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答刘歆书
雄叩头赐命谨至又告以田仪事事穷竟白案显出甚
厚甚厚田仪与雄同乡里幼稚为邻长艾相爱视觊动
精采似不为非者故举至之雄之任也不意淫迹暴
于官朝今举者怀赧而低眉任者含声而冤舌知人之
德尧犹病诸雄何惭焉叩头叩头又敕以殊言十五卷
君何由知之谨归诚底里不敢违信雄少不师章句亦
于五经之训所不解尝闻先代輶轩之使奏籍之书皆
藏于周秦之室及其破也遗弃无见之者独蜀人有严
君平临邛林闾翁孺者深好训诂犹见輶轩之使所奉
言翁孺与雄外家牵连之亲又君平过误有以私遇少
而与雄也君平财有千言耳翁孺梗概之法略有翁孺
往数岁死归蜀郡掌氏子无子而去而雄始能草文先
作县邸铭王佴颂阶闼铭及成都城四隅铭蜀人有 杨
庄 者为郎诵之于成帝成帝好之以为似相如雄遂以 (第 29a 页)
雄叩头赐命谨至又告以田仪事事穷竟白案显出甚
厚甚厚田仪与雄同乡里幼稚为邻长艾相爱视觊动
精采似不为非者故举至之雄之任也不意淫迹暴
于官朝今举者怀赧而低眉任者含声而冤舌知人之
德尧犹病诸雄何惭焉叩头叩头又敕以殊言十五卷
君何由知之谨归诚底里不敢违信雄少不师章句亦
于五经之训所不解尝闻先代輶轩之使奏籍之书皆
藏于周秦之室及其破也遗弃无见之者独蜀人有严
君平临邛林闾翁孺者深好训诂犹见輶轩之使所奉
言翁孺与雄外家牵连之亲又君平过误有以私遇少
而与雄也君平财有千言耳翁孺梗概之法略有翁孺
往数岁死归蜀郡掌氏子无子而去而雄始能草文先
作县邸铭王佴颂阶闼铭及成都城四隅铭蜀人有 杨
庄 者为郎诵之于成帝成帝好之以为似相如雄遂以 (第 29a 页)
庐陵杨氏重修大同谱序
昔金人败盟破建康忠襄杨公不屈死之其后韩侂胄
专权而文节公复抱愤不食死自古贤者之作其居之
相去世之相后未有能同者也二公同出虞部侍郎辂
之后而又共生其时故杨氏之族遂为庐陵诸大姓重
杨氏既以忠义闻天下天下之人亦莫不向慕之凡杨
姓出于江南而失所传者往往自谓为二公后故庐陵
之杨遂为天下诸杨姓重虽真赝不可穷诘要之在庐
陵者固自若也庐陵诸族多自吉水湴塘 杨庄 徙 (第 11a 页)
杨庄
以忠襄名湴塘以文节名诸族有不自湴塘 (第 11a 页)
杨庄 徙者
虽在吉水不得称雄长于诸邑故谱庐陵杨氏者必由
吉水而在吉水尤以出于湴塘 (第 11a 页)
杨庄 为重同出于湴塘 (第 11a 页)
杨庄 虽居相去世相后甚远诸大姓莫有弹压者矣明 …… (第 11a 页)
八九公而复之贞
靖长孺之文惠为甚著其德善勋业可诵法者世有其
人不特忠襄文节尔矣而卒使是谱重者乃在湴塘 杨
庄 何欤诗曰人之秉彝好是懿德尊贤有等礼之所自
生也好德矣而尊之有等其小大卑尊非亲亲之情得
而掩之妻不敢以 (第 12a 页)
昔金人败盟破建康忠襄杨公不屈死之其后韩侂胄
专权而文节公复抱愤不食死自古贤者之作其居之
相去世之相后未有能同者也二公同出虞部侍郎辂
之后而又共生其时故杨氏之族遂为庐陵诸大姓重
杨氏既以忠义闻天下天下之人亦莫不向慕之凡杨
姓出于江南而失所传者往往自谓为二公后故庐陵
之杨遂为天下诸杨姓重虽真赝不可穷诘要之在庐
陵者固自若也庐陵诸族多自吉水湴塘 杨庄 徙 (第 11a 页)
杨庄
以忠襄名湴塘以文节名诸族有不自湴塘 (第 11a 页)
杨庄 徙者
虽在吉水不得称雄长于诸邑故谱庐陵杨氏者必由
吉水而在吉水尤以出于湴塘 (第 11a 页)
杨庄 为重同出于湴塘 (第 11a 页)
杨庄 虽居相去世相后甚远诸大姓莫有弹压者矣明 …… (第 11a 页)
八九公而复之贞
靖长孺之文惠为甚著其德善勋业可诵法者世有其
