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楚辭類
端午日上所知剑并衣服启二首(阙/)
答赵王启 庾 信
某启仰承张幕全韩连营上地渑池置阵解邓禹之围
函谷开关削 王元之 印锋旗朝上刁斗夜鸣弥雄壮士
之心足起横行之志况复才人出娉还得贤夫塞外有
夫人之城军中有女子之气都尉青 (第 2a 页)
答赵王启 庾 信
某启仰承张幕全韩连营上地渑池置阵解邓禹之围
函谷开关削 王元之 印锋旗朝上刁斗夜鸣弥雄壮士
之心足起横行之志况复才人出娉还得贤夫塞外有
夫人之城军中有女子之气都尉青 (第 2a 页)
车
服往还有司监护公幼钟偏罚毁瘠过人八岁读书至
无母何恃废书恸哭欧血数升逮事继亲孝闻州党恩
深母子比 王元之 事亲梦感天娄(集作/夫妻)等行(集作/衡)卿之
至孝年才一纪有若成人吏部薛公见而称叹颖川之
司马德操 (第 4a 页)
服往还有司监护公幼钟偏罚毁瘠过人八岁读书至
无母何恃废书恸哭欧血数升逮事继亲孝闻州党恩
深母子比 王元之 事亲梦感天娄(集作/夫妻)等行(集作/衡)卿之
至孝年才一纪有若成人吏部薛公见而称叹颖川之
司马德操 (第 4a 页)
宋初袭晚唐五季之弊天圣以来晏同叔钱希圣刘子
仪杨大年数人亦思有以革之第皆师于义山全乖古
雅之风迨 王元之 以迈世之豪俯就绳尺以乐天为法
欧阳永叔痛矫西昆以退之为宗苏子美梅圣俞介乎
其间梅之覃思精微学孟东野苏 (第 4a 页)
仪杨大年数人亦思有以革之第皆师于义山全乖古
雅之风迨 王元之 以迈世之豪俯就绳尺以乐天为法
欧阳永叔痛矫西昆以退之为宗苏子美梅圣俞介乎
其间梅之覃思精微学孟东野苏 (第 4a 页)
明 贺复徵 编
启二(以下律体/)
答赵王启(北周庾信/)
仰承张幕全韩连营上地渑池置阵解邓禹之围函谷
开关削 王元之 印蜂旗朝上刁斗夜鸣弥雄壮士之心
足起横行之志况复才人出娉还得贤夫塞外有夫人 (第 1a 页)
启二(以下律体/)
答赵王启(北周庾信/)
仰承张幕全韩连营上地渑池置阵解邓禹之围函谷
开关削 王元之 印蜂旗朝上刁斗夜鸣弥雄壮士之心
足起横行之志况复才人出娉还得贤夫塞外有夫人 (第 1a 页)
葬
但衣衾存焉盖尸解也赞曰
长松搀天苍壁插水凭栏飞观缥缈谁子空濛寂历烟
雨灭没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王元之 画像赞(苏轼/)
传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予尝三复斯言未尝不流涕
太息也如汉汲黯萧望之李固吴张昭唐魏郑公 (第 25b 页)
狄仁
杰皆以身徇义招之不来麾之不去正色而立于朝则
豺狼狐狸自相吞噬故能消祸于未形救危于将亡使
昏如公孙丞相张禹吴广虽累千百缓急岂可望哉故
翰林 王公元之 以雄文直道独立当世足以追配此六
君子者方是时朝廷清明无大奸慝然公犹不容于中
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至 …… (第 26a 页)
宫闭不
