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孔虔且俾余纪之使来者有所考按礼经法施于民则
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今公以儒道佐我太宗皇帝 世
祖皇帝 使二帝三皇之治三纲五常之道粲然大明于
世则于施民之法定国之劳孰有加于此哉缅惟此邦
在宋仁宗范文正公仲 (第 55a 页)
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今公以儒道佐我太宗皇帝 世
祖皇帝 使二帝三皇之治三纲五常之道粲然大明于
世则于施民之法定国之劳孰有加于此哉缅惟此邦
在宋仁宗范文正公仲 (第 55a 页)
南安路儒学大成乐记
天子所与分治其民者侯牧也封建为郡县而郡太守
实古侯牧之任其治民也有政焉有教焉政以导之使
不为恶教以化之而使为善也教民必自士学始后世
教民之道虽不能纯如古而牧民之守必崇士学则由
汉以至于今未之有改也崇士学之目不一而尊立教
之人为之纲古之建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而春秋
入学亦皆释奠示不忘本也吾夫子为万世儒教之宗
历代尊事随时而举至唐开元而服兖冕之服正南面
之位祀以王礼遂为定制凡释奠者必大合乐因古释
奠之名损益其礼以祀夫子祀必用乐者仿古也唐宋
金之礼盖相袭而无甚异国朝既得天下郡县儒学悉
如旧 世祖皇帝 于京师首善之地肇创国子监学春秋
释奠以前代之乐行事列郡遵而行之南安居以西之
上游中大夫东平张侯昉来守 (第 7b 页)
天子所与分治其民者侯牧也封建为郡县而郡太守
实古侯牧之任其治民也有政焉有教焉政以导之使
不为恶教以化之而使为善也教民必自士学始后世
教民之道虽不能纯如古而牧民之守必崇士学则由
汉以至于今未之有改也崇士学之目不一而尊立教
之人为之纲古之建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而春秋
入学亦皆释奠示不忘本也吾夫子为万世儒教之宗
历代尊事随时而举至唐开元而服兖冕之服正南面
之位祀以王礼遂为定制凡释奠者必大合乐因古释
奠之名损益其礼以祀夫子祀必用乐者仿古也唐宋
金之礼盖相袭而无甚异国朝既得天下郡县儒学悉
如旧 世祖皇帝 于京师首善之地肇创国子监学春秋
释奠以前代之乐行事列郡遵而行之南安居以西之
上游中大夫东平张侯昉来守 (第 7b 页)
题邓希武丧母杂记
仪礼曰继母如母其传曰继母之配父与嫡母同故孝
子不敢殊也乐安邓希武于继母彭氏之丧哀疚痛切
情见乎辞有通乎礼者有从乎俗者虽不一一仝于古
而其孝心则至矣哉史称昔贤之孝于母大率皆继母
也希武质美学赡弥老弥笃凡事过厚况亲丧乎丧过
乎哀不及不可也观过斯知仁矣吾于希武见之
题王景渊道书 世祖皇帝 焚毁道家说谎经文此其一也宜黄王景渊 (第 2a 页)
仪礼曰继母如母其传曰继母之配父与嫡母同故孝
子不敢殊也乐安邓希武于继母彭氏之丧哀疚痛切
情见乎辞有通乎礼者有从乎俗者虽不一一仝于古
而其孝心则至矣哉史称昔贤之孝于母大率皆继母
