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师皆失期。文烈公死之。灵圭入帐中不见。文烈公遂与公麾下七百人。同日死之。呜呼。当是之时。郑拨敌袭死。 宋象贤
城坏力尽。骂敌死之。申砬,金汝岉军败死。申吉元,郑湛,边应井不屈死之。,黄进,元毫力战死之。皆殉公死 (第 141L 页)
瀛州尉之任
瀛州馆外又衰年。薄宦栖栖海一边。花趁下车开万日。雨因停盖霁三川。古堤水阔金方庆。烈日天生 宋象贤。
政是朝廷借君重。郡中还有弊纷然。(万日寺名。○高丽金方庆始凿讷堤。其大亚于碧骨。○ (第 222L 页)
宋象贤。
本州人也。)
送金壤宰(辛丑)
点水蜻蜓阳阁梅。寒溪近接侍中台。久知东路深仙分。不是南乡少吏才。七岛 (第 222L 页)
心有所依。如广州之南汉可也。夫敌人猝入。无敢撄其锋。乘虚以进。此无救之术也。壬辰之倭。一日破釜山。而 宋象贤
城陷而死。贼兵遂振。使其势挫之于坚城之下。 (第 310H 页)
十二年丙辰春正月。京民已故者悉蠲免其债。而公限十五年。私限二十年。从大臣言也。东莱多士疏言壬辰死节人 宋象贤。
文也。郑拨。武也。不可同享一祠。请二之。 王曰。俞应孚岂不是武。同享六臣祠。不可以武而贬其 (第 333L 页)
步至阙。持斧上疏。请斩其使。奏闻天朝。 上不听。明年。秀吉果大举兵来侵。号五十万。连陷釜山。东莱府使 宋象贤
死之。列郡奔溃。无敢格者。山璹自精舍。杖剑归故居。告母起兵。传檄列邑。 (第 366L 页)
  

[启辞]
奎章阁芦帘修改。事体至重。似不可专委于户曹郎官。自今堂上与郎官入来监蕫。著以为式何如。
上曰。依此为之可也。
臣敬奉 圣教。驰诣木觅山。奉审享所。则祭井在山下阛阓之地。汲水上山之际。不无欠洁之叹。山上亦有一井。闻甚清冽。似不必舍近取远。故敢此仰达矣。
上曰。自今为始。以山上井水用之可也。
顷因松都留守言。胜国节士。有并享崇节祠之命。当时立节者。为七十二人。而名姓不传。惟林先味,曹义生,孟姓人传之至今。崇节祠即 本朝壬辰忠臣 宋象贤
俎豆之所。今若并享。则位序先后。事多掣碍。自朝家恐当有别般示意之典。故敢达。
上曰。胜国节士。入杜门 (第 58H 页)
 李寿颐为衿川县监。成三问等六臣墓。在露梁之西。公立碑。置守冢二户。
 赵世焕为东莱府使。 上闻公贫甚。命赐金三十。至则大修忠臣 宋公象贤
祠。买奴婢以守之。有官奴石迈亦殉节。而其子孙尚在贱籍。公为赎之无遗。 (第 471H 页)
 长兴府使韩蕴。灵光郡守李德坚。当嘉靖乙卯之难。与兵使元绩。屯达梁堡。倭大至城陷。韩蕴死之。邑人祭于乡祠。
  宋象贤
为东莱府使。万历壬辰四月。倭兵陷釜山。左兵使李珏。入东莱。及釜山陷。珏避锋。退陈(一作阵)于苏山驿。 (第 510L 页)
象贤
留与同守。珏不从。十五日。倭进迫东莱。 (第 510L 页)
象贤
登城南门。督战半日而城陷。 (第 510L 页)
象贤
坚坐受刃而死。倭人嘉其死守。棺敛之。埋于城外。立标以识之。
 
郑揆(郑拨)为釜山节制使。将行。泣辞 (第 510L 页)
  

金蟾,爱香,论介,今玉,龙冈妓。
金蟾。咸兴人。为 宋象贤
妾。万历壬辰。随 (第 150H 页)
象贤
在东莱府中。四月十五日。倭迫城。 (第 150H 页)
象贤
穿甲。上加红团领袍。戴乌纱帽。上南门。据椅拱手坐。城陷倭蜂恿而至。犹不动。群倭杀人于庭以惧之而不视。 (第 150H 页)
倭平调益者随平调信往来东莱府。 象贤
厚遇之。调益感而欲为报。及是指城南隙地。目 (第 150H 页)
象贤
使避。 (第 150H 页)
象贤
不应。调益意 (第 150H 页)
象贤
不之觉。又牵其衣。 (第 150H 页)
象贤
即下床。北向四拜。拜已致书其父曰孤城月晕。列镇高枕。君臣义重。父子恩轻。即还据椅。卒倭前杀之。金蟾亦 (第 150H 页)
骂贼死。贼收 象贤
