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平日非不知此。未得其要领。每有是己非彼之意。每有互相责望之意。此不和不睦之根本也。蔼然忠厚之诚。自表 彻里。
日用之间。务存大体。诚意有馀而言语不足。人之得失。莫关于己。而自己之诚心厚积则何患乎家道之不雍睦哉。 (第 137L 页)
乞赐反复。太极说数条。已得面论。玆不复也。
  别纸
 毋自欺
大抵诚意。是好善恶恶。十分真实。彻表 彻里。
无一毫未尽。方是自慊处。(正是自欺之对。)若知善之可好而有不要必得之意于中。知恶之可恶 (第 394H 页)
无穷。须是把断路头。专心致志。穷此理则反复究玩。自表而 彻里。
读此句则沈潜体认。由粗而入精。浃洽透彻。颠倒烂熟。使其理趣文义。融释脱落。然后更易而少进焉。及其积集 (第 3L 页)
惟人所召。何常之断。将使子清明于躬神精无怠乎。则我将以时而进。知难而退。其孰敢子浼。将使子志虑致一。 彻里
如表乎。则我将寂然而敛。炯然以交。其孰敢子扰。今子身之不修。使子神昏昏焉无所省。子志之不励。使子气欿 (第 532L 页)
 自太极动静而至四时行焉。皆是顺推说也。而至五行一阴阳。更逆推说。是何意也。大学亦有此例。抑顺逆推于学者做工夫处。有别般紧要底方法否。
自道理上看则先有太极。次第生阴生阳。气布时行。其序固顺。自学者穷

格处看则必即物而穷其理。自流而溯源。自表而 彻里。
推而达之于天命之原。其序不得不逆。逆推之极。又当顺推下来。施之于百度万行。学者之终身用工。实不外乎此 (第 216H 页)
皆字疋似各字意。只是轻轻地带说过底。不必如饶氏所谓四者皆中节。方谓之和者也。但这个情之各有攸当。自表 彻里。
无有一毫乖戾。方谓之和。故语类谓合喜三分自家喜了四分。合怒三分自家怒了四分。便非和矣。又谓十中其九。 (第 277L 页)
 浃与洽有别否。

浃是四面浸渍。洽是 彻里
透湿。
 学而集注。朱子以善字释之。有朋注程子亦着善字说。善字有甚紧于此章之义欤。
此论语劈初头。圣 (第 307H 页)
  

答李致三(炳台○乙未)
雍乎令仪。森乎在心目。梦寐不能去也。得此书来。青青子衿。犹或且流情于丑物否。感喜不可言。况谂堂闱增福。省学加懋。自馀艰关栖屑。无足以妨至乐。且得名师友日相周旋。其于进德何有哉。慰贺慰贺。钟远人耳。不能裨萤爝于万一。只切区区期仰之私而已也。大学条问。不敢当盛意。但谓贤者犹未熟究耳。幸继此努力。由表 彻里。
由粗达情(一作精)。期有以真知实得而躬蹈之。勿规规于小小文义之末而已也。略疏鄙见于下方。惟更惠以驳论 (第 511H 页)
不相悖。水火交相济。故知敬交相资。水外暗而火外明。故知资于敬而彻表毕照。火内暗而水内明。故敬资于知而 彻里
惺惺。是皆贯动静一显微而无间者也。事物之来。知以辨别。敬以防检。本体之权度不差而主宰之妙在是矣。知也 (第 396L 页)
之浃洽于身心。符验之睟盎于面背。贤愚亲疏。诚心说服。咸以为有道君子。盖其心法一直做去。自动及静。由表 彻里。
只有纯实而都无虚伪。故所以学造乎精深。行质于神明。邹夫子所谓不失赤子之心者。非公之谓欤。公尝自谦而无 (第 602L 页)
答。大抵诚意是好善恶恶。十分真实。彻表 彻里
无一毫未尽。方是自慊处。(正是自欺之对。)若知善之可好而有不要必得之意于中。知恶之可恶而有不必决去之 (第 47H 页)
尼僧匐伏
在一座金漆的神龛前;
⋯⋯⋯⋯⋯⋯⋯⋯⋯⋯⋯⋯
在眼泪的沸腾裹,在嚎恸的酣 彻里,
在忏悔的沈寂里,
你们望见了上帝永久的威严。 (第 63 页)
独情话悦。长恨隔水居。柰作隔山别。
穷居寡友生。幽独自小少。未遇同心子。面雅或谈笑。常爱浦阳老。真醇 彻里
表。先进已凋谢。举眼无准标。周旋同门下。论讨是久要。白门烛屡跋。修溪月欲晓。华山最嶷嶷。乍别魂梦绕。 (第 449H 页)
文艺岭彦最。穷达本有命。倦游不如归。琴书贮草屋。悠哉昔年希。寸腔恬古井。群物许共照。莫教尘务溷。方期 彻里
表。先生垂绛帐。名理日星揭。往质继以书。每令身心体。盎然一团和。静里自生春。善学如斯已。螟诲讵无神。 (第 482L 页)
也。若曰与物为一以前则私意未能无杂。物我未能无间。虽其本具之理。遏绝不得。间有发见之时。而岂遽能彻表 彻里
纯然而无杂。流行而无间乎。陈氏欲矫龟山之失。而却云与物为一之前。彻表里纯是天理流行无 (第 377L 页)
守。与人交淡而有孚。临财过于廉慎。求名耻于躁竞。处议论是非。一主和平而守以退讷。此其一生大槩。而自表 彻里。
未有不善者杂焉。使古人见而品之。其不曰得见而斯可矣乎。独汝巩贫而穷。其存诸心者。不能达之施措。而名与 (第 630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