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又
犹子之奴相归得手教及亡弟之集序已成诵之不觉
悲感丛来覆涕至襟足下文章家董狐也亡弟之华衮
重矣前一日而伯玉之墓碑至次日足下文亦至乃信
范张元白生死之交故不诬也奴相言足下肤甚腴神
甚王方治第太守衙斋右可以无击柝矣而数里之外
湖庄为盗窥丧其资斧僮仆乃闻盗公然搆讼此何说也
弟奏三载绩自奉上新例得部咨而后发横罹猘口虽
事例已大明然复何心请金陵米已决归计矣故园未
芜此身尚在何所不可独不能从王羽人演 石杏林 陈
上阳伎俩兄言弟恶其简傲不深探其精微则误矣但
望兄与之并驾翱翔云路弟亦不能顺风而拜称天师
也张子文 (第 7a 页)
犹子之奴相归得手教及亡弟之集序已成诵之不觉
悲感丛来覆涕至襟足下文章家董狐也亡弟之华衮
重矣前一日而伯玉之墓碑至次日足下文亦至乃信
范张元白生死之交故不诬也奴相言足下肤甚腴神
甚王方治第太守衙斋右可以无击柝矣而数里之外
湖庄为盗窥丧其资斧僮仆乃闻盗公然搆讼此何说也
弟奏三载绩自奉上新例得部咨而后发横罹猘口虽
事例已大明然复何心请金陵米已决归计矣故园未
芜此身尚在何所不可独不能从王羽人演 石杏林 陈
上阳伎俩兄言弟恶其简傲不深探其精微则误矣但
望兄与之并驾翱翔云路弟亦不能顺风而拜称天师
也张子文 (第 7a 页)
拟古
卞氏有美璞采之荆山中至宝不先剖献君乃至公玉
人何嫌猜三献两见刖抱之发长号泪尽继以血宋人
贵凡 石得之 梧台东周客视之笑本与瓦甓同忠言翻
见恶藏之愈深固自誇天下珍和璧安足睹嗟哉优与
劣贱目岂能别
李季 (第 2a 页)
卞氏有美璞采之荆山中至宝不先剖献君乃至公玉
人何嫌猜三献两见刖抱之发长号泪尽继以血宋人
贵凡 石得之 梧台东周客视之笑本与瓦甓同忠言翻
见恶藏之愈深固自誇天下珍和璧安足睹嗟哉优与
劣贱目岂能别
李季 (第 2a 页)
题王景渊道书
世祖皇帝焚毁道家说谎经文此其一也宜黄王景渊
留意仙学博览异书引用修真语言多有可采何不效
张平叔 石得之 薛道光辈自成一编以行于世又安用
依附其所不足依附者哉紫玄洞宾题
题习是病中所书字后
临江习是六 (第 2b 页)
世祖皇帝焚毁道家说谎经文此其一也宜黄王景渊
留意仙学博览异书引用修真语言多有可采何不效
张平叔 石得之 薛道光辈自成一编以行于世又安用
依附其所不足依附者哉紫玄洞宾题
题习是病中所书字后
临江习是六 (第 2b 页)
一时将帅车马囊橐实以子女玉帛公
之所得法书名画异文秘典宝琴佳砚而巳馀一无所
取也公甍之某年既葬神道有 石泰 亨纪公事业来求
铭铭曰
世禄后昆鲜能处仁骄奢淫佚辱宗败身惟公贵胄世
里支亲光耀先哲超踰等伦尚气以义润 (第 11b 页)
之所得法书名画异文秘典宝琴佳砚而巳馀一无所
取也公甍之某年既葬神道有 石泰 亨纪公事业来求
铭铭曰
世禄后昆鲜能处仁骄奢淫佚辱宗败身惟公贵胄世
里支亲光耀先哲超踰等伦尚气以义润 (第 11b 页)
祗候移淮阴文家峰巡检
淮阴尉进保重庆转进义副尉又剿广益盗湘南转进
武校尉又五转自承信郎至忠翊皆身犯矢 石得之 非
他书生用空言寄功幕府之比然盘旋曲折亦不足尽
其才而岁年老矣于是归傍乡井既而避地于饶德兴 (第 11a 页)
淮阴尉进保重庆转进义副尉又剿广益盗湘南转进
武校尉又五转自承信郎至忠翊皆身犯矢 石得之 非
