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库 集部
答张通政(邹观光/)
顷始得门下六月书扼腕世道义形于词不佞抵里杜
门自废视一榻之外便若天涯不复以尺素及长安近
闻吴氏之子犹复狺狺彼岂疑不佞复出故下之石而
不知不佞己绝意仕进矣山中僻不得全疏乃闻部中
覆疏竟借王洪阳公及门下为重而侪丈贻书云诸君
子之誉乃足为誉鸿功等之毁亦足为誉顾不佞何幸
有鸿功之毁以博诸君子之誉也梦白又云冥司捏鬼
胎或以人为禽兽或以禽兽为人信手拈成都无分别
人见其纷纷披衣戴帽而出遂皆望之为人而我乃因
之动无明火焉岂不为鬼所揶揄嗟乎梦白乃以鸿功
非人哉吾安能必鸿功之非而诸君子之是吾不能自
必梦白安能必吾与诸君子为贤而鸿功为不肖息缘
屏虑都无人我都无得丧毁邪誉邪仆平等视之矣
与 唐凝庵 少卿(吴中行/) (第 15a 页)
顷始得门下六月书扼腕世道义形于词不佞抵里杜
门自废视一榻之外便若天涯不复以尺素及长安近
闻吴氏之子犹复狺狺彼岂疑不佞复出故下之石而
不知不佞己绝意仕进矣山中僻不得全疏乃闻部中
覆疏竟借王洪阳公及门下为重而侪丈贻书云诸君
子之誉乃足为誉鸿功等之毁亦足为誉顾不佞何幸
有鸿功之毁以博诸君子之誉也梦白又云冥司捏鬼
胎或以人为禽兽或以禽兽为人信手拈成都无分别
人见其纷纷披衣戴帽而出遂皆望之为人而我乃因
之动无明火焉岂不为鬼所揶揄嗟乎梦白乃以鸿功
非人哉吾安能必鸿功之非而诸君子之是吾不能自
必梦白安能必吾与诸君子为贤而鸿功为不肖息缘
屏虑都无人我都无得丧毁邪誉邪仆平等视之矣
与 唐凝庵 少卿(吴中行/) (第 15a 页)
吴国山碑考序(乙巳)
吴封禅国山碑孙皓所立在今常州荆溪县西南五十
里其文始著录于云麓漫抄厥后吴人卢公武考之加
详焉沈敕荆溪外纪及 唐鹤徵 常州府志亦备载之然
俱不能无讹误且其文字可读者尚多而率皆遗脱盖
由其地处僻人罕得至但得椎拓本摹之故不 (第 12b 页)
吴封禅国山碑孙皓所立在今常州荆溪县西南五十
里其文始著录于云麓漫抄厥后吴人卢公武考之加
详焉沈敕荆溪外纪及 唐鹤徵 常州府志亦备载之然
俱不能无讹误且其文字可读者尚多而率皆遗脱盖
由其地处僻人罕得至但得椎拓本摹之故不 (第 12b 页)
柬于景素仪部
常念今之学者欲学古之人如翁兄仪刑中外信服今
人有馀师矣约情归性权不离经此二语诚千古正论
诸走而之他道者是自昧其性也弟看来闻道还要愚
人愚人得即能守颜子默识颜子之愚又曰参也竟以
鲁得之处今日时不自托于愚鲁不可得也弟与翁兄
并锢山林亦天以成吾两人之志作大官转眼空花山
林原不负人也志山脚底不知走何处佳音未到不知
委作何文字弟于翁兄何敢辞惟所命耳顾弟今下半
年病疟精神未复闻翁兄精神如六十岁人羡之敬附
教诸不尽
柬 唐凝庵 太常
久不问翁起居中间有便非翁相知故不敢托年老大
越喜前一班朋友得讲嘉靖间先辈行事安得不翁是
思哉宪 (第 64a 页)
常念今之学者欲学古之人如翁兄仪刑中外信服今
人有馀师矣约情归性权不离经此二语诚千古正论
诸走而之他道者是自昧其性也弟看来闻道还要愚
人愚人得即能守颜子默识颜子之愚又曰参也竟以
鲁得之处今日时不自托于愚鲁不可得也弟与翁兄
并锢山林亦天以成吾两人之志作大官转眼空花山
林原不负人也志山脚底不知走何处佳音未到不知
委作何文字弟于翁兄何敢辞惟所命耳顾弟今下半
年病疟精神未复闻翁兄精神如六十岁人羡之敬附
教诸不尽
柬 唐凝庵 太常
久不问翁起居中间有便非翁相知故不敢托年老大
越喜前一班朋友得讲嘉靖间先辈行事安得不翁是