及金蟾。瘗于东门之外。立木表之。引卒倭之害 (第 150H 页)
象贤
者戮之。自是南门之上。夜辄有紫气烛天。数岁不散。岭南人为祠祀 (第 150H 页)
象贤。
并祀金蟾。 (第 150H 页)
象贤
妾李氏被掠。亦不屈。倭敬之。以关白妹寡而守节者俱居。矢大风雨。墙宇皆坏。李氏所居独不坏。倭异之。付我 (第 150H 页)
人以归。始追服 象贤
三年。
爱香。郑拨妾也。拨为釜山佥使。时倭衅已启。拨诀母而行。顾谓妻曰事吾母如吾在。拨有一子昕。随拨 (第 150H 页)
  述夫四面环绕。众星拱辰。万折奔流。百川朝海。小固从大。卑必仰尊。恭惟我国家。 太祖肇刱洪基。倡明大义。 烈宗丕承休绪。克笃前光。臣服西周。誓山河之带砺。地偏东鲁。作王室之藩维。执壤天庭。有三年五年之朝聘。织辙皇路。无千里万里之江山。粤其岁在龙蛇。岛夷称乱。备疏阴雨。城守无坚。烟光涨空。干戈满地。玉烬莱府。 宋泉谷
之成仁。璧碎锦州。赵重峰之取义。既 …… (第 491H 页)
崇奉地。两贤忠义后生知。
华阳书院诗[黄景源]
巴溪古灵源。院宇临绝壑。露泉一清驶。云石何戌削。翼翼 宋先生。
讲道栖丛柞。金管藏精舍。崖刻贮高阁。大义虽未伸。考槃以自乐。底柱屹亭亭。终古独旁礴。绛帐邻 皇庙。素 (第 494L 页)
韠荐疏勺。武夷馀教在。弦诵不寂寞。 (宋先生
华阳洞诗曰。难倾底柱山。)
焕章庵诗
焕章上方深。凌雾遂独往。迢遽暮山远。澹滟春流广。金管在云房。瑶 (第 494L 页)
轩。)李湛。(静存斋。)闵起文。(栎庵。)金鸾祥。金䃴。尹洁。(醉夫。)○卷之七。高敬命。(霁峰。) 宋象贤。(泉谷。)
金千鉴(一作镒)。李廷鸾。赵宗道。(大笑轩。)金汝岉。刘克良。黄进。元豪。○卷之八。朴晋。郭再祐。( (第 50L 页)
湛。(静存斋。)闵起文。(栎庵。)金鸾祥。金䃴。尹洁。(醉夫。)○卷之七。高敬命。(霁峰。)宋象贤。 (泉谷。
)金千鉴(一作镒)。李廷鸾。赵宗道。(大笑轩。)金汝岉。刘克良。黄进。元豪。○卷之八。朴晋。郭再祐 (第 50L 页)
如生。连山符尚在肘后。知印张士贞从公赴战。尝不离左右。竟抱公随死。其妻末从闻士贞殁。亦自缢死。人比之 宋泉谷
之申汝橹,金蟾。呜呼。提湖西必散之卒。抗天下莫强之寇。公亦自知其弱肉投虎。败不旋踵。而犹且张弮冒刃。 (第 497L 页)
老请召还澈。 上赦澈趣赴行在。当是时寇乱日深。西人之曾见摈弃者。皆能仗义死节。赵宪,金千镒,高敬命, 宋象贤。
最其著见者。东西二党。咸聚于 朝。而倭寇尚屯南海。 国虞板荡。朝臣莫暇相攻击。及戊戌。倭始撤归。山海 (第 433L 页)
可惜白沙录。在世多乱汩。太岁在龙蛇。天步向隉抗。海轺来假途。悍酋平秀吉。翌年大举寇。边城守已失。莱伯 (宋象贤。
)战败死。列镇望风撒。长驱向京城。鸟道无阻遏。可笑背水阵。(申砬,金汝岉投水死。)将士为鱼鳖。銮舆渡 …… (第 77L 页)
士。)稼穑制深悉。(命制水车。以劝农务。)一纪传 显庙。(孝宗世子。)四年税畿秸。修陵(修丽朝诸陵) 象贤
德。撤院(撤城中两尼院。)斥尼佛。巡车向沐邑。湖西温泉滭。 辇路祭忠魄。(壬乱死节 (第 79H 页)
宋象贤,
赵宪,李舜臣墓。俱在湖西。)瞻望墓草茀。 神德(太祖继妃康氏。)二百年。典礼久废觖。旧因居民䜣。山谷 (第 79H 页)
   同春先生疏草手笔跋
   赵仲礼家藏 御笔摸帖跋
   书宋君光源遗事后
   卞嘉会所藏寒水先生手笔十二字跋
   泉谷宋公
诀书跋
   书颜巷魏公德厚遗戒帖后
   书黄生大厚所藏尤庵先生七十五岁所书朱子诗后
   书尤庵先生语赠柳令镇夏塞倅之行
   书 泉谷宋公
送燕行诗后
   书金受辅所藏尤庵,寒水两先生手笔帖末
   尤庵先生手笔三碧堂扁额跋
   书虎尾
首穷山。旧学都忘。亲擎遗笔。感愧益增。兹书数行以归之。时 崇祯甲申后再甲戌初秋日。门人尹凤九谨书。 泉谷宋公
诀书跋
 孤城月晕。列镇高枕。君臣义重。父子恩轻。
