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张禹论
夫社稷之计安危之机人君不能独断者必咨于所敬
之臣然臣有忠邪时有险易交有浅深义有厚薄范睢
山东之匹夫也入虎狼之秦履不测之险可谓情(集作/交)
疏义薄矣而能尊昭王去穰侯开秦霸业之基以安固
后嗣可谓忠于昭王矣夫能独断者英主也古人言谋

之欲多而(集无/此字)断之在独盖为此矣天有震雷之怒龙
有逆鳞之恨(蜀作/狼)所以人君在于能断耳然亲戚之际
恩义之重不(集无/不字)断之于巳不可也张敞所谓明诏以
恩不听群臣以义固争而后许而令明诏自亲其文非
策之得也汉文帝诛 薄昭
断则明矣于义则未安也周
宣饯申伯有孔硕之诗秦康送文侯(二本/作公)兴如存之感
(集无/此字)太后尚 (第 9a 页)
存唯一弟 薄昭
(二本/作而)断之不疑非所
以慰母氏之心也汉成帝车驾至张禹第辟左右亲问 (第 9a 页)
人臣之任也
边境有警爱身之死而不毕其愚非忠臣也臣安窃恐
将吏之以十万之师为一使之任也
  与淮南王书 (薄昭/
)
窃闻大王刚直而勇慈惠而厚贞信多断是天以圣人
之资奉大王也甚盛不可不察今大王所行不称天资
皇帝初即 (第 15a 页)
  张禹论(李德裕/)
夫社稷之计安危之机人君不能独断者必启于所敬
之臣然臣有忠邪时有险易交有浅深义有厚薄范雎
山东之匹夫也入虎狼之秦履不测之险可谓交疏义
薄矣而能尊昭王去穰侯开秦霸业之基以安固后嗣
可谓忠于昭王矣夫能独断者英主也古人言谋之欲

多断之在独盖为此矣天有震雷之怒龙有逆鳞之恨
所以人君在于能断耳然亲戚之际恩义之重断之于
已可也张敞所谓明诏以恩不听群臣以义固争而后
许而令明诏自亲其文非策之得也汉文帝诛 薄昭

则明矣于义则未安也周宣饯申伯有孔硕之诗秦康
送文公兴如存之感况太后尚存惟一弟 (第 15a 页)
薄昭
断之不
疑非所以慰母氏之心也汉成帝车马至张禹第辟左
右亲问禹以天变禹以年老子弱与曲阳有隙乃言新 (第 15a 页)
侯吕平为扶
柳侯张买为南宫侯太后欲王吕氏先立孝惠后宫子
疆为淮阳王子不疑为常山王子山为襄城侯子朝为 轵侯
子武为壶关侯太后风大臣大臣请立郦侯吕台
为吕王太后许之建成康侯释之卒嗣子有罪废立其 (第 5a 页)
希见高祖高祖崩诸御幸姬戚夫人之属吕太后怒
皆幽之不得出宫而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子之代为
代王太后太后弟 薄昭
从如代代王立十七年高后崩
大臣议立后疾外家吕氏强皆称薄氏仁善故迎代王
立为孝文皇帝而太后改号曰皇太后 (第 2a 页)
薄昭
封为轵
(第 2a 页)
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
为證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
引为證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与 薄昭
及系 (第 26a 页)
薄昭
为言
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 (第 26a 页)
老而退之非仆也耶痛惟千载之事既负于前一得之
愚敢默于后进 薄昭
之素服先元亮之挽歌愿与丞相
商之庐陵非丞相父母邦乎赵太祖语孟昶母曰勿戚
戚行遣汝归蜀昶母曰妾太原人愿 (第 17a 页)
   子纠辨         程端学
或问曰公伐齐纳子纠齐小白入于齐先儒或以子纠
为兄或以小白为兄何也曰各有其说而未可以片言
决也谓子纠为兄者公谷之意而孙氏胡氏刘氏邦衡
莘老东莱诸儒宗之谓小白为兄者程子之说而康侯
朱子张氏诸儒宗之然各无明文可考孙氏诸儒谓子