人不特忠襄文节尔矣而卒使是谱重者乃在湴塘 杨
庄 何欤诗曰人之秉彝好是懿德尊贤有等礼之所自
生也好德矣而尊之有等其小大卑尊非亲亲之情得
而掩之妻不敢以 (第 12a 页)
扬雄答刘歆书
雄叩头赐命谨至又告以田仪事事穷竟白案显出甚
厚甚厚田仪与雄同乡里幼稚为邻长艾相更视觊动
精采似不为非者故举至之雄之任也不意淫迹污暴
于官朝今举者怀赧而低眉任者含声而冤舌知人之
德尧犹病诸雄何惭焉叩头叩头又敕以殊言十五卷
君何由知之谨归诚底里不敢违信雄少不师章句亦
于五经之训所不解尝闻先代輶轩之使奏籍之书皆
藏于周秦之室及其破也遗弃无见之者独蜀人有严
君平临邛林闾翁孺者深好训诂犹见輶轩之使所奉
言翁孺与雄外家牵连之亲又君平过误有以私遇少
而与雄也君平财有千言耳翁孺梗概之法略有翁孺
往数岁死妇蜀郡掌氏子无子而去而雄始能草文先
作县邸铭王佴颂阶闼铭及成都城四堣铭蜀人有 杨
庄 者为郎诵之于成帝成帝好之以为似相如雄遂以
此得外见此数者皆都水君常见也故不复奏雄为郎
之岁自奏少不得 …… (第 7a 页)
书之疑于理为长今按扬雄本传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文选李周翰注汉书云子云当作)
(绵竹颂成帝时直宿 杨庄 诵此文成帝曰此似相如之/文庄曰非也此臣邑人扬子云帝即召见葛洪西京杂)
(记云扬子云好事尝怀铅提椠从诸 (第 9a 页)
雄叩头赐命谨至又告以田仪事事穷竟白案显出甚
厚甚厚田仪与雄同乡里幼稚为邻长艾相更视觊动
精采似不为非者故举至之雄之任也不意淫迹污暴
于官朝今举者怀赧而低眉任者含声而冤舌知人之
德尧犹病诸雄何惭焉叩头叩头又敕以殊言十五卷
君何由知之谨归诚底里不敢违信雄少不师章句亦
于五经之训所不解尝闻先代輶轩之使奏籍之书皆
藏于周秦之室及其破也遗弃无见之者独蜀人有严
君平临邛林闾翁孺者深好训诂犹见輶轩之使所奉
言翁孺与雄外家牵连之亲又君平过误有以私遇少
而与雄也君平财有千言耳翁孺梗概之法略有翁孺
往数岁死妇蜀郡掌氏子无子而去而雄始能草文先
作县邸铭王佴颂阶闼铭及成都城四堣铭蜀人有 杨
庄 者为郎诵之于成帝成帝好之以为似相如雄遂以
此得外见此数者皆都水君常见也故不复奏雄为郎
之岁自奏少不得 …… (第 7a 页)
书之疑于理为长今按扬雄本传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文选李周翰注汉书云子云当作)
(绵竹颂成帝时直宿 杨庄 诵此文成帝曰此似相如之/文庄曰非也此臣邑人扬子云帝即召见葛洪西京杂)
(记云扬子云好事尝怀铅提椠从诸 (第 9a 页)
乱自此豪猾侵隐之弊尽革而小民均沾减徵之惠于
民生国计未必无小补矣所有各官贤否功罪除原任
绍兴府通判 杨庄 委丈滋弊报册多讹原任象山县知
县唐师锡索例纵下田粮之欺隐独多原任开化县知
县王文昌𣲖则徇私闾阎之怨 (第 15a 页)
民生国计未必无小补矣所有各官贤否功罪除原任
绍兴府通判 杨庄 委丈滋弊报册多讹原任象山县知
县唐师锡索例纵下田粮之欺隐独多原任开化县知
县王文昌𣲖则徇私闾阎之怨 (第 15a 页)
医寿官杨村吕翁墓志铭
江阴杨村吕翁卒而其从子应钟丧之哀曰天乎自吾
父逝而吾伯父犹吾父也吾伯父不子吾弟应律以夭
而吾犹子也而今已矣其如何则又曰夫死生命之恒
也蕃悴数之值也窀穸人之归也金石事之永也吾其
从史家乞一言以殉吾伯父地下矣斋而诣余泣请铭
余雅闻吕翁为人而又悲应钟指不敢辞吕翁者讳讲
字明学所居 杨庄 因号之杨村云吕翁非实吕姓也吕 (第 53b 页)