也希武质美学赡弥老弥笃凡事过厚况亲丧乎丧过
乎哀不及不可也观过斯知仁矣吾于希武见之
题王景渊道书 世祖皇帝 焚毁道家说谎经文此其一也宜黄王景渊 (第 2a 页)
次子卯兀那海护柩归葬侯心地坦易德
量恢弘接物谦抑待士尤厚每谈析经理书生逊服皇
子镇南王征交趾还驻武昌 世祖皇帝 颇以兵出无功
咎之侯奉行省命赴都禀奏旨谓所奏不明进来使问
状都省丞相以侯入见侯敷陈周悉上意顿释恻然动 (第 12a 页)
量恢弘接物谦抑待士尤厚每谈析经理书生逊服皇
子镇南王征交趾还驻武昌 世祖皇帝 颇以兵出无功
咎之侯奉行省命赴都禀奏旨谓所奏不明进来使问
状都省丞相以侯入见侯敷陈周悉上意顿释恻然动 (第 12a 页)
至治末诏作太庙议者习见同堂异室之制新庙
作十二室未及迁奉而国有大故有司疑于昭穆之次
故命集议焉先生曰 世祖皇帝 混一天下率考古制而
行之古者天子七庙庙各为宫太祖庙居中左三庙为
昭右三庙为穆昭穆神主各以次递迁其庙之 (第 34b 页)
作十二室未及迁奉而国有大故有司疑于昭穆之次
故命集议焉先生曰 世祖皇帝 混一天下率考古制而
行之古者天子七庙庙各为宫太祖庙居中左三庙为
昭右三庙为穆昭穆神主各以次递迁其庙之 (第 34b 页)
旌异慰劳行之数年必有成效
建言五事 许 约
伏睹 世祖皇帝 登极诏书有曰天下大业非一圣一朝
所能兼备也切惟官有 …… (第 10b 页)
汉唐以来人君听讲经史者多矣至唐穆宗始召韦
处厚路隋为侍读命讲诗书至宋司马光程颐尝𠑽
是选此即经筵侍讲崇政殿说书也 世祖皇帝 尝令
左丞许衡具六经中有益于政事者进讲裕皇在东 …… (第 11a 页)
地性命之理古今治乱之原君子小人之辨学术邪
正之分又选近臣二员领其事伺圣上清燕为之引
进导达或半月一讲或一月一讲仍预令翰林编集
世祖 嘉言圣德与凡政事之弛张贤哲之谋谟人材
之进退财用之出纳及命将出师混一区宇远谋宏
略类为一书如贞观 …… (第 12a 页)
穆次第而东圣朝取唐宋之制定为九世遂以
旧庙八室而为六世太祖居中为第一室为一世睿宗
居西为第二室为一世 世祖 又西为第三室为一世裕
宗又西为第四室为一世顺宗居太祖之东为第五世
成宗又东为第六室兄弟二室为一世 …… (第 17b 页)
之也父为昭
子为穆则睿宗当居太祖之东为昭之第一世 世祖 居
西为穆之第一世裕宗居东为昭之第二世兄弟共为
一世则成宗顺宗显宗三室皆当居西为穆之第二世
武宗仁宗 (第 18a 页)
建言五事 许 约
伏睹 世祖皇帝 登极诏书有曰天下大业非一
所能兼备也切惟官有 …… (第 10b 页)
汉唐以来人君听讲经史者多矣至唐穆宗始召韦
处厚路隋为侍读命讲诗书至宋司马光程颐尝𠑽
是选此即经筵侍讲崇政殿说书也 世祖皇帝 尝令
左丞许衡具六经中有益于政事者进讲裕皇在东 …… (第 11a 页)
地性命之理古今治乱之原君子小人之辨学术邪
正之分又选近臣二员领其事伺圣上清燕为之引
进导达或半月一讲或一月一讲仍预令翰林编集
世祖 嘉言圣德与凡政事之弛张贤哲之谋谟人材
之进退财用之出纳及命将出师混一区宇远谋宏
略类为一书如贞观 …… (第 12a 页)
穆次第而东圣朝取唐宋之制定为九世遂以
旧庙八室而为六世太祖居中为第一室为一世睿宗
