词一卷
程先字传之休宁人父为团练使以偏师御金兵于池
州殉节死朝议录其嗣固辞不受隐居东山自号东山
隐者 (第 9b 页)
 (长调以康词及蒋词为正体其馀摊破句法皆变体/也若姜夔词之添字自注高宫者又与各家不同)
 (前段第七句 王千秋
词静久声鸣槛竹声字平声第/八句王词寄驿胜传缄纸胜字仄声程珌词谁信千)
 (龄际遇际字仄声后段第一句 (第 17a 页)
王千秋
词谁为停征/骑为字仄声征字平声第四句黄机词桃李阴边桃)
 (字平声何梦桂词旧日沈腰沈字仄声第六句程珌 (第 17a 页)
 集附词刘克庄后村别调一卷赵彦端介庵词四卷

 管鉴养拙堂词一卷张镃玉照堂词一卷刘拟招山
 集乐章程泌铭水集词一卷 王千秋审斋
词一卷姜
 夔白石词一卷陆游渭南集词二卷陈亮龙川集词
 二卷刘过龙洲词一卷杨炎西樵语业一卷张辑东
  (第 5b 页)
 (者此王参洧诗有云涑水厓碑半绿苔春游谁向此/山来也 拊掌录绍兴九年金归我河南地商贾携)
 (长安秦汉间碑刻求售于士大夫 王锡老
得一碑无/一字可辨王独称赏不巳客曰此何代碑王不能答)
 (客曰某知之是名没字碑也一笑而散三三茅宁寿 (第 45a 页)
    诗者不遗崔湜宗楚客例也
  审斋词       词曲类一(词集之属/)
    (臣/)等谨案审斋词一卷 宋王千秋
(第 2a 页)
千秋

     (第 2a 页)
锡老
(第 2a 页)
审斋
其号也东平人陈振孙书录解题
    载 (第 2a 页)
审斋
词一卷而不详其始末据卷内有寿
    韩南涧生日及席上赠梁次张二词南涧名 (第 2a 页)
    元吉隆兴间为吏部尚书次张名安世淳熙
    中为桂林转运使是 千秋
为孝宗时人矣惟
    安世诗称 (第 2b 页)
千秋
为金陵耆旧与陈振孙所称
    为东平人不合或流寓于金陵耶毛晋跋称
    其词多酬贺之作然生日嘏词 (第 2b 页)
南宋人集中
    皆有何独刻责于 千秋
况其体本花间而出
    入于东坡门径风格秀拔要自不杂俚音南
    渡后亦卓然为一作手黄升中兴词选 (第 2b 页)
疏于御前。不下批答。而手题岭南儒臣都慎徵七字于御屏。 特命引见大臣。使之详看疏本。领相金寿兴看到 大 王大妃千秋
有限。遽曰渠何敢以此等语疏达乎。 显庙曰。凡看书疏。 …… (第 399L 页)
士而明王朝之礼。一言而正长嫡之统。扶植伦常之重。快雪神人之愤。堂堂忠节。耸动于一世。凛凛直笔。炳烺于 千秋。
则此可以无歉于正谊明道之真事业矣。尚何利害穷达之足论哉。平生著述。多所散佚。只有琴湖问答及诗文若干篇 (第 401H 页)
  
亲临观刈乐歌
丰年多稼。来牟孔硕。维此观刈。我家成式。青旂朱纮。税于东耤。自古躬亩。示民礼乐。
(丰年一章○出大次乐章)
崇坛黼座。化日昭明。或升或降。采齐锵鸣。朱芾葱珩。玉色金声。万民咸睹。是则是程。
(崇坛一章○升降坛座乐章)
宗公左右。济济跄跄。各勤乃事。率礼弥章。黼黻 王猷。以琮以璜。永言匹休。邦家之光。

(宗公一章○诸臣拜礼乐章)
中田有秀。薿薿油油。千耦腰镰。载芟载收。嘒嘒管声。杂彼农讴。农讴维何。祝  王千秋。
(中田一章○观刈乐章)
菀其青箱。黄茂在中。肃肃端冕。颙颙仪容。上帝之锡。曷敢不恭。荐 庙则孝。成民曰功。
(菀其一章○受 (第 72L 页)
之伟人哉。配绫城具氏。度镇其考也。博涉书史。阃范咸备。生先公三年。殁后公二年。墓祔。男亨述。女适郡守 宋锡老。
孙辉冕,辉升。辉冕男敬逵。辉升女幼。辉冕蚤受一经。克趾先美。托余以状德之文。用图不朽。余癃病垂死。倚 (第 459H 页)
王大妃千秋
之后。 殿下将不以适孙自处乎。又闻宰臣之言亦然。其意盖谓臣等不以 孝庙为适子也。然死罪臣。尝有庚子谬 …… (第 114L 页)
死罪臣。又无长书诋斥之事。所谓大臣之言。皆误达也。仍伏念死罪臣。尝于甲寅年间。窃闻都慎徵上疏。有 大 王大妃千秋
