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得杨推官葬录一卷中有先大父赠公与先
生议葬推官兄弟始末予尤䜣然乐而钞之
耕石老人诗集序
耕石老人 姓李氏名文纯 字一之又字姬伯鄞人也鄞
之砌街李氏明室世臣国难后先生从父仪部预于五
君子之祸殉义其嗣子文胤慬而得脱同 (第 17a 页)
生议葬推官兄弟始末予尤䜣然乐而钞之
耕石老人诗集序
耕石老人 姓李氏名文纯 字一之又字姬伯鄞人也鄞
之砌街李氏明室世臣国难后先生从父仪部预于五
君子之祸殉义其嗣子文胤慬而得脱同 (第 17a 页)
,著李侍尧于道员内拣派一人署理。再,闽省现办军务,差委需人,已于此次保举道、府内拣发伊辙布、德明额、 李滉
、李华国、袁秉义、成明,于到闽后,著交李侍尧酌量分派二、三员前往台湾,听候常青差遣。如内地料理兵丁船 (第 364 页)
先生对簿之词,慨光明,足为臧洪一辈写照,底蕴具见,原不仅在区区著述间。而于其著述,亦正足窥其生平得力之所在,酿之有素。故一旦临危遇难,确乎不拔,非匹夫卒然慕义,因以成名者比也。然则因先生之大节,而愈不能不惓惓于其著述者,盖亦斯人之同情,而竟以丛残厄之,其亦如之何矣。抑吾犹幸此丛残之不尽澌灭,尚有足慰罔罗之愿者。方予之求先生书也,并得杨推官葬录一卷,中有先大父赠公与先生议葬推官兄弟始末,予尤䜣然乐而钞之。
耕石老人诗集序
耕石老人 姓李氏,名文纯, 字一之,又字姬伯,鄞人也。鄞之砌街李氏,明室世臣。国难后,先生从父仪部预于五君子之祸殉义,其嗣子文胤 (第 254 页)
耕石老人诗集序
耕石老人 姓李氏,名文纯, 字一之,又字姬伯,鄞人也。鄞之砌街李氏,明室世臣。国难后,先生从父仪部预于五君子之祸殉义,其嗣子文胤 (第 254 页)
。是典惟是贤士大夫之德业名行。固将乐为之揭列。况于叙是状也。其敢以不文辞。谨按公字君则。号懒隐。其先 真宝人
也。 …… (第 130H 页)
高丽末有讳子修。文科助讨红巾贼。录封松安君。六世祖讳堣。以经学文章。显于 靖陵朝。世称松斋。即 退溪 (第 130L 页)
文纯公 叔父也。曾祖讳逸道。奉事 赠左承旨。祖讳之馨。参奉 赠吏曹参判。尝昏朝抗疏。请斩李尔瞻。考讳云翼。隐 …… (第 130L 页)
则至怵以祸福。公叹曰。吾羞与此辈人同事。即日呈告。冒雨南归。被蓑登船。送公者皆叹息相谓曰。今日复见小 退溪。 即归讲。学者日坌集。谈讨不倦。拜献纳,副校理,校理兼教授。寻移献纳。复 除吏曹佐郎兼文学,校理兼弼善 (第 131H 页)
高丽末有讳子修。文科助讨红巾贼。录封松安君。六世祖讳堣。以经学文章。显于 靖陵朝。世称松斋。即 退溪 (第 130L 页)
文纯公 叔父也。曾祖讳逸道。奉事 赠左承旨。祖讳之馨。参奉 赠吏曹参判。尝昏朝抗疏。请斩李尔瞻。考讳云翼。隐 …… (第 130L 页)
则至怵以祸福。公叹曰。吾羞与此辈人同事。即日呈告。冒雨南归。被蓑登船。送公者皆叹息相谓曰。今日复见小 退溪。 即归讲。学者日坌集。谈讨不倦。拜献纳,副校理,校理兼教授。寻移献纳。复 除吏曹佐郎兼文学,校理兼弼善 (第 131H 页)
惟我 退陶李先生。
