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钟簴铭
周因殷礼损益可知汉因于周犹若重规人曰秦器事
有可施鸿钟怒簴物得其宜声扬远闻文耀委迤
漏刻铭(玉海摘昏明数句为晋李充铭注云艺/文有后汉李尤铭又有 李充 铭今考艺)
(文两载/并作尤)
昔在先圣配天垂则仰釐七曜俯顺神德力(一作/乃)建日
官俾立漏 (第 19b 页)
周因殷礼损益可知汉因于周犹若重规人曰秦器事
有可施鸿钟怒簴物得其宜声扬远闻文耀委迤
漏刻铭(玉海摘昏明数句为晋李充铭注云艺/文有后汉李尤铭又有 李充 铭今考艺)
(文两载/并作尤)
昔在先圣配天垂则仰釐七曜俯顺神德力(一作/乃)建日
官俾立漏 (第 19b 页)
灶铭
燧人造火灶龙以兴五行接备阴阳相乘
漏刻铭(古文苑○玉海摘昏明数句为晋李充/铭注云艺文有后汉李尤铭又有 李充)
( 铭今考艺文/两载并作尤)
昔在先圣配天垂则仰釐七曜俯顺坤德力建日官俾
立漏刻昏明既序景曜不忒唐命羲和 (第 8b 页)
燧人造火灶龙以兴五行接备阴阳相乘
漏刻铭(古文苑○玉海摘昏明数句为晋李充/铭注云艺文有后汉李尤铭又有 李充)
( 铭今考艺文/两载并作尤)
昔在先圣配天垂则仰釐七曜俯顺坤德力建日官俾
立漏刻昏明既序景曜不忒唐命羲和 (第 8b 页)
跋唐御史台精舍记
汉史列传具载包咸刘淑檀敷 李充 所立精舍而唐御史台精
舍史缺弗录盖彼四人者皆以讲授诸生此则以奉浮屠氏故
略之耳幸有此碑可存当时故事也 (第 9b 页)
汉史列传具载包咸刘淑檀敷 李充 所立精舍而唐御史台精
舍史缺弗录盖彼四人者皆以讲授诸生此则以奉浮屠氏故
略之耳幸有此碑可存当时故事也 (第 9b 页)
跋馆本十七帖
唐贞观元年诏京官职事五品以上子嗜书者二十四
人隶宏文馆习书出禁中法书以授之寻又置拓书三
人此馆本之始也开元六年命整理御府古今工书钟
王等迹得一千五百一十卷视贞观时无所增成龙朔
三年装进馆内法书至九百四十九卷然则当时馆本
必不止十七帖此十七帖特以世所共传而其后有敕
勒充馆本故名之曰馆本十七帖耳卷尾有僧权二字
不完是梁之徐僧权云
跋唐御史台精舍记
汉史列传具载包咸刘淑檀敷 李充 所立精舍而唐御
史台精舍史缺弗录盖彼四人者皆以讲授诸生此则
以奉浮屠氏故略之耳幸有此碑可存当时故事也 (第 61a 页)
唐贞观元年诏京官职事五品以上子嗜书者二十四
人隶宏文馆习书出禁中法书以授之寻又置拓书三
人此馆本之始也开元六年命整理御府古今工书钟
王等迹得一千五百一十卷视贞观时无所增成龙朔
三年装进馆内法书至九百四十九卷然则当时馆本
必不止十七帖此十七帖特以世所共传而其后有敕
勒充馆本故名之曰馆本十七帖耳卷尾有僧权二字
不完是梁之徐僧权云
跋唐御史台精舍记
汉史列传具载包咸刘淑檀敷 李充 所立精舍而唐御
史台精舍史缺弗录盖彼四人者皆以讲授诸生此则
以奉浮屠氏故略之耳幸有此碑可存当时故事也 (第 61a 页)
诗品中
一品之中略以世代为先后不以优劣为诠次又其人
既往其文克定今所寓言不录存者夫属词比事乃为
通谈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驳奏宜穷往烈至
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
台多悲风亦唯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
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颜延谢
庄尤无繁密于时化之故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抄
近任昉王元长等辞不贵奇竞须新事尔来作者寖以
成俗遂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巳甚但自
然英旨罕值其人词既失高则宜加事义虽谢天才且
表学问亦一理乎陆机文赋通而无贬 李充 翰林疏而
不切王微鸿宝密而无裁颜延论文精而难晓挚虞文
志详而博赡颇曰知言观斯数家皆就谈文体而不显