纠为兄者以春秋书法有子字故也据经论理者也然
程子则谓公谷之经无子字而小白为兄原程子意不
特以公谷无子字亦以论语孔子许管仲之仁之事推
之也但程子于管仲之事以大义推之而知其为兄尔
非有所据也今以春秋所书齐小白入于齐与齐人取
子纠杀之之文观之则子纠为兄之说似亦有理盖齐
小白入于齐有篡立之辞齐人取子纠杀之三传同有
子字固不可以公谷前无子字为疑也至程子引 薄昭

之言以證小白之为兄而朱子又疑荀卿尝谓桓公杀
兄以争国而其言固在 (第 17a 页)
薄昭
之前则朱子虽宗程说固
亦不能无疑于其间也况朱子于集注论王圭魏徵事
则曰功过不相掩今以子纠为兄而小白杀 (第 17b 页)
  张禹论          李德裕
夫社稷之计安危之机人君不能独断者必咨于所敬
之臣然臣有忠邪时有险易交有浅深义有厚薄范睢
山东之匹夫也入虎狼之秦履不测之险可谓交疏义

薄矣而能尊昭王去穰侯开秦霸业之基以安国复嗣
可谓忠于王矣夫能独断者英主也古人言谋之欲多
而断之在独盖为此矣天有震雷之怒龙有逆鳞之恨
所以人君在于能断耳然亲戚之际恩义之重不断之
于已可也张敞所谓明诏以恩不听群臣以义固争而
后许而令明诏自亲其文非策之得也汉文帝诛 薄昭
断则明矣于义则未安也周宣饯申伯有孔硕之诗秦
康送文公兴如存之感况薄太后尚存唯一 (第 20a 页)
薄昭
(第 20a 页)
  汉(高帝/元帝) (文帝/成帝) (景帝/哀帝) (武帝/) (昭帝/) (宣帝/)
 卷十一
  汉(贾山/) (贾谊/)  (薄昭/
) (第 4a 页)
    请积贮奏

    封建子弟疏
    谏封淮南四子疏
    谏民私铸钱
    过秦论
   薄昭
   予淮南厉王书
#+PROPERTY: JUAN 卷十一 …… (第 1b 页)
矣故曰安民可与行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
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于戮杀者正倾非
也是二世之过也
   薄昭(昭文帝母薄太后弟封/轵侯以帝舅为将军)
   予淮南厉王书(厉王名长高帝少子文帝时王/骄恣不用汉法帝令昭予王书)
    (諌数/之) (第 43b 页)
与为非此
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于戮杀者正倾非
也是二世之过也
  薄昭(昭文帝母薄太后弟封 轵侯
以帝舅为将军)
   予淮南厉王书(厉王名长高帝少子文帝时王/骄恣不用汉法帝令昭予王书)
    ( (第 43b 页)
侯者天下共诛之是以高后欲王诸吕
王陵廷争孝景将侯王氏脩侯犯色(脩侯周亚夫/也○脩音条)卒用
废黜是后 薄昭
窦婴上官卫霍之侯以功受爵其馀后
父据春秋褒纪之义(春秋天子将纳后于纪纪本子爵/也故先褒为侯言王者不取 (第 13b 页)
   薄昭
与淮南王书(汉书/)
窃闻大王刚直而勇慈惠而厚贞信多断是天以圣人
之资奉大王也甚盛不可不察今大王所行 (第 8a 页)
  右先汉以后诸臣论谏之辞凡一百二事(汉九十七三国
一唐四附注者不与)


  议论七

   薄昭
予淮南王书(淮南厉王长高帝少子孝文初即位自以为最亲骄蹇数
不奉法上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常谓上大兄怨辟阳
(第 45a 页)
侯自袖金椎椎之文帝赦之厉王以此
归国益恣不用汉法出入警跸称制自作法令数上书不逊顺文帝重自切责之令帝舅 将军
薄昭
予书谏数之云云)

