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名于首阳之下至以臧谷亡羊为喻何与

扶持名教顾惜名节此正是君子务实胜处不可以此
 为好名若不扶持名教不顾惜名节而曰我不好名
 是无忌惮之尤者也
问逃墨归杨逃 杨归儒
曰此二句是就人情大较说非
 低昂二氏之学注谓墨氏务外不情极是谓杨氏太
 简近实尚有商量或者未达余因问 …… (第 69b 页)
 之人多乎曰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之人多余曰如

 此则孟子逃墨归杨之言已验矣只是学者不肯逃
  杨归儒
耳二氏之病一般孟子谓逃墨归杨逃 (第 70a 页)
杨归
 儒
是就人情大较说安得谓杨氏为近儒彼谓杨氏
 为近儒者是逃墨归杨而不自觉者也
养心莫善于寡欲一句乃吾儒养 (第 70a 页)
离之际徵应巧合又往往若有阴相之者非苟然而已
也其子某因妇翁金进士谷似属余传之余尝慨自
季中
原兵起延蔓四五十年其间父子分散各所夫妇
生死异路抱忠孝节烈名填沟壑者何限其幸不相随
以没而间著于逋臣 (第 13b 页)
。而性之之之字。无作为之意。与下句两之字不同。下篇云尧舜性者也者字。似无病。○久假而不归。 按归与逃 杨归儒
之归同。此章欲斥五霸而发。
公孙丑曰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顺。沙溪曰书注曰我不可使其狎习不顺之人也。当以书 (第 457L 页)
 中庸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言仁之义。同欤异欤。

仁虽为五常之一。而或有对待而言者。或有兼包而言者。如中庸仁者人也。其非对待而言者耶。所以此之仁也必曰。亲亲为大。而以应下义者尊贤为大之义焉。如孟子仁也者人也。果非兼包而言者耶。所以彼之仁也特曰。合而言之道也。道者岂非五常之通称耶。一包一对。其义本自别。乌可以文之偶同而牵率而强同之哉。然则义既相殊而文则尚同。何也。盖仁者指天之生理而言。人者指人之身体而言。有是生理。则自具是形以生者也。所以言仁。必带人而言。其旨岂不深哉。斯义也。观于身字。亦可摅得。身之为字。其惟仁才而已乎。
 逃墨归杨逃 杨归儒
之义。可得闻欤。
仁义。实之至也。今夫杨墨。语其实则俱失仁义。但墨太泛而专不近实。杨至约而犹似近实。 (第 36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