优 (第 9a 页)
一品之中略以世代为先后不以优劣为诠次又其人
既往其文克定今所寓言不录存者夫属词比事乃为
通谈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驳奏宜穷往烈至
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
台多悲风亦唯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
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颜延谢
庄尤无繁密于时化之故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抄
近任昉王元长等辞不贵奇竞须新事尔来作者寖以
成俗遂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巳甚但自
然英旨罕值其人词既失高则宜加事义虽谢天才且
表学问亦一理乎陆机文赋通而无贬 李充 翰林疏而
不切王微鸿宝密而无裁颜延论文精而难晓挚虞文
志详而博赡颇曰知言观斯数家皆就谈文体而不显
优 (第 9a 页)
与徐祯起书
不肖弟与兄既属世谊又忝总角之交兼之气类自
负不羞知已遘乱之后形迹虽疏神往自无间也数
蒙手书见存奖誉过当愧荷愧荷方期尺牍相闻达
其积愫不谓忽遘荒陇盗树之变为人子者土室自
锢不能出为螳臂之奋以死为归其为不类极矣昔 李充 行丧庐墓手刃盗墓树者千古以为美谈始以
为史策之过繇今观之而后知其列于独行孝友之
传为无忝也惭痛之馀自 (第 9a 页)
不肖弟与兄既属世谊又忝总角之交兼之气类自
负不羞知已遘乱之后形迹虽疏神往自无间也数
蒙手书见存奖誉过当愧荷愧荷方期尺牍相闻达
其积愫不谓忽遘荒陇盗树之变为人子者土室自
锢不能出为螳臂之奋以死为归其为不类极矣昔 李充 行丧庐墓手刃盗墓树者千古以为美谈始以
为史策之过繇今观之而后知其列于独行孝友之
传为无忝也惭痛之馀自 (第 9a 页)
在
末俗而皆然讵达人其遂免夫人则绝意时名忘情好
爵教儿学易止占箕子之爻(易/)课子攻书不习扬雄之
论 (李充 论扬雄论秦剧称新之美上封事露才/以耽宠溺情以怀禄素餐所刺何以加焉)但使粗
知成败虽蓬葆以如饴(说文草 (第 14b 页)
末俗而皆然讵达人其遂免夫人则绝意时名忘情好
爵教儿学易止占箕子之爻(易/)课子攻书不习扬雄之
论 (李充 论扬雄论秦剧称新之美上封事露才/以耽宠溺情以怀禄素餐所刺何以加焉)但使粗
知成败虽蓬葆以如饴(说文草 (第 14b 页)
以入朝(卓茂传光武诏以茂为/太傅赐几杖车马后汉)
(书包咸字子良光武时入授太子论语每进见锡以几/杖按 李充 字太逊延平中徵为博士后年八十以为国)
(三老赐/以几杖)五等称觥班臣邻而陪位(周/礼)清文灿烂乐奏三 (第 20a 页)
(书包咸字子良光武时入授太子论语每进见锡以几/杖按 李充 字太逊延平中徵为博士后年八十以为国)
(三老赐/以几杖)五等称觥班臣邻而陪位(周/礼)清文灿烂乐奏三 (第 20a 页)
上言豳国公广表(广为太祖兄邵公颢之孙除/陜州总管以病免毋李以广)
(患忧殁广又以毁薨其故吏仪/同 李充 信等上表加赠太保)
臣闻资孝成忠生民高义旌德树善有国常规窃惟故
豳国公臣广懿亲令望具瞻攸在道冠群后功 (第 34a 页)
(患忧殁广又以毁薨其故吏仪/同 李充 信等上表加赠太保)
臣闻资孝成忠生民高义旌德树善有国常规窃惟故
豳国公臣广懿亲令望具瞻攸在道冠群后功 (第 34a 页)
山。遍历沧海。捐龟组。褫龙章。练金膏。屑琼蕊。浚曲水。
茂兰亭。开礼贤之馆。引贞肥之客。于是谢安孙绰 李充 许
询支遁许迈之俦。若非抗首谢时。即是文章冠代。何尝不
攀胜慕德。夕处朝游。公自为之序。以申其志也。 (第 23b 页)
茂兰亭。开礼贤之馆。引贞肥之客。于是谢安孙绰 李充 许
询支遁许迈之俦。若非抗首谢时。即是文章冠代。何尝不
攀胜慕德。夕处朝游。公自为之序。以申其志也。 (第 23b 页)
