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枚卜既已不平主爵不宜再误疏(左光斗/)

自贼寇四起疆圉渐蹙辅臣日在醉梦冢臣天不慭遗
于是平章军国则思救时之 李纲
铨序流品则思清通
之山涛非若平常无事之时可用朝三暮四之术者乃
礼臣何宗彦以不参改南之属官失权要心夺之 (第 6a 页)
日之忠勇虽宋之 李纲
亦不能公曰四郊多垒卿大夫
之耻今日此举仅免城下之盟耳惟有声罪讨贼复还
车驾此臣子之职馀非所宜言适大同 (第 9b 页)
节之且得以食其力于商而桥梁道路之
利因亦以时兴焉既又毁淫祠百数十区为社学凡先
哲之尝涖兹土者若张九龄 李纲
刘元城诸公皆特为
立祠至周程三先生则既祠而又别立吟风弄月台以
深致景仰盖于风俗教化之大者其惓惓又如此 (第 18b 页)
  跋董侍郎文集
闽中董侍郎崇相以所著文集示余引丁敬礼
对陈思王之语俾余删定其文余感其意不忍
辞朱黄甫竣而崇相没矣万历閒崇相为吏部
郎辽左全盛建州夷方戒车入贡崇相独策其
必叛每逢边人辄问辽事嗟咨太息若不终日

福清当国崇相遗书极论辽事谓建夷之祸不
出四五年奴酋有子歹商德明之元昊也又谓
金人两道伐宋以四月举汴今之灾异不下宣
政今之边镇只恃一辽一旦有事内虚外弱首
尾牵制何恃而不恐金再举而宋虏者以不听 李纲
散遣勤王诸将之故今可泄泄不早为之
所乎承平日久颇以崇相言为不祥亦不重怒
憖置之而巳六七年而奴酋难发崇 (第 10a 页)
  重编王文端公文集序
直尝观于古之盛际若五臣弼亮莫不与勋华相终始
保衡耆矣而嗣君不惠犹隐忍保乂率惟有陈卒就配
天之休君奭之告老非不殷也而竟留于固命之一言
彼皆在平时而从容徊翔未尝有艴然决去者此岂诚