之后。 殿下将不以适孙自处乎之语。又闻宰臣亦有为此说者。其意盖谓臣等不以 孝庙为适子也。语极深险。故 (第 115L 页)
服如庶妇。可知也。若是庶子庶妇则又谁如之。然本色庶。故其服如此。或又问曰。今日宗统适统尊卑之说及 大 王大妃千秋
之后。适孙妇谁使当之。服制难定之说何如。曰。此皆不深考乎礼家之说。而急于攻人者之言也。盖勿论今日之服 …… (第 156H 页)
 此言适孙为祖后者为祖三年。以庶孙而升为祖后者。为祖亦三年也。但以庶孙而升为适。则祖不为之周。而孙服其祖。与适孙不殊而服三年也。今之议者。以为 大妃若于 孝庙服庶子之服。则是无适子也。异日 大 王大妃千秋
之后。适孙妇之服。谁使当之云云。凡养他子为后者。礼以为所后者之父祖若子也。况以众子而升为适乎。此则盖 (第 166H 页)
曲径媒宠之意也。临分又言曰。闻一大宰唱说曰。不行三年之制。是无适子也。他日 大 王大妃千秋
之后。适孙妇之服。谁使当之。语极险诐矣。吾辈未尝言适统在于 昭显。而其言如此。可怪盖礼立庶子为后。史 …… (第 305L 页)
既非正适。但无加崇耳。自宜伸其一周。据此亦可见其庶子亦谓之太子。而服则一周也。知此义则一大宰所谓 大 王大妃千秋
之说。不攻而自破矣。然愚之为此说者。不过发挥执事之意也。又闻 (第 305L 页)
(䎘)(别纸○丙辰十月)
尤公前后奏议。只言 孝庙为适子之由。不复明言适统之所归。故彼辈以为 大 王大妃千秋
之后。适孙妇之服。谁使当之。昔年鄙人入洛时。偶与俞胤甫言曰。彼辈指此以为适在 昭显。欲起大祸云。胤甫 (第 510L 页)
 先王已行邦禁之后。死罪臣与宋时烈既无服制往复之说。宋时烈与死罪臣又无长书诋斥之事。所谓大臣之言皆误达也。仍伏念死罪臣尝于甲寅年间。窃闻都慎徵上疏有 大 王大妃千秋
之后 殿下将不以适孙自处乎之语。又闻宰臣亦有为此说者。其意盖谓臣等不以 孝庙为适子也。语极深险。故死 (第 552L 页)
是庶子庶妇则又谁如之。然本色庶。故其服如此。或又问曰。今日宗统适统尊卑之说及 大 王大妃千秋
之后。适孙妇谁使当之。服制难定之说何如。曰。此皆不深考乎礼家之说。而急于攻人者之言也。盖勿论今日之服 …… (第 626H 页)
以服制论之。则既为长子三年之后。虽立嫡妻所生第二子。同名庶子而服则周也。及其都慎徵疏及一大臣所谓 大 王大妃千秋
之后适孙妇之服谁使当之之说出。则不但服制之期年三年而已。其说凶险。其意盖以此中庶子之说。指谓 孝 …… (第 626H 页)
庙既以次适承统。而犹谓之庶子。则其适犹在于昭显。异日 大 王大妃千秋
之后适孙妇之服。其将使 昭显之子与妇当之。而 主上将不以适孙自处乎。以此一节。荧惑 天听。眩乱人心。 (第 626L 页)
天怒之偏于执事。而此无曲径媒宠之意也。临分又曰。闻一大宰唱说曰。不行三年之制。则是无适子也。他日 大 王大妃千秋
之后。适孙妇谁使当之。语极险诐矣。吾辈未尝言适统在于 昭显。而其言如此。可怪。盖礼立庶子为后。史传立 …… (第 637H 页)
之。既非正适。但无加崇耳。自宜伸其一周。据此亦可见庶子亦谓之太子而服则一周也。知此义则一大宰所谓 大 王大妃千秋
之说。不攻自破矣。然愚之为此说者。不过发挥执事之意。若是而谓我用意。则执事之用意于我。亦可谓深矣。用 …… (第 637L 页)
与李仲羽(䎘)书。
 略曰。尤公前后奏议。只言 孝庙为适子之由。不复明言适统之所归。故彼辈以为 大 王大妃千秋
之后。适孙妇之服。谁使当之。昔年鄙人入洛时。偶与俞胤甫言曰。彼辈指此以为适在 昭显。欲起大祸云。胤甫 …… (第 639L 页)
论言于时烈。及其流窜之后。亦尝作长书抵时烈云者。皆孟浪之说也。但有一事焉。甲寅年。都慎徵上疏以为 大 王大妃千秋
之后。适孙妇谁使当之。窃闻宰臣之言亦然。其意盖谓臣等不以 孝庙为适子也。然死罪臣尝有庚子谬说。以为升 …… (第 646L 页)
