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则奉天门即古之外朝也
而内朝独缺然非缺也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岂非内朝
之遗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 杨士奇 杨
荣等日侍左右大臣蹇义夏元吉等尝奏对便殿于斯
时也岂有壅隔之患哉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
臣无复进 (第 36a 页)
而内朝独缺然非缺也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岂非内朝
之遗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 杨士奇 杨
荣等日侍左右大臣蹇义夏元吉等尝奏对便殿于斯
时也岂有壅隔之患哉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
臣无复进 (第 36a 页)
唐丞相谥文贞杨绾谥议代太常荅苏端驳议(梁肃/)
议曰有国之典存以位叙其德没以谥易其名名之小
大视德之美恶盖书其著而略其微要其终而明其义
故曰谥以尊名节以一惠耻名之浮于行也 杨文贞 体
淳素之质恊时中之德爰自下列至于宰司秉心不渝 (第 3b 页)
议曰有国之典存以位叙其德没以谥易其名名之小
大视德之美恶盖书其著而略其微要其终而明其义
故曰谥以尊名节以一惠耻名之浮于行也 杨文贞 体
淳素之质恊时中之德爰自下列至于宰司秉心不渝 (第 3b 页)
教即令考序顷日以来未暇
数对何尝少选而忘德音寻当聚进群英冀闻馀论仍
令录留启本以代书绅
陈问安启 (明杨士奇/ )
臣未奉召命不敢违例一人独进而有所愚见亦不敢
默而不言近日未尝朝谒及问安之礼如何臣之愚诚
伏望殿下 (第 2b 页)
数对何尝少选而忘德音寻当聚进群英冀闻馀论仍
令录留启本以代书绅
陈问安启 (明杨士奇/ )
臣未奉召命不敢违例一人独进而有所愚见亦不敢
默而不言近日未尝朝谒及问安之礼如何臣之愚诚
伏望殿下 (第 2b 页)
制因革沿创未尽习也若
尽取其人试之于执事大都如岁科两考三等生员耳
如是而欲国富兵强可乎愚观先朝故老如 杨文贞 于
忠肃皆于秀才儒士时留心天下之故从古至今未有
处不负人望而出能任天下事者然必尽变馆阁之制
又尽变天 (第 22a 页)
尽取其人试之于执事大都如岁科两考三等生员耳
如是而欲国富兵强可乎愚观先朝故老如 杨文贞 于
忠肃皆于秀才儒士时留心天下之故从古至今未有
处不负人望而出能任天下事者然必尽变馆阁之制
又尽变天 (第 22a 页)
许访于桃花黎家小童竟空吹于葱叶未由晋
晤曷尽多言某敢不佩此寸衷铭之百世薛少保三大
字长如甘棠蔽芾之春 杨文贞 一瓣香愿祝仙李蟠根
之盛其为皈向无任敷荣
南都八坐贺元驭相公启(王世贞/)
迩者巽书荐至涣汗频颁 (第 2b 页)
晤曷尽多言某敢不佩此寸衷铭之百世薛少保三大
字长如甘棠蔽芾之春 杨文贞 一瓣香愿祝仙李蟠根
之盛其为皈向无任敷荣
南都八坐贺元驭相公启(王世贞/)
迩者巽书荐至涣汗频颁 (第 2b 页)
三礼考注序(罗伦/)
先王之道不行于天下夫岂人心异于古哉上之所以
为教下之所以为学非其道尔礼也者先王之所以为
教也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是故圣人则之以
化成天下士有定习民有定志官有定守国有定制天