江阴杨村吕翁卒而其从子应钟丧之哀曰天乎自吾
父逝而吾伯父犹吾父也吾伯父不子吾弟应律以夭
而吾犹子也而今已矣其如何则又曰夫死生命之恒
也蕃悴数之值也窀穸人之归也金石事之永也吾其
从史家乞一言以殉吾伯父地下矣斋而诣余泣请铭
余雅闻吕翁为人而又悲应钟指不敢辞吕翁者讳讲
字明学所居 杨庄 因号之杨村云吕翁非实吕姓也吕 (第 53b 页)
何耶然杨氏既多所至迭盛予尝观其阃乡谱大同谱
四院谱龙图谱靖共两院谱蜀中院谱渡江院谱浙院
谱浦城谱吉水 杨庄 谱上径谱湴塘谱小南江谱今翰
林杨公士奇所辑泰和谱何其随寓而盛也龙图已上
不待言矣其曰靖共者长安坊名其 …… (第 36a 页)
乱取以去俸钱所入至逾百万禄仕之
盛古未有也李唐之乱播迁东西浙院之盛相吴越王
六十馀年与钱氏相终始吉水 杨庄 湴塘自侍郎长子
锐次子鋋始迁居其地文节序称二族入国朝来至于
今第进士者十有三人 (第 36b 页)
杨庄 居其九曰丕曰纯师曰安平
曰求曰同曰邦乂曰迈曰炎正曰梦信湴塘居其四曰
存曰杞曰辅世曰万里杨氏自太尉以来 …… (第 36b 页)
有传矣而十三人之中公父子及一孙一家而四人焉
忠襄公即邦乂而万里则文节公也观其自叙盖亦以
为 杨庄 湴塘之极盛也浦城谱亦出自湴塘而至文公
大年始盛及元延祐中公十世孙杨载字仲宏又以诗
名显亦有光于湴塘也 (第 37a 页)
四院谱龙图谱靖共两院谱蜀中院谱渡江院谱浙院
谱浦城谱吉水 杨庄 谱上径谱湴塘谱小南江谱今翰
林杨公士奇所辑泰和谱何其随寓而盛也龙图已上
不待言矣其曰靖共者长安坊名其 …… (第 36a 页)
乱取以去俸钱所入至逾百万禄仕之
盛古未有也李唐之乱播迁东西浙院之盛相吴越王
六十馀年与钱氏相终始吉水 杨庄 湴塘自侍郎长子
锐次子鋋始迁居其地文节序称二族入国朝来至于
今第进士者十有三人 (第 36b 页)
杨庄 居其九曰丕曰纯师曰安平
曰求曰同曰邦乂曰迈曰炎正曰梦信湴塘居其四曰
存曰杞曰辅世曰万里杨氏自太尉以来 …… (第 36b 页)
有传矣而十三人之中公父子及一孙一家而四人焉
忠襄公即邦乂而万里则文节公也观其自叙盖亦以
为 杨庄 湴塘之极盛也浦城谱亦出自湴塘而至文公
大年始盛及元延祐中公十世孙杨载字仲宏又以诗
名显亦有光于湴塘也 (第 37a 页)
后山集卷二十二 宋 陈师道 撰
理究
世谓孔老同时非也孟子辟杨墨而不及老荀子非墨
老而不及 杨庄 子先六经而墨宋慎次之关老又次之
庄惠终焉其关阳之后孟荀之间乎
杨关老庄四家本同而末异杨氏存身而绝物关 (第 1a 页)
理究
世谓孔老同时非也孟子辟杨墨而不及老荀子非墨
老而不及 杨庄 子先六经而墨宋慎次之关老又次之
庄惠终焉其关阳之后孟荀之间乎
杨关老庄四家本同而末异杨氏存身而绝物关 (第 1a 页)
等篇溢于雄传及蓺文志外者甚多而轻置訾议岂应
劭杜预晋灼及隋唐诸儒咸莫之考实邪常璩华阳国
志于林闾翁孺 杨庄 并云见杨子方言李善注文选引
张伯松曰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亦直称杨雄方言
曰可證歆雄遗荅书附入方言卷末 (第 13a 页)
劭杜预晋灼及隋唐诸儒咸莫之考实邪常璩华阳国
志于林闾翁孺 杨庄 并云见杨子方言李善注文选引
张伯松曰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亦直称杨雄方言
曰可證歆雄遗荅书附入方言卷末 (第 13a 页)
待诏长杨赋序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召雄待诏承明之庭善曰雄答刘歆书)