求通白帽布裙舞雩而风四时烝尝馈奠必躬八十有
四蝉蜕而终少非汉人老非魏人何以命之天之逸民
王元之 真赞(黄庭坚/)
天锡王公佐我太宗学问文章致于匪躬四方来庭上
稍宴衎公含瓦石责君尧舜采芝商洛以切直去 (第 31b 页)
但衣衾存焉盖尸解也赞曰
长松搀天苍壁插水凭栏飞观缥缈谁子空濛寂历烟
雨灭没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王元之 画像赞(苏轼/)
传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予尝三复斯言未尝不流涕
太息也如汉汲黯萧望之李固吴张昭唐魏郑公 (第 25b 页)
狄仁
杰皆以身徇义招之不来麾之不去正色而立于朝则
豺狼狐狸自相吞噬故能消祸于未形救危于将亡使
昏如公孙丞相张禹吴广虽累千百缓急岂可望哉故
翰林 王公元之 以雄文直道独立当世足以追配此六
君子者方是时朝廷清明无大奸慝然公犹不容于中
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至 …… (第 26a 页)
宫闭不
求通白帽布裙舞雩而风四时烝尝馈奠必躬八十有
四蝉蜕而终少非汉人老非魏人何以命之天之逸民
王元之 真赞(黄庭坚/)
天锡王公佐我太宗学问文章致于匪躬四方来庭上
稍宴衎公含瓦石责君尧舜采芝商洛以切直去 (第 31b 页)
金乡张氏重修园亭记(晁补之/)
济为州治钜野下土草木不殖其西北无山东南五十
里乃有山而金陵其东南邑故缗城地云尝凿山得金
因为金山县凡平地浅山无金此山乃有金知其地气
与并泽异凡九榖果蓏土有宜有不宜此咸宜若松桧
梅櫾迁乎其地而不能为良者植此皆良又不可知也
以余为儿时所闻见其俗饶美大家率轻作业乐善而
好士厚子弟于学游客晨夜相面背于门庖无熄烟然
不勌又好为园圃游乐事以相尚而非为利张氏其甲
也其先世丰人太宗时侍御史肃字穆之以敢言不苟
合四十谢事为 王黄州 所畏始起家而显者也御史子
畋字无逸高介有父风亦早弃事初坏田作此园佳木 (第 13b 页)
济为州治钜野下土草木不殖其西北无山东南五十
里乃有山而金陵其东南邑故缗城地云尝凿山得金
因为金山县凡平地浅山无金此山乃有金知其地气
与并泽异凡九榖果蓏土有宜有不宜此咸宜若松桧
梅櫾迁乎其地而不能为良者植此皆良又不可知也
以余为儿时所闻见其俗饶美大家率轻作业乐善而
好士厚子弟于学游客晨夜相面背于门庖无熄烟然
不勌又好为园圃游乐事以相尚而非为利张氏其甲
也其先世丰人太宗时侍御史肃字穆之以敢言不苟
合四十谢事为 王黄州 所畏始起家而显者也御史子
畋字无逸高介有父风亦早弃事初坏田作此园佳木 (第 13b 页)
玉笥集序(桑悦/)
浙之慈溪王君用仁博雅之士由进士出宰练川踰年
政通人和乃脩举文事以元思廉张先生玉笥集善于
咏史有古乐府遗风欲锓诸梓用仁予知浙贡举时所
取士因予调柳而归恳求予言以为序予取而观之其
诗如干将莫邪新发于硎光铓射人不可正视又如习
人鹰隼盘旋秋空而招之能下味其词意盖以长吉为
之师故字练句戛足以破鬼胆而喑巴唱也铁崖杨维
祯当时号称海内诗豪亦称许之不置是岂易得耶予