他书生用空言寄功幕府之比然盘旋曲折亦不足尽
其才而岁年老矣于是归傍乡井既而避地于饶德兴 (第 11a 页)
芳溪杨子士千作堂于所居之右因山为基爽垲深静
名之曰邻松谒予为记予尝谓松之为物质直挺健拔
出于氛埃之表有君子之德历凝寒傲霜雪贯四时而
不改其素有君子之操磥砢多节耸壑凌霄负栋梁之
材工师匠 石得之 则以为喜有君子之用是以君子恒
比德焉杨子之先有曰友松听松者非特以地产为名
诚有取尔也东里先生有云君子 (第 11a 页)
名之曰邻松谒予为记予尝谓松之为物质直挺健拔
出于氛埃之表有君子之德历凝寒傲霜雪贯四时而
不改其素有君子之操磥砢多节耸壑凌霄负栋梁之
材工师匠 石得之 则以为喜有君子之用是以君子恒
比德焉杨子之先有曰友松听松者非特以地产为名
诚有取尔也东里先生有云君子 (第 11a 页)
送太学生姚伯尹归省序
太学生三年一归省国朝盛典也行则有言以赠之师
友之谊也膺国朝之盛典承师友之厚谊负吾心所得
而慰父母违离之怀天下之乐其有过于此者哉处之
松源姚伯尹氏以俊秀游邑庠充丁丑岁贡今年以例
归省其母其从父惟深实同上舍邀其友叶资仁诣余
求言以华其行予谓之曰子独不见夫垂棘之玉焉其
性温其德全其音清以越故玉人得之以为璜为琮为
珩为圭为磬不事镂画而人无不以为宝也又不见夫
荆氏之楸柏桑焉其质贞其理密其文彰故匠 石得之
以为舆为轮为几为榻为高明之丽为禅傍不事髹朱
而天下莫不以为美器也何则盖存于中者既足不待
外物以饰之也 (第 17a 页)
太学生三年一归省国朝盛典也行则有言以赠之师
友之谊也膺国朝之盛典承师友之厚谊负吾心所得
而慰父母违离之怀天下之乐其有过于此者哉处之
松源姚伯尹氏以俊秀游邑庠充丁丑岁贡今年以例
归省其母其从父惟深实同上舍邀其友叶资仁诣余
求言以华其行予谓之曰子独不见夫垂棘之玉焉其
性温其德全其音清以越故玉人得之以为璜为琮为
珩为圭为磬不事镂画而人无不以为宝也又不见夫
荆氏之楸柏桑焉其质贞其理密其文彰故匠 石得之
以为舆为轮为几为榻为高明之丽为禅傍不事髹朱
而天下莫不以为美器也何则盖存于中者既足不待
外物以饰之也 (第 17a 页)
还真集序
仙道自古尚矣由黄帝问道广成子世称黄老盖广成
即老子也仙之说始焉若唐之篯铿夏之啸父商之宛
丘周之王乔三代则固有之而周穆建草楼以延士其
说始著殆秦皇汉武惑方士药石之术虽有王次仲东
方朔之徒而不知师而其邪说滋蔓淆杂卒以殒身则
世之鸿生硕士并起而訾斥之亦宜矣若汉魏伯阳仿
易撰参同契本古文龙虎经而充越之于是丹道倡明
不溺于金石草木云霞补导之术一明乎身心神气自
然之理假卦爻晷刻以则之靡不合乎奇耦象数也厥
后由钟离云房授唐吕岩则祖述其说而歌辞论辨庶
得乎指归之正代亦不乏其人焉若宋之张紫阳 石杏
林 陈泥丸白紫清李玉溪李清庵皆一时杰出凡其辞
旨亦不下伯阳而互有深造默会者焉夫相去千百岁
之间何言之若合 (第 39b 页)
仙道自古尚矣由黄帝问道广成子世称黄老盖广成
即老子也仙之说始焉若唐之篯铿夏之啸父商之宛
丘周之王乔三代则固有之而周穆建草楼以延士其
说始著殆秦皇汉武惑方士药石之术虽有王次仲东
方朔之徒而不知师而其邪说滋蔓淆杂卒以殒身则
世之鸿生硕士并起而訾斥之亦宜矣若汉魏伯阳仿
易撰参同契本古文龙虎经而充越之于是丹道倡明
不溺于金石草木云霞补导之术一明乎身心神气自