居西为第二室为一世 世祖 又西为第三室为一世裕
宗又西为第四室为一世顺宗居太祖之东为第五世
成宗又东为第六室兄弟二室为一世 …… (第 17b 页)
之也父为昭
子为穆则睿宗当居太祖之东为昭之第一世 世祖 居
西为穆之第一世裕宗居东为昭之第二世兄弟共为
一世则成宗顺宗显宗三室皆当居西为穆之第二世
武宗仁宗 (第 18a 页)
帝号
臣闻我国家之有天下也上配□古之圣神继天立极
非若后世之兴者也尧以唐侯兴虞夏禅殷周繇契稷
起盖有所因而进者也三代而下莫盛于汉唐宋汉起
亭长则巳微矣唐启晋阳之谋宋因陈桥之变得国之
故其亦未尽善者乎其馀纷然窃据一隅妄立名字以
相侵夺历年不多者何足算哉惟我圣朝则不然圣祖
之生受命自天肇基朔土龙奋虎跃豪杰云附历艰难
而志愈厉处高远而气弥昌神明恊符以圣继圣至我
太祖皇帝而大命彰大号著大位正矣于是东征西伐
莫敢不庭大王小侯稽首奉命而圣子神孙德日以隆
业日以盛灵旗所向如草偃风至于 世祖皇帝 天经地
纬圣武神文无敌于天下矣试尝论之金在中原加之
以天讨一鼓而取之得九 …… (第 4b 页)
白霫高丽之族吐蕃河西之疆天竺大理之境蜂屯蚁
聚俯伏内向何可胜数自古有国家者未若我朝之盛
大者矣盖闻 世祖皇帝 初易大蒙古之号而为大元也
以为昔之有国者或以所起之地或因所受之封为不
足法也故谓之元焉元也者大也大不 (第 5a 页)
臣闻我国家之有天下也上配□古之圣神继天立极
非若后世之兴者也尧以唐侯兴虞夏禅殷周繇契稷
起盖有所因而进者也三代而下莫盛于汉唐宋汉起
亭长则巳微矣唐启晋阳之谋宋因陈桥之变得国之
故其亦未尽善者乎其馀纷
相侵夺历年不多者何足算哉惟我圣朝则不然圣祖
之生受命自天肇基朔土龙奋虎跃豪杰云附历艰难
而志愈厉处高远而气弥昌神明恊符以圣继圣至我
太祖皇帝而大命彰大号著大位正矣于是东征西伐
莫敢不庭大王小侯稽首奉命而圣子神孙德日以隆
业日以盛灵旗所向如草偃风至于 世祖皇帝 天经地
纬圣武神文无敌于天下矣试尝论之金在中原加之
以天讨一鼓而取之得九 …… (第 4b 页)
白霫高丽之族吐蕃河西之疆天竺大理之境蜂屯蚁
聚俯伏内向何可胜数自古有国家者未若我朝之盛
大者矣盖闻 世祖皇帝 初易大蒙古之号而为大元也
以为昔之有国者或以所起之地或因所受之封为不
足法也故谓之元焉元也者大也大不 (第 5a 页)
跋陈信仲行卷
温陵傅先生送其门人陈信仲赴广州教官既有序言
予已题其后又出此卷则送其秩满赴选京师者也崔
丞相与仆曾大父友善蜀广相望岁常遣一介通问今
讲学论政诸书尺尚在箧笥大父尝取其尤要者刻先
集中所谓沧江先生集者也李公风裁无愧崔公盖尝
想其遗风而叹其不可复见今先生举二公以砥砺信
仲信仲亦知先生之望其门人者良厚不薄也耶今为
禄仕者苟干禄以为贫亦复何议哉而为贫之意多遂
至于无所顾忌不复知有廉节为士君子之常行此天
理之所由斁而人心之所由坏也不然师弟子之间岂
不能汎引古人贤者为之祝规哉而独及崔李二者吾
故曰良厚不薄也
跋鲁祭酒试诸生联句 世祖皇帝 肇建国学教胄子取成材用之有至辅相文
治日殷学者日众而取士之制密矣古者论造士之秀
者升之曰进士论进士之 (第 16a 页)
温陵傅先生送其门人陈信仲赴广州教官既有序言
予已题其后又出此卷则送其秩满赴选京师者也崔
