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面刻骨佳言喢喢(叱涉/切)䌽索角黍颁畀
沓匝拉上卿于南墉辍万机于一霎中官如云佩以鞲
(苏协/切) 陈音
之长技睨遥鹄而不慑屡忘归之奏功 (第 33a 页)
伊祖伯仲师 陈师召
二先生所著余为卒业焉见其诗
雅以质胜能会情切景而出之于天倪绝无今时诡饰
矜胜之习庶几哉余所谓及见其人 (第 3a 页)
香眉山争其崇高湖鉴
湖争其净冽峰湖十年外事未晚也正德乙亥秋仲凤
山见素子林俊记于云庄青野
  閒叟记 (陈音/
) (第 4a 页)
之清风劲节固不待于此而自可传于不泯也
   愧斋先生
(王鏊/) (第 10b 页)
愧斋先生
陈姓音名字 (第 10b 页)
师召
福建莆田人为人古猊古
心于世故细碎米盐筐箧殊若无所幅尺遇人无贵贱
贤愚辄倾尽小事无可不可辄曰也罢人戏 (第 10b 页)
称为也罢
先生又称 愧斋先生
居官三十馀年颓然而已胸中是
非轻重泾渭甚辨与人交际锱铢不爽遇大事有不可
必如其志自罗伦王徽等贬斥中外 …… (第 10b 页)
勇者不必有仁信哉余观 愧斋先生
平居恂恂语若不
出口至其疏时事叱逻卒排众议何其壮也于戏其所
谓笃行君子者乎
  太傅王文恪公传(文徵 (第 12b 页)
明/)
公名鏊字济之世称守溪先生吴洞庭山人也其先有
百八者自汴京扈宋南渡遂居山中至是族属衍大号
其地为王巷其初未有仕者正统间有司选生徒𨽻学
官里中子弟咸走匿公父朝用独请入学为弟子员后

仕为光化知县光化未仕时公己有名年十八随光化
在太学声称益藉时叶文庄在礼部召与相见公体干
纤弱而内蕴精明举止静重文庄大奇之挑试所学益
以为非近时经生所能时王忠肃公翱新逝文庄以公
嫌名相近戏曰失一王某复一王某安知非后来忠肃
乎越日亲具仪帛遣从 陈音先生
学时陈官翰林有声
从游者众独许公善学无几尽得其肯綮成化戊子将
归试应天文庄欲留卒业不果意甚惜之曰科目 (第 13a 页)
  南京工部侍郎黄公墓志铭(谢铎/)
弘治辛亥夏六月十有七日南京工部右侍郎黄公卒
公得疾甚暴予亟往视至中途公讣已至于乎痛哉先

是予蒙恩休致公怅然不乐且期 太常陈先生师召

予遍游南都诸名山以别盖予自谢病来与公别者十
馀年乃今始得一会讵意公方恨予之别而予遽以哭
公也哉公 (第 12a 页)
文清而不去且伴食矣聘君而不辞且株累矣
○刘博野非君子也其去乃以不封张氏周阳曲君子
也其出乃以婿曹元力 陈师召
闷闷者也独持不吊阉
直倪舜咨表表者也送阉人赐丧人固有不可必者也
○大臣者吾必以王端毅为巨擘焉次则刘忠 (第 21a 页)
惕于三苗之师成康不忘
乎戎兵之诘其见远矣是书所载若胥之忠蠡之智种
之谋包胥之论战孙武之论兵越女之论剑 陈音
之论
弩勾践之畏天自苦臣吴之别辞伐吴之戒语五大夫
之自效世亦胡可少哉所载孔子子贡事不可据要其
谋亦在 (第 58b 页)
焉岂独苏州之民而巳哉是岁十
一月望日嘉议大夫行在工部右侍郎庐陵周忱记
   重新至德庙记       陈音
自泰伯逃于吴民戴其德以有国传二十馀世而越始 (第 23b 页)
   简皑东白善世
所欠观音閤记已久非有推托直以旋读佛书欲少窥
一二然后著笔庶不取笑观者况所许楞严等经亦未
见惠到故一迟至此耳日昨已将求文帖子置案上只
三五日决然掇拾付还更不能破调自增业障也