尊信心经。至引神明父母之喻。而讲录出于天山斋,艮斋二公之手。以求订于先生。先生未及是正而易箦。夫记录 …… (第 327L 页)
子所不免。后之学者不能无憾于是录焉。友人苟斋金直甫承湖上指教。就是录依朱书讲录例。刊其误补其阙。并采 退陶 元集。质以师门见闻。凡其字句段落。要义归趣。博考审取。烦简得中。探索雠校。用力甚勤。才得卒业。而直甫 …… (第 327L 页)
既详。裒稡甚该。不待翻阅。一开卷而心目瞭然。其所撰次之功。信乎勤且切矣。噫。自夫朱子书东来之后。惟我 退陶李先生。 实始尊信而讲明之。嗜之如刍豢。服之如裘褐。遂传其全体大用之学。挽近以来。家有是书。士无不读。而其能真 …… (第 330L 页)
之出入。挟以为藉重之把柄。则其不至于奸宄之假五经为囊橐。盗蹠之窃仁义为资斧者几希矣。善读朱书者。一从 退陶 法门。先自简要。逊志时敏。察之于心术隐微之间。谨之于义理穷索之际。切问近思。沉潜玩乐。得其门而入焉。 (第 330L 页)
子所不免。后之学者不能无憾于是录焉。友人苟斋金直甫承湖上指教。就是录依朱书讲录例。刊其误补其阙。并采 退陶 元集。质以师门见闻。凡其字句段落。要义归趣。博考审取。烦简得中。探索雠校。用力甚勤。才得卒业。而直甫 …… (第 327L 页)
既详。裒稡甚该。不待翻阅。一开卷而心目瞭然。其所撰次之功。信乎勤且切矣。噫。自夫朱子书东来之后。惟我 退陶李先生。 实始尊信而讲明之。嗜之如刍豢。服之如裘褐。遂传其全体大用之学。挽近以来。家有是书。士无不读。而其能真 …… (第 330L 页)
之出入。挟以为藉重之把柄。则其不至于奸宄之假五经为囊橐。盗蹠之窃仁义为资斧者几希矣。善读朱书者。一从 退陶 法门。先自简要。逊志时敏。察之于心术隐微之间。谨之于义理穷索之际。切问近思。沉潜玩乐。得其门而入焉。 (第 330L 页)
南留滞飞何得。不及云天去去鸿。
官阁次堤韵
自是枋榆鸴枪低。元非枳棘凤来栖。心劳苦似阳司业。俗下难回 李退溪。 吏役衰年终失路。民忧寒雨每成泥。故园归日知何日。歧路悠悠秪马蹄。
中秋月(丁酉)
八月天高凉可怜。今 (第 197L 页)
官阁次堤韵
自是枋榆鸴枪低。元非枳棘凤来栖。心劳苦似阳司业。俗下难回 李退溪。 吏役衰年终失路。民忧寒雨每成泥。故园归日知何日。歧路悠悠秪马蹄。
中秋月(丁酉)
八月天高凉可怜。今 (第 197L 页)
为余道之如此。湛轩舍世之翌年。记。
清凉山记
清凉岭左名山也。始则孤云游焉。卒之以 退陶李先生 而重。先生始欲居之。至称以我家山。易箦之岁。亦尝步入。其见爱也如此。山凡十二峰。曰紫霄。曰丈人。曰香 …… (第 466L 页)
。峰皆石成。四削离峙。峻不暴下。卑不亢上。精华内蕴。气象下济。卓而不诡。庄而不倨。有似乎德之粹者。宜 退陶 之爱之而他山莫之尚也。祝融前拱。错以土石。枫花之节则锦绣障也。金塔之腰。线径隙之。趿危而至。则驭风台 (第 466L 页)
清凉山记
清凉岭左名山也。始则孤云游焉。卒之以 退陶李先生 而重。先生始欲居之。至称以我家山。易箦之岁。亦尝步入。其见爱也如此。山凡十二峰。曰紫霄。曰丈人。曰香 …… (第 466L 页)
