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司马同知州事于时天下雌韩而雄魏将壮武帝(疑/衍)
柔文公始厌承明出临外郡探丸垩而犯禁崇奸欲尝 朱博
之能以亲(疑作/观)龚遂之政公深钩潜往英机立断 (第 12a 页)
  言王氏书(杜业/)
王氏世权日久朝无骨鲠之臣宗室诸侯微弱与系囚
无异自左史以上至于大吏皆权臣之党曲阳侯根前
为三公辅政知赵昭仪杀皇子不辄白奏反与赵氏比

周恣意妄行谮愬故许后被加以非罪诛破诸许族败
元帝外家内嫉妒同产兄姊红阳侯立及淳于氏皆老
被放弃新喋血京师威权可畏高阳侯薛宣有不养母
之名安昌侯张禹奸人之雄惑乱朝廷使先帝负谤于
海内尤不可不慎陛下初即位谦让未遑孤独特立莫
可据仗权臣易世意若探汤宜蚤以义割恩安百姓心
窃见 朱博
忠信勇猛材略不世出诚国家雄俊之宝臣
也宜徵博置左右以填天下此人在朝则陛下可高枕 (第 12a 页)
右得无石显泄漏之奸尚书纳言得无赵昌谮崇之诈
公卿大臣得无 朱博
阿傅之援外属近戚得无王凤害
商之谋若国政一繇帝命王事每决于已则下不得偪
上臣不得干君恒雨大水必当霁止 (第 5a 页)
  复置御史大夫奏(朱博/)
帝王之道不必相袭各繇时务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
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
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今更为大
司空与丞相同位未获嘉祐故事选郡国守相高第为

中二千石选中二千石为御史大夫任职者为丞相位
次有序所以尊圣德重国相也今中二千石未更御史
大夫而为丞相权轻非所以重国政也臣愚以为大司
空官可罢复置御史大夫遵奉旧制臣愿尽刀以御史
大夫为百寮率
  复刺史奏 (朱博/
)
汉家至德溥大宇内万里立置郡县部刺史奉使典州
督察郡国吏民安宁故事居部九岁举为守相其有异 (第 15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文章辨体汇选卷五百十八
            明 贺复徵 编
史传三十六
   朱博
(汉班固/) (第 1a 页)
朱博
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好客
少年捕搏敢行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
避风雨是时前将军 (第 1a 页)
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

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时诸陵县属太常
博以太常掾察廉补安陵丞后去官入京兆历曹史列
掾出为督邮书掾所部职办郡中称之而陈咸为御史
中丞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
咸事咸掠治困笃博诈得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
坐罪博出狱又变姓名为咸验治数百卒免咸死罪咸
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为郡功曹久之成帝即位大将
军王凤秉政奏请陈咸为长史咸荐萧育 朱博
除莫府 …… (第 1b 页)
属凤甚奇之举博栎阳令徙云阳平陵三县以高第入
为长安令京师治理迁冀州 刺史博
本武吏不更文法
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从事
白请且留此县录见诸自言者事毕乃发欲以观试 (第 2a 页)
束缚于三尺之末而
不能求精于物情之变而后安彼无论其不相通而已
其所以为辞者偏而所为法者拘也故举尹翁归 朱博
辈而授之管知其无当于语千里之竹百吏之牒以授
嵇阮李孟诸公恐亦未暇辨也度肖甫宦迹满天下所
至赫赫声流吏 (第 4b 页)
京辇受天子知龚渤海一孱叟耳七
十而尚滞散僚顾渤海之效章章且久而班氏之传循
吏不在彼而在此何也不宁唯是 朱子元
之勇鸷精悍
所至著声岂若何君公之不为赫赫然至去后而见思
则仅一何君公 (第 13b 页)
子元
之翰音贾祸故不免也周侯行 (第 13b 页)
乡人并以谢而父
也卒自刮磨为善士公为吏精于吏职发奸擿
伏厉使彊壮蜂气类赵子都奋髯抵几罢斥舒
缓养名类 朱子元
赏罚分明见恶辄取类张子
高仁心为质不务近名扶养元气执持大体则
汉吏弗如也海寇袁人老掠潮杀守吏潮非公 (第 3b 页)
合中朝之
士杂议之自两府大臣以下至博士议郎皆得议之不
嫌于卑抗尊也如呼韩邪单于款塞卒用郎中侯应之
朱博
得罪议狱者五十八人王嘉得罪议者六十人 (第 9b 页)
帝时为尚书仆射数谏诤帝/不许尚书令赵昌素谄因奏崇与宗)
(族通疑有奸上怒/下崇狱死狱中)公卿大臣得无 朱博
阿傅之援(哀帝/时博)
(为丞相阿傅大后指奏免大司/马傅喜哀帝怒下博狱自杀)外属近戚得无王凤害
商之 (第 34a 页)
是故张陈
至于血刃萧朱不终其好本由于此而已(张耳陈馀相/与为刎颈交)
(后二人有隙萧育以公卿子显名时 朱博
为/杜陵亭长为育所攀育后与博有隙不能终)夫不舍小
过纤微相责久乃至于家户为怨一国无复全行之士 (第 21a 页)
事则曰非杜如晦莫能筹之及杜如晦至竟以玄龄之
策此又同心图国不为党也何者为党汉书称 朱博

咸相为腹心背公死党(萧育少与 (第 38a 页)
朱博
陈咸为友著闻/当世育与博后有隙不能终)
东汉周福房植各以其党相倾议论相轧故汉朝朋党
始于甘陵二部(初 (第 38a 页)
  翟方进劾陈咸等奏(汉书/)
立素行积为不善众人所共知邪臣自结附托为党庶
几立与政事欲获其利今立斥逐就国所交结尤著者
不宜备大臣为郡守案后 将军朱博
钜鹿太守孙闳故
光禄大夫陈咸与立交通厚善相与为腹心有背公死
党之信欲相攀援死而后已皆内有不仁之性而外 …… (第 11a 页)
  朱博复置御史大夫奏(汉书/)
帝王之道不必相袭各繇时务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
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