然之理假卦爻晷刻以则之靡不合乎奇耦象数也厥
后由钟离云房授唐吕岩则祖述其说而歌辞论辨庶
得乎指归之正代亦不乏其人焉若宋之张紫阳 石杏
林 陈泥丸白紫清李玉溪李清庵皆一时杰出凡其辞
旨亦不下伯阳而互有深造默会者焉夫相去千百岁
之间何言之若合 (第 39b 页)
跋长春子手帖
右长春真人丘公与其弟子宋道安手帖首言吾宗承
传次第非一朝夕者盖自东华少阳君得老聃之道以
授汉钟离权权授唐进士吕岩辽进士刘操操授宋之
张伯端伯端授 石泰 泰授薛道光道光授陈楠楠授白
玉蟾玉蟾授彭耜此则世所号南宗者也岩授金之王 (第 58a 页)
右长春真人丘公与其弟子宋道安手帖首言吾宗承
传次第非一朝夕者盖自东华少阳君得老聃之道以
授汉钟离权权授唐进士吕岩辽进士刘操操授宋之
张伯端伯端授 石泰 泰授薛道光道光授陈楠楠授白
玉蟾玉蟾授彭耜此则世所号南宗者也岩授金之王 (第 58a 页)
缩颈。然因此益自砥砺。勉勉不已。则其于君子纳污成德之道。或不为无益。区区所望。百尺竿头又进一步也。墓 石得之
颇久。而尚稽请笔。诚薄可愧。表文一册及画纸四张封上。伏乞终赐俯惠。俾遂罔极之愿。不胜恳祝之至。
答赵 (第 385H 页)
答赵 (第 385H 页)
十九篇。武帝纪。载今文泰誓末篇。由此刘向之作别录。班固之为儒林传。不分明。因同于史记。而刘向云武帝末 得之泰
誓。理当是一。而古 …… (第 366L 页)
在泰誓者甚多。弗复悉记。略举五事以明之。亦可知矣。王肃亦云泰誓近得。非其本经。马融惟言后得。不知何时 得之。 汉书。娄敬说高祖 …… (第 367H 页)
时。董仲舒对策云。书曰白鱼入于王舟。有火复于王屋。流为乌。周公曰。复哉复哉。今引其文。是武帝之时。已 得之 矣。李颙集注尚书。于伪泰誓篇。每引孔安国曰。计安国必不为彼伪书作传。不知颙何由为此言。梁王。指萧梁武 …… (第 367L 页)
(右伪毕命)
马氏廷鸾曰。欧阳公日本刀歌云。传闻其国居大海。土壤沃饶风俗好。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令严不许通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先王大典藏夷貊。苍波浩荡无通津。详此诗似谓徐福以诸生带经典入海外。其书流传于彼也。然则秦人一烬之烈。使中国家传人诵之书皆放逸。徐福区区抱编简以往。能使先王大典。独存夷貊。可叹也。亦可疑也。然今世经书。往往有外国本云。(日本本。)
礼熙之古书本。有朝鲜本者。箕子封于朝鲜。传古文。自帝典至微子止。后附洪范。而谓其曾大父河南布政使庆馀 得之 以藏。一一尽同于伏生,孔安国所传。禹贡以道山道水。移于九州之前。五子之歌。为人上者奈何不敬。改之曰可 (第 368L 页)
在泰誓者甚多。弗复悉记。略举五事以明之。亦可知矣。王肃亦云泰誓近得。非其本经。马融惟言后得。不知何时 得之。 汉书。娄敬说高祖 …… (第 367H 页)
时。董仲舒对策云。书曰白鱼入于王舟。有火复于王屋。流为乌。周公曰。复哉复哉。今引其文。是武帝之时。已 得之 矣。李颙集注尚书。于伪泰誓篇。每引孔安国曰。计安国必不为彼伪书作传。不知颙何由为此言。梁王。指萧梁武 …… (第 367L 页)
(右伪毕命)
