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類
總集類
工部右侍郎罗汝敬等持玺书赦利且推求陈氏后立
之利诡陈氏已绝凡再往返始遣礼部右侍郎章敞右
通政 徐琦 册为权署安南国事利遣使入谢解岁金五
万两然已改元顺天帝其国中矣宣德癸丑利死子麟
立一名龙僭号绍平伪谥 (第 17a 页)
之利诡陈氏已绝凡再往返始遣礼部右侍郎章敞右
通政 徐琦 册为权署安南国事利遣使入谢解岁金五
万两然已改元顺天帝其国中矣宣德癸丑利死子麟
立一名龙僭号绍平伪谥 (第 17a 页)
室施氏封孺人子男一曰浩女二以
卒之明年葬长洲县彭华乡金盆坞之原而墓未有铭
其弟宁波府学教授玑贻书翰林 徐编修良玉 请为行
状托中书舍人凌尚义持来谒予铭予于用珍亦素厚
尝怜其以忧去而冀其速来不知其遂死矣惜哉铭曰
楚楚 …… (第 18b 页)
周中书璿墓在金盆坞支硎山西
钱 良玉 墓志铭 王直 (第 19a 页)
良玉 名瑛姓钱氏其先江都人世以医名曾祖益元常
州医学教谕因家常州兵乱徙苏州祖元善洪武中徵
入太医院晋王子有 (第 19a 页)
疾奉命往治之愈王奇其术留之
卒葬太原父宗道亦精于医王奏为良医甚见礼遇
久之亦卒 良玉 奉葬于祖之墓次而奉母归养于苏州
遵治命也 (第 19a 页)
良玉 承家学之懿又博通诸书医道益大显
苏人求医不问风雨寒暑贫富贵贱即往视与药无不 …… (第 19a 页)
请铭予在京师久见凡为医者多嗜利而少
见其效心窃鄙之尝问今右副都御史陈君镒苏医之
良者为谁得二人焉其一 良玉 也数欲试之几缓急可
托而卒未能遇呜呼孰知 (第 20a 页)
良玉 今遂死矣岂非可惜哉
予既重其人而惜其死奚可以不铭其葬以某年月日
其墓在某山之原铭曰
仁于人孝于亲吁奈 …… (第 20a 页)
钱 良玉 墓未详何所其事实见姑苏志艺术传
杜东原先生墓表 吴宽
先生讳琼字用嘉姓杜氏苏之吴县人 (第 20b 页)
卒之明年葬长洲县彭华乡金盆坞之原而墓未有铭
其弟宁波府学教授玑贻书翰林 徐编修良玉 请为行
状托中书舍人凌尚义持来谒予铭予于用珍亦素厚
尝怜其以忧去而冀其速来不知其遂死矣惜哉铭曰
楚楚 …… (第 18b 页)
周中书璿墓在金盆坞支硎山西
钱 良玉 墓志铭 王直 (第 19a 页)
良玉 名瑛姓钱氏其先江都人世以医名曾祖益元常
州医学教谕因家常州兵乱徙苏州祖元善洪武中徵
入太医院晋王子有 (第 19a 页)
疾奉命往治之愈王奇其术留之
卒葬太原父宗道亦精于医王奏为良医甚见礼遇
久之亦卒 良玉 奉葬于祖之墓次而奉母归养于苏州
遵治命也 (第 19a 页)
良玉 承家学之懿又博通诸书医道益大显
苏人求医不问风雨寒暑贫富贵贱即往视与药无不 …… (第 19a 页)
请铭予在京师久见凡为医者多嗜利而少
见其效心窃鄙之尝问今右副都御史陈君镒苏医之
良者为谁得二人焉其一 良玉 也数欲试之几缓急可
托而卒未能遇呜呼孰知 (第 20a 页)
良玉 今遂死矣岂非可惜哉
予既重其人而惜其死奚可以不铭其葬以某年月日
其墓在某山之原铭曰
仁于人孝于亲吁奈 …… (第 20a 页)
钱 良玉 墓未详何所其事实见姑苏志艺术传
杜东原先生墓表 吴宽
先生讳琼字用嘉姓杜氏苏之吴县人 (第 20b 页)