不敏爱观古今诗文而为之品第三代之文姑置不论
西汉之初文极浑厚东汉渐趋对偶杰然如范蔚宗反
为之倡引汉末历三国六朝俳体益盛唐兴积百馀年
昌黎韩公出其文始复于古唐末以至五代延及宋初
文格益卑如 王元之 辈名为作者亦不过随波逐澜徐 (第 5a 页)
浙之慈溪王君用仁博雅之士由进士出宰练川踰年
政通人和乃脩举文事以元思廉张先生玉笥集善于
咏史有古乐府遗风欲锓诸梓用仁予知浙贡举时所
取士因予调柳而归恳求予言以为序予取而观之其
诗如干将莫邪新发于硎光铓射人不可正视又如习
人鹰隼盘旋秋空而招之能下味其词意盖以长吉为
之师故字练句戛足以破鬼胆而喑巴唱也铁崖杨维
祯当时号称海内诗豪亦称许之不置是岂易得耶予
不敏爱观古今诗文而为之品第三代之文姑置不论
西汉之初文极浑厚东汉渐趋对偶杰然如范蔚宗反
为之倡引汉末历三国六朝俳体益盛唐兴积百馀年
昌黎韩公出其文始复于古唐末以至五代延及宋初
文格益卑如 王元之 辈名为作者亦不过随波逐澜徐 (第 5a 页)
刻沈石田诗序(祝允明/)
唐人以诗为学为仕风声大同性情略近其间李杜数
子杰出然而格有高下音非辽绝犹十五国各为一风
可按辞而知地唐亦然尔斯其美也宋劣于唐居然已
其有杰出若杨刘欧梅钱惟演 王元之 林君复魏仲先
苏子美晏同叔王介甫惠崇之流犹唐声也无已刻志
少陵苏黄亦尔虽门行若别而堂室暗符故能豪擅自 (第 4b 页)
唐人以诗为学为仕风声大同性情略近其间李杜数
子杰出然而格有高下音非辽绝犹十五国各为一风
可按辞而知地唐亦然尔斯其美也宋劣于唐居然已
其有杰出若杨刘欧梅钱惟演 王元之 林君复魏仲先
苏子美晏同叔王介甫惠崇之流犹唐声也无已刻志
少陵苏黄亦尔虽门行若别而堂室暗符故能豪擅自 (第 4b 页)
送戴元之序(李承芳/)
戴元之名乾浙江临海人少年以英敏学识登庚戌进
士兹受江西宜春令予与元之同榜而年稍长于元之
同榜于元之先为知深夫同榜也有兄弟之谊以长也
有师友之谊知深也无彼此之间予以甲在元之之前
授官 大理评事元之 则为令也此乃时例也天官卿从
时例也夫以同榜也以长也以知深也以评事则无所
行以令则有所行者也韩子曰知之 (第 15a 页)
而不以告人者不
仁也 元之 之任予可无一言邪夫宜春古袁州也李太 …… (第 15a 页)
之天下而唐虞三代之治讵有不可复者哉呜呼天下
风俗之权舆是在守令也 元之 为政其盍求之大本者
哉若时世之政务 (第 17a 页)
元之 之所优者矣予复何言
送同年彭凤来知巴县序(李承芳/)
程叔子在宋出居于涪著易于涪之北岩其心固安于 (第 17a 页)
戴元之名乾浙江临海人少年以英敏学识登庚戌进
士兹受江西宜春令予与元之同榜而年稍长于元之
同榜于元之先为知深夫同榜也有兄弟之谊以长也
有师友之谊知深也无彼此之间予以甲在元之之前
授官 大理评事元之 则为令也此乃时例也天官卿从
时例也夫以同榜也以长也以知深也以评事则无所
行以令则有所行者也韩子曰知之 (第 15a 页)
而不以告人者不
仁也 元之 之任予可无一言邪夫宜春古袁州也李太 …… (第 15a 页)
之天下而唐虞三代之治讵有不可复者哉呜呼天下
