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斯衷臣闻皇王之制殊条共贯虽有改制之名无不相
因而立事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周因于
所损益可知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然则虞帝
之三考黜陟周王之六廉察士虽有沿革所取不殊期
于不滥而已陛下 (第 5a 页)
易之道祖述而大用忠敬迭救之教具举而兼行可谓
文质协和礼乐明备之代也然臣闻之孔子曰殷因于
夏礼周因于 殷礼
损益始终若循环然其继周若百代
可知也臣观周之弊也爵赏黩刑罚穷而秦反用刑名
祚因中绝及汉杂以霸道德又下 (第 9b 页)
   对           尚 理
汉阁官仪扬眉可见鲁门丧纪拊膺何言触甲前由竹
符持手稽乙今迹桐杖摧心专城无时垩室云入輀车
尚动落画弩于尊前杯棬犹存飘繐帷于舍下芝泥有
制则五马归来柳翣无因则九雏相失周人已殁合
之前虞漳滨未痊罢淮阳之独卧称赐则元非奏请
出自宸衷言主则今者始为乃关丧后病不堪理河内 (第 10a 页)
三代之作贻范垂训体国绥人虽载祀绵(一作/延)长德泽
深远皆因循辙迹故弗易其事孔子曰殷因于夏礼周
因于 殷礼
所损益可知也未有踵七雄交争(一作/战)之末
继六籍焚如之后帝典缺而更张淳风醨而载洽若夫
汉氏之难者 (第 16a 页)
之人负才之豪当生奸计竞尊
其主是所谓时移势异万国虽贤不可复建设使黄帝
更出亦不议之矣是故孔子曰周因于 殷礼
所损益可 (第 9b 页)
   兖州曲阜县孔子庙碑   李 邕
尝观元化阴藏上帝玄造虽道远不际而运行有符扬
𣙜大抵宣考神用逮(一作/建)人统之可复补天秩之将颓
其揆一也昔蚩尤怙贼厥弟骄兵巨力朋徒合绪连祸
则黄帝兴圣首(一作/重)出群龙推下济以君人儆勤略以
勘乱逮至横流方割包山其咨转死为鱼鲜食不粒则
尧禹并迹振拔殷(一作/隐)忧导百川康四国粤若 殷礼
(第 1b 页)
刍一束倬彼韦公赠 殷礼
缛善乎崔子理感情属相识
有素见览(集作/贤)增勖登君词赋于云台之上藏君齿发
于缑山之曲缑氏山兮山上云 (第 13a 页)
  武宗皇帝尊谥诏(毛纪/)
诏曰自古人君德施于当时咸有显号隆名以祔于庙

享传诸万世我朝列圣相承率由兹典有不可易者恭
惟皇兄大行皇帝以英武之资刚健之德嗣登宝祚十
有七年于兹矣任贤图政节用阜民克诘戎兵屡平僭
乱渊虑弗遑于寝食皇威昭布于迩遐真有安不忘危
持盈保泰之志用是宇内咸宁蛮夷率服边陲晏然治
平之兴方有望于今日夫何不幸龙驭上宾天下臣民
攀号莫逮顾予凉薄肇缵鸿基允惟付托之艰方深在
疚之痛追慕遗烈率遵旧章谨命在廷文武群臣参稽

礼文议荐谥号博采众论恊于至公乃于今年五月八
日祗告天地宗庙社稷奉册宝恭上大行皇帝尊谥曰
承天达道昭德显功宏仁思孝毅皇帝庙号武宗呜呼
盛德发乎乾纲实揄扬之莫罄徽称荐乎 殷礼
尚昭显
于无穷布告万方咸宜知悉
  世宗皇帝遗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以宗人入继大统获奉宗庙四
十五载 (第 6b 页)
少温
不减之用之强赢温不下之至于迟速温不后之故得
及秋冬之月赴有警之期不敢忘恩而遗力也温之到
蜀共誉 殷礼
虽臣无境外之交亦有可原也境外之交
谓无君命而私相从非国事而阴相闻者也若以命行
既修君好因叙已情亦使臣 (第 17b 页)
者有
改制之名亡变道之实然夏上忠殷上敬周上文者所
继之救当用此也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周因于 殷礼
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 (第 24a 页)
矢而不发也伏于今年六月睹车驾往天寿山躬
谒二陵京师之人无有大小拜手稽首瞻望咨嗟以为
圣天子大孝将以称 殷礼
展明禋而勤孝思也虽仆之 (第 22a 页)
            明 贺复徵 编
书五十四
  谢陈玉垒相公(明汤显祖/)
阁下会昌启运大录凝祥虹玉早见于天而克岐克嶷
星垒代明于地而有冯有翼 殷礼
配天平格有陈伊陟
周常戴日忠贞若曰君牙帝乃眷于在西俨三垣之上 (第 1a 页)
之教化矣今幸有前圣
遗制之威仪诚可法象而补备之经纪可因缘而存著
也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 殷礼

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今大汉继周
久旷大仪未有立礼成乐此贾谊仲舒王吉刘向之徒
所为发愤 (第 12a 页)
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
之周室既微载籍残缺仲尼思存前圣之业乃称曰夏
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 殷礼
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 (第 20a 页)
道南方以
死或又曰舜死葬苍梧二妃从之不及溺死沅湘之间
今谓竹书纪年帝王之没皆曰陟陟升也谓升天也书
殷礼
陟配天言以道终其德恊天也书纪舜之没云
陟者与竹书周书同文也其下言方乃死者所以释陟
为死也地之势东南下 (第 2a 页)
之有馀宁我家之不足籍籍流议
喧喧薄俗名全每困于铄金身没谁恨其埋玉空落长
松千尺讵置生刍一束倬彼韦公赠 殷礼
缛善乎崔子
理感情属相识有素见览增勖澄君词赋于云台之上
藏君齿发于缑山之曲缑氏山兮山上云秦城郊兮郊外 (第 4b 页)
士祭以大夫何不以大夫葬也重先君之命不忍死其
亲也其或重私恩致 殷礼
则亦不可渎于庙不可齿于
先君之亲此会通之宜礼虽不言可以义起矣自夫昧
于宗统者既陷君于夺亲昧于世统者复 (第 10a 页)
见其谓成王以 殷礼
祀周公因诗言白牡以辨明堂位
之诬也足下乃取何休氏周公生有王礼之云诬斯甚
矣鲁郊非礼春秋所书非一端但非 (第 6b 页)
 当告祠堂则主人前期告而后以女行至馆则不必
 再告矣惟醮女之礼未知当行于家或行于馆请裁
 之
一卒哭之祔来教云考祔 殷礼
既练周礼卒哭孔子善 (第 11a 页)
乎昔杜祐之为通典
也凡祭祀郊社亦私采摭诸礼言编排秩叙以为之准
不知孔子之圣犹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 殷礼
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其用礼惟从周恶生今而反古 (第 2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