縻于圭爵哉彼古仁人视天下一家中国一人非故为
示广也内而父昆子侄外而君寮民人皆吾之不可解
于心无所逃于身而迄无彼此之分为之大臣者时当
劻勷而身系安危一有不可则艴然亢必去之节若朔
马越鸟之不相戚揆诸古仁人之心有之乎必不然矣
当宋之中艰 李纲
以不合求去其言曰吾知尽事君之
道不可则全进退之节若纲之言诚足以愧世之縻圭
爵荡名检者然槩之古仁人之心 (第 5a 页)
有奇为马二万三千五百既推赏如上诏而兵部长
贰亦以兼总八路马政迁官然北方有事而马政亦急
矣靖康元年左丞 李纲
言祖宗以来择陜西河东河北
美水草高凉之地置监凡三十六所比年废罢殆尽民
间杂养以充役官吏便文以塞责而马 (第 22a 页)
尹恃宠强愎不畏邦法大旱乏食
实惟务聚敛勇于杀害人不聊生及谪官市井驩呼投
瓦石遮道于前书乃大相反汪藻上 李纲
启谓其孤忠
贯日正气横秋及居翰苑草纲谪词乃曰朋奸罔上有
虞必放于驩兜欺世盗名孔子先诛于正卯与前启亦 (第 5a 页)
大相反盖昌黎躁进李实依凭小人故始焉强誉以望
其汲引既秉史笔则付之至公不复假借矣 李纲
君子 (第 5a 页)
  巡抚天津右佥都御史留仙冯公神道碑铭(甲午)
思陵身死社稷一洗怀悯徽钦之耻古今亡国而不失其
正者此仅见也然余以为使思陵避之南都天下事尚未
去也何至令荒君逆臣载胥及溺遂不能保有江左乎故
唐玄宗幸蜀以避禄山之祸代宗幸陜以避吐番之难德
宗幸奉天以避朱泚之乱皆再造唐祚史表曰诸侯王始
封者必受土于天子之社归立之为国社以岁时祠之死
社稷者诸侯守土之职非天子事也恨其时小儒不能通
知大道执 李纲
之一言不敢力争乃使其出于此也当是
时慈溪冯公留仙巡抚天津先是崇祯十六年冬十月公
密陈南北机宜谓道路将 (第 3b 页)
臣既亲闻尧舜之言,亲睹尧舜之心,尚不敢有只言弼直以成吁咈之谟,则又何贵于寤寐羹墙、守先待后者乎?宋臣 李纲
曰:『天下之理,诚与明、疑与暗二者而已。诚则明,明则愈诚;自诚明而推之,可进于尧舜。疑则暗,暗则愈疑 (第 51 页)
  原任经筵日讲官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臣黄道周谨奏为恭慰圣怀事:臣蛰伏草野,仰跋云日,若盲之不忘视,跛之不忘起也。崇祯十七年五月,骤闻京师告变,鼎湖哀号,不能捐躯,徒深陨涕。六月初旬,乃从父老投杖,侧聆谕旨,痛钟之未安,伤寇雠之未报,寝食不遑,血泪俱落,誓与四海同仇,□此□□。臣观自古帝王,遘遭祸乱,身殉社稷,感念苍生者,绝代无有;至于克俭克勤,宵旰慇忧,十七年一日,而不足以消弭寇贼,激发臣工,亦绝代无有也。宋臣 李纲
曰:『人主之职在于知人,不知人虽勤劳无益』。古今以为笃论。先帝留意知人,而每为宵人所乱,虽云莫违致咎 …… (第 79 页)
  初三晚刻,晤旧殉难忠臣倪文正之子会鼎、会覃及其侄会绍,皆携家丁跋涉千里来迎臣师。所谈浙东情形甚悉,大约八、九如前孙嘉绩所云,而人心稍前、军实稍退又倍于曩时。臣观浙东趋向,从此定矣。浙东贤者,倪元璐而外,无过刘宗周、祁彪佳,而今皆抱义以死。其生者无过章正宸、熊汝霖,今皆已表章敦用。然熊汝霖钜才也,以衰绖事戎行,抗御长江,有 李纲
、宗泽之风,非节钺不足以展骥足。其逸于草野者有祁彪佳之兄骏佳、倪文璐之弟元瓒,是皆毁家为国,能断能谋 (第 137 页)
  足下以某年来旋往旋返,为不能自信。又云自信诚真,虽日弹亦无避,惟尽我事而已;此未做官之言也。即使尹伊在今,上无圣主深知、下无当事同德,安能抗时以自信乎!即足下所称 李纲
、阳明、罗峰诸公,以为出处合于圣贤;足下曾观史乎?李纲条水灾于金兵未至六年之前,为蔡京所逐;后乃以理 (第 24 页)
    (殿鹏,字子程,号南溟,台南安平人。清光绪乙未之役,内渡寓厦门;越数年归里,时与连横相过从。尝自作「南溟先生赞」云:『南溟先生磨铁砚、挥铁管,自赞其像曰:子以天地为炉。天地,一大冶也;冶尽古今诗,鍊成如意铁。其人其面、其首、其胆、其心、其膝、其口,直是江山万古一片血,往来天地不磨灭,令人一读一击节。 铁御史
、铁顺昌、铁尚书,铮铮铁中之三杰。谁其硎者?繄维南溟先生独有炉锤天地之谟烈』。著有「南溟诗草」及「大 (第 349 页)
此任。不容轻授。臣顾其人乎哉。噫。治国大经。用人理财。是已为疾。用舒九耕三食。固已邈焉难追。而若宋臣 李纲
所云节用救弊覆实开辟诸法。设诚而致行之。不加赋而国用足者。亦岂无其术。而操厥权衡。乃归人望之外。其于 (第 302L 页)
   庆延, 皮坊隐者, 赵晟, 郑𥖝(弟碏), 金光粹, 朴三吉, 宋钦, 李贤辅, 禹南阳,  李纲。
   郑庆徵, 南孟夏, 韩景琦, 南尚文。
   柳藕, 成运, 成悌元, 李之菡, 李义健, 
名。
庆延, 皮坊隐者, 赵晟, 郑𥖝(弟碏), 金光粹, 朴三吉, 宋钦, 李贤辅, 禹南阳,  李纲。
庆延字大有号南溪。清州人。居州治南茅山里。性至孝。 世祖时徵拜皆不起。 成宗召见于宣政殿。问曰剖冰 …… (第 92H 页)
德,猿亭崔寿峸,文敬公金安国友善。性复狷直。闻人恶行。绝不与通。有湖南帅权势甚。欲访而终不得见也。 李纲
字仲举。广州人。其五世祖养中仕丽季为刑曹左参议。及我朝开运。退居于乡。终身不仕。纲少以气节自负。中进 (第 94L 页)
均。宜学言语者处之。潘安仁笙赋。音均不恒。曲无定制。注均古韵字。鹖冠子五音不同均。出其可喜一也。唐书 李纲
传。引周礼均工乐胥不得列于士伍。)。文章然有道。开阖贵浑天。(叶。)慎毋烦揽采。慎毋巧缝纫。云滃要必 (第 48L 页)
 居处敬执事恭
恭敬二字换下。岂有意所存耶。浅见恐依论语文为是。
 事君(止)义方
此段是大节。而似涉泛循。盖忠恳义方极言之。圣贤当之。虽于陆贽 李纲
之伦。亦似可言。妄意就先生分上以格君心非陈善责难等语。归重立论似宜。
 祛私(止)秉公 (第 41H 页)
已内溃矣。然则徽宗仍父子徙五国城。竟不得还。其谁之咎也。世或谓 皇朝于谦为宰相。能迎还 英宗皇帝。而 李纲
为宋宰相。卒不能迎还徽宗。此纲之智。不如谦也。然臣闻 英宗皇帝陷于土木。而天命犹未之绝。故踰年反于中 (第 256H 页)
定法。若承 禀裁。则又当以所查中一百四十名。定为把守军官。分番轮替。则警守之制备甚。壮武之冤解矣。正 李纲
所谓一举而两利俱存者也。此其三也。至于民弊。边邑异于三南。无赋税征役之苦。而最其巨患。专在还谷。守令 (第 64H 页)
文王之多士生国。幸而复见于当日矣。呜呼。尊贤尚德。贵在诚礼。惟 圣上崇儒重道。而以 先王为法焉。宋臣 李纲
有言曰。先为自固之计。可无中溃之忧。此言人君制敌之策。莫急于修内攘外。而惟我 先大王有之。追 皇朝再 (第 365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