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梅花折枝图(明王行/)
瓶梅图(元吴澄/)
横窗梅 (元丁鹤年/ )
临水梅 (第 4a 页)
(元丁鹤年/ )
宫梅图(元贡性之/)
题梅野图(元吴澄/)
题白描梅(元王鉴/)
题万玉图(元陶 …… (第 4a 页)
题梅屏(明刘基/)
曹得一扇头(元元好问/)
梅花扇(元贡性之/)
画梅便面(元贡性之/)
题梅花扇面 (元丁鹤年/ )
和韵题扇头梅花(明王世贞/)
写梅(宋杨公远/)
题画寸许梅枝于石梦飞扇头(明李日华 …… (第 4b 页)
瓶梅图 (元/)吴 澄
姑射仙人冰雪姿壶中表里莹无疵合供天上琼楼供
不要人间俗子诗
横窗梅 (元/)丁鹤年
禅窗夜虚明照见臞仙影上人对空花悠然发深省
临水梅 (第 17a 页)
(元/)丁鹤年
疏花清有影止水净无埃好似菩提树明明照镜台
宫梅图 (元/)贡性之
璚楼夜寒银漏 …… (第 17b 页)
画梅便面 (元/)贡性之
嫦娥深住广寒宫不许人间信息通秋来折尽婆娑桂
偷得寒香在月中
题梅花扇面(寄五十/佥宪) (元/)丁鹤年
忆向西湖蹋早春万花如玉月如银一枝照影临清浅
满面冰霜似故人
和韵题扇头梅花 (明/)王 (第 19a 页)
瓶梅图(元吴澄/)
横窗梅 (元丁鹤年/ )
临水梅 (第 4a 页)
(元丁鹤年/ )
宫梅图(元贡性之/)
题梅野图(元吴澄/)
题白描梅(元王鉴/)
题万玉图(元陶 …… (第 4a 页)
题梅屏(明刘基/)
曹得一扇头(元元好问/)
梅花扇(元贡性之/)
画梅便面(元贡性之/)
题梅花扇面 (元丁鹤年/ )
和韵题扇头梅花(明王世贞/)
写梅(宋杨公远/)
题画寸许梅枝于石梦飞扇头(明李日华 …… (第 4b 页)
瓶梅图 (元/)吴 澄
姑射仙人冰雪姿壶中表里莹无疵合供天上琼楼供
不要人间俗子诗
横窗梅 (元/)丁鹤年
临水梅 (第 17a 页)
(元/)丁鹤年
疏花清有影止水净无埃好似菩提树明明照镜台
宫梅图 (元/)贡性之
璚楼夜寒银漏 …… (第 17b 页)
画梅便面 (元/)贡性之
嫦娥深住广寒宫不许人间信息通秋来折尽婆娑桂
偷得寒香在月中
题梅花扇面(寄五十/佥宪) (元/)丁鹤年
忆向西湖蹋早春万花如玉月如银一枝照影临清浅
满面冰霜似故人
和韵题扇头梅花 (明/)王 (第 19a 页)
题菘菜图(元陈高/)
题菜(元贡性之二首/)
梅道人墨菜(元钱惟善/)
画菜 (元丁鹤年/ ) …… (第 1b 页)
题曹宪副采莼卷(明杨廉/)
题采菱图(明王璲/)
采菱图(明杜琼/)
题赵丞瑞薏苡图(宋吕居仁/)
画萝卜 (元丁鹤年/ ) …… (第 4b 页)
梅道人墨菜 (元/)钱惟善
晚菘香凝墨池湿畦菜摘尽春雨泣梅花庵中吴道人写遍群
蔬何德色怪我坐客寒无毡床头却有买菜钱四时之蔬悉佳
味乃知此等吾尤便有客忽携画卷至一笑落笔南风前
画菜 (元/)丁鹤年
蔬畦新雨过小摘称君贫若入君王梦琼林第一人
画菘菜 (第 9a 页)
(元/)丁鹤年
老圃青青田平生未饱谙本无食肉相岂是厌肥甘 …… (第 9a 页)
题赵丞瑞薏苡图 (宋/)吕居仁
甘泉殿中芝九茎不与百草同条生当时祥瑞已稠叠
薏苡亦未来争衡汉皇不容矍铄翁此物乃与明珠同
尔来万物更变化薏苡宁甘死荒野故遣根苗霜雪白
炯若微月来清夜赵郎好事古亦无俯拾旁观尽图画
画师不辨粉绘费遇时亦得千金价君不见古来异瑞
与奇祥何曾不致南宫下
画萝卜 (元/)丁鹤年
