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怀江村何宏甫 投江西曾宪二首

  临江小泊 寄 郑润甫
提干
  赵丞话旧 谢萧和伯见访
  庐陵城外 董侍郎蒙泉书院
  叔震书堂 别董叔宏兄弟
  闻边 (第 34a 页)
  
柏湖书堂记
真城。退陶李先生本贯县也。与朱子之新安同。盖古之名乡。而其士族至今犹有淳雅之风。宗儒道尚文艺。县治西北芍药山下。有翠壁澄潭之胜。存斋李先生尝游历至此。爱玩逍遥。筑台以识之。先生殁。有门人金公兄弟。县人也。为禁耕牧。以护守焉。相传为存斋先生台址。先生之曾孙猷远氏寓居汉川上。教授里中秀士。有兴起文学之功。于是县之父老相与谋。置书室一区。为诸学子藏修游息之所。而金公之孙光彦言于众曰。先贤杖屦之地埋没久矣。今为书室。何必他胥。表遗躅而兴后学。于义两得之。佥曰然。遂争相感激。奔走致力。公私协应。远近资助。以丁丑夏始役。至戊寅春而成。凡若干架。金君某某。安君某某。申君某某。权君某某前后递干诸事。其终始监董土木之工者。权君鼎昌。而本县宰曹侯命协,金侯思默及知宁海府事 郑公玉。
皆闻而善之。赞其成而济其乏。以其地有所谓柏岩者。而前有川水成湖。名之曰柏湖书堂。夫斯地也。其山水之胜 (第 425H 页)
幸之诚心。亦可想也。余与郭稚静,孙几道,李汝懋, 郑润甫
诸人。陪先生登大舟。朴君信,李学可两三人自信其操舟之技。乘余小艇而发行。此时狂风发作。蓬屋大掀。玉麻 (第 109L 页)
当丽运之讫。搆永思亭于安阴之申溪。揭铭与诗。以终馀年。盖罔仆意也。后与姜川李公芮,达岩李公元达,蠖溪 郑公玉
坚并享于金溪书院。如崧阳之曹林孟古事。又六传而至义士公讳名盖。值丁酉乱。率妻子随存斋郭公于黄石城中。 (第 211H 页)
收全安。庶几速奉讲磨之乐。累日雍容于风泉云壑之中也。惟吾兄相爱之厚。益加爱而慎摄也。
前月末间。谨奉 郑润甫
所致辱书矣。都廷彦之所赍。则未之伏领矣。今者岁律既更。倾慕转切。惠发专价。手书恳到。开缄玩复。感悚何 (第 151H 页)
丰安君今留守。曾有纪德之状颇详。而火而无传。由今而溯求。无以详其万一。然当时执友如清台权公相一,牛川 郑公玉,
秋坡权公墉,慵窝柳公升铉。一辞悼惜。咸谓德行隽望。为吾党辉光。又如户门之内。青壁公守渊,东屏公世泰称 (第 682H 页)
  

凌虚亭
鹤去潭迁世界浮。古亭重起小如舟。登临为问溪翁事。槛外春波不尽流。(蠖溪 郑公玉
坚始搆此亭。)
  搜胜台。次老先生韵。
名因陶老胜。境自葛翁佳。湍落癯岩露。藤深曲径埋。衣冠留盛事 (第 24L 页)
   与邻社会于邑后旧郊墟。以身在渊明记里。家居摩诘图中。分韵共赋。
   己丑元朝。拈弇州韵。与儿辈同赋。
   戏作回文体
   题种鳞堂 郑润甫(运德)
堂号
   和骆园朴彦晦(东显)梅花十咏
   从孙彝福以翰林蒙 恩。为亲设宴。席上口占。
   辛
  其二
新年何所为。读书山窗下。邱墓隔湖岭。悲哉阙扫洒。乡里旧风存。纷纭拜岁者。儿女竞踏板。村妆事艳冶。老翁相扶携。新衣长及踝。案头有旧历。依依不忍舍。
戏作回文体

微风晚日落虚檐。倚枕高眠懒捲帘。霏霭远沉平野大。暮林低绕乱峰尖。扉关静坐清吟细。盏洗频斟浅醉沾。归鸟倦飞閒送目。机心息处独沉潜。
天晴晚霭细生林。静阁闲登独卧深。眠后醉歌长击剑。兴来狂舞浪弹琴。篇奇续响希陶谢。累遣怀风慕尚禽。偏感有生人易老。年衰已自鬓霜侵。
题种鳞堂 郑润甫(运德)
堂号
堂前旧种有三松。老干腾挐欲化龙。赤甲翻风疑电击。苍髯溜雨讶云从。声传横笛吟成曲。影抱空阶宛印踪 (第 338L 页)
挟丝竹往会之。以助其趣。尝论蔚岭关防策及边城捍圉之备。著累千馀言。又以谨烽候革火田。以资燧卒。与牛川 郑公玉
条画便宜。虽在畎亩。其不忘忧国救世之意又如此。以辛巳九月十五日。考终于正寝。享年六十八。乘化之夕。无 (第 443L 页)
然方其葬也。远近老少。莫不悲悼咨惜。争相挽诔。几至数百篇。有观于此。槩可以想像彷佛于平日事迹。而牛川 郑公玉,
聋叟全公必锜。于府君素称知音。其诔语最为详切。有曰。禀赋沉厚笃实。幼被家庭劝诲之勤。日开月益。华闻夙 …… (第 645L 页)
。间以清歌。或高谈激论。惊动俗耳。往往有古人风度。年五十而卒。临终曰。吾不满六旬而死。可笑也。娶监司 郑公玉
女。育四男一女。男曰。永健,永信,永伦,永侃。女适缶溪洪畴夏。君殁后九年。长子能承干宗事。今才三十七 (第 656H 页)
见之。亟加奖叹。壬戌陪大人公赴任结城。除定省在膳外。不离书案。声伎纷华无所近。自持如寒素子弟。时梅园 郑公玉
知保宁县。贻书大人公。约以孟秋既望。会于永保亭。以追赤壁故事。大人公适病。命公代赴。公承命而进。郑公 (第 556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