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曲類
詩文評類
为宿与隋朝颇(隋书/作先)有勋旧遂
得预沾磐石遂(隋书/作名)在葭莩娄敬之与汉高殊非血胤
吕布之于 董卓
良异天亲芝焚蕙叹事不同此又王之
昏主心若虎狼雠忿同胞乃甚(隋书作/有逾)沉阏惟勇及谅
咸罄(礼记/作 (第 14b 页)
   言河朔人庶疏(武后时/)
臣闻朝廷议者以为契丹作梗始明人之逆顺或因迫
胁或有愿从或为伪官或为招慰或兼外贼或是土人
迹虽不同心则无别诚以山东雄猛由来重气一顾之
势至死不回近缘军机调发复重家道悉破或至逃亡
(一作/剔)屋卖田人不为售内顾生计四壁皆空重以官
典侵渔因事而起取其髓脑曾无愧心修筑城池缮造

兵器州县役使十倍军机官司不矜期之必取枷杖之
下痛切肌肤事迫情危不修礼义愁苦之地不乐其生
有利则归且图赊死乃君子之愧辱小人之常行人犹
水也壅之则为泉疏之则为川通塞随流岂有常性昔 董卓
之乱神器播迁及卓被诛部曲无赦事穷变起毒
害生人京室邱墟化为禾黍此由恩不普浃失在机先
臣一读此书未尝不 (第 16a 页)
   魏武帝论        朱敬则
皇汉失图网漏谗慝贼臣承间摇荡宸居宗庙焚烧天

子播越于是九州幅裂四海横流释位勤王天下云集
初平元年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胄兖
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
张邈东都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长沙
太守孙坚等同时俱起以讨 董卓
为名然包藏祸心以
暴易乱窃命矫制结党树朋观衅待时莫敢先犯唯魏
太祖有汴水之战孙讨虏有阳人之师矣观曹公 …… (第 1b 页)
               王买德曰贪归
受禅所留不过爱子待归一举而可取卒如其策智士

   北齐高祖论
昔张让段圭浊乱天下汉召 董卓
将显其诛竟有小平 (第 8a 页)
以至 董卓
赫赫汉室化为当涂盖栋桡罪折之所由来
久矣彼梅福以孤远上疏张纲以卑秩埋轮独何人哉
而不是思也噫嘻就利违 (第 17a 页)
   三国论

论曰汉自顺桓之间国统屡绝奸回窃位阉宦满朝士
之蹈忠义履冰霜者居显列则陷犯忤之诛伏闾巷则
婴党锢之戮当是时也天下之君子扫地将尽虽九伊
周十稷契不能振已绝之纲举土崩之势明矣嘉平中
大黄星见楚宋之分辽东殷馗曰其有真人起于谯沛
之间以知曹孟德不为人下事之明验也先时秦帝东
游亦云金陵当有王者兴董扶求出又曰益州有天子
气从兹而言则长江剑阁作吴蜀之限天道人谋有三

分之兆其来尚矣然废兴有际崇替递来每揽其书曷
能不临卷而永怀抚事而伊郁也尝试论之曰向之(疑/)
何进纳公业之言而不追 董卓
傕汜弃文和之策而不
报王允则东京焚如之祸关右乱麻之尸何由而兴哉
至使乘舆蒙尘于河上天子露宿于曹阳百官 (第 11b 页)
吏各有差汉
末丧乱尚传其礼爰至后汉祀典仍存明帝永平二年
郊祀五帝于明堂以光武配祭牲各一犊奏乐如南郊 董卓
西移记载湮灭(一作载/籍烟灭)告朔之礼于此而坠暨于
晋末戎马生郊礼乐衣冠扫地揔尽告朔之礼于此而
坠暨 (第 18b 页)
   代太常答苏端驳杨绾谥议 梁 肃
谥曰有国之典存以位叙其德没以谥易其名名之小
大视德之美恶盖书其著而略其微要其终而明其义
故曰谥以尊名莭以一惠耻名之浮于行也杨文贞体
淳素之质恊时中之德爰自下列至于宰司秉心不渝
动必由道与夫立功立事开物济众不同日语矣而清
俭厉俗明哲保身曰文与贞在我惟允秉公议者其谁
曰不然今奉符谓公与元载交游尝为载荐引载之咎

