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答吕道一(二)
    答詹兼善
    答曾致虚(二)
    答朱鲁叔
    答黄商伯(五)
    答 詹元善(三)
    答潘叔度(五) (第 68b 页)

提举常平詹体仁
尝命其属表之题曰先贤墓徐谊属
宬考订止从俗称孙王墓宬盖据陈寿说破虏葬曲阿
及策之薨其将周瑜鲁肃皆赴丧 (第 32b 页)
徐廷表孙十二人承重者元复庚子
钦赐举人国子监助教元巽甲寅 恩科举人增寿丁
酉举人福建厦门同知保举堪胜 知府元善
太学生
实录馆誊录元淳元俊俱太学生元逊元穆元英元定
太学生元勋太学生元秉元颖孙女九人曾孙男十二
人女 (第 3b 页)
  同谷三先生书院记
宋乾淳以后学派分而为三朱学也吕学也陆学也三
家同时皆不甚合朱学以格物致知陆学以明心吕学

则兼取其长而又以中原文献之统润色之门庭径路
虽别要其归宿于圣人则一也吾乡前辈于三家之学
并有传者而陆学最先杨袁舒沈江右弟子莫之或京
杨袁尤多昌明之功顾其大弟子自袁正肃公而外陈
侍郎习庵其最也嗣是则王尚书深宁独得吕学之大
宗或曰深宁之学得之王氏野徐氏凤王徐得之西山
真氏实自 詹公元善
之门而又颇疑吕学未免和光同
尘之失则子之推为吕氏世嫡也何欤曰深宁论学盖
亦兼取诸家然其综罗文献实师法 (第 10b 页)
  陈大纪字正之永嘉人嘉泰间知象州徙知横州秩满
适妖贼侯广李蓝六作乱郁林贵州并为贼区广右骚

然诸司环视却立大纪慨然以平寇为己任奉檄即行
节制飞虎摧锋两军号令威严亲冒矢石开谕贼徒散
其党与擒其渠魁讫事仅五月召对以功转两官

   詹体仁
字元善浦城人嘉泰三年知静江府开十县税
钱二万四千蠲杂贼八千少从朱熹学以存诚慎独为
主尝言居官涖民尽心 (第 35a 页)
治之则当何如也(朱/字)
(绿锄经/堂记)
  蔡元定
蔡元定字季通博学强记通术数游朱晦翁门极喜之 詹元善
尤重之荐其传康节之学命使定历密院劄令
赴行在蔡虽不应命人犹以聘君称之晦翁以道学不
容于时胡纮章疏并及 (第 64b 页)
  

筵中讲义
节略通编答 詹元善
书。自昨致书后。止能听之否。贱臣曰君子论人。各有攸当。过者退之。不及者进之。非有抑扬而然也。朱子于陆 (第 262H 页)
子静。平生攻斥严切。如 詹元善,
潘叔度。诲谕微婉。盖陆氏则以师道自任。故不得不费力而明辨也。詹潘诸人则乃是后学。故诱掖引进。使之自悟 (第 262H 页)
累人。不敢再遣。今却不可不致书。辄有一缄外题。只纳左右处。幸携见面纳之。免其忧虑。渠向书来。亦只封与 詹元善。
盖恐人之知之也。末俗窥伺易作。言语防患之至。有不得不肰。此直无古今之异。世路之险。有可感夫。
大全续 (第 148L 页)
 答林择之。 太山顶上。太山谕事业。顶上谕道体。
太山顶上。谕道体事业。如此对说固好。但鄙意终觉有碍。盖道体无穷。无物不有。事业虽大。亦道体中一段耳。道体包乎事业而有馀。而事业不足以尽道体。故程子又以太虚中点云。取谕太山即点云之谓而道体即太虚之比。何得谓点云在太虚之外。又何得谓太虚与点云相对。