(曰雄作成都城四隅铭蜀人有 杨庄 者为朗诵之于成/帝以为似相如雄遂以此得见 旧书令狐楚传家世)
(儒素儿童时已学属文弱冠应进士贞元七 (第 28a 页)
(曰雄作成都城四隅铭蜀人有 杨庄 者为朗诵之于成/帝以为似相如雄遂以此得见 旧书令狐楚传家世)
(儒素儿童时已学属文弱冠应进士贞元七 (第 28a 页)
又
丈人家住笔峰下玉气有似蓝田山椰酒熟时春滟潋
山香舞处花斓斑伶官石作钟磬响少女潮带鱼龙还
险穴已平沧海角仙家不啻白云间
我常被酒玉山堂风物于人引兴长银丝尊荐野鸭炙
金粟瓜取西 杨庄 山头云气或成虎溪上仙人多讶羊
何处行春柘枝鼓阆州竹枝歌女郎
娄江姚文奂子章
玉山之堂湖水东朝来佳 (第 12b 页)
丈人家住笔峰下玉气有似蓝田山椰酒熟时春滟潋
山香舞处花斓斑伶官石作钟磬响少女潮带鱼龙还
险穴已平沧海角仙家不啻白云间
我常被酒玉山堂风物于人引兴长银丝尊荐野鸭炙
金粟瓜取西 杨庄 山头云气或成虎溪上仙人多讶羊
何处行春柘枝鼓阆州竹枝歌女郎
娄江姚文奂子章
玉山之堂湖水东朝来佳 (第 12b 页)
扬子云(也雄少好学年四十馀自蜀来游/善曰汉书曰扬雄字子云蜀郡人)
(待诏岁馀为郎中给事黄门卒桓谭新/京师大司马王音召以为门下史荐雄)
(而内之明日遂卒然旧有集注者并篇/论曰雄作甘泉赋一首始成梦肠出收)
(类此/翰曰扬雄家贫好学每制作慕/内具列其姓名亦称臣善以相别佗皆) (杨庄 诵此文帝曰此似相如之文庄曰/相如之文尝作绵竹颂成帝时直宿郎)
(黄门侍郎时帝为赵飞燕无子往祠甘/非也 (第 1b 页)
此臣邑人扬子云帝即召见拜为)
(因作此赋以讽之也/泉宫雄以制度壮丽)
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书曰雄作成都/善曰雄荅刘歆)
(遂以此得见/良曰客则 杨庄 也荐进也雄文则绵竹颂也/城四隅铭蜀人有 (第 1b 页)
杨庄 者为郎诵之于成帝以为似相如雄)
(相如也/相如司马)上方郊祀甘泉泰畤(止)汾阴后土以求
继嗣(一祠坛 (第 1b 页)
(待诏岁馀为郎中给事黄门卒桓谭新/京师大司马王音召以为门下史荐雄)
(而内之明日遂卒然旧有集注者并篇/论曰雄作甘泉赋一首始成梦肠出收)
(类此/翰曰扬雄家贫好学每制作慕/内具列其姓名亦称臣善以相别佗皆) (杨庄 诵此文帝曰此似相如之文庄曰/相如之文尝作绵竹颂成帝时直宿郎)
(黄门侍郎时帝为赵飞燕无子往祠甘/非也 (第 1b 页)
此臣邑人扬子云帝即召见拜为)
(因作此赋以讽之也/泉宫雄以制度壮丽)
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书曰雄作成都/善曰雄荅刘歆)
(遂以此得见/良曰客则 杨庄 也荐进也雄文则绵竹颂也/城四隅铭蜀人有 (第 1b 页)
杨庄 者为郎诵之于成帝以为似相如雄)
(相如也/相如司马)上方郊祀甘泉泰畤(止)汾阴后土以求
继嗣(一祠坛 (第 1b 页)
跋赵子昂书东坡定惠院海棠诗后
定惠院在黄州海棠在院东小山之上公初谪黄每岁
花盛时必携客载酒往游公未去黄而园巳易主然至
于今读此诗者如亲游其处物因人而传信哉评者谓
此诗海棠千载所无此纸又赵文敏公所书岂非二妙
而宋学士梁石门表然人望皆有题焉可宝也巳
书揭学士杨氏忠节祠记后
按杨氏自唐天祐中刑部员外郎承休使江南杨行密
乱不得归遂家焉此 杨庄 湴塘之祖也自唐祭酒膳从
僖宗入蜀者安成之祖也虽皆居庐陵而所从来者实
异揭文安公为此记称庐陵之杨自蜀徙 (第 1b 页)
盖公止见安
成之谱以为 杨庄 湴塘皆同出此故误耳安成之族正