高氏贤兄弟常将备夕餐如何清冽士今作画图看 (第 19b 页)
题菜(元贡性之二首/)
梅道人墨菜(元钱惟善/)
画菜 (元丁鹤年/ ) …… (第 1b 页)
题曹宪副采莼卷(明杨廉/)
题采菱图(明王璲/)
采菱图(明杜琼/)
题赵丞瑞薏苡图(宋吕居仁/)
画萝卜 (元丁鹤年/ ) …… (第 4b 页)
梅道人墨菜 (元/)钱惟善
晚菘香凝墨池湿畦菜摘尽春雨泣梅花庵中吴道人写遍群
蔬何德色怪我坐客寒无毡床头却有买菜钱四时之蔬悉佳
味乃知此等吾尤便有客忽携画卷至一笑落笔南风前
画菜 (元/)丁鹤年
蔬畦新雨过小摘称君贫若入君王梦琼林第一人
画菘菜 (第 9a 页)
(元/)丁鹤年
老圃青青田平生未饱谙本无食肉相岂是厌肥甘 …… (第 9a 页)
题赵丞瑞薏苡图 (宋/)吕居仁
甘泉殿中芝九茎不与百草同条生当时祥瑞已稠叠
薏苡亦未来争衡汉皇不容矍铄翁此物乃与明珠同
尔来万物更变化薏苡宁甘死荒野故遣根苗霜雪白
炯若微月来清夜赵郎好事古亦无俯拾旁观尽图画
画师不辨粉绘费遇时亦得千金价君不见古来异瑞
与奇祥何曾不致南宫下
画萝卜 (元/)丁鹤年
高氏贤兄弟常将备夕餐如何清冽士今作画图看 (第 19b 页)
全修斋府君传
明洪武永乐之閒奉化之以诗人鸣者陈先生孟雍楼
先生穆中陈先生协和王先生汝贤陈先生元则徐先
生瑾戴先生汝舟而吾族祖修斋府君固鄞产以别业
在剡源亦预焉时称为剡源八杰孟雍由明经知馀干
县穆中由秀才任休宁县训导协和由明经任清江县
主簿汝贤由怀才抱德任宜春县主簿元则瑾汝舟皆
布衣府君名整先侍御公之十一世孙也少受业于族
父本然本心二先生修明慈湖之学而受诗于 丁鹤年
之门其所传习远有渊源有明草昧初开士争趋风云
之会而府君独承先人之教不乐仕进其所居在剡源
第五曲曰三石 (第 24a 页)
明洪武永乐之閒奉化之以诗人鸣者陈先生孟雍楼
先生穆中陈先生协和王先生汝贤陈先生元则徐先
生瑾戴先生汝舟而吾族祖修斋府君固鄞产以别业
在剡源亦预焉时称为剡源八杰孟雍由明经知馀干
县穆中由秀才任休宁县训导协和由明经任清江县
主簿汝贤由怀才抱德任宜春县主簿元则瑾汝舟皆
布衣府君名整先侍御公之十一世孙也少受业于族
父本然本心二先生修明慈湖之学而受诗于 丁鹤年
之门其所传习远有渊源有明草昧初开士争趋风云
之会而府君独承先人之教不乐仕进其所居在剡源
第五曲曰三石 (第 24a 页)
也
海巢记
残元遗民以文苑巨子而不屈节者盖多有之而为吾
乡之寄公者三人九灵戴先生良玉笥张先生宪暨 丁
先生鹤年 也戴寓于慈水张寓于鄞而丁卜居于定海 (第 20a 页)
其所居在浃口所称海巢者也 鹤年 之来此也以其从
兄吉谟雅丁官定海之故由武昌徒步奉母而来海氛
未靖 (第 20b 页)
鹤年 转徙岛上靡有定止及难稍平始为浃口之
巢可谓穷矣而宣光纶旅之望至老不衰何其壮也 (第 20b 页)
鹤
年 以朝不坐燕不与之身岂有故国故君之托寄况又
出自西域非有中原华阀之系望乃欲以藜床皂帽支
持一代之星火其 (第 20b 页)
亦閒世之豪杰也已桐江一丝扶汉
九鼎然则浃口之巢岂不为残元七庙之所维系哉明
室大定 鹤年 穷益甚顾介亦益甚虽饘粥之需未尝妄
受冬衣不能掩胫呜呼陶泉明虽高然尚不却檀道济 …… (第 20b 页)
王弘之馈论者不敢以此遽为泉明贬盖论人者于其
大也而 鹤年 之戛戛则较泉明又过之矣予来浃口求
得海巢而过之惊涛落日如闻于邑之声虽荒芜之馀
犹令人感慨横生梨洲黄氏 …… (第 21a 页)
孰为阳孰为阴其激怒旁魄俱足为雷其哀唳凄怆俱
足为风不可以𡵨而视之至于 鹤年 之诗颉颃于马伯