时烈与死罪臣又无长书诋斥之事。所谓大臣之言皆误达也。仍伏念死罪臣尝于甲寅年间。窃闻都慎徵上疏。有 大 王大妃千秋
之后。 殿下将不以适孙自处乎之语。又闻宰臣亦有为此说者。其意盖谓臣等不以 孝庙为适子也。语极深险。故 (第 651H 页)
之于 大王大妃。若曰众庶妇之诞生则便是众庶孙也。 大 王大妃千秋
有限。他日 殿下将不以嫡长孙传重自处乎。自古及今。岂有承大统为 宗社主而不得为嫡长乎。无憾送终之礼。 (第 335L 页)
克明长嫡之义。即今日其会也。疏入筵臣读至 千秋
有限之语。以不敢言三字惎之。 上曰欲达其意。必悟予心。故其辞如是。不以辞害义可也。留其疏不即 赐批。 (第 335L 页)
功于今日。黩乱国经。颠倒人纪。莫此之甚。何者。 殿下之于 大王大妃。若曰众庶妇之诞生。则便是众庶孙也 。 大王大
妃千秋有限。佗日 殿下之为 大王大妃地者。将不以嫡长孙之传重者自处乎。自古及今。其果有承大统之重。为
日。黩乱国经。颠倒人纪。莫此之甚。何者。 殿下之于 大王大妃。若曰众庶妇之诞生。则便是众庶孙也。 大 王大妃千秋
有限。佗日 殿下之为 大王大妃地者。将不以嫡长孙之传重者自处乎。自古及今。其果有承大统之重。为宗社之 …… (第 12H 页)
谓无害于礼经。则其义有穷于日后者。何则。 殿下之于 大王大妃。若曰众庶妇之诞生。则便是众庶孙也。 大 王大妃千秋
有限。佗日 殿下之为 大王大妃地者。将不以嫡长孙传重者自处乎。昔汤崩。太子太丁早卒。次子外丙立二年崩 …… (第 12L 页)
驾于何地头也。情溢辞蹙。书不尽意。拜辞 天门。恸哭而已。
 疏入。 上以疏与领相金寿兴。寿兴看到 大 王大妃千秋
有限。遽曰。遐乡幺么。何敢以此等语疏达乎。 上曰。凡看书疏。原其本意而已。何必固察耶。看毕。 上曰。 (第 13L 页)
则辄加诛窜。故礼之一字。为世所讳。至是十六年之久。而未正其误矣。府君奋不顾身。沥血抗章。筵臣读至 大 王大妃千秋
有限之语。奏曰。遐乡幺么。何敢乃尔。 上曰。凡看书疏。原其本意而已。不以辞害义可也。读毕。 上意涣然 …… (第 64H 页)
一世。凛凛直节。炳辉 千秋
矣。于乎盛哉。古人所谓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者。非府君之谓欤。傥使府君立霜台而登艺阁。则足以 …… (第 66H 页)
之服。为大功于今日。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殿下之于 大王大妃。若曰。众庶妇之诞生。则便是众庶孙也。 大 王大妃千秋
有限。佗日 殿下之为 大王大妃地者。将不以嫡长孙之传重者自处乎。自古及今。其果有承大统之重。为 宗社 …… (第 67H 页)
于 御前。不下批答。而手题岭南儒臣都慎徵七字于 御屏。特命引见大臣。使之详看疏本。领相金寿兴看到 大 王大妃千秋
有限。遽曰。渠何敢以此等语疏达乎。 显庙曰。凡看书疏。原其本意。而 …… (第 67H 页)
而明 王朝之礼。一言而正长嫡之统。扶植伦常之重。快雪神人之愤。堂堂忠节。耸动于一世。凛凛直笔。炳烺于 千秋。
则此可以无歉于正谊明道之真事业。尚何利害穷达之足论哉。平生著述多散佚。只有琴湖问答及诗文若干篇藏于家 …… (第 68L 页)
庶妇之服。为大功于今日。欲人之无惑难矣。 殿下之于 大王大妃。若曰众庶妇之诞生。则便是众庶孙也。 大 王大妃千秋
有限。于佗日 殿下将不以嫡长孙传重自处乎。自古及今。岂有承大统。为 宗社主。而不得为嫡长乎。无憾送终 (第 71H 页)
之礼。克明长嫡之义。即今日其会也。疏入。 筵臣读至 千秋
有限之语。以不敢言三字惎之。 上曰。欲达其意。必悟予心。故其辞如是。不以辞害义可也。留其疏。不即赐  (第 71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