各为一物也。若如来说。直以太山为事业所占而无与乎道体。则是顶上空处。仅属道体。所谓道体者。亦有空阙不满之处。而特与事业略争高下大小之分耳。盖理事道器在他处。则或可对说。此方论道体之无穷。则举天下之物。无一不在其度内。然后方见其所以无穷之实。恐不可以寻常属对之例分开看也。鄙见如此。必不中理。乞赐反覆。
 答 詹元善。
 不作士大夫。
浙学二字。似近迫切。鄙说亦甚泛忽。来谕所谓罪轻罚重是也。但恐此句借引晋纪。以谕世间读 (第 242L 页)
程子(止)之论。商伯所问有曰但张子神与性。乃气所固有之语云云。则劄疑所录张子之说。似非商伯本指。
詹元善
终更二字。出汉书段会宗传。盖边吏三岁一更故也。
答黄直卿(七)道丧(止)并丧。上文虞礼条云以卒哭祥禫 (第 93H 页)
 程叔子曰。礼。长子不得为人后。若无兄弟。又继祖之宗绝。亦当继祖云云。以继祖之重。虽独子而许为人后。则其私亲后事。何以为之欤。
程子之意。盖谓长子虽不得为人后。而若无兄弟。又继祖之宗绝。则不得不后于伯父。以继先祖之宗。使之不绝者。实为义起之大节窃谓大贤之论。出于至公。私亲后事。自当酌处。不可以私亲之故。而绝先祖之祀也。程子之意。恐出于此。不知如何。
 朱子答 詹元善
书曰。归宗之请。计已报可云云。既为本宗之绝后。而许令归宗。则其所后者。何以处置欤。如范公之于朱氏者云 (第 245H 页)
云。范公似为朱氏之后而还本宗矣。所谓范公者。未有见处欤。 詹元善
所问归宗曲折。既不敢知。不敢揣度强说。但范文正初长于继父朱氏之家。以朱为姓。及文正宦达后。追赠朱家父 (第 245H 页)
本。作贯。)又问目。 专指欲动静流之后。(静。疑情字。)又问目。 窃谓气之初温而已。(温。湿字。) 詹元善。
 荡之卒章云云。(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拔之语。)答潘叔昌。 大蒙峻却愧云云。(愧字下。有脱文 (第 547L 页)
 答蔡季通第二书。助其发挥。讲解谓清明纯粹之气发挥。以文势观之。似谓清明之气。能不隔乎理。而助理之发挥尔。若谓气之发挥。则助者何物也。以此段起头如字观之。似是朱先生自引以證者。而非答季通书中语也。似谓季通主气太过。故以清明纯粹之气。便认以为道心云耳。未知如何。

所谓清明之气助理之发挥云者得之。讲解之云不可晓。来谕末端所论亦当。
 答 詹元善
第一书。求知所至未详。既有所至。又何求知也。知与至似乙。而未有所据。未知如何。
易乾文言曰。知至至之 (第 104L 页)
。可与几也。言求知其所当至而至之云尔。今此语意。恐无可疑。
 答 詹元善
第三书。介甫做处。亦摸索不著。介甫做处。未知甚事也。
盖言近年风俗浮浅。非但狄梁公以下诸公规模事业。 (第 104L 页)
可妄论人过恶以自取祸也。彼改头换面。吮痈舐痔者。又何足挂齿牙间也。(人亦有许多般。昔蔡西山之编管也。 詹元善
实费调护。使先生得以相见于净安。皆其力也。既而。便自引去。被先生富贵气象之责。此等人情。不可究悉。今 (第 525H 页)
只令监切勿出此言。而徐观其末终可也。
与金元会(庚戌九月二十四日)
日者。不能一字相问。有似净安桥上 詹元善
貌样。深愧同春兄矣。第无此嗟劳语。岂不以古人相期耶。近日此汉所遭。令若闻知。必自谓太山之秋毫矣。晦翁 (第 491H 页)
 立异姓为后
观上下文势。则难以追正云者。恐非假说之辞。似是正言之意也。当时异姓为后者。仍冒所后之姓。考大全虞氏墓铭。可见耳。且当时欲归其宗。必先闻官。然后乃归。故所答 詹元善
书。有归宗之请。计已报可之语也。据此则当时亦不无追正之例矣。今者何故非议池生之甚耶。
 赵苞事
既有 (第 26H 页)
 名臣录苏颂传。户枢不蠹。
枢。韵书。谓之门扇。非今所用以铁为之者也。
 明道赞扬休山立。
扬与阳通。休与煦通。见礼记谓阳气嘘煦也。
 蔡西山传。 詹元善
即退去。 (第 211H 页)
元善
当时极力周旋。使先生得见西山。而亦不免畏祸之意。先即退去。故先生云然。
答郑仲淳(乙丑八月五日)
(第 211H 页)
偶有(止)吁叹。(即官家事。见下往复。)○闵友。(即骊阳。程子蜀守之论。亦见于骊阳往复。)四十三板○ 詹元善。(蔡西山谪时。晦翁与诸人送别于净安寺。方坐饮桥上。詹即退去。晦翁曰。此人富贵气。○同春筵中救金公。而大忤 上旨。故下有深愧之云。)
○近日此汉所遭。(即李世直诬告之变。见上。)四十四板○申李。(未详。)○李爷。(即下所称咸陵也。咸陵 (第 410L 页)
,申灵川,丁不忧轩,讷庵宋世琳,默斋郑彦忠,诚斋金若默妥享。先生此书恐是此院事。)三十五板○元善子直 (詹元善,
杨子直。皆畏祸绝迹于师门。)○从祀(栗谷从祀)○霁月(止)延津(未详)○短纸横书(立初必以此自引。其 (第 441H 页)
矣。以面则阿顺而已。以书则许奖而已。箴规之言。不到耳边。何处见得朋友之谊。而又将何以进德也哉。朱子称 詹元善
以为天资超迈。志守卓然。存诚谨独。人不窥际云。而责工夫之谬。则有曰希世取宠。险谲乖戾。许吕子约以为笃 (第 433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