思哉宪 (第 64a 页)
荅钱肇阳孝廉
此道四通六辟非诸家所能尽譬之射有中于上有中
于下有中于左右人闻其箭声在的皆以为中然中红
心者自别不上不下不左不右始为妙技圣贤悬的示
人岂一弓所能尽苟于此心未信吾直求自信信心所
以信功令也天命之谓性命犹令也维皇降衷厥有常
性不自尊从是为背功令今人所谓尊功令者盲引群
盲相率入火坑举头天外望者始知惟自性是尊即性
即功令矣门下谓何门下著述既富却宜空诸所有陶
朱能手致数万金亦能散数万金是真汉子门下俯鉴
愚言
简 唐凝庵 太仆
近世谭学以为世间一美事置身其中不肖常云人有
真精神不可掩吾辈惟求所谓真精神者即与古人相 (第 8a 页)
此道四通六辟非诸家所能尽譬之射有中于上有中
于下有中于左右人闻其箭声在的皆以为中然中红
心者自别不上不下不左不右始为妙技圣贤悬的示
人岂一弓所能尽苟于此心未信吾直求自信信心所
以信功令也天命之谓性命犹令也维皇降衷厥有常
性不自尊从是为背功令今人所谓尊功令者盲引群
盲相率入火坑举头天外望者始知惟自性是尊即性
即功令矣门下谓何门下著述既富却宜空诸所有陶
朱能手致数万金亦能散数万金是真汉子门下俯鉴
愚言
简 唐凝庵 太仆
近世谭学以为世间一美事置身其中不肖常云人有
真精神不可掩吾辈惟求所谓真精神者即与古人相 (第 8a 页)
周易广义略序
余尝读左氏传曰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
有数知象居理数之先又读系辞广八卦知六十四卦
中凡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者无不于此乎探赜索隐乃
益叹今人读易尽废象不讲何异擿埴索冥自以为昭
昭揭日月而行也然余之为广义则仍主辅嗣仲达之
注疏与伊川之传以推衍考亭所未备然后博引李鼎
祚集解诸书盖意在即象以显理而非欲离理而专求
之象也(宋史载汉上朱子发著易解以程传为宗包括/古今参和理象为当时所称余广义一书实窃)
(取其/义)如离理求象必将流入于穿凿附会而不可为典
要汉魏以下如郑玄荀爽王肃干宝陆绩虞翻崔憬侯
果诸家都从卦变互卦取义非不时契易旨而穿凿傅
会迂僻不可解者亦往往有之所以自宋迄今世不复
尊信其书也近读来梁山 唐凝庵 钱启新三公论著实
获我心而亦时见其穿穴旁解拨遗程朱正义则又疑
其矫枉之失何玄子总统群言善矣而别裁之功 (第 29a 页)
余尝读左氏传曰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
有数知象居理数之先又读系辞广八卦知六十四卦
中凡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者无不于此乎探赜索隐乃
益叹今人读易尽废象不讲何异擿埴索冥自以为昭
昭揭日月而行也然余之为广义则仍主辅嗣仲达之
注疏与伊川之传以推衍考亭所未备然后博引李鼎
祚集解诸书盖意在即象以显理而非欲离理而专求
之象也(宋史载汉上朱子发著易解以程传为宗包括/古今参和理象为当时所称余广义一书实窃)
(取其/义)如离理求象必将流入于穿凿附会而不可为典
要汉魏以下如郑玄荀爽王肃干宝陆绩虞翻崔憬侯
果诸家都从卦变互卦取义非不时契易旨而穿凿傅
会迂僻不可解者亦往往有之所以自宋迄今世不复
尊信其书也近读来梁山 唐凝庵 钱启新三公论著实
获我心而亦时见其穿穴旁解拨遗程朱正义则又疑
其矫枉之失何玄子总统群言善矣而别裁之功 (第 29a 页)