风俗之权舆是在守令也 元之 为政其盍求之大本者
哉若时世之政务 (第 17a 页)
元之 之所优者矣予复何言
送同年彭凤来知巴县序(李承芳/)
程叔子在宋出居于涪著易于涪之北岩其心固安于 (第 17a 页)
可观意亭既废后人刻之以识其处或
非当时所书也其所谓二贤者未考图记意其一醉翁
其一必继翁者莫知谓谁或曰 王元之 张文定曾文昭
张天觉皆尝为滁守者岂其一在此耶盖去其时久矣
丰乐醒心在州东南一二百步之近滁人老长尚犹罕 …… (第 2a 页)
重修醉翁亭记(商辂/)
滁州城西南六七里旧有醉翁亭创于琅琊僧智仙而
名于欧阳文忠公宋庆历间由龙图阁直学士改知制
诰守滁以平易为政民安之暇日与宾客宴饮于此自
号醉翁因以名其亭并记之盖寓情于酒耳后滁人慕
公之德思前守有合于公者于亭后建二贤堂祀公及 王元之 元之明道中由翰林学士出守文章政事与公
相埒合而祀之人心之公也久之亭堂寖废仅存遗址 (第 5b 页)
重修醉翁亭记(商辂/)
滁州城西南六七里旧有醉翁亭创于琅琊僧智仙而
名于欧阳文忠公宋庆历间由龙图阁直学士改知制
诰守滁以平易为政民安之暇日与宾客宴饮于此自
号醉翁因以名其亭并记之盖寓情于酒耳后滁人慕
公之德思前守有合于公者于亭后建二贤堂祀公及
王元之 元之 明道中由翰林学士出守文章政事与公
相埒合而祀之人心之公也久之亭堂寖废仅存遗址 (第 5b 页)
非当时所书也其所谓二贤者未考图记意其一醉翁
其一必继翁者莫知谓谁或曰 王元之 张文定曾文昭
张天觉皆尝为滁守者岂其一在此耶盖去其时久矣
丰乐醒心在州东南一二百步之近滁人老长尚犹罕 …… (第 2a 页)
重修醉翁亭记(商辂/)
滁州城西南六七里旧有醉翁亭创于琅琊僧智仙而
名于欧阳文忠公宋庆历间由龙图阁直学士改知制
诰守滁以平易为政民安之暇日与宾客宴饮于此自
号醉翁因以名其亭并记之盖寓情于酒耳后滁人慕
公之德思前守有合于公者于亭后建二贤堂祀公及 王元之 元之明道中由翰林学士出守文章政事与公
相埒合而祀之人心之公也久之亭堂寖废仅存遗址 (第 5b 页)
重修醉翁亭记(商辂/)
滁州城西南六七里旧有醉翁亭创于琅琊僧智仙而
名于欧阳文忠公宋庆历间由龙图阁直学士改知制
诰守滁以平易为政民安之暇日与宾客宴饮于此自
号醉翁因以名其亭并记之盖寓情于酒耳后滁人慕
公之德思前守有合于公者于亭后建二贤堂祀公及
王元之 元之 明道中由翰林学士出守文章政事与公
相埒合而祀之人心之公也久之亭堂寖废仅存遗址 (第 5b 页)
圣人以四时为柄赋(唐阙名/)
天道运行成岁赋(唐张贾/) (唐潘孟阳/)
火星中而寒暑退赋 (宋王禹偁/ )
闰赋(唐张季友/)
律中黄钟赋(唐裴度/) …… (第 19a 页)
圣人大宝曰位赋(宋范仲淹/)
主善为师赋(宋文彦博/)
能自得师者王赋(宋文彦博/)
圣人无名赋 (宋王禹偁/ )
王者无外赋(宋范仲淹/)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赋(宋范仲淹/)
尧舜率天下以仁赋(宋范仲 …… (第 43a 页)
佚道使民赋(宋林希/)
政不忍欺赋(唐蒋防/)
君以民为体赋(宋范仲淹/)