下之治运于掌矣周衰坏于战国燬于秦穿凿附会于
汉先王之典未坠于地者存什一于千百也宋大儒朱
文公尝考定易诗书春秋四经以三礼体大未能叙正
元临川吴文正公用继其志考周官以正六典以大司
徒之半补冬官之阙盖取陈氏俞氏之论也以仪礼为
经礼记为传盖取朱子之论也考三王而不谬俟后圣
而不惑其公之志乎我朝 东里杨文贞公 曰吾邑康宗
武受学于公元季兵乱书藏康氏乱后郡人晏壁彦文
从康之孙求得之掩为已作以公支言叙录考之逸礼 …… (第 12a 页)
于此书欲
复加考订不及临没授其意于孙当当尝为之而未就
今此书增入礼仪率混淆无别决非当所为岂壁所增
耶 文贞 之疑是矣伦尝因其言考之士相见义公食大 …… (第 12a 页)
其谓是欤故后人因而窜入 文贞 所闻其诚然耶然与
纂言不合又未可深考也公著述之功未有大于此
者惜其书未及成而为后人所乱者如此且属伦校 (第 13b 页)
雠
之乃访善本于临川文正之子孙已不知有是书矣书
藏康氏 文贞 所闻其亦然耶伦时卧病深山僻无书籍
仲仁乃取通解注疏诸书旁证而订之使圣贤之遗经
因是而传焉三公之用心亦 (第 13b 页)
先王之道不行于天下夫岂人心异于古哉上之所以
为教下之所以为学非其道尔礼也者先王之所以为
教也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是故圣人则之以
化成天下士有定习民有定志官有定守国有定制天
下之治运于掌矣周衰坏于战国燬于秦穿凿附会于
汉先王之典未坠于地者存什一于千百也宋大儒朱
文公尝考定易诗书春秋四经以三礼体大未能叙正
元临川吴文正公用继其志考周官以正六典以大司
徒之半补冬官之阙盖取陈氏俞氏之论也以仪礼为
经礼记为传盖取朱子之论也考三王而不谬俟后圣
而不惑其公之志乎我朝 东里杨文贞公 曰吾邑康宗
武受学于公元季兵乱书藏康氏乱后郡人晏壁彦文
从康之孙求得之掩为已作以公支言叙录考之逸礼 …… (第 12a 页)
于此书欲
复加考订不及临没授其意于孙当当尝为之而未就
今此书增入礼仪率混淆无别决非当所为岂壁所增
耶 文贞 之疑是矣伦尝因其言考之士相见义公食大 …… (第 12a 页)
其谓是欤故后人因而窜入 文贞 所闻其诚然耶然与
纂言不合又未可深考也公著述之功未有大于此
者惜其书未及成而为后人所乱者如此且属伦校 (第 13b 页)
雠
之乃访善本于临川文正之子孙已不知有是书矣书
藏康氏 文贞 所闻其亦然耶伦时卧病深山僻无书籍
仲仁乃取通解注疏诸书旁证而订之使圣贤之遗经
因是而传焉三公之用心亦 (第 13b 页)
皇明直文渊诸臣表序(郑晓/)
明兴设中书省韩魏二国公以太师太傅兼左右丞相
汪胡继之不得领三公党狱起死徙数万人遂诏天下
罢中书丞相而以五府九卿分理庶务监察御史许士
廉请复三公府高皇帝不听然蓝王以凉国公尚领太
傅当是时翰林春坊官看详诸司奏启署翰林院兼平
驳诸司文章事某官某虽殿阁大学士如宋讷吴伯宗
皆侍左右备顾问不得平章国事如丞相成祖省公孤
而诏解缙黄淮胡广杨荣 杨士奇 胡俨金幼孜七人直
文渊阁内阁之预机务也自建文四年始也阁中有文
渊阁印印文独异诸司凡封进诏草登答章疏用 (第 6b 页)
明兴设中书省韩魏二国公以太师太傅兼左右丞相
汪胡继之不得领三公党狱起死徙数万人遂诏天下
罢中书丞相而以五府九卿分理庶务监察御史许士
廉请复三公府高皇帝不听然蓝王以凉国公尚领太
傅当是时翰林春坊官看详诸司奏启署翰林院兼平
驳诸司文章事某官某虽殿阁大学士如宋讷吴伯宗
皆侍左右备顾问不得平章国事如丞相成祖省公孤
而诏解缙黄淮胡广杨荣 杨士奇 胡俨金幼孜七人直
文渊阁内阁之预机务也自建文四年始也阁中有文