   简 陈师召
太常子贡士举
贤友来京不得从容少叙迨今耿耿令尊老先生之丧
无以用情辄裒赙少许并奠文一通寄上见久要之义 (第 30b 页)
 古诗纪卷一      明 冯惟讷 撰
古逸第一
 歌上
   弹歌
  (吴越春秋曰越王欲谋复吴范蠡进善射者 陈音/
音楚人也越王请音而问曰孤闻子善射道何所)
  (生音曰臣闻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弹起于古之孝/子不忍见父母 (第 1a 页)
   贺陈先生诞孙诗序

成化丁酉三月十八日翰林诸同年会于 师召陈先生
第既有成约予与鸣治先入观其有喜色问之曰适得
莆报大儿举得一男矣时同年皆未有孙孙实自 (第 17b 页)
师召
始予二人喜甚亟呼酒饮 (第 17b 页)
师召
(第 17b 页)
师召
曰请为我赋鸣治
倡为句予继之已而众客以次至皆递为句句八继而
成律明仲再倡律再成众乃属予大书于堂壁 (第 17b 页)
师召

欲以观贺者掣予肘再四不能得拂衣入少顷忽笑而
出视予书且视且喜众客竞为助喜欢声动堂陛回顾 (第 17b 页)
僮仆皆欣欣若有怿色 师召
独据几谛诵曰固亦佳事
也意始悔沮予书书成敷五后至不及与独和二章明
日众客皆重和越数月汝贤还自莆又续和 (第 18a 页)
焉于是联
为巨轴盛供具以赠之而 师召
益大设席飨客以为例
例亦自 (第 18a 页)
师召
始云呜呼 (第 18a 页)
师召
为人纯朴简易蔼然古君
子风其考文析理极精尽密而名数世故之粗或遗略
不屑计立心制行介介不可易而包垢含秽 …… (第 18a 页)
乐且信 师召
召亦自信不复疑于人予尝谓其气象悠
远其为福泽宜深且厚徵诸子孙亦固然哉又闻诸 (第 18b 页)

言其先祖宋观察使淬父子皆死国难旌为忠孝曾
大父义轩下暨祖祢皆能以容忍惠让为德数百指之
后昆三百馀年之 (第 18b 页)
   游朝天宫慈恩寺诗序
成化己亥重九前二日翰林修撰谢君于乔以诗约游

朝天宫是夜雨翌日天霁于乔喜复以诗速客于是编
修曾君文甫王君世赏刑部郎中冯君佩之皆赴至崔
郭二道士宅和于乔韵各二首于乔倡为诗诸君辄和
继各倡各一道又辄和和且半予始至自内直诗皆如
诸君之数已乃为联句文甫以事先归遽口占二句而
去又得三首独编修杨君惟立以诗报不至翌日始并
和焉先是佩之游慈恩寺与僧瑢订九日之约预约者
郎中李君若虚屠君元勋及予予方有 侍讲陈君师召

之会以旧约不可负预以诗谢之至日与诸君次第俱
往沿杨柳湾历菜园观稻田临海子望钟鼓楼访桔槔
亭故必留连竟 (第 15b 页)
   答 愧斋先生

累辱手札惓惓以方石南行为愿至终篇无一语及他
事者今果有南雍之命岂神交之妙能预卜而遥度之
乎平生知 (第 25a 页)
   跋张汝弼书蒋玉山既醉轩诗卷
醉与醒异趣而同适醉者常訾醒者为拘醒者常病醉
者为纵屈原曰众人皆醉我独醒李太白云但得醉中