。峰皆石成。四削离峙。峻不暴下。卑不亢上。精华内蕴。气象下济。卓而不诡。庄而不倨。有似乎德之粹者。宜 退陶 之爱之而他山莫之尚也。祝融前拱。错以土石。枫花之节则锦绣障也。金塔之腰。线径隙之。趿危而至。则驭风台 (第 466L 页)
中化之。男女异路。庶民丧葬。皆遵家礼。不幸早死。未究其学。有李䀲(一作晦)斋彦迪始著书。阐明义理。有 李退溪滉
践履笃实。倡道益盛。有李栗谷珥禀质清通。见解超迈。其论性理诸说。高明的确。洞见大原。如发之者气也。所 (第 145L 页)
权踶仲安当 世宗世。仿商,周,鲁颂之诗。而成龙飞御天歌。 睿宗时。徐居正刚中。以尔雅之文。为四佳集。 李滉景浩
事 明,宣之世。治洙泗洛闽之文。为 (第 304H 页)
退溪 集。卢守慎寡悔。当乙巳之祸。处海岛十九年。而大肆力于文章。诗文尚古雅。为苏斋集。李珥叔献。明性理之学 (第 304H 页)
退溪 集。卢守慎寡悔。当乙巳之祸。处海岛十九年。而大肆力于文章。诗文尚古雅。为苏斋集。李珥叔献。明性理之学 (第 304H 页)
丙子二月二十七日。为赴 庭试西首。马瘏旋路。夤缘戛过瞻拜。仍有感焉。盖先生弃后
学已六十有八年。从祀之请之昉亦已四十馀年。乃今特蒙 上旨可。跻庑之仪。已令指挥举行。岂非 圣朝之盛典士林之快事哉。念昔栗牛两先生从祀。实在庚申桢坚变后二年。 先王当日微意。似出于徵乱本定国是。而我 当宁允兹请。又必在乙亥讨逆后一年。 家法相承。前后一揆。是则先生之道。不但增重斯文。又将为太平无疆之助。而东方永世。其有辞焉。或少悖之。非邪则逆。 李陶翁 岂欺我哉。呜呼盛矣。遂系之诗二章如左。诸君子继我来者幸少恕之。
楚江绀洁楚山青。曾陨奎宫一大星。此地 (第 39H 页)
学已六十有八年。从祀之请之昉亦已四十馀年。乃今特蒙 上旨可。跻庑之仪。已令指挥举行。岂非 圣朝之盛典士林之快事哉。念昔栗牛两先生从祀。实在庚申桢坚变后二年。 先王当日微意。似出于徵乱本定国是。而我 当宁允兹请。又必在乙亥讨逆后一年。 家法相承。前后一揆。是则先生之道。不但增重斯文。又将为太平无疆之助。而东方永世。其有辞焉。或少悖之。非邪则逆。 李陶翁 岂欺我哉。呜呼盛矣。遂系之诗二章如左。诸君子继我来者幸少恕之。
楚江绀洁楚山青。曾陨奎宫一大星。此地 (第 39H 页)
可目。大率本之小学以自律。不独天质使肰也。及其进修则专用力于大学之诚意中庸之慎独。而参以心经附注。得 退溪李文纯先生
释疑手笔而补之。又参以击蒙要诀为之释疑。而于栗谷李文成先生。有为忠不为佞之愿焉。以至礼钞族约族契女训 …… (第 240L 页)
而有徵焉。 明 宣之交。奎运綦隆。爰有 退溪 栗谷诸先生。先后明朱子之道。使三国胜国二千年陋俗。一变而新之。故礼乐刑政忠孝义烈。殆骎骎三代。而道之 …… (第 243H 页)
贞熹大妃为之期而不以三年。又姑以争辨言之。 明宗之薨。 仁圣大妃位皇嫂无𧏮。则奇文宪谓宜三年。而 文纯 李子初虽汎举无服。毕竟定拟期年。乃 贞熹之世。无一人驳礼官以薄 睿宗何也。 仁圣之世。虽文宪异见。亦 …… (第 247L 页)
疑 文纯 以薄 明宗何也。是皆平心故也。肰则己亥之礼。其以期为主亦等耳。而党人之于文正宋子。独驱以薄 君。非祸 …… (第 248H 页)