君者以百姓为天赋 (宋王禹偁/ )
用天下心为心赋(宋范仲淹/)
位一天下之动赋(宋黄庭坚/)
惟则定国赋(宋陈普/) …… (第 43b 页)
山公启事赋(唐李子卿/)
都堂试才赋(唐阎伯玙/)
射宫试贡士赋(唐阙名/)
射宫选士赋 (宋王禹偁/ )
乡老献贤能书赋(唐封殷/) (唐张嗣初/) (唐滕遇/)
(第 50b 页)
(宋王禹偁/ )
王屋非尧心 (第 50b 页)
(宋王禹偁/ )
入国知教赋(唐徐寅/) …… (第 50b 页)
庭燎赋(唐王起/) (唐杨涛/)
卷五十一 典礼
藉田赋(晋潘岳/) (唐阙名/) (唐李蒙/) (唐石贯/)
(宋王禹偁/ )
躬耕帝藉赋(明顾鼎臣/) …… (第 55a 页)
西王母献白玉琯赋(唐高郢/)
白玉琯赋(唐王起/)
玉鸡赋(宋文彦博/)
醴泉无源赋 (宋王禹偁/ )
甘露赋(明杨士奇/)
神蓍立赋(唐潘炎/)
蓂荚赋(唐程谏/) (唐吕諲/)
指 …… (第 58b 页)
大易赋(宋郑刚中/)
易兼三才赋(宋范仲淹/)
读易赋(宋高似孙/)
礼赋(周荀卿/)
仲尼为素王赋 (宋王禹偁/ )
卷六十一 文学
春秋经传类对赋(宋徐晋卿/)
狩麟赋(元杨维桢/) …… (第 65a 页)
师贞丈人赋(唐独孤授/)
王师如时雨赋(唐陈去疾/) (唐章孝标/)
大阅赋(唐阙名/) (唐胡瑱/) (宋王禹偁/ )
饮至赋(唐李子卿/) (唐崔损/)
曹刿请从鲁公一战赋(唐高郢/)
济河焚舟赋(唐高 …… (第 68b 页)
一生二赋(宋文彦博/)
有物混成赋(宋王曾/)
太极赋(元陈樵/) (元黄溍/) (元胡炳文/)
橐籥赋 (宋王禹偁/ )
穷神知化赋(宋范仲淹/)
三才赋(宋陈普/) …… (第 72a 页)
天道益谦赋(宋范仲淹/)
蒙以养正赋(宋范仲淹/)
复其见天地之心赋 (宋王禹偁/ )
损先难而后易赋(宋陈襄/)
蹇赋(明何景明/)
履霜坚冰至赋(唐王起/)
履薄冰 …… (第 73a 页)
中者天下之大本赋(宋文彦博/)
至诚尽人物之性赋(宋陈襄/)
德至者色泽洽赋(宋刘弇/)
卮言日出赋 (宋王禹偁/ )
慎所好赋(唐阙名/)
同人于野赋(唐周针/) …… (第 75a 页)
至人用心若镜赋(唐纥干俞/)
至人心镜赋(唐于可封/)
灵台赋(唐韦承庆/)
天道如张弓赋 (宋王禹偁/ )
天衢赋(宋文彦博/)
卷六十九 性道
太玄赋(汉扬雄/) (第 76a 页)
天道运行成岁赋(唐张贾/) (唐潘孟阳/)
火星中而寒暑退赋 (宋王禹偁/ )
闰赋(唐张季友/)
律中黄钟赋(唐裴度/) …… (第 19a 页)
圣人大宝曰位赋(宋范仲淹/)
主善为师赋(宋文彦博/)
能自得师者王赋(宋文彦博/)
圣人无名赋 (宋王禹偁/ )
王者无外赋(宋范仲淹/)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赋(宋范仲淹/)
尧舜率天下以仁赋(宋范仲 …… (第 43a 页)
佚道使民赋(宋林希/)
政不忍欺赋(唐蒋防/)
君以民为体赋(宋范仲淹/)