右十六字。 (第 388H 页)
泉谷宋公
莱府立慬时。血书扇面。致诀于其大人松禾公者也。精忠大节。卓乎千载。可以昭日月而泣鬼神。其事。尤庵先生 …… (第 388H 页)
 今日所望。不但玉门关外事而已。一部春秋。亦不

可不读。
右尤庵先生与门人朴公星锡登武科后书也。今柳令公镇夏方之任西塞。令公曾王考统制公。亦先生门人也。令公岂不是闻先生之风者耶。将行。过余于屏溪之上。余聊书此赠是行。令公识之哉。时 崇祯甲申后再己卯季夏之扐上旬。
泉谷宋公
送燕行诗后
余读先生金殿拜舜衣之诗。不觉一唱而三叹也。其平日不忘京周之念。至发于寻常短篇之间者如此。 (第 389L 页)
。嗟尔后生。过此必式。
进士宋君(铉器)墓表(壬午)
清州府治之西墨坊山下。有纲常村。村向上。忠烈公 泉谷宋先生
衣履之藏在焉。村前棹楔焜煌。与日月争光。即先生忠臣之旌也。村号之书以纲常。自古而然者。殆若准备语云。 …… (第 100L 页)
又有贞烈公松礼为丽朝名臣。曰禧。入我 朝。判司空。至七世讳复兴。荫补县官。及大阐。丁母忧。不胜丧。即 泉谷
之考也。 (第 100L 页)
泉谷
子讳仁及。弱冠。入贼阵。寻 (第 100L 页)
泉谷
尸归。以为雠虏不可共戴。必通文谱。庶可伸吾志。才登第。以正言即卒。闻者悲之。讳根监役。丙子虏乱。奔问 …… (第 100L 页)
川公。如司马公之伯康。诚心爱敬。伯氏中司马。君择私田献母氏。为志庆资。母氏喜甚。其养志者类此。汉师有 泉谷
旧第。宗孙贫不自保。君不忍其输别人。归其直。新其栋宇。还揭 (第 101H 页)
泉谷
旌板。俾复旧观。及伯氏宦游。与之同居。已。伯氏罢官还乡。君亦同惠好。夜则联衾。昼则同榻。常置酒。又邀 (第 101H 页)
诸从。早晚欢会。笑语湛乐。出入。必诣伯氏问起居。辄询足否不时而赡之。尝与诸从鸠财取剩。为 泉谷
以下五世。置祭田竖墓石。以其馀又买地。各授诸从。为三叔父祭田。 (第 101H 页)
泉谷
祧主。当归于庶孙。君又别立庙以祀。而使庶孙主之。每秋。会宗族于其下。杯酒尽欢。亲党多贫甚。量力周济。 …… (第 101H 页)
奴仆。皆有命戒。尝出寓村舍。一宿旋入曰。吾可考终于正寝。以庚午正月四日卒。距其生甲子六十有七年。葬于 泉谷
墓东麓负艮原。君配密阳朴氏。判尹崇元之后。佥枢新命之女。德性孝谨。行谊绝异。别有状。此不书。后君三年 (第 101L 页)
 又曰。人惟不知至善之在吾心。而求之于其外。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也。而求至善于事事物物之中。是以支离决裂。纷纭错杂。而莫知有一定之向。
吾心之中。万理咸备。至善之在吾心也。事事物物之上。各有定理。至善之在事物也。此则理之无内外。善亦无内外。而内外真是为一事矣。若以在内者为是而取之。在外者为非而弃之。则内外便成两截矣。且天地万物。皆事物也。事事物物。皆无定理。则是天地万物。亦皆无理而生矣。吾心之理。又何从而得来耶。事事物物。既皆有定理。则亦安得不就事物而穷其理也。吾心亦事物也。事物之理不可求。则吾心之理。亦何为而求之耶。前以 明德求
之于事物。而不知求于吾心。后以至善求之于吾心。而不知求于事物。是皆本末衡决。内外判异。分离乖隔。不成 (第 88L 页)
朝。首论相穆之罪。改持平入玉堂。屡为副校理,校理,修撰。移吏曹佐郎。进退通塞。一循公议。白用三学士及 宋泉谷
后孙。以励忠节。凡有 上躬阙遗。朝事得失。率先言之。不避忌讳。用都监劳升通政。以未准格还收。改掌乐院 (第 56L 页)
。既去。民建祠颂德。壬辰。倭酋秀吉。大举兵犯东莱。公闻变。即发邑中兵。赴援。未及数十里。城已陷。府使 宋公象贤
死之。驰往见兵使李珏言曰。苏山不守。岭南非我有。我当扼 (第 312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