恶悉归于公斯乃昧于观行定谥之义且非君子成人
之美也请区而(集作/以)评之昔荀爽为 董卓
所举致位三
公及卓斁乱汉政可谓甚矣而汉史曾不以卓之过累
于慈明晏子陈氏俱事齐侯陈志邪而晏志正春秋亦 (第 27b 页)
宣王中兴绛侯以智谋安刘氏文皇绍立茂功著矣而
节未可称 董卓
胁国以擅威伍孚刺之而不畏王敦拥
众以称乱周顗折之而无疑奇节伟矣而功竟不就至
若屈伸合变进退知机智以遂 (第 3b 页)
  蜀汉后皇帝三月诏(诸葛亮/)
朕闻天地之道福仁而祸淫善积者昌恶积者丧古今
常数也是以汤武修德而王桀纣极暴而亡曩者汉祚
中微网漏凶慝 董卓
造难震荡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 (第 1a 页)
  汉悯帝册魏公九锡文(潘勖/)
制诏使持节丞相领冀州牧武平侯朕以不德少遭闵
凶越在西土迁于唐卫当此之时若缀旒然宗庙乏祀
社稷无位群凶觊觎连带城邑一人尺土朕无获焉即
我高祖之命将坠于地朕用夙兴假寐震悼于厥心曰
惟祖惟父股肱先正其孰恤朕躬乃诱天衷诞育丞相
保乂我皇家弘济于艰难朕实赖之今将授君典礼其
敬听朕命昔者 董卓
初兴国难群后释位以谋王室君 (第 1b 页)
 盟于亳载书曰
凡我同盟毋蕴年毋壅利毋保奸毋留慝救灾患恤祸
乱同好恶奖王室或间兹命司慎司盟名山名川群神
群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国之祖明神殛之俾失其民

队命亡氏踣其国家
  讨 董卓
(汉臧洪/)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 (第 4b 页)
董卓
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
流百姓大惧沦丧社稷剪覆四海兖州刺史岱豫州刺
史胄陈留太守邈东郡太守瑁广陵太守超等 …… (第 4b 页)
 天下豫青徐幽属吴兖冀并凉属蜀其司州之土以
 函谷关为界造为盟曰
天降丧乱皇纲失叙逆臣乘衅劫夺国柄始于 董卓

于曹操穷凶极恶以覆四海至令九州幅裂普天无统
民神痛怨靡所戾止及操子丕桀逆遗丑荐作奸回偷
取天位而 (第 5a 页)
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𤡑狡锋协好乱乐祸幕府
董统鹰扬扫除凶逆续遇 董卓
侵官暴国于是提剑挥
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瑕取用故遂与操同咨合谋
授以裨师谓其鹰大之才爪牙可任至乃愚佻 …… (第 7b 页)
国之军丸解冰泮濞之骂言未绝于口而
丹徒之刃已陷其胸何则天威不可当而悖逆之罪重
也且江湖之众不可恃也自 董卓
作乱以迄于今将三
十载其间豪杰纵横熊据虎跱强如二袁勇如吕布跨
州连郡有威有名十有馀辈其馀锋捍特起鹯视 (第 12a 页)
  上献帝书(袁绍/)

臣闻昔有哀叹而霜陨悲哭而崩城者每读其书谓为
信然于今况之乃知妄作何者臣出身为国破家立事
至于怀忠获衅抱信见疑昼夜长吟剖肝泣血曾无崩
城陨霜之应故邹衍杞妇何能感彻臣以负薪之资拔
于陪𨽻之中奉职宪台擢授戎校常侍张让等滔乱天
常侵夺朝威贼害忠德扇动奸党故大将军何进忠国
疾乱一心赫怒以臣颇有一介之节可责以鹰犬之功
故授臣以督司咨臣以方略臣不敢畏惮强御避祸求

福与进合图事亡违异忠策未尽而元帅受败太后被
质宫室焚烧陛下圣德幼冲亲遭厄困时进既被害师
徒丧沮臣独将家兵百馀人抽戈承明竦剑翼室虎叱
群司奋击凶丑曾不浃辰罪人斯殄此诚愚臣效命之
一验也会 董卓
乘虚所图不轨臣父兄亲从并当大位
不惮一室之祸苟维宁国之义故遂解节出奔创谋河
外时卓方贪结外援招脱英豪 (第 15a 页)
  罪袁绍疏(公孙瓒/)
臣闻皇羲以来君臣道著张礼以导人设刑以禁暴今
车骑将军袁绍托承先轨爵任崇厚而性本淫乱情行

浮薄昔为司𨽻值国多难太后承摄何氏辅朝绍不能
举直错枉而专为邪媚招来不轨疑误社稷至令丁原
焚烧孟津 董卓
造为乱始绍罪一也卓既无礼帝主见
质绍不能开设权谋以济君父而弃置节传迸窜逃亡
忝辱爵命背违人主绍罪二也 (第 9a 页)
绍为渤海当攻 董卓

