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为诸侯笑孤之事君在今日不得事君亦在今日为使
者之无远也孤用亲听命于藩篱之外董褐将还 王称
左畸曰摄少司马兹与王士五人坐于王前乃皆进自
𠜲于客前以酬客董褐既致命乃告诸赵鞅曰臣观吴
王之色类有 (第 8b 页)
者之无远也孤用亲听命于藩篱之外董褐将还 王称
左畸曰摄少司马兹与王士五人坐于王前乃皆进自
𠜲于客前以酬客董褐既致命乃告诸赵鞅曰臣观吴
王之色类有 (第 8b 页)
积战多疮累劳生疹恩命尚药驰往诊之晋竖已深秦
医无及及十一年四月十五日薨于位享年六十有六
制赠为拨川 王称 故国本其志也太常议谥曰忠由旧
典昭其行也长子云忠袭官封继事业次子旧久特拜
郎将十二年四月诏葬于京城之 (第 8a 页)
医无及及十一年四月十五日薨于位享年六十有六
制赠为拨川 王称 故国本其志也太常议谥曰忠由旧
典昭其行也长子云忠袭官封继事业次子旧久特拜
郎将十二年四月诏葬于京城之 (第 8a 页)
唐一庵先生祠堂记(许孚远/)
吴兴称文献之邦旧矣名公钜卿高贤逸士代不乏人
若以斯道为已任思继往圣而开来学孳孳一生不厌
不倦以弘著述数十万言则惟我师一庵唐先生一人
而已先生初举于乡入南雍师事南海湛民泽先生既
登制科官比部立朝数月以建言削籍而归时慕姚江
王文成先生不及见也湛先生称随处体认天理 王先
生称 致良知先生两存而精究之卒标讨真心立言为
的夫曰真心者即虞廷之所谓道心也曰讨者学问思
辨行之功即虞廷之 (第 25b 页)
吴兴称文献之邦旧矣名公钜卿高贤逸士代不乏人
若以斯道为已任思继往圣而开来学孳孳一生不厌
不倦以弘著述数十万言则惟我师一庵唐先生一人
而已先生初举于乡入南雍师事南海湛民泽先生既
登制科官比部立朝数月以建言削籍而归时慕姚江
王文成先生不及见也湛先生称随处体认天理 王先
生称 致良知先生两存而精究之卒标讨真心立言为
的夫曰真心者即虞廷之所谓道心也曰讨者学问思
辨行之功即虞廷之 (第 25b 页)
忍其老远谪移病请急与偕行万里
抵岭而别遂归卧益坚繇荐乃起为国子司业天子方
中兴制礼乐下有司毋得仍孔子 王称 其尊为先师而
言者遂上书言阙里庙器物王者非当公持不可曰陛
下尊孔子先师以抑之耶将尊之也即尊之阙里制当 (第 9a 页)
抵岭而别遂归卧益坚繇荐乃起为国子司业天子方
中兴制礼乐下有司毋得仍孔子 王称 其尊为先师而
言者遂上书言阙里庙器物王者非当公持不可曰陛
下尊孔子先师以抑之耶将尊之也即尊之阙里制当 (第 9a 页)
以御史即除御史久之事文皇帝入内阁词
笔敏捷为一时冠而意气阔疏又性刚多忤上闻之亦
弗善也出参议广西日与 王检讨称 探奇山水自适上
书请凿章江水便来往上大怒徵下狱三载命狱吏沃
以烧酒埋雪中死
曾学士子启上尝召试天马歌 (第 3b 页)
笔敏捷为一时冠而意气阔疏又性刚多忤上闻之亦
弗善也出参议广西日与 王检讨称 探奇山水自适上
书请凿章江水便来往上大怒徵下狱三载命狱吏沃
以烧酒埋雪中死
曾学士子启上尝召试天马歌 (第 3b 页)
句