。乃有此事。百世之下。有不为是流涕而悲者乎。肰窃闻之。金厚斋尝谓己亥主三年者出于文宪。是其主期者出于 文纯 矣。二者初未必苟循。而文正之同乎 (第 248H 页)
文纯 则源流之俱正也。党人之同乎文宪则末梢之全差也。若金公独见。诚亦发前人所未发者矣。抑吾东诸老先生为世尊 (第 248H 页)
信。而无党论敢到者。非文纯一人乎。此在党人亦云。而徒知文正主期之可斥。不知 文纯 主期之并入于所斥。所谓逐鹿而不见乎泰山。则文正不暇悲。而党人还可哀也。又曷足道哉。顾当时士气所在。有 …… (第 248H 页)
勉之勉之。
斗岩草堂重修。易名平庵记。
盖自朱子之道之东。东之儒盛矣。其能首倡真知。如文靖金子者。自 文纯 李子以外无几焉。金子尝有诗曰。天地中间有二人。仲尼元气紫阳真。非夫资近生知而闻知之最真则能乎哉。宜乎 (第 251H 页)
而有徵焉。 明 宣之交。奎运綦隆。爰有 退溪 栗谷诸先生。先后明朱子之道。使三国胜国二千年陋俗。一变而新之。故礼乐刑政忠孝义烈。殆骎骎三代。而道之 …… (第 243H 页)
贞熹大妃为之期而不以三年。又姑以争辨言之。 明宗之薨。 仁圣大妃位皇嫂无𧏮。则奇文宪谓宜三年。而 文纯 李子初虽汎举无服。毕竟定拟期年。乃 贞熹之世。无一人驳礼官以薄 睿宗何也。 仁圣之世。虽文宪异见。亦 …… (第 247L 页)
疑 文纯 以薄 明宗何也。是皆平心故也。肰则己亥之礼。其以期为主亦等耳。而党人之于文正宋子。独驱以薄 君。非祸 …… (第 248H 页)
。乃有此事。百世之下。有不为是流涕而悲者乎。肰窃闻之。金厚斋尝谓己亥主三年者出于文宪。是其主期者出于 文纯 矣。二者初未必苟循。而文正之同乎 (第 248H 页)
文纯 则源流之俱正也。党人之同乎文宪则末梢之全差也。若金公独见。诚亦发前人所未发者矣。抑吾东诸老先生为世尊 (第 248H 页)
信。而无党论敢到者。非文纯一人乎。此在党人亦云。而徒知文正主期之可斥。不知 文纯 主期之并入于所斥。所谓逐鹿而不见乎泰山。则文正不暇悲。而党人还可哀也。又曷足道哉。顾当时士气所在。有 …… (第 248H 页)
勉之勉之。
斗岩草堂重修。易名平庵记。
盖自朱子之道之东。东之儒盛矣。其能首倡真知。如文靖金子者。自 文纯 李子以外无几焉。金子尝有诗曰。天地中间有二人。仲尼元气紫阳真。非夫资近生知而闻知之最真则能乎哉。宜乎 (第 251H 页)
人心为体用者。则一言剖破。明白的礭。文宪公臣奇大升尝于四端七情之辨。多所质疑。得其印證。后与文纯公臣 李滉
往复论难。殆数万言。要皆本之于麟厚之旨者。而 (第 291H 页)
李滉 亦尝见其论学文字。深服晚岁之功深。平日立论大致。不惑于新奇。不乱 …… (第 291H 页)
公祥从子也。文康公徐敬德门人也。先正臣文纯公 李滉, 文成公李珥,文简公成浑与夫故参赞宋纯,文宪公奇大升。同声同气之契也。始焉贬百龄之谥。中焉黜元衡之罪。 …… (第 295L 页)
臣文靖公金麟厚及奇大升门人也。文成文简诸大贤之友也。方其释褐。坐兄姊乙巳之祸而枳废无极。逮夫言事。荷 文纯 谏臣之誉而峭直有忤。非不恢恢乎古昔清者之量矣。金洪诋贤。立叱之以衮贞。非不勉勉乎文成变和之托矣。三尹 (第 296H 页)