。但自然英旨,罕值其人,词既失高,则宜加事义。虽谢天才,且表学问,亦一理乎。陆机《文赋》,通而无贬, 李充《
翰林》,疏而不切,王微《鸿宝》,密而无裁。颜延论文,精而难晓。挚虞《文志》,详而博赡,颇曰知言。观斯
〔质疑〕上下二节。凡言我未见者三。然末语之我未见。遥应首句之我未见。非应中央之我未见也。力不足者。孔子以理推之。而知其必无。又何以疑其有乎。疑其有者。疑有好仁者。疑有恶不仁者。疑有一日用其力于仁者而已。〇又按孔子曰力不足者。中途而废。(见下篇)由是言之。似复有力不足者。然彼所云者道也。此所云者仁也。道体坚高。容或有钻仰而力不足者。为仁由己。岂有力不足者乎。此其别也。
侃曰 李充 曰所好惟仁。无物以尚之也。〇驳曰非也。太上好仁。其次恶不仁。故曰其为仁矣如是。如是其为仁矣者。谓其品 …… (第 189H 页)
子。公子季友奔而旋反。春秋不讥。二子之不得为仁。特以其至善之迹。无所著见也。又岂必求过于无过乎。
李充 曰进无喜色。退无怨色。公家之事。知无不为。忠臣之至也。(见皇疏)〇驳曰非也。忠者忠信也。不专为事君之 (第 199H 页)
侃曰 李充 曰所好惟仁。无物以尚之也。〇驳曰非也。太上好仁。其次恶不仁。故曰其为仁矣如是。如是其为仁矣者。谓其品 …… (第 189H 页)
子。公子季友奔而旋反。春秋不讥。二子之不得为仁。特以其至善之迹。无所著见也。又岂必求过于无过乎。
李充 曰进无喜色。退无怨色。公家之事。知无不为。忠臣之至也。(见皇疏)〇驳曰非也。忠者忠信也。不专为事君之 (第 199H 页)
邢曰不学礼义而学农圃。故曰小人。〇案无逸篇知稼穑艰难。则曰知小人之依。又祖甲逃民间。曰旧为小人。高宗与农人习处。曰爰暨小人。孟子曰并耕者。小人之事。
侃曰襁者以升为之。或云以布为之。今蛮夷犹以布帕裹儿负之背。 李充 云负子以器。(升字可疑。恐是竹字之误。)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 (第 282H 页)
侃曰襁者以升为之。或云以布为之。今蛮夷犹以布帕裹儿负之背。 李充 云负子以器。(升字可疑。恐是竹字之误。)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 (第 282H 页)
补曰及。逮也。知及之。谓睿知足以居大位。无不逮也。〇补曰仁者。牧民之爱也。亲九族章百姓。以及黎民。则仁可以守此位也。易曰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〇补曰得之失之。以位言。〇补曰庄。端严也。涖。临也。庄以涖之。谓威仪无懈怠。政令无戏慢也。〇朱子曰动之。动民也。犹曰鼓舞而作兴之。〇补曰动之以礼。犹言齐之以礼。
包曰知能及治其官。而仁不能守。虽得之。必失之。(邢云虽得禄位。必将失之。)〇 李充 曰夫知及以得。其失也荡。仁守以静。其失也宽。庄涖以威。其失也猛。故必须礼然后和之。以礼制知则精而不荡 (第 323L 页)
包曰知能及治其官。而仁不能守。虽得之。必失之。(邢云虽得禄位。必将失之。)〇 李充 曰夫知及以得。其失也荡。仁守以静。其失也宽。庄涖以威。其失也猛。故必须礼然后和之。以礼制知则精而不荡 (第 323L 页)
四库全书总目。魏何晏注,宋邢炳疏。集解所引十三家。今本各题曰某氏。皇侃义疏则均题其名。(实十三家。晋太保河东卫瓘字伯玉。晋中书令兰陵缪播字审则。晋广陵太守高平栾肇字永初。晋黄门郎颖川郭象字子元。晋司徒济阳蔡谟字道明。晋江夏太守陈国袁宏字叔度。晋著作郎济阳江厚字思俊。晋抚军长史蔡溪字子叔。晋中书郎江夏 李充
字宏度。晋廷尉太原孙绰字兴公。晋散骑常侍陈留周坏字道夷。晋中书令颖阳范宁字武子。晋中书令琅琊王珉字季 (第 251H 页)
宋范瞱撰。唐章怀太子贤。与刘讷言革希元等注。初后汉明帝诏班固与陈宗,尹敏,孟冀作世祖本纪及功臣传。后有刘珍, 李充 作建武后至永初间纪传。又命伏无忌,黄景作诸王王子恩泽侯。并单于,西羌传及地理志。又边韶,崔湜,朱穆, (第 264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