白云断处斜阳转几曲青山献画屏(题萧照画/补遗) (书画/)
孝宗皇帝
帝讳慎字元永太祖七世孙秦王德芳之后秀
王称 子高宗育于宫中立为皇太子受内禅建
元隆兴乾道淳熙淳熙十六年禅位皇太子上
尊号曰至尊寿皇圣 (第 18b 页)
白云断处斜阳转几曲青山献画屏(题萧照画/补遗) (书画/)
孝宗皇帝
帝讳慎字元永太祖七世孙秦王德芳之后秀
王称 子高宗育于宫中立为皇太子受内禅建
元隆兴乾道淳熙淳熙十六年禅位皇太子上
尊号曰至尊寿皇圣 (第 18b 页)
(邾仲经以下二十一家诗凡二百五十首目曰/沧海遗珠杨东里序之谓当时选录诸家刘仔)
(肩过略 王称 虽精且详犹未免有遗惟沐/公所择和平婉丽可玩可传其赏识若此)
送胡桤轩还永昌
有客乘骖过洱西平原春 (第 51a 页)
(肩过略 王称 虽精且详犹未免有遗惟沐/公所择和平婉丽可玩可传其赏识若此)
送胡桤轩还永昌
有客乘骖过洱西平原春 (第 51a 页)
县转南吏部主事历浙江提学副使改陜西有
方山集
(诗话方山以帖括擅长既负时名遂专著述所/续通鉴孤陋寡闻如 王称 李焘杨仲良徐梦莘)
(刘时举彭百川李心传叶绍翁陈均徐自明诸/家之书多未寓目并辽金二史亦削而不书 (第 17a 页)
方山集
(诗话方山以帖括擅长既负时名遂专著述所/续通鉴孤陋寡闻如 王称 李焘杨仲良徐梦莘)
(刘时举彭百川李心传叶绍翁陈均徐自明诸/家之书多未寓目并辽金二史亦削而不书 (第 17a 页)
历代通鉴纂要凡例
一纂要之法编年叙事一以通鉴纲目为主而周威烈
以前则参用前编大纪诸书宋以后则用本朝续纲目
贯穿成书备古今数千年之事以成一代之典
一编年以君为主甲子书于本年之上其年有事则书
无事则不书元年虽无事亦书高辛以前事载籍不详
则不书年略准前编以前后为序
一高辛以前事惟明白正大者则书疑者略之其怪诞
茫昧者不录
一凡事有关治乱善恶足为劝戒者则书皆用旧文节
纂成篇其大者虽详不厌若凡人之进退恒事之成败
并不悉载
一凡相臣始命及罢黜去国及卒皆书以考治乱
一经史异体二帝三皇事载于经惟以事举及辞之关
于事者馀不敢溷录
一五帝称帝三 王称 王唐虞书载夏书岁商书祀周以
后书年(唐天宝至/德亦书载)皆从其实
一周事载春秋者皆书列国事关王朝及天 (第 11a 页)
一纂要之法编年叙事一以通鉴纲目为主而周威烈
以前则参用前编大纪诸书宋以后则用本朝续纲目
贯穿成书备古今数千年之事以成一代之典
一编年以君为主甲子书于本年之上其年有事则书
无事则不书元年虽无事亦书高辛以前事载籍不详
则不书年略准前编以前后为序
一高辛以前事惟明白正大者则书疑者略之其怪诞
茫昧者不录
一凡事有关治乱善恶足为劝戒者则书皆用旧文节
纂成篇其大者虽详不厌若凡人之进退恒事之成败
并不悉载
一凡相臣始命及罢黜去国及卒皆书以考治乱
一经史异体二帝三皇事载于经惟以事举及辞之关
于事者馀不敢溷录
一五帝称帝三 王称 王唐虞书载夏书岁商书祀周以
后书年(唐天宝至/德亦书载)皆从其实
一周事载春秋者皆书列国事关王朝及天 (第 1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