与王臣之微者莫不秉持其德无偏私之蔽明致其
恤有忧国之心在外小臣与藩屏国家侯服甸服之
臣况皆奔走趋事惟此之故惟称举其 明德用 以匡
治其君俾无过举故其君或有征伐会同之事于四
方令行禁止如龟之卜如蓍之筮天下之人知其出
于至 (第 3a 页)
恤有忧国之心在外小臣与藩屏国家侯服甸服之
臣况皆奔走趋事惟此之故惟称举其 明德用 以匡
治其君俾无过举故其君或有征伐会同之事于四
方令行禁止如龟之卜如蓍之筮天下之人知其出
于至 (第 3a 页)
赵文敏公书跋
文敏公手书一二通虽一时酬应而通达事意具有伦
序其言稍涉所注则辄笔更行一语不苟可为后学楷
式非特其字书可重也扬子云谓通千里之忞忞者莫
如书古人因一书而关身事者盖有之矣书可以忽心
处哉张文潜得书无月日辄弃不省今人奉尊长书乃
有草率不精者非文潜之罪人乎都阃陈公彦章出此
卷将寄仲子纪于京曰愿靖之有以达吾意嗟夫予虽
老不及事尚知只此是学况聪明方进如纪者岂不知
所重哉
刘廷器所藏书简跋
此卷余姻契刘公廷器所藏 徐贞襄公 及平江恭靖侯
陈公书简以岁月计今四十年矣楮墨如新封题具在
廷器平生周慎笃厚事无可举此亦可见也 (第 29a 页)
贞襄 当正
统间位望方隆盛无施不可遗子婿书乃复教戒精详 (第 29a 页)
恩礼委曲待均戚如待尊行言称惟谨恭襄以世爵勋
臣疑若睥睨众物者观其语及亲故勤切恳到以古道
奖劝之已甚虽廷器门地立身足以致是而二公之待
人举事每若此岂不难能哉余闻廷器先府君都阃扩
略英能最名有家法初 贞襄 择婿于恭靖恭靖因以廷
器应之力主其事今 (第 29b 页)
贞襄 得佳婿都阃得贤妇而恭靖
亦得知人成美之名此卷将不有所关系哉廷器间出
示余因识末简以遗其子举举于外祖父 …… (第 29b 页)
举亦有舅甥之亲凡余所欲告举
而举所以顺成于亲而以成其身者皆不过二公书中
语古人谓伐柯之则不远余虽未及 贞襄 举当以贤父
为法
篆书卷跋
正篆廓落圆美得二李笔法款识文交画填墨处类双
钩笔锋棱刓委俨在钟鼎古器 (第 30a 页)
文敏公手书一二通虽一时酬应而通达事意具有伦
序其言稍涉所注则辄笔更行一语不苟可为后学楷
式非特其字书可重也扬子云谓通千里之忞忞者莫
如书古人因一书而关身事者盖有之矣书可以忽心
处哉张文潜得书无月日辄弃不省今人奉尊长书乃
有草率不精者非文潜之罪人乎都阃陈公彦章出此
卷将寄仲子纪于京曰愿靖之有以达吾意嗟夫予虽
老不及事尚知只此是学况聪明方进如纪者岂不知
所重哉
刘廷器所藏书简跋
此卷余姻契刘公廷器所藏 徐贞襄公 及平江恭靖侯
陈公书简以岁月计今四十年矣楮墨如新封题具在
廷器平生周慎笃厚事无可举此亦可见也 (第 29a 页)
贞襄 当正
统间位望方隆盛无施不可遗子婿书乃复教戒精详 (第 29a 页)
恩礼委曲待均戚如待尊行言称惟谨恭襄以世爵勋
臣疑若睥睨众物者观其语及亲故勤切恳到以古道
奖劝之已甚虽廷器门地立身足以致是而二公之待
人举事每若此岂不难能哉余闻廷器先府君都阃扩
略英能最名有家法初 贞襄 择婿于恭靖恭靖因以廷
器应之力主其事今 (第 29b 页)
贞襄 得佳婿都阃得贤妇而恭靖
亦得知人成美之名此卷将不有所关系哉廷器间出
示余因识末简以遗其子举举于外祖父 …… (第 29b 页)
举亦有舅甥之亲凡余所欲告举
