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瓯宁童府君墓志铭
童为闽世家其先盖出晋车骑将军牧之至唐有避乱
由广陵来者始居瓯宁之西□乡遂称西□童氏在宋

蜚卿
朱文公门人也著述甚富自是子孙以儒业相
承而族益大元末曰瑛者率乡兵拒伪汉陈氏入国朝
论功授官瑛生文贞文 (第 8b 页)
 
人非徒有是言也而言无不可行焉寥寥千载此学不

传朱夫子承周程之传以上接孔孟千载之绪其所著
述于易有本义于诗有集传于四书有集注章句于资
治通鉴有纲目亦皆出自其手笔而为成书矣其门弟
子又编次其平日与门人问答之语以为语类宛然孔
氏家法也然所以类而录之者有池本有饶本有续录
杂出于众手其多至八十七家其视孔门所论撰者盖
十数倍焉今去朱子时馀三百年于兹所谓八十七家
者皆列其氏名于卷首若廖德明氏辅广氏李闳祖氏

叶贺孙氏凡九十有二人其九十二家之子孙在今世
者果谁何哉大率朱门之士闽产为多而在建郡者则
以玉溪 童蜚卿
氏为巨擘其录在饶本系以庚戌所闻
次为十五既已编在语类大全梓行于世 (第 7a 页)
蜚卿
(第 7a 页)
伯羽
世居建郡玉溪之上朱子尝过其家题其所居之室曰
敬义人因称为 (第 7a 页)
敬义先生
所著书有孝经衍义又尝录
其师说以为晦庵语录二书藏于家塾中更兵火不存
其九世孙训遍加询访始得语录于乡人 (第 7a 页)
非心法之善者。与其常念一个中字。为中所乱。反不如与一串数珠。以为操持之节度。犹为彼善于此。○伯羽。  童飞卿
字。○便索要敬。 索字只作求字看。○君则是君。 此以下正释义以方外。
(仁人心也章注)谷种。 谷之生 (第 517H 页)
 情状指气。已详于前。(止)孔子之言则气也。非理也。
朱子明以情状为实理。而高明硬定作气何也。孔子之曰德曰使曰如。皆指理而言。而若其所答于宰我者。别是一说。朱子引之。以明鬼神字义。要使人就气上见得理而已。今认作孔子言气子思言理。得无未安乎。
 答徐居甫。定论审矣。
此书首引孟子勿正心处。与集注异。所以疑其非定论也。
 北溪录有 童伯羽
之语。似亦庚戌记闻。何以最在晚年也。淳录有三段。亦有去取于其间耶。 (第 237L 页)
童伯羽
之自为记闻。虽在庚戌。而庚戌已在序中庸之后。况登门之日。不必每有所录乎。淳录三段。其一首尾皆主云云。 (第 238H 页)
 来诲曰理因气异。(止)初无浊驳之性。
偏全厚薄。各以其当人之身所存底体段而言之则此为本然之性。自其

因气异处言之则这亦是气质之性。 童蜚卿
问气质之性。朱子曰天命之性。非气质无所寓。然人之气禀。有清浊偏正之殊。故天命之性。亦有浅深厚薄之异。 (第 237L 页)
 或问谢氏杨氏说之过与实。而朱子答以尹氏最实。不及杨氏。恐有诖误。
此语类大雅录。无诖误耳。盖不许杨氏之实也。朱先生尝问论语精义自二程外孰得。 童蜚卿
对曰龟山胜。先生曰龟山好引證。未说本意。且将别说折过人。若看他本说未分明。并连所引失之。此是一病。又 (第 4L 页)
与其弟砺。共编修仪礼经传。)零碎。(零。馀雨。碎。细破也。)凑泊。(或作揍泊。言投聚停泊也。)伯羽。 (童蜚卿
名。尝请斋号先生命之曰醉经堂。手书与之。又以书问欲不赴举。先生答曰。古人有为贫而仕者。难以问于他人而 (第 193L 页)
 穆宗皇帝隆庆元年丁卯(先生二十九岁)春。谦岩精舍成。(在立岩上。山水绝胜。先生仍以谦庵自号。○退溪先生书额以赠之。寄一绝云。闻君构得新斋好。欲去同床恨末如。○先生以科文妨静业。书禀于退溪先生。答书曰。固知左右志尚非凡。向学拳拳之意。真不易得也。然昔 童蜚卿
欲勿事科举。朱子曰。此非他人所能预。在贤自处之如何耳。滉亦何能为君谋。况 (第 94L 页)
蜚卿
未闻有亲。而君则有父兄在。切恐孔子所谓如之何其闻斯行之者。亦不可不念也。闻君营舍立岩。心未尝不往来其 (第 94L 页)
 
不远复章附注南轩说。萌于中必觉。觉则痛惩而绝之云云。
操心之际。用力太过。则反益其纷扰。所谓痛绝者。非欲其如此。当活看也。朱子因 童伯羽。
痛抑思虑而言。痛抑也不得。只是放退可也。又因黄先之敢不猛省之言而言。如东边不是便挈过。西边更何用猛省 (第 413L 页)
患缠绕。迁延岁月。诚有如来书所虑有志未就之叹。岂不深可惜哉。此尊亲及朋友所以诃责者然也。然尝闻之。昔 童蜚卿
欲勿事科举。问于朱子。朱子曰。此非他人所能预。在贤自处之如何耳。滉亦何能为君谋。亦在君自度如何。况 (第 295L 页)
蜚卿
未闻有亲。而君则有父兄在。切恐孔子所谓如之何其闻斯行之者。亦不可不念也。但一卜仕而终身乾没者有之。若 (第 295L 页)
天放(天字上。恐误空一字。)
近日传闻云云(疑指画陶山为御屏。命题招贤不至叹两事。)
주-D002○ 童蜚卿(名伯羽。瓯宁人。朱子尝名其斋曰醉经。有庚戌问答。)
卜仕(犹言筮仕。)
立岩(在河隈北岸。应见作书斋于其上。名曰谦庵。)
柳公碣文云云(公字养清。号西 (第 401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