丞相与仆
讲学论政诸书尺尚在箧笥大父尝取其尤要者刻先
集中所谓沧江先生集者也李公风裁无愧崔公盖尝
想其遗风而叹其不可复见今先生举二公以砥砺信
仲信仲亦知先生之望其门人者良厚不薄也耶今为
禄仕者苟干禄以为贫亦复何议哉而为贫之意多遂
至于无所顾忌不复知有廉节为士君子之常行此天
理之所由斁而人心之所由坏也不然师弟子之间岂
不能汎引古人贤者为之祝规哉而独及崔李二者吾
故曰良厚不薄也
跋鲁祭酒试诸生联句 世祖皇帝 肇建国学教胄子取成材用之有至辅相文
治日殷学者日众而取士之制密矣古者论造士之秀
者升之曰进士论进士之 (第 16a 页)
隐君子陈德仁述状来求铭予按其事有可以风动于
时者故为之书其大父琳沁尝为明威将军山东道宣
慰司副都元帅 世祖皇帝 初山东内附而弗靖久劳王
师甫定之事既平列于帅府者非才勇亲信弗及也既
殁而子阿荣袭其职以才能选授大都西 (第 16a 页)
时者故为之书其大父琳沁尝为明威将军山东道宣
慰司副都元帅 世祖皇帝 初山东内附而弗靖久劳王
师甫定之事既平列于帅府者非才勇亲信弗及也既
殁而子阿荣袭其职以才能选授大都西 (第 16a 页)
铭
眉山杨氏系出华阴汉太尉震至唐汉公居靖恭坊子
孙益显僖宗之入蜀国子祭酒膳从之其弟胜为丹棱
主簿遂家眉州历五代宋岁久族大世有文学显官及
其季年尤盛参知政事讳栋以道学事理宗景定甲子
论彗星忤时宰退居台州以殁参政之父讳端仲赠太
师申国公而履之其仲子也官至大夫淮西安抚兼知
和州文武才略勇毅过人武将自行伍起者皆严惮之
有子讳公畿内附国朝以嘉议大夫为南安路总管兼
府尹军旅之馀江广之间绥抚镇遏恩威并著蜀人士
大夫在故乡时深苦兵寇之祸故在东南者皆走岭海
及知 世祖皇帝 神武不杀稍稍北还而家业狼狈仅保
性命凡道出度岭者南安公必出私财以周济之得不
至颠沛其甚不能自存者有全 (第 19a 页)
眉山杨氏系出华阴汉太尉震至唐汉公居靖恭坊子
孙益显僖宗之入蜀国子祭酒膳从之其弟胜为丹棱
主簿遂家眉州历五代宋岁久族大世有文学显官及
其季年尤盛参知政事讳栋以道学事理宗景定甲子
论彗星忤时宰退居台州以殁参政之父讳端仲赠太
师申国公而履之其仲子也官至大夫淮西安抚兼知
和州文武才略勇毅过人武将自行伍起者皆严惮之
有子讳公畿内附国朝以嘉议大夫为南安路总管兼
府尹军旅之馀江广之间绥抚镇遏恩威并著蜀人士
大夫在故乡时深苦兵寇之祸故在东南者皆走岭海
及知 世祖皇帝 神武不杀稍稍北还而家业狼狈仅保
性命凡道出度岭者南安公必出私财以周济之得不
至颠沛其甚不能自存者有全 (第 19a 页)
至治末诏作太庙议者习见同堂异室之
制新庙作十三室未及迁奉而国有大故有司疑于昭
穆之次故命集议焉先生曰 世祖皇帝 混一天下率考
旧制而行之古者天子七庙庙各为宫太祖庙居中左
三庙为昭右三庙为穆昭穆神主各以次递迁其庙之 (第 15a 页)
制新庙作十三室未及迁奉而国有大故有司疑于昭
穆之次故命集议焉先生曰 世祖皇帝 混一天下率考
旧制而行之古者天子七庙庙各为宫太祖庙居中左
三庙为昭右三庙为穆昭穆神主各以次递迁其庙之 (第 1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