而举所以顺成于亲而以成其身者皆不过二公书中
语古人谓伐柯之则不远余虽未及 贞襄 举当以贤父
为法
篆书卷跋
正篆廓落圆美得二李笔法款识文交画填墨处类双
钩笔锋棱刓委俨在钟鼎古器 (第 30a 页)
杨冢妇刘氏墓志铭
冢妇讳德顺浙江都指挥佥事刚之孙杭州右卫指挥
佥事瑄之女 兵部尚书徐贞襄公 之外孙生于天顺戊
寅十一月十六日成化戊戌正月二十八日归同官指
挥使杨某冢子辂明年九月因彦忧子卒十月十 (第 16b 页)
冢妇讳德顺浙江都指挥佥事刚之孙杭州右卫指挥
佥事瑄之女 兵部尚书徐贞襄公 之外孙生于天顺戊
寅十一月十六日成化戊戌正月二十八日归同官指
挥使杨某冢子辂明年九月因彦忧子卒十月十 (第 16b 页)
碑铭
宣德辛亥正月癸酉兵部尚书张公以疾卒于北京之
官舍讣闻上为之嗟悼遣中官即其家赐赙钞三万缗
亲为文命礼部胡濙祭之敕工部治坟茔户部复其家
是岁某月某日其孤璘奉柩葬所居东阿之王村祔于
先茔之次乃奉通政 徐琦 所述公行状诣予泣拜请铭
将以刻石于墓道予弗获辞按状公讳本字致中姓张
氏其先世居琅琊自其高祖景瞻徙居东 (第 1b 页)
宣德辛亥正月癸酉兵部尚书张公以疾卒于北京之
官舍讣闻上为之嗟悼遣中官即其家赐赙钞三万缗
亲为文命礼部胡濙祭之敕工部治坟茔户部复其家
是岁某月某日其孤璘奉柩葬所居东阿之王村祔于
先茔之次乃奉通政 徐琦 所述公行状诣予泣拜请铭
将以刻石于墓道予弗获辞按状公讳本字致中姓张
氏其先世居琅琊自其高祖景瞻徙居东 (第 1b 页)
之求其于静之理必得之而有素者也为历述
其言以告之公弁慎毋以吾言为简直也
冠礼说
徐镃时用吾友亚卿 徐公良玉 之子也既冠冬官亚卿
庐陵周公为制祝辞内台副都海虞吾公又字以勖之
少保户部尚书东莱黄公复诗以美之士大夫 (第 15a 页)
其言以告之公弁慎毋以吾言为简直也
冠礼说
徐镃时用吾友亚卿 徐公良玉 之子也既冠冬官亚卿
庐陵周公为制祝辞内台副都海虞吾公又字以勖之
少保户部尚书东莱黄公复诗以美之士大夫 (第 15a 页)
何子玉合葬墓表
太医士何彦徵在京师以医见重公卿大夫而于余往
还十馀年相与尤厚其为人孝友平居致其父母之乐
既徵诣京父母病且没皆不获在侍下语及辄泣涕潸
然一日具其父母之德善诣余拜且言曰不肖孤不孝
亲在不得尽终养之私亲没既不能卓然有立以显扬
万一又不能图不朽于荐绅先生文字间是重其不孝
也凡世之不泯其亲者率有表著于墓今窃愿徼惠下
执事余固乐道人善矧惓惓孝子之心哉按何之先汴
人宋有讳某号进斋者为国子学录从高宗南迁始家
镇江之丹徒世业儒至讳暹字明德辛苦力学遂名所
居斋曰 明德用 自儆学成不仕以医可以及人遂精究
岐黄之书有名于世其子煜字景宣亦深于医而切于
惠济所及人尤广娶石井里儒 (第 22b 页)
太医士何彦徵在京师以医见重公卿大夫而于余往
还十馀年相与尤厚其为人孝友平居致其父母之乐
既徵诣京父母病且没皆不获在侍下语及辄泣涕潸
然一日具其父母之德善诣余拜且言曰不肖孤不孝
亲在不得尽终养之私亲没既不能卓然有立以显扬
万一又不能图不朽于荐绅先生文字间是重其不孝
也凡世之不泯其亲者率有表著于墓今窃愿徼惠下
执事余固乐道人善矧惓惓孝子之心哉按何之先汴
人宋有讳某号进斋者为国子学录从高宗南迁始家
镇江之丹徒世业儒至讳暹字明德辛苦力学遂名所