默选戎马不告父兄至使太傅一门累然同毙不仁不
孝绍罪三也绍既兴兵涉历二载不恤国难广自封植
乃多引资 …… (第 9a 页)
母亲为傅婢地实微贱据职高
重享福丰隆有苟进之志无虚退之心绍罪九也又长
沙太守孙坚前领豫州刺史遂能驱走 董卓
扫除陵庙
忠勤王室其功莫大绍遣小将盗居其位断绝坚粮不
得深入使 (第 10a 页)
董卓
久不服诛绍罪十也昔姬周政弱王道
陵迟天子迁徙诸侯背畔故齐桓立柯会之盟晋文为
践土之会伐荆楚以致菁茅诛 …… (第 10a 页)
  请王刘备疏(诸葛亮/)
昔唐尧至圣而四凶在朝周成仁贤而四国作难高后
称制而诸吕窃命孝昭幼冲而上官逆谋皆凭世宠藉
履国威权穷凶极乱社稷几危非大舜周公朱虚博陆
则不能擒凶讨逆扶危定倾伏惟陛下诞姿圣德统理
万邦而遭家运不造之难 董卓
首乱荡覆京畿曹操阶 (第 10b 页)
  论河朔人庶疏(唐狄仁杰/)
臣闻朝廷议者以为契丹作梗始明人之逆顺或因迫
胁或有愿从或为伪官或为招慰或兼外贼或是土人
迹虽不同心则无别诚以山东雄猛由来重气一顾之

势至死不回近缘军机调发复重家道悉破或至逃亡
拆屋卖田人不为售内顾生计四壁皆空重以官典侵
渔因事而起取其髓脑曾无愧心修筑城池缮造兵器
州县役使十倍军机官司不矜期在必取枷杖之下痛
切肌肤事迫情危不脩礼义愁苦之地不乐其生有利
则归且图赊死乃君子之愧辱小人之常行人犹水也
壅之则为泉疏之则为川通塞随流岂有常性昔 董卓
之乱神器播迁及卓被诛部曲无赦事穷变起毒害生 (第 1b 页)
  上汉帝表(刘备/)
臣以具臣之才荷上将之任董督三军奉辞于外不能
扫除寇难靖匡王室久使陛下圣教陵迟六合之内否
而未泰惟忧反侧疢如疾首曩者 董卓
造为乱阶自是 (第 5a 页)
董卓
于阳人济神器于甄井威震群狡名显往朝桓
王才武弱冠承业招百越之士奋鹰扬之势西赴许都
将迎幼主虽元勋未终 (第 4a 页)
殊途或以绮井为重屋或
以圆楣为隆栋各以臆说事不经见今录其疑难为之
通释皆出證据以相发明
  后汉贼臣 董卓
庙议(唐高适/) (第 2a 页)
昔汉祚陵夷桓灵弃德宦官用事国步多艰宗社有缀
旒之危宦臣非补衮之具 董卓
地兼形胜手握兵符颠
而不扶祸则先倡兴晋阳之甲君侧未除入洛阳之宫
臣节如扫至乃发掘园寝逼辱妃嫔太后之崩 …… (第 2b 页)
昨忝高会敬受德音今具贼臣之事悉以条上谨按尚
书王者望秩天地之神祇诸侯祭境内之山川乱臣不
言淫祀无取则 董卓
之庙义当焚毁
 
 
 文章辨体汇选卷一百五十三 (第 3b 页)
  唐丞相谥文贞杨绾谥议代太常荅苏端驳议(梁肃/)
议曰有国之典存以位叙其德没以谥易其名名之小
大视德之美恶盖书其著而略其微要其终而明其义
故曰谥以尊名节以一惠耻名之浮于行也杨文贞体
淳素之质恊时中之德爰自下列至于宰司秉心不渝

动必由道与夫立功立事开物济众不同日语矣而清
俭厉俗明哲保身曰文与贞在我惟允秉公议者其谁
曰不然今奉符谓公与元载交游尝为载荐引载之咎
恶悉归于公斯乃昧于观行定谥之义且非君子成人
之美也请区而评之昔荀爽为 董卓
所举致位三公及
卓斁乱汉政可谓甚矣而汉史曾不以卓之过累于慈
明晏子陈氏俱事齐侯陈志邪而晏志正春秋亦不 (第 4a 页)
  责袁术书(孙策/)
盖上天垂司过之星圣主建敢諌之鼓设非谬之备急
箴阙之言何哉凡有所长必有所短也去冬传有大计
无不悚惧旋知供备贡献万夫解惑顷闻建议复欲追
遵前图即事之期便有定月益使怃然想是流妄设其
必尔民何望乎曩日之举义兵也天下之士所以响应
董卓
擅废置害太后弘农王掠烝宫人发掘园陵暴
逆至此故诸州郡雄豪闻声慕义神武外振卓遂内歼 …… (第 7b 页)
不深择而熟思九也
九者尊明所见之馀耳庶备起予补所遗忘忠言逆耳
幸留神听
  諌袁术僣号书(孙策/) 董卓
无道陵虐王室祸加太后暴及弘农天子播越宫 (第 1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