君者以百姓为天赋 (宋王禹偁/ )
用天下心为心赋(宋范仲淹/)
位一天下之动赋(宋黄庭坚/)
惟则定国赋(宋陈普/) …… (第 43b 页)
山公启事赋(唐李子卿/)
都堂试才赋(唐阎伯玙/)
射宫试贡士赋(唐阙名/)
射宫选士赋 (宋王禹偁/ )
乡老献贤能书赋(唐封殷/) (唐张嗣初/) (唐滕遇/)
(第 50b 页)
(宋王禹偁/ )
王屋非尧心 (第 50b 页)
(宋王禹偁/ )
入国知教赋(唐徐寅/) …… (第 50b 页)
庭燎赋(唐王起/) (唐杨涛/)
卷五十一 典礼
藉田赋(晋潘岳/) (唐阙名/) (唐李蒙/) (唐石贯/)
(宋王禹偁/ )
躬耕帝藉赋(明顾鼎臣/) …… (第 55a 页)
西王母献白玉琯赋(唐高郢/)
白玉琯赋(唐王起/)
玉鸡赋(宋文彦博/)
醴泉无源赋 (宋王禹偁/ )
甘露赋(明杨士奇/)
神蓍立赋(唐潘炎/)
蓂荚赋(唐程谏/) (唐吕諲/)
指 …… (第 58b 页)
大易赋(宋郑刚中/)
易兼三才赋(宋范仲淹/)
读易赋(宋高似孙/)
礼赋(周荀卿/)
仲尼为素王赋 (宋王禹偁/ )
卷六十一 文学
春秋经传类对赋(宋徐晋卿/)
狩麟赋(元杨维桢/) …… (第 65a 页)
师贞丈人赋(唐独孤授/)
王师如时雨赋(唐陈去疾/) (唐章孝标/)
大阅赋(唐阙名/) (唐胡瑱/) (宋王禹偁/ )
饮至赋(唐李子卿/) (唐崔损/)
曹刿请从鲁公一战赋(唐高郢/)
济河焚舟赋(唐高 …… (第 68b 页)
一生二赋(宋文彦博/)
有物混成赋(宋王曾/)
太极赋(元陈樵/) (元黄溍/) (元胡炳文/)
橐籥赋 (宋王禹偁/ )
穷神知化赋(宋范仲淹/)
三才赋(宋陈普/) …… (第 72a 页)
天道益谦赋(宋范仲淹/)
蒙以养正赋(宋范仲淹/)
复其见天地之心赋 (宋王禹偁/ )
损先难而后易赋(宋陈襄/)
蹇赋(明何景明/)
履霜坚冰至赋(唐王起/)
履薄冰 …… (第 73a 页)
中者天下之大本赋(宋文彦博/)
至诚尽人物之性赋(宋陈襄/)
德至者色泽洽赋(宋刘弇/)
卮言日出赋 (宋王禹偁/ )
慎所好赋(唐阙名/)
同人于野赋(唐周针/) …… (第 75a 页)
至人用心若镜赋(唐纥干俞/)
至人心镜赋(唐于可封/)
灵台赋(唐韦承庆/)
天道如张弓赋 (宋王禹偁/ )
天衢赋(宋文彦博/)
卷六十九 性道
太玄赋(汉扬雄/) (第 76a 页)
仪
斡运于是乎成岁惟王者之则哲谅公士之赞睿在阳
和之陶蒸庶不遗于淹滞
火星中而寒暑退赋 (宋/)王禹偁
惟大火之照临亦舒阳而惨阴寒暑将交于时令经躔
必在于天心冬夕午焉栗烈之风自止夏宵中矣郁蒸
之气爰沈不知 (第 19b 页)
斡运于是乎成岁惟王者之则哲谅公士之赞睿在阳
和之陶蒸庶不遗于淹滞
火星中而寒暑退赋 (宋/)王禹偁
惟大火之照临亦舒阳而惨阴寒暑将交于时令经躔
必在于天心冬夕午焉栗烈之风自止夏宵中矣郁蒸
之气爰沈不知 (第 1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