议大夫知肇庆府事仲谨乏嗣以其先 (第 1b 页)
杨庄 湴塘同 (第 1b 页)
出汉太尉乃之湴塘求叔先之子圭孙为嗣更名孖仕
为赣州路总管吏部侍郎孖之子知昆山州事学文不
忘其父所生以私钱复文节故居又割田百亩建忠节
祠故孖学文皆得列祠祀中而求记者实学文之子元
正也孖之所生虽出于江南而所为后者则出于蜀元
正之所藏文安之所见者盖蜀之谱此记之所以误也
今东平知州玚字季琛 杨庄 之出也往年来京师过余
语其故甚悉近其子监察御史黻为余致此记谨备识 (第 2a 页)
定惠院在黄州海棠在院东小山之上公初谪黄每岁
花盛时必携客载酒往游公未去黄而园巳易主然至
于今读此诗者如亲游其处物因人而传信哉评者谓
此诗海棠千载所无此纸又赵文敏公所书岂非二妙
而宋学士梁石门表然人望皆有题焉可宝也巳
书揭学士杨氏忠节祠记后
按杨氏自唐天祐中刑部员外郎承休使江南杨行密
乱不得归遂家焉此 杨庄 湴塘之祖也自唐祭酒膳从
僖宗入蜀者安成之祖也虽皆居庐陵而所从来者实
异揭文安公为此记称庐陵之杨自蜀徙 (第 1b 页)
盖公止见安
成之谱以为 杨庄 湴塘皆同出此故误耳安成之族正
议大夫知肇庆府事仲谨乏嗣以其先 (第 1b 页)
杨庄 湴塘同 (第 1b 页)
出汉太尉乃之湴塘求叔先之子圭孙为嗣更名孖仕
为赣州路总管吏部侍郎孖之子知昆山州事学文不
忘其父所生以私钱复文节故居又割田百亩建忠节
祠故孖学文皆得列祠祀中而求记者实学文之子元
正也孖之所生虽出于江南而所为后者则出于蜀元
正之所藏文安之所见者盖蜀之谱此记之所以误也
今东平知州玚字季琛 杨庄 之出也往年来京师过余
语其故甚悉近其子监察御史黻为余致此记谨备识 (第 2a 页)
思贻先生杨君墓志铭
先生讳肇字仲基一字伯开思贻者所居堂名乡里因
以号先生焉杨氏之先出关西唐末由长安徙杭宋又
徙吉又自吉水之 杨庄 徙西昌自徙西昌至先生十有
五世曾祖讳景行元延祐乙卯进士官至翰林待制洪
熙中赠少傅兼华盖殿大学士元史有 (第 6a 页)
先生讳肇字仲基一字伯开思贻者所居堂名乡里因
以号先生焉杨氏之先出关西唐末由长安徙杭宋又
徙吉又自吉水之 杨庄 徙西昌自徙西昌至先生十有
五世曾祖讳景行元延祐乙卯进士官至翰林待制洪
熙中赠少傅兼华盖殿大学士元史有 (第 6a 页)
不敏而不表也谨
述其所知大槩而为之表庶俾其后人知永久而不忘
焉
杨彦威墓表
吾杨氏宋盛际自吉水 杨庄 徙泰和又六世至尚真府
君二子皆承事郎伯德明仲德宽始析二派子孙日繁
丰腴甲一邑而诗书礼义之传袭不衰益盛 (第 6b 页)
述其所知大槩而为之表庶俾其后人知永久而不忘
焉
杨彦威墓表
吾杨氏宋盛际自吉水 杨庄 徙泰和又六世至尚真府
君二子皆承事郎伯德明仲德宽始析二派子孙日繁
丰腴甲一邑而诗书礼义之传袭不衰益盛 (第 6b 页)
(别他皆/类此)
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善曰雄答刘歆书日/雄作成都城四隅铭)
(蜀人有 杨庄 者为郎诵之于成/帝以为似相如雄遂以此得见)上方郊祀甘泉泰畤汾
阴后土以求继嗣(善曰上谓成帝也汉书曰武 (第 1b 页)
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善曰雄答刘歆书日/雄作成都城四隅铭)
(蜀人有 杨庄 者为郎诵之于成/帝以为似相如雄遂以此得见)上方郊祀甘泉泰畤汾
阴后土以求继嗣(善曰上谓成帝也汉书曰武 (第 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