李滉 亦尝见其论学文字。深服晚岁之功深。平日立论大致。不惑于新奇。不乱 …… (第 291H 页)
公祥从子也。文康公徐敬德门人也。先正臣文纯公 李滉, 文成公李珥,文简公成浑与夫故参赞宋纯,文宪公奇大升。同声同气之契也。始焉贬百龄之谥。中焉黜元衡之罪。 …… (第 295L 页)
臣文靖公金麟厚及奇大升门人也。文成文简诸大贤之友也。方其释褐。坐兄姊乙巳之祸而枳废无极。逮夫言事。荷 文纯 谏臣之誉而峭直有忤。非不恢恢乎古昔清者之量矣。金洪诋贤。立叱之以衮贞。非不勉勉乎文成变和之托矣。三尹 (第 296H 页)
考讳泰 学生。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号孝思堂。 妣贞夫人淳昌赵氏。司果时雍女。生员思履孙。玉川府院君元吉五代孙。
公讳纯字守初。一字诚之。(出 本朝生进全榜。)号企村。则 退溪李文纯先生 滉因其所居而称也。亦号俛仰亭新平。则士友因其亭名贯乡而称也。宋氏之先。出自新平县。古百济沙平县。而今 …… (第 422H 页)
。赵夫人克媲无违。孝舅姑睦宗族抚婢仆赒邻里。从子之官。又不受赂遗。其葬而祔也。大提学忍斋洪公暹铭之。 退溪 书之。即其积庆。而贤子之贵。三世之貤可知已。公以弘治六年我 成宗癸丑十一月十 …… (第 422L 页)
。及公左迁本府。彦悫适按道。颇困公。公略不芥意。一世咸称长者。将递归以俛仰亭所揭赵龙门昱所和三律。索 退溪 和之。既去则 …… (第 429H 页)
入相。庚申呈病递归。是年正月河西卒。五月树碣考妣墓。十二月朝廷闻 天使将至。大臣 启以公有诗战才。与 退溪 及石川驲 召。辛酉正月至京。而 天使不果至。旋授罗州牧使以归。时沈通源入相。亦元衡党也。甲子春哭听松 …… (第 429L 页)
。其农歌音节。尤足听闻。传诸故里农夫。口受耳认曰。此宋爷遗声也。前后所交游不替者。自申企斋光汉。以至 退溪, 听松,松斋,龙门诸贤。既皆道义相期。而后进名流河西锦湖玉溪思庵高峰霁峰松江以下二十馀公。举出入尊服。 …… (第 430L 页)
徐相国宗泰诸人。俱有闻而已。则公之世德家声。其已郁而不章二百年于兹矣。呜呼。公之事实在己卯乙巳诸录。 退溪 栗谷诸集。公之宦迹在槐院,翰苑,玉堂,湖堂,银台,春坊, 经筵,薇垣,柏府,兵吏礼三部,耆社,京兆, (第 433H 页)
人之极则其尤戚矣。岂许氏兰雪稿口气云乎哉。原先生平日。固以讲学诲人。崇孝奖忠为己任。而至是益笃。尝慕 退溪李先生
道学之盛。世好之隆。得其题僧轴诗次韵以见志。又倚陶山六曲。作江湖恋君歌。前六曲则爱君而忧国也。后六曲 (第 442H 页)
,牟仲襄(以上宋元人),冯公亮,朱伯贤(号白云),敖继公(吴兴人○以上明人),杨梧(清人)。以至吾东 李退溪
奇高峰,金而精,郑寒岗,韩久庵,与夫柳馨远祖久庵者不可胜纪。其专守家礼则丘琼山以下宋龟峰,金沙溪,郑 (第 531H 页)
之世皋陶,益稷之矢谟于前也。亦有是事否乎。噫。当 宣祖初服。位著清明。群贤汇征。先生之立乎朝廷也。有 退溪李文纯公
荐之于前。有思庵松江梧阴月汀黄冈药圃白麓青莲诸公。左右之于后。于斯时也。世道人心。似若无一可虞者。而 (第 551H 页)