  窃闻大王刚直而勇慈惠而厚贞信多断是天以圣人 (第 45a 页)

薄昭
往见绛侯绛侯等具为昭言所以迎立王意 (第 22a 页)
薄昭
还报曰信矣毋可疑者代王乃笑谓宋昌曰果如公言
乃命宋昌参乘张武等六人乘传诣长安至高陵休止
而使宋昌先驰 (第 22a 页)
   (身衣弋绨而不轻用财此本也若帝日用兵若/民若财虽今年赈贷明年养老又焉得人人悦)
   (之哉所可恨者狱周勃而无待大臣之仁杀 薄/昭
而无待外戚之仁迁淮南厉王而无睦族属)
   (之仁此瑜不掩瑕也若帝更尽善/此虽孔圣亦以仁许之岂特固) (第 14a 页)
  予淮南王书
    薄昭(淮南厉王长高帝少子孝文初即位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宽赦之三年入)
    (朝甚横常谓上大兄怨辟阳侯自袖金椎椎/之文帝赦之厉王以此归国益恣不用汉法)
    (出入警跸称制自作法令数上书不逊顺文/帝重自切责之令帝舅将军薄眧予书谏数)
    (之/)
窃闻大王刚直而勇慈惠而厚贞信多断是天以圣人
之资奉大王也甚盛不可不察今大王所行不称天资
皇帝初即位 …… (第 7a 页)
而已(外家当为后家也二十者谓高帝吕后产禄谋反/诛惠帝张皇后废文帝母薄太后 弟昭
被杀孝文)
(帝窦皇后从昆弟子婴诛景帝薄皇后武帝陈皇后也/废卫皇后自杀昭帝上官皇后家族诛宣帝祖母史良 (第 21a 页)
  北齐胡长仁重修郭巨碑跋
胡长仁者高齐胡太后之兄废后之父世祖末为尚书
令后主即位和士开忌之谮其骄恣出为齐州刺史长
仁怨恨谋遣刺客杀士开事觉祖珽引汉诛 薄昭
故事 (第 8b 页)
    (子玺符再拜上代王曰宗室将相王列/侯以为其宜寡人寡人不敢辞遂即位)
丞相臣平太尉臣勃大将军臣武御史大夫臣苍宗正
臣郢朱虚侯臣章东牟侯臣兴居典客臣揭再拜言大
王足下子弘等皆非孝惠皇帝子不当奉宗庙臣谨请
阴安侯顷王后琅邪王列侯吏二千石议大王高皇帝

子宜为嗣愿大王即天子位
   薄昭(薄太后弟封轵/侯坐事自杀)
   予淮南厉王长书(长高帝少子文帝弟长母故/赵王张敖美人坐赵时事系)
    (河内自杀葬真定及 (第 7a 页)
    (子玺符再拜上代王曰宗室将相王列/侯以为其宜寡人寡人不敢辞遂即位)
丞相臣平太尉臣勃大将军臣武御史大夫臣苍宗正
臣郢朱虚侯臣章东牟侯臣兴居典客臣揭再拜言大
王足下子弘等皆非孝惠皇帝子不当奉宗庙臣谨请
阴安侯顷王后琅邪王列侯吏二千石议大王高皇帝

子宜为嗣愿大王即天子位
  薄昭(薄太后弟封 轵/侯
坐事自杀)
   予淮南厉王长书(长高帝少子文帝弟长母故/赵王张敖美人坐赵时事系)
    (河内自 (第 7a 页)
 庶几遗大投艰无复外虑足以遂吾逸乐之私耳独
 不意其引水行舟为山筑台居室服御踰制僣度如
 此其甚由是赫然震怒责让王商悉令召待府舍而
 以 薄昭
之事恐之帝之心岂诚为天下国家哉恶其 (第 1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