渊阁印印文独异诸司凡封进诏草登答章疏用 (第 6b 页)
以邵子之诗履运
处身同一揆也作三十六宫图说第八八图为之前而
后周易旁注可得而读矣朱升序
万木图序 (杨士奇/ )
万木图者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
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示其后之人也先生有孝行
于为善施 (第 17b 页)
处身同一揆也作三十六宫图说第八八图为之前而
后周易旁注可得而读矣朱升序
万木图序 (杨士奇/ )
万木图者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
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示其后之人也先生有孝行
于为善施 (第 17b 页)
库全书
文章辨体汇选卷三百四十三
明 贺复徵 编
序六十三
送萧善本序 (明杨士奇/ )
自余来京师十有五年于文溪武山之域父兄之乡吾
少壮出入嬉游之处未尝不在余怀也而遭逢圣明叨
职近侍恩 …… (第 1a 页)
又南望三顾之山而物色焉复有继萧清节高风远躅
者乎有之而贤者将出其门乎其必有以慰余之思
送张鸣玉序 (明杨士奇/ )
赣为郡居江右上流所治十邑皆僻远民少而散处山
溪閒或数十里不见民居里胥持公牒徵召或行数日
不抵其舍 …… (第 2a 页)
时与余邻居今自赣述职
将归翰林检诗连智其同门也求朝士为诗送之又求
余序于是乎言
送李永怀归东平序 (明杨士奇/ ) (第 3a 页)
永乐十九年冬 士奇 侍储君自南京入朝道出彭城以
北属岁馑民男女老弱累累道傍拾草实以食而滕与
邹尤甚储君悯焉不忍民之及于此 (第 3b 页)
也遽命山东布政
司暨郡县长吏计口而赈贷之侍从之臣亦且动念矜
恻且窃憾其长吏不以豫闻也既度济宁入东平之境
视其民皆充然意气和悦如无所不足而老者数百人
须发如雪冠方巾褒衣而长裾济济焉夹道东西聚立
候展祗谒之礼从臣见者皆惊喜驻马就而问之此邦
岁庶几有收乎曰然州其有贤守乎曰然辄举手加额
言曰皆上之赐也又问州守氏名及其乡郡曰前守杨
公今之守李公皆出庐陵而并举其宜民之政闻者既
皆为东平喜又喜其民之言达于礼也尚书夏公顾谓 士奇 曰庐陵固多贤此两人者亦识之否乎 (第 4a 页)
士奇 曰前
守名玚字季琛家吉水于 (第 4a 页)
士奇 同宗盖宋忠臣逮康通
判谥忠襄之后为州县二十年率有善政今守名湘字
永怀 (第 4a 页)
士奇 同里人其父子兄弟慈孝友爱而力于生业 (第 4a 页)
文章辨体汇选卷三百四十三
明 贺复徵 编
序六十三
送萧善本序 (明杨士奇/ )
自余来京师十有五年于文溪武山之域父兄之乡吾
少壮出入嬉游之处未尝不在余怀也而遭逢圣明叨
职近侍恩 …… (第 1a 页)
又南望三顾之山而物色焉复有继萧清节高风远躅
者乎有之而贤者将出其门乎其必有以慰余之思
送张鸣玉序 (明杨士奇/ )
赣为郡居江右上流所治十邑皆僻远民少而散处山
溪閒或数十里不见民居里胥持公牒徵召或行数日
不抵其舍 …… (第 2a 页)
时与余邻居今自赣述职
将归翰林检诗连智其同门也求朝士为诗送之又求
余序于是乎言
送李永怀归东平序 (明杨士奇/ ) (第 3a 页)
永乐十九年冬 士奇 侍储君自南京入朝道出彭城以
北属岁馑民男女老弱累累道傍拾草实以食而滕与
邹尤甚储君悯焉不忍民之及于此 (第 3b 页)
也遽命山东布政
司暨郡县长吏计口而赈贷之侍从之臣亦且动念矜
恻且窃憾其长吏不以豫闻也既度济宁入东平之境