激。靡有所届。而庙堂不能匡救。台阁不敢诤忤。地天交泰之休。不可复见。其将天自天。而地自地矣。昔文纯公 李滉。
尝引乾卦高位无辅之义。戒君德之太亢。而我 宣庙嘉纳焉。斯岂非 殿下之所当监者乎。伏愿 殿下须以泰之在 …… (第 290L 页)
退而固守。则 敕教截严。臣子之分。亦所不敢。既又反复揣量。终无转动之路。则臣之去就。可谓穷矣。先正臣 李滉 曰。人臣事君。可进则以进为恭。不可进则以不进为恭。而 …… (第 295L 页)
宣庙初服。文纯公 李滉 之辞特资也。有曰。博。贱技也。一手虚着。全局皆败。而况新政之于举措乎。夫以 (第 296L 页)
文纯 之大贤。其言若此。况于凡人乎。况如臣之不及凡人。又万万者乎。噫。 大明初升。万化拭目。而顾此庸陋。首 (第 296L 页)
退而固守。则 敕教截严。臣子之分。亦所不敢。既又反复揣量。终无转动之路。则臣之去就。可谓穷矣。先正臣 李滉 曰。人臣事君。可进则以进为恭。不可进则以不进为恭。而 …… (第 295L 页)
宣庙初服。文纯公 李滉 之辞特资也。有曰。博。贱技也。一手虚着。全局皆败。而况新政之于举措乎。夫以 (第 296L 页)
文纯 之大贤。其言若此。况于凡人乎。况如臣之不及凡人。又万万者乎。噫。 大明初升。万化拭目。而顾此庸陋。首 (第 296L 页)
。则区而别之。若分拣然。虑其随众而引罪也。则慰而谕之。若指导然。特遣检书之官。至有安心之 教。先正臣 李滉
所谓有过之中求无过者。政道臣今日所被之 恩眷也。又况诲之以此非官职。勉之以此后入参。谆谆提敕。德音春 …… (第 318H 页)
教。臣生将为不忠之臣。死将为不瞑之鬼。安敢畏死而不言乎。臣之抵死不出者。实有先正之训故耳。文纯公臣 李滉 有言曰。人臣处义。不当进。则不进为恭。进为不恭。夫岂不义而先正言之哉。今臣之所欲为者恭耳。藉令臣今日 (第 322L 页)
教。臣生将为不忠之臣。死将为不瞑之鬼。安敢畏死而不言乎。臣之抵死不出者。实有先正之训故耳。文纯公臣 李滉 有言曰。人臣处义。不当进。则不进为恭。进为不恭。夫岂不义而先正言之哉。今臣之所欲为者恭耳。藉令臣今日 (第 322L 页)
害。忽往忽来。如声响之自起自灭。顾奚足忻戚于其心也。观至于是。则子之疾。其将不日而瘳矣。
送申师中, 李季浩 游金刚序 …… (第 335L 页)
言哉。然奚特山水而已。取友亦然。所谓面交也。心交也。神交也者。其道未尝不如此。余穷而寡交。与申师中, 李季浩 相知甚晚。虽不敢遽议于神交。而其非面交则审矣。二人者。将游金刚。要余偕行。余有服不得往。遂书此以赠之 …… (第 336H 页)
序。
重刊高峰先生论思录序
高峰先生论思录。盖尝有刊本。而今不传矣。噫。先生之世。道学莫盛焉。时则有 退溪李文纯公。 以 两朝大老。临之如山斗。栗谷李文成公。继而通籍于朝。德望耸一世。而先生左右其间。激扬弥纶。以尽夫兴 …… (第 341L 页)
年。闻先生之风。未或不想像而颂慕。岂不诚盛乎哉。然先生之学术造诣。犹若有未尽知者。信乎考德之难也。夫 文纯, 文成东方之大贤也。当 (第 342H 页)
文纯 之退归也。 宣庙问朝廷学问之士。而 (第 342H 页)