此履之不变者也。卦自夬来。(上之三)夬之时。通卦为兑。(上一阴)此大虎也。(兑为虎)一阴在上。履虎头也。(夬五六本亦震足)移之为履。则虎文炳然。(中互离)其首在上。(乾为首)一阴所履。乃在虎尾。(夬之末)履虎尾也。兑之乘刚。君子危之。(乾九三)履虎之戒。以乘刚也。〇乾人在上。虎口仰张。(兑为口)而巽股所履。(上互巽)仅得虎尾。(不制口)此必咥之势也。然咥则口嗑。口尚开则非咥也。(兑上坼)君子之志。战战兢兢。若蹈虎尾。则不底于祸。此其象也。〇亨者离德也。(中有离)卦自夬来。柔降于下。(上之三)遂与上应。其德亨也。〇案朱升以离为虎。 唐鹤徵
以乾为虎。(众说纷纭。不能具述。)唯来知德。(字矣鲜)以兑为虎。兑者西方白虎之位也。曲礼云左青龙而右 (第 413H 页)
一行既到 皇都。谢恩之后。即诣礼部陈奏。该部官答以既已改纂。录入会典云。累度呈咨。反覆陈恳。始见翰林 唐鹤徵
文字。疏谬未莹。又不书 桓祖姓讳。一行日进部里。请改多方。且泣且诉。沈郎中玄华谓曰。后日书呈文来。则 (第 405H 页)
诬 天朝。虽许改纂。而会典旧谬。尚袭因循。公到 皇都。谢恩之后。即同一行俱诣礼部。屡度呈咨。始见翰林 唐鹤徵
所纂。疏谬失实。又控请改。多方陈吁。尚书马公使沈郎中玄华改纂。而亲加涂改。至于添入数行语。比唐本最为 (第 306L 页)
。荐补检阅。乙亥。升待教奉教。丙子。升佐水曹。寻移殿中。以圣节质正如燕。递授典籍。在会同馆时。从提督 主事唐鹤徵
闻本国宗系事。方新增撰修。求见稿本。提督引使臣于前。对立出示。旋即掩卷。使书状皆茫然不省。公独一过目 (第 140L 页)
欲闻会典修纂之始。非谓其已完也。且俟呈文之净写。然后先达于老爹。以取进止为计。员外曰。知道。本馆提督 主事唐鹤徵
出使于外。故拱宸以员外代署其任云。闻万尚书回自昭陵。将行见堂礼。尚书令以后日行。是日乃使初度之日也。 (第 452H 页)
天朝。虽许改纂。而会典旧谬。尚袭因循。公到 皇都。谢恩之后。即同一行。俱诣礼部。累度呈咨。始见翰林 唐鹤徵
所纂疏谬失实。又控请改。多方陈吁。尚书马公使沈郎中玄华改纂。而亲加涂改。至于添入数行语。比唐本最为明 (第 419L 页)
来烦扰。
初五日丁丑。工科左给事中李熙 奏。乞以南京祭酒蔡清从祀。以之表章真儒。下吏部。○庆王薨。令 主事唐鹤徵 致祭。
初六日戊寅。吏工部奏。岁贡刘邦靖老疾。遥授冠带。以全作养。巡抚蔡文母严氏病故。给坟价银三 …… (第 396L 页)
礼部历事监生姓名乡里
刘应聘 嗣溪。山西平阳府翼城人。
陈一中 少鹤。四川重庆府涪州人。
杨光溥 奎垣。万全都司人。
杨亢 绍川。顺天府通州人。
李棐 槐川。直隶大名府浚县人。
崔 鹤徵 晋山。山西太原府代州人。
跋[闵镇远]
上之十年甲寅夏。 临筵下教曰。予见故相臣李廷龟所撰序 (第 417H 页)
初五日丁丑。工科左给事中李熙 奏。乞以南京祭酒蔡清从祀。以之表章真儒。下吏部。○庆王薨。令 主事唐鹤徵 致祭。
初六日戊寅。吏工部奏。岁贡刘邦靖老疾。遥授冠带。以全作养。巡抚蔡文母严氏病故。给坟价银三 …… (第 396L 页)
礼部历事监生姓名乡里
刘应聘 嗣溪。山西平阳府翼城人。
陈一中 少鹤。四川重庆府涪州人。
杨光溥 奎垣。万全都司人。
杨亢 绍川。顺天府通州人。
李棐 槐川。直隶大名府浚县人。
崔 鹤徵 晋山。山西太原府代州人。
跋[闵镇远]
上之十年甲寅夏。 临筵下教曰。予见故相臣李廷龟所撰序 (第 417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