庸萨天锡余廷心之閒则前辈之表章已多尚其小焉
者也
方国珍府第记
方国珍乱浙东所据 (第 21b 页)
海巢记
残元遗民以文苑巨子而不屈节者盖多有之而为吾
乡之寄公者三人九灵戴先生良玉笥张先生宪暨 丁
先生鹤年 也戴寓于慈水张寓于鄞而丁卜居于定海 (第 20a 页)
其所居在浃口所称海巢者也 鹤年 之来此也以其从
兄吉谟雅丁官定海之故由武昌徒步奉母而来海氛
未靖 (第 20b 页)
鹤年 转徙岛上靡有定止及难稍平始为浃口之
巢可谓穷矣而宣光纶旅之望至老不衰何其壮也 (第 20b 页)
鹤
年 以朝不坐燕不与之身岂有故国故君之托寄况又
出自西域非有中原华阀之系望乃欲以藜床皂帽支
持一代之星火其 (第 20b 页)
亦閒世之豪杰也已桐江一丝扶汉
九鼎然则浃口之巢岂不为残元七庙之所维系哉明
室大定 鹤年 穷益甚顾介亦益甚虽饘粥之需未尝妄
受冬衣不能掩胫呜呼陶泉明虽高然尚不却檀道济 …… (第 20b 页)
王弘之馈论者不敢以此遽为泉明贬盖论人者于其
大也而 鹤年 之戛戛则较泉明又过之矣予来浃口求
得海巢而过之惊涛落日如闻于邑之声虽荒芜之馀
犹令人感慨横生梨洲黄氏 …… (第 21a 页)
孰为阳孰为阴其激怒旁魄俱足为雷其哀唳凄怆俱
足为风不可以𡵨而视之至于 鹤年 之诗颉颃于马伯
庸萨天锡余廷心之閒则前辈之表章已多尚其小焉
者也
方国珍府第记
方国珍乱浙东所据 (第 21b 页)
秦以诋故国诸臣之改节哭华嘿农王卣一诗
二篇消魂于山阳之笛至若潮回京口风利石头日月
重开山川一洗则犹向 丁鹤年 海巢中有宣光纶旅之
盼焉夫孰谓其守枯竹顽石以老者虽以是瓢为中流
之一壶可矣读毕因述先赠公之语以序其端 (第 18a 页)
二篇消魂于山阳之笛至若潮回京口风利石头日月
重开山川一洗则犹向 丁鹤年 海巢中有宣光纶旅之
盼焉夫孰谓其守枯竹顽石以老者虽以是瓢为中流
之一壶可矣读毕因述先赠公之语以序其端 (第 18a 页)
道士以刎死叶兰以不受荐死原吉制圹铭以待尽铁
厓书李黼榜进士以志怀李一初序青阳集恨不得效
一障之用而 丁鹤年 宣光纶旅之望至死不衰淮张亡
后张宪变姓名佣于僧寺要之皆非明臣也太祖当干
戈草昧之际即能以扶持名义为念 (第 30a 页)
厓书李黼榜进士以志怀李一初序青阳集恨不得效
一障之用而 丁鹤年 宣光纶旅之望至死不衰淮张亡
后张宪变姓名佣于僧寺要之皆非明臣也太祖当干
戈草昧之际即能以扶持名义为念 (第 30a 页)
甬上寓公偶志
吾乡僻在海上然累代星移物换之际必多四方避地
之士其后或留或去要足以增吾乡文献之重不可遗
也国初如北平梁鹪林居鄞城东青神余生生桐城方
子留崇沙宋菊斋皆居湖上不波航中休宁江子云居
城西华亭徐闇公居定海之柴楼张子退居浃口而其
隐于僧寮者不预焉方明之初西域 丁鹤年 居定海金
华戴九灵居慈溪永乐寺曹南吴志淳居鄞东湖山阴
张玉笥居四明山中永嘉高则诚居鄞栎社(今尚有瑞 (第 17b 页)
吾乡僻在海上然累代星移物换之际必多四方避地
之士其后或留或去要足以增吾乡文献之重不可遗
也国初如北平梁鹪林居鄞城东青神余生生桐城方
子留崇沙宋菊斋皆居湖上不波航中休宁江子云居
城西华亭徐闇公居定海之柴楼张子退居浃口而其
隐于僧寮者不预焉方明之初西域 丁鹤年 居定海金
华戴九灵居慈溪永乐寺曹南吴志淳居鄞东湖山阴
张玉笥居四明山中永嘉高则诚居鄞栎社(今尚有瑞 (第 17b 页)
鹤年先生诗集序(见 丁鹤年
集异与/鄞游原稿小)
昔者成周之兴肇自西北西北之诗见之于国风者仅
自豳秦而止豳秦之外王化之所不及民俗 …… (第 3a 页)
秦盖