视其民皆充然意气和悦如无所不足而老者数百人
须发如雪冠方巾褒衣而长裾济济焉夹道东西聚立
候展祗谒之礼从臣见者皆惊喜驻马就而问之此邦
岁庶几有收乎曰然州其有贤守乎曰然辄举手加额
言曰皆上之赐也又问州守氏名及其乡郡曰前守杨
公今之守李公皆出庐陵而并举其宜民之政闻者既
皆为东平喜又喜其民之言达于礼也尚书夏公顾谓 士奇 曰庐陵固多贤此两人者亦识之否乎 (第 4a 页)
士奇 曰前
守名玚字季琛家吉水于 (第 4a 页)
士奇 同宗盖宋忠臣逮康通
判谥忠襄之后为州县二十年率有善政今守名湘字
永怀 (第 4a 页)
士奇 同里人其父子兄弟慈孝友爱而力于生业 (第 4a 页)
跋王侍御所藏杨补之梅(解缙/)
予乡先辈杨君补之世家清江所居萧洲有梅树大如
数间屋苍皮藓斑繁花如簇补之日临画之大得其趣
间以进之徽庙徽庙戏曰好梅因自署奉敕村梅更作
疏枝冷叶清意逼人而徽庙不及见矣南度后宫中以
其梅张之壁间有蜂蝶集其上惊怪求补之而已物故
不可得矣其平生耿介不慕荣利故不俯仰时好不得
而知也侍郎王君得此绍兴中作正其奉敕村梅已后
晚年得意之笔重可宝也
跋胡忠简公封事藁 (杨士奇/ )
右吾郡宋胡忠简公封事藁有周文忠公杨文节公题
跋在后忠简孙搢刻于融州真仙岩刘长吾得之以惠
余者忠简 (第 10a 页)
予乡先辈杨君补之世家清江所居萧洲有梅树大如
数间屋苍皮藓斑繁花如簇补之日临画之大得其趣
间以进之徽庙徽庙戏曰好梅因自署奉敕村梅更作
疏枝冷叶清意逼人而徽庙不及见矣南度后宫中以
其梅张之壁间有蜂蝶集其上惊怪求补之而已物故
不可得矣其平生耿介不慕荣利故不俯仰时好不得
而知也侍郎王君得此绍兴中作正其奉敕村梅已后
晚年得意之笔重可宝也
跋胡忠简公封事藁 (杨士奇/ )
右吾郡宋胡忠简公封事藁有周文忠公杨文节公题
跋在后忠简孙搢刻于融州真仙岩刘长吾得之以惠
余者忠简 (第 10a 页)
如尚书徐熙知府况
钟皆至显用者何也曰此又不可以吏之途论也盖先
朝用人时取之常格之外宋景濂一代文章之宗 杨士
奇 三朝辅相之首皆以布衣特起乃遂掌帝制典机密
岂谫谫于循途者盖自古中世犹未尝不事旁招俊乂
博采声望侧席幽 (第 27a 页)
钟皆至显用者何也曰此又不可以吏之途论也盖先
朝用人时取之常格之外宋景濂一代文章之宗 杨士
奇 三朝辅相之首皆以布衣特起乃遂掌帝制典机密
岂谫谫于循途者盖自古中世犹未尝不事旁招俊乂
博采声望侧席幽 (第 27a 页)
国朝文评(王世贞/)
宋景濂如酒池肉林直是丰饶而寡勺药之和王子充
胡仲申二公如官厨内酝差有风法而不堪清绝刘伯
温如丛台少年人说社便辟流利小见口才高季迪如
拍张担幢急迅眩眼苏伯衡如十室之邑粗有街市而
乏委曲方希古如奔流滔滔一泻千里而潆洄滉瀁之
状颇少解大绅如递夹快马急速而少步骤 杨士奇 如
措大作官人雅步徐言详和中时露寒俭又如新廷尉
牍有法而简丘仲深如太仓粟陈陈相因不甚可食李
宾之如开 …… (第 10b 页)
国朝诗评(王世贞/)
高季迪如射雕手伉健急利往往命中又如燕姬靓
妆巧笑便辟刘伯温如刘宋好武诸王事力既称服艺
华整见王谢衣冠子弟不免低眉袁可潜如师手鸣琴
流利有情高山尚远刘子高如雨中素馨虽复嫣然不
作寒梅老树风骨杨孟载如西湖柳枝绰约近人情至
之语风雅扫地汪朝宗如胡琴羌管虽非太常乐琅琅
有致徐幼文张来仪如乡士女有质有情而乏体度孙
伯融如新就御马步骤未熟时见轻快孙仲衍如豪富
儿入少年场轻脱自好浦长源林子羽如小乘法中作
论师生天则可成佛甚遥解大绅如河朔大侠须髯戟
张与之周旋酒食伧父 杨东里 如流水平桥粗成小致
曾子启如封节度募兵东征鲜华杂沓精骑殊少杨公
让刘源济如淮阴少年斗健作啖人状刘钦谟 (第 14a 页)