马氏廷鸾曰。欧阳公日本刀歌云。传闻其国居大海。土壤沃饶风俗好。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令严不许通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先王大典藏夷貊。苍波浩荡无通津。详此诗似谓徐福以诸生带经典入海外。其书流传于彼也。然则秦人一烬之烈。使中国家传人诵之书皆放逸。徐福区区抱编简以往。能使先王大典。独存夷貊。可叹也。亦可疑也。然今世经书。往往有外国本云。(日本本。)
礼熙之古书本。有朝鲜本者。箕子封于朝鲜。传古文。自帝典至微子止。后附洪范。而谓其曾大父河南布政使庆馀 得之 以藏。一一尽同于伏生,孔安国所传。禹贡以道山道水。移于九州之前。五子之歌。为人上者奈何不敬。改之曰可 (第 368L 页)
。(允植按石尚书星有大恩于我东。遭谗不终。明史无传。遗裔飘零。先生尝慨慕不已。至是石氏家乘及画像出于 石泰
鲁之家。世皆疑之。先生以为家乘多杜撰语。而画像则是真非伪。论辨诸条甚多。不可尽录。只录其首篇。)
与 (第 473H 页)
与 (第 473H 页)
一见知君不俗儒。腾腾天骥步高衢。袖中司马凌云赋。池畔元章拜石图。(小东装池畔石图一幅。请余题尾。言此 石得之
无为军。乃米南宫所拜太湖石。)萍草根缘风不定。梅花魂梦月同孤。(落句缺)
路中谩吟(疚怀未已。有感而 …… (第 309L 页)
三叠
马上坡诗读数叶。禁体仍依聚星雪。聚星堂人今散星。寥寥郢唱馀响绝。俗子画葫便没骨。东京谩效巾角折。后五百年李芋仙。护得法身不坏灭。自言家在峨眉下。梦五色笔恣挥掣。侠心傲骨一发诗。抵死不为绮语缬。我来燕市 得之 眉。證交免被鄙不屑。先生小照自摹挂。为我重摹在俄瞥。今日閒徵旧诗令。恨不同渠讲师说。且待今冬雪里使。 (第 311L 页)
路中谩吟(疚怀未已。有感而 …… (第 309L 页)
三叠
马上坡诗读数叶。禁体仍依聚星雪。聚星堂人今散星。寥寥郢唱馀响绝。俗子画葫便没骨。东京谩效巾角折。后五百年李芋仙。护得法身不坏灭。自言家在峨眉下。梦五色笔恣挥掣。侠心傲骨一发诗。抵死不为绮语缬。我来燕市 得之 眉。證交免被鄙不屑。先生小照自摹挂。为我重摹在俄瞥。今日閒徵旧诗令。恨不同渠讲师说。且待今冬雪里使。 (第 311L 页)
多用睿札。公亦手笔仰答。暨 当宁凡六入中书。首尾十有九年。校时任十五考。耇德茂绩。布在一代。屹然如柱 石泰
乔。国有倚恃。虽释务退閒之日。廷有大事大疑。辄就而决之。盖公历事 四圣。所藉手终始者。皆从至诚中流出 (第 296H 页)
书。相 三圣而一心至诚。惓惓恳恳。勉主德以典学为本。恤民事以择吏为崇。耇德隆望。为上下所孚。望之如柱 石泰
乔。虽退閒之时。廷有大事大疑。辄就决之。及病。上使人问。遣太医颁剂。讣闻震悼辍朝。教曰端重之 (第 292H 页)
非得失废兴存亡。属之讲学。静坐潜玩体认体验。属之省察。然后此图无病而尽好耶。此图出于玄石朴斯文。而玄 石得之
于栗翁后裔海州所居之人。方欲收入于先生续集云矣。顷以函筵此论。送质于玄石。而姑无所答耳。
别纸 (第 366L 页)
别纸 (第 366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