居斋曰 明德用 自儆学成不仕以医可以及人遂精究
岐黄之书有名于世其子煜字景宣亦深于医而切于
惠济所及人尤广娶石井里儒 (第 22b 页)
序文胡氏注曰智者心之神明云云。先儒以为有认心为性之失。勿斋字训曰智具别之理而为心之觉。恐与云峰同病。智是个分别是非底道理云云。则不可谓智字独无训释。
智字之训。朱子此说尽矣。此盖分别是非底道理也。勿斋所谓智具别之理者。是亦为以理具理未论心之觉。同于云峰之病。只此具字。已是不当。与所谓涵天理动静之机。具人事是非之鉴者。其失又一般。
章句明己之明德体也。明天下人之 明德用 也。而东儒以明明德于天下者。兼体用而言之。其果兼指人己而言耶。或问与章句。微有不同处何也。
兼体用而 (第 313L 页)
智字之训。朱子此说尽矣。此盖分别是非底道理也。勿斋所谓智具别之理者。是亦为以理具理未论心之觉。同于云峰之病。只此具字。已是不当。与所谓涵天理动静之机。具人事是非之鉴者。其失又一般。
章句明己之明德体也。明天下人之 明德用 也。而东儒以明明德于天下者。兼体用而言之。其果兼指人己而言耶。或问与章句。微有不同处何也。
兼体用而 (第 313L 页)
经一章明明德之上明字。章句中只以动处言之。
盖其下文条目。俱是用处故也。然传之明明德章既说兼动静底工夫。(顾諟天之明命一句。即有此义矣。)则于经文亦可包释。而章句之不及之者。有何义耶。未知如何。
此见甚觉不易。凡明 明德用 功处。书中有三项。一则经文以致知诚意为主。即传文五六章之说也。一则传文首章所谓顾諟天之明命之说也。一 …… (第 79L 页)
小注仁山金氏谓传之九章有推化之意云。而或问论此章曰此章本言上行下效不期然而然。恐当从或问说。盖如保赤子一节。集注虽末言推广。而其义多在于立教之本不假强为。则恐不必专以推字意看。如何。
推化以或问为据者亦是。但保赤子章注说明是推广之意。其下小注虽有未说推之说。盖曰未说到絜矩章之大底推也。不是全无推意者耳。
答泰初侄问(大学○辛未十月)
所疑章句释明明 德用 功处。盛诲所谓虽有偏全先后之分。推其大义。自当同归者。固然矣。至于三项之说。其意亦好。而但谓章句所谓 (第 85L 页)
盖其下文条目。俱是用处故也。然传之明明德章既说兼动静底工夫。(顾諟天之明命一句。即有此义矣。)则于经文亦可包释。而章句之不及之者。有何义耶。未知如何。
此见甚觉不易。凡明 明德用 功处。书中有三项。一则经文以致知诚意为主。即传文五六章之说也。一则传文首章所谓顾諟天之明命之说也。一 …… (第 79L 页)
小注仁山金氏谓传之九章有推化之意云。而或问论此章曰此章本言上行下效不期然而然。恐当从或问说。盖如保赤子一节。集注虽末言推广。而其义多在于立教之本不假强为。则恐不必专以推字意看。如何。
推化以或问为据者亦是。但保赤子章注说明是推广之意。其下小注虽有未说推之说。盖曰未说到絜矩章之大底推也。不是全无推意者耳。
答泰初侄问(大学○辛未十月)
所疑章句释明明 德用 功处。盛诲所谓虽有偏全先后之分。推其大义。自当同归者。固然矣。至于三项之说。其意亦好。而但谓章句所谓 (第 85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