宋景濂如酒池肉林直是丰饶而寡勺药之和王子充
胡仲申二公如官厨内酝差有风法而不堪清绝刘伯
温如丛台少年人说社便辟流利小见口才高季迪如
拍张担幢急迅眩眼苏伯衡如十室之邑粗有街市而
乏委曲方希古如奔流滔滔一泻千里而潆洄滉瀁之
状颇少解大绅如递夹快马急速而少步骤 杨士奇 如
措大作官人雅步徐言详和中时露寒俭又如新廷尉
牍有法而简丘仲深如太仓粟陈陈相因不甚可食李
宾之如开 …… (第 10b 页)
国朝诗评(王世贞/)
高季迪如射雕手伉健急利往往命中又如燕姬靓
妆巧笑便辟刘伯温如刘宋好武诸王事力既称服艺
华整见王谢衣冠子弟不免低眉袁可潜如师手鸣琴
流利有情高山尚远刘子高如雨中素馨虽复嫣然不
作寒梅老树风骨杨孟载如西湖柳枝绰约近人情至
之语风雅扫地汪朝宗如胡琴羌管虽非太常乐琅琅
有致徐幼文张来仪如乡士女有质有情而乏体度孙
伯融如新就御马步骤未熟时见轻快孙仲衍如豪富
儿入少年场轻脱自好浦长源林子羽如小乘法中作
论师生天则可成佛甚遥解大绅如河朔大侠须髯戟
张与之周旋酒食伧父 杨东里 如流水平桥粗成小致
曾子启如封节度募兵东征鲜华杂沓精骑殊少杨公
让刘源济如淮阴少年斗健作啖人状刘钦谟 (第 14a 页)
乎其
上者矣臣师昊不佞请书是以为记以昭宣上德轸念
遐方之氓不翅中国者当与东海相为无极云
赐印章记 (杨士奇/ )
仁宗皇帝赐印章二其一范白金广方寸文曰绳愆纠
谬盖临御之初召少傅臣蹇义少保 (第 13a 页)
杨士奇 至思善 (第 13a 页)
门谕之曰卿二人自吾监国时相辅翼甚厚今不可以
薄但吾有过举如未得即见可具述其故以此封识进
来赐义与臣各一章且各赐小素揭帖百俾述所言盖
求益于下之切也又召义与臣各赐象牙图书一臣得
杨贞一印皆有玺书盖念其尝效分寸之劳也宣宗皇
帝赐方寸银章二其一文曰贞一居士盖取先帝所赐
贞一章而举二字赐臣为号也其一文曰清方贞静时
览贞一章既顾谓臣曰此先帝之灼知汝也然吾知汝
亦非浅指清方贞静谓臣曰此汝之所有而吾所素知
也遂以赐臣又谕之曰 士奇 必以所辅先帝者辅我臣
叩首对曰不敢不竭尽愚诚既拜受赐时皆以为千载
之遭际希阔之大恩也盖仁宗初赐臣二人 (第 14a 页)
上者矣臣师昊不佞请书是以为记以昭宣上德轸念
遐方之氓不翅中国者当与东海相为无极云
赐印章记 (杨士奇/ )
仁宗皇帝赐印章二其一范白金广方寸文曰绳愆纠
谬盖临御之初召少傅臣蹇义少保 (第 13a 页)
杨士奇 至思善 (第 13a 页)
门谕之曰卿二人自吾监国时相辅翼甚厚今不可以
薄但吾有过举如未得即见可具述其故以此封识进
来赐义与臣各一章且各赐小素揭帖百俾述所言盖
求益于下之切也又召义与臣各赐象牙图书一臣得
杨贞一印皆有玺书盖念其尝效分寸之劳也宣宗皇
帝赐方寸银章二其一文曰贞一居士盖取先帝所赐
贞一章而举二字赐臣为号也其一文曰清方贞静时
览贞一章既顾谓臣曰此先帝之灼知汝也然吾知汝
亦非浅指清方贞静谓臣曰此汝之所有而吾所素知
也遂以赐臣又谕之曰 士奇 必以所辅先帝者辅我臣
叩首对曰不敢不竭尽愚诚既拜受赐时皆以为千载
之遭际希阔之大恩也盖仁宗初赐臣二人 (第 14a 页)
知广东琼州府有遗爱祠在琼曾祖讳直少傅吏部尚
书赠太保谥文端有传在国史祖讳稹好学笃行 文贞
杨公 作说玉以拟其德考讳俅历官广西知太平府孝
友仁惠整庵罗公铭之改斋生长诗礼中八岁能诗十
岁能文弱冠而举于 (第 6a 页)
书赠太保谥文端有传在国史祖讳稹好学笃行 文贞
杨公 作说玉以拟其德考讳俅历官广西知太平府孝
友仁惠整庵罗公铭之改斋生长诗礼中八岁能诗十
岁能文弱冠而举于 (第 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