不知其几千万里而其为诗乃有中国古作者之遗风
亦足以见我朝王化之大行民俗之丕变虽成周之盛
莫及也 鹤年 亦西北人其视数公差后起家世以勋业 …… (第 3b 页)
著而 鹤年 兄弟俱业儒伯氏之登进士第者三人 (第 4a 页)
鹤年
乃泊然无意于仕遭时兵乱逃隐海上邈不与世接凡
幽忧愤闷悲哀痛苦之情一于诗焉发之观其古体歌
行诸作要皆清 …… (第 4a 页)
有非他诗人之所可及呜呼若 鹤年 者岂向数公之流
亚与然数公之在当时皆达而在上者也世之士子孰
不脍炙其言辞 (第 4b 页)
鹤年 遭夫气运之适衰方独退处遐陬
而为所谓穷者之诗以自慰其能知夫注意之深用工
之至者几何人哉知与不知在 (第 4b 页)
鹤年 未足轻重第以祖
宗涵煦百年之久致使遐方绝域之诗俱得系之天子
之国而 (第 4b 页)
鹤年 之所以著明王化民俗之盛以与数公并
传于斯世者将遂泯无闻矣不亦重可悲夫故取其吟 …… (第 4b 页)
稿若干卷序而传之以俟世之知 鹤年 者相与讽咏焉
耳 (第 5a 页)
鹤年 之清节峻行已别有传兹不著至正甲午秋九
灵山人金华戴良序
夷白斋稿序(见夷白斋集异与/吴游原稿小 (第 5a 页)
昔者成周之兴肇自西北西北之诗见之于国风者仅
自豳秦而止豳秦之外王化之所不及民俗 …… (第 3a 页)
秦盖
不知其几千万里而其为诗乃有中国古作者之遗风
亦足以见我朝王化之大行民俗之丕变虽成周之盛
莫及也 鹤年 亦西北人其视数公差后起家世以勋业 …… (第 3b 页)
著而 鹤年 兄弟俱业儒伯氏之登进士第者三人 (第 4a 页)
鹤年
乃泊然无意于仕遭时兵乱逃隐海上邈不与世接凡
幽忧愤闷悲哀痛苦之情一于诗焉发之观其古体歌
行诸作要皆清 …… (第 4a 页)
有非他诗人之所可及呜呼若 鹤年 者岂向数公之流
亚与然数公之在当时皆达而在上者也世之士子孰
不脍炙其言辞 (第 4b 页)
鹤年 遭夫气运之适衰方独退处遐陬
而为所谓穷者之诗以自慰其能知夫注意之深用工
之至者几何人哉知与不知在 (第 4b 页)
鹤年 未足轻重第以祖
宗涵煦百年之久致使遐方绝域之诗俱得系之天子
之国而 (第 4b 页)
鹤年 之所以著明王化民俗之盛以与数公并
传于斯世者将遂泯无闻矣不亦重可悲夫故取其吟 …… (第 4b 页)
稿若干卷序而传之以俟世之知 鹤年 者相与讽咏焉
耳 (第 5a 页)
鹤年 之清节峻行已别有传兹不著至正甲午秋九
灵山人金华戴良序
夷白斋稿序(见夷白斋集异与/吴游原稿小 (第 5a 页)
汝有仓囷不恤人之无食汝有皮毛不惜人之无
衣何施颜面以戴天履地此语虽近俚俗然亦可以诛
垄断放利者之心 丁鹤年 西域人洪武初回回人禁例甚严行止皆不得
自由丁尝有诗云行踪不定枭东徙心事惟随雁北飞 (第 34b 页)
衣何施颜面以戴天履地此语虽近俚俗然亦可以诛
垄断放利者之心 丁鹤年 西域人洪武初回回人禁例甚严行止皆不得
自由丁尝有诗云行踪不定枭东徙心事惟随雁北飞 (第 34b 页)
朝遗老不能销声灭迹自遁于云山烟水之
间乃出豫新朝贡举之事此与杨维桢等之
修元史胡行简等之修礼书其踪迹相类以
较 丁鹤年 诸人当降一格然身经徵辟卒不
受官较改节希荣者终加一等仍系诸元曲
谅其本志也是集为其元 (第 1b 页)
间乃出豫新朝贡举之事此与杨维桢等之
修元史胡行简等之修礼书其踪迹相类以
较 丁鹤年 诸人当降一格然身经徵辟卒不
受官较改节希荣者终加一等仍系诸元曲
谅其本志也是集为其元 (第 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