趣勿为醒者传此皆有托而谓非真语也盖次公见谓
醒狂不害为贤梅圣俞每醉辄乂手温语苏子瞻乃以
为非善饮者人之趣固若是异哉事或出于偶然或成
于有意是不可执一论也张驾部饮酒不过中人而书
此轩及卷若甚醉者其兴致风态固出一时要非有意
论者蔓引波漫各极其趣蒋君其有择乎此邪然世之
文章事业疲志惫力者常患于泯没而一时一事或以
传播是固有幸不幸而亦系乎其人此卷之传其宾主

之美槩可想见醉不醉不必论也予亦不能饮者书此
以附吴陆二太史之说
   跋 陈愧斋
送傅曰会诗序
方山谓予曰曰会之来讲毛诗于 (第 17b 页)
师召先生
者数月故
其赠序 (第 17b 页)
师召
独慨然为之予未始信也及观序中有论
诗知学之语乃知其言不诬 (第 17b 页)
师召
门生数百人不必躬
自指授髅能有经学以显固有一及讲席而再魁文场
者用是可以为曰会贺虽然韩退之抗颜师一世 (第 17b 页)
不必耄期名则传
为名进士为贤令尹吁嗟乎蒋君其死不泯
   赠翰林院编修文林郎陈公墓志铭
吾友翰林侍讲 陈君师召
丧其考耕乐公及妣黄孺人
若干年时葬未有铭 (第 13a 页)
师召
既登第拜官归省墓亦不果
作盖慎之也今年秋 (第 13a 页)
师召
痛先德久弗识乃授状属予
铭将寓归用诸圹前状故按察佥事杨朝重未第时作
朝重公戚党其述事行宜详东阳 (第 13a 页)
师召
同官厚且久稔 …… (第 13a 页)
有嘉馔必蓄为客具及公有义举虽重费不吝助之此
于公德固大类教子尤严肃不溺私爱恒举近世成败
子迭为劝戒故 师召
竟以醇学笃行重于时君子谓陈
氏有世德焉铭曰庞积薄发在物为幸彼迩观者顾为
物病盍观陈公久乃弥盛时变俗易 (第 14b 页)
常少卿 愧斋先生
子罕皆敏而早卒予连丧二弟山川
恸而成疚故于生感之尤深呜呼吾又忍铭哉铭曰呜
呼焦生胡质斯弱而志斯强踊跃 (第 7a 页)
校入兵部主事杨仕伟家掠其妻公居比
舍亟乘墉呼曰尔何人乃擅辱朝臣其人曰尔何人乃
不畏西厂公曰我翰林侍讲 陈音
也声气愈厉其人为 …… (第 6a 页)
弗能匪此伊恃公弗大用世岂公置荣途
显阶公亦自避彼挟数者皆谓予知不旋踵间车覆马
踬惟公考终得正而毙鸣呼 愧斋
可以无愧
   明故陜西三原县儒学教谕致仕赠光禄大夫 (第 7b 页)
  刘锜善射

刘锜善射水斛满以箭射拔箭水注随以一矢窒之人
服其精或言此即古剡注法也
   陈愧斋
隋刘臻为仪同与刘讷同官退朝欲谒讷谓前驱曰识
刘仪同家乎从者以为臻欲引归至家坐堂中呼曰刘
仪同可出矣其 (第 15b 页)
子出臻曰汝亦来此乎今人传以为
愧斋
事亦好事者取此而易其名耳
  金海玉海千万字文 (第 15b 页)
生于弓弓生于弹弹起古之孝子古者人民朴质
死则裹以自茅投于中野孝子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
食故作弹以守之此 陈音
之言与孟子上古亲死委壑
之说略同为人子者既挟弹以防禽兽之害则吊者各
持弓以助驱禽又何怪焉后人䍐读古书 (第 13a 页)
  序一十三首

   送 陈编修师召
南归展墓序
   送同年知州县序 赠王惟用序
   赠行人杨君擢监察御史序
   樊山集序 银爵联句 (第 5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