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今更为大
司空与丞相同位未获嘉祐故事选郡国守相高第为
中二千石选中二千石为御史大夫任职者为丞相位
次有序所以尊圣德重国相也今中二千石未更御史
大夫而为丞相权轻非所以重国政也臣愚以为大司
空官可罢复置御史大夫遵奉旧制臣愿尽力以御史
大夫为百寮率
   朱博
复刺史奏(汉书/) (第 17a 页)
 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

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作陈涉世
家而叙项羽本纪则云秦亡其道豪桀并扰项梁
业之子羽接之杀庆救赵诸侯立之诛婴背怀天
下非之作项羽本纪盖奋于锄挺以云秦者起于
陈涉项羽次之高祖又次之故汉初以字行者惟
称陈涉项羽刘季张子房此外未有以字行者皆
以灭秦而救天下于涂炭故也
古人称字最尊某尝因张行甫谓记又不当呼胡子
仁仲张子敬夫 朱子元
晦而告之曰仪礼子孙于
祖祢皆称字孔门弟子皆谓夫子为仲尼孟子又
子思弟子也亦称仲尼汉魏后只称仲尼虽今人 (第 29a 页)
   有原堂记
半亩方塘一镜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子诗也朱元明摘诗中有原二字
名其堂夫水有原则活活则清无原则死死则污理之
在人心犹水之在地中昼夜生生而不竭是之谓有原
心理之发见犹原泉之初出毋滑坏毋阏绝将混混乎
其来常活而常清矣彼污地之聚无原泉之生虽或一
勺之多死水耳臭腐之区泥涂之窟黄浊渟滀枯涸立

至胡可以镜而又乌取天光云影于其间哉审乎是君
子于此心之理其可以滑坏阏绝于其原乎果行育德
在易取山下出泉之象育之果之不滑不阏之谓也孟
子曰仁义礼智四端扩而充之若泉之始达孟子之学
传于 朱子元
明氏而𣲖其𣲖则亦学朱而原其原可也
朱子之学类非俗儒之所讲闻思之思之重思之思而
得得而学学而成焉朱 (第 7a 页)
   百泉轩记
昔孟子之言道也曰若泉始达曰原泉混混泉乎泉乎
何取于泉也泉者水之初出也易八卦之中坎为水六
十四卦之中有坎者十五水之在天为云为雨而在地
则为泉故坎十五卦象水者十一象云者二象雨者一
独下坎上艮之蒙水出山下其象为泉而以拟果行育
德之君子岳麓之泉山下之泉也岳麓书院在潭城之
南湘水之西衡山之北固为山水绝佳之处书院之右

有泉不一如雪如冰如练如鹤自西而来趋而北折而
东环绕而南注为清池四时澄澄无毫发滓万古涓涓
无须臾息屋于其间为百泉轩又为书院绝佳之境
子元
晦张子敬夫聚处同游于岳麓也昼而燕坐夜而
栖宿必如是也二先生之酷爱泉是也盖非止于玩物
适情而已逝者如斯 (第 9a 页)
鞭 却望 朱注青 或云即徐州穆陵关未知)
(是否晦吴均诗霭霭隐青林趣楚辞云雾会兮/日冥 前汉朱博
传告外 驾注趣读曰促)
  赠李白(鹤注公与白相别当在天宝四载之秋故/云秋来相顾尚飘蓬李集有鲁郡石 (第 36a 页)
  (成都尹而此诗作/于宝应元年之春)
汲黯匡君切廉颇出将(去/声)频直词才不世雄略动(一作/用)
如神政简移风速诗清立意新(从中丞叙起官汲黯匡/君严昔为谏 廉颇出)
(将今再为节度直词故能匡君雄略故堪出将节镇本/系府尹故其政简武将而具文才故其诗清 汉书汲)
(黯字长孺武帝召为大中大夫数切谏上史记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伐齐大破之取晋阳拜为 卿以勇气闻)
(于诸侯公汉书杜周传 朱博
忠信勇猛材略不世出俗/孙权曰 瑾雄略过人 史记太公至国修政因其)
(简其礼诗汉王章传赞韩延寿厉善 (第 4b 页)
(馀波入于流沙后刘桢诗绮丽不可忘奉尊徐景休参同/契序立法以传 贤 前汉朱博
传 旧制杜预左)
(传序据旧例而发义令宋书谢灵运传自灵均以来多/历年代 魏志太祖 曰邴 (第 2a 页)
  (注此大历四年秋潭州作豫唐书元帅/副元帅府有行军参谋关 军中机密)
恭惟同自出妙选(去/声)异高标入幕知孙楚披襟得郑侨

丈人藉才地门阀冠(去/声)云霄老矣逢迎拙相于契托饶
(从卢叙起亲谊交情官序才地俱见于此秋孙楚切参/谋郑侨聘晋比使长沙 王褒颂恭惟春 惟思也)
(朱注同自出盖参谋之母与公毋皆崔氏也黄鹤引公/祖母卢氏非 左传我之所自出尔雅男子谓姊妹之)
(子曰出标语林琅琊王镇广陵妙选僚佐披世说李元/礼高自 持 王僧孺序道合神遇投分 襟 左传)
(季札聘郑见子产如旧相识赍世说王恂自计才地必/应在已 朱注 前汉朱博
传 阀阅诣府车千秋传千)
(秋无阀阅劳注阀积功也阅所经也唐六品以上通用/乌头大门又曰表揭又曰阀阅义 (第 6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