文纯 所荐。惟先生而已。及文成之为四端七情理气之辨也。亦惟先生之言表章而发明焉。则其于学术造诣。又谁有间肰 (第 342H 页)
者乎。泽堂李公植有言曰。高峰之于 退溪。 犹横渠之于程氏。不但高峰取裁于 (第 342H 页)
退溪。 (第 342H 页)
退溪 亦多见益于高峰。斯言也亦足以徵之矣。先生既殁。 宣庙命史官取考起居注日录。撮其所尝建白者。编为一书。 (第 342H 页)
送申师中, 李季浩 游金刚序 …… (第 335L 页)
言哉。然奚特山水而已。取友亦然。所谓面交也。心交也。神交也者。其道未尝不如此。余穷而寡交。与申师中, 李季浩 相知甚晚。虽不敢遽议于神交。而其非面交则审矣。二人者。将游金刚。要余偕行。余有服不得往。遂书此以赠之 …… (第 336H 页)
序。
重刊高峰先生论思录序
高峰先生论思录。盖尝有刊本。而今不传矣。噫。先生之世。道学莫盛焉。时则有 退溪李文纯公。 以 两朝大老。临之如山斗。栗谷李文成公。继而通籍于朝。德望耸一世。而先生左右其间。激扬弥纶。以尽夫兴 …… (第 341L 页)
年。闻先生之风。未或不想像而颂慕。岂不诚盛乎哉。然先生之学术造诣。犹若有未尽知者。信乎考德之难也。夫 文纯, 文成东方之大贤也。当 (第 342H 页)
文纯 之退归也。 宣庙问朝廷学问之士。而 (第 342H 页)
文纯 所荐。惟先生而已。及文成之为四端七情理气之辨也。亦惟先生之言表章而发明焉。则其于学术造诣。又谁有间肰 (第 342H 页)
者乎。泽堂李公植有言曰。高峰之于 退溪。 犹横渠之于程氏。不但高峰取裁于 (第 342H 页)
退溪。 (第 342H 页)
退溪 亦多见益于高峰。斯言也亦足以徵之矣。先生既殁。 宣庙命史官取考起居注日录。撮其所尝建白者。编为一书。 (第 342H 页)
元堂里壬坐之原。从先茔也。后二十五年。仁宗大王命复公官如初。 明宗朝又赠秩为吏曹判书。 宣祖元年。因 李文纯公滉
言。始大雪己卯诸贤之冤。而南衮等皆追削焉。于是北之人士即公谪居之墟。而立庙以祀公曰。此奇先生读易处也 …… (第 396L 页)
焉。欲与公同其去就。则公于赵文正。其见重有如此者。是故其在玉堂也。有馆中双璧之誉而公其一也。其没也。 李文纯公 悲之曰。邓林美材陨于风霆。后之评己卯之贤者曰。金铿玉润。深得濂溪之学者。奇某也。虽衮,贞等之搆杀公者 …… (第 397H 页)
圣寿七旬推恩也。例付知中枢。间尝兼造纸,归厚二提举。是岁 上复命画诸耆臣像。甲申夏。 上以特旨从享 文纯
公朴世采于文庙。而公病不参贺班坐罢。寻叙复拜西枢。七月三日。考终于建德坊本第。享年八十有七。讣闻。 (第 402L 页)
焉。欲与公同其去就。则公于赵文正。其见重有如此者。是故其在玉堂也。有馆中双璧之誉而公其一也。其没也。 李文纯公 悲之曰。邓林美材陨于风霆。后之评己卯之贤者曰。金铿玉润。深得濂溪之学者。奇某也。虽衮,贞等之搆杀公者 …… (第 397H 页)
圣寿七旬推恩也。例付知中枢。间尝兼造纸,归厚二提举。是岁 上复命画诸耆臣像。甲申夏。 上以特旨从享 文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