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纳諌
忠言元不为身谋大海真能纳众流始信适情皆佞口
须知逆耳是嘉猷虞廷屡有陈谟拜汉室频闻下诏求
试看古来青史上直臣 明主一 时收
节用
君王俭德小民知往代流传尽可师阶土仅存三尺制
露台真惜百金赀丰凶岂必归年岁出纳惟应付 (第 3a 页)
忠言元不为身谋大海真能纳众流始信适情皆佞口
须知逆耳是嘉猷虞廷屡有陈谟拜汉室频闻下诏求
试看古来青史上直臣 明主一 时收
节用
君王俭德小民知往代流传尽可师阶土仅存三尺制
露台真惜百金赀丰凶岂必归年岁出纳惟应付 (第 3a 页)
(之殊特抟击而不可当引以为类是大/臣正色立朝之义也公盖以自况云)
臣甫言臣之近代陵夷(陵夷属上句或/连次句者非)公侯之贵磨灭
(磨灭属次句或/连下句者非)鼎铭之勋不复炤耀于明时自先君恕预
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矣亡祖故尚书膳部员外郎
先臣审言修文于中宗之朝高视于藏书之府故天下
学士到于今而师之臣幸赖先臣绪业自七岁所缀诗
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馀篇今贾马之徒得排金门上
玉堂者甚众矣惟臣衣不盖体尝寄食于人奔走不暇
祇(一作/只)恐转死沟壑安敢望仕进乎伏惟明主(文粹作 明主一)
( 作天/子)哀怜之(一有明/主二字)倘使执先祖之故事拔泥涂之久
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 (第 55b 页)
臣甫言臣之近代陵夷(陵夷属上句或/连次句者非)公侯之贵磨灭
(磨灭属次句或/连下句者非)鼎铭之勋不复炤耀于明时自先君恕预
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矣亡祖故尚书膳部员外郎
先臣审言修文于中宗之朝高视于藏书之府故天下
学士到于今而师之臣幸赖先臣绪业自七岁所缀诗
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馀篇今贾马之徒得排金门上
玉堂者甚众矣惟臣衣不盖体尝寄食于人奔走不暇
祇(一作/只)恐转死沟壑安敢望仕进乎伏惟明主(文粹作 明主一)
( 作天/子)哀怜之(一有明/主二字)倘使执先祖之故事拔泥涂之久
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 (第 55b 页)
琯也争楚
狱者御史林秉汉也此皆坐忤阁臣者也而诸以别白
是非邪正忤阁臣者给事中卢明诹曹大咸任彦檗李
沂 御史马经纶 范俊刑部主事刘志达也以进贤退不
肖忤阁臣者吏部郎中王教冯生虞黄缙也因而坐汰
者吏部员外钱养廉主事穆深 (第 36a 页)
狱者御史林秉汉也此皆坐忤阁臣者也而诸以别白
是非邪正忤阁臣者给事中卢明诹曹大咸任彦檗李
沂 御史马经纶 范俊刑部主事刘志达也以进贤退不
肖忤阁臣者吏部郎中王教冯生虞黄缙也因而坐汰
者吏部员外钱养廉主事穆深 (第 36a 页)
馀诸
家虽举世传诵之文义枝辞穴者或不免矣未便削去
姑钩划于旁俾观者别择焉
明御史马公文集序
有明 御史马公经纶 奏议杂文诗语录凡十卷其孙骐
集录而属余序之公之仕也适当神宗晚节上怠于政
而君臣不交边方军纪渐蛊蠹于幽 (第 16b 页)
家虽举世传诵之文义枝辞穴者或不免矣未便削去
姑钩划于旁俾观者别择焉
明御史马公文集序
有明 御史马公经纶 奏议杂文诗语录凡十卷其孙骐
集录而属余序之公之仕也适当神宗晚节上怠于政
而君臣不交边方军纪渐蛊蠹于幽 (第 16b 页)
之
外几删修秦晋以来宁有治虞周之上不同风方石未
免坐此病也
成化中有陈大学士卒忘其名京师人以诗吊之曰 闻
道先生
已盖棺薤歌声里万人欢填门客散名犹在负
郭田多死亦安盐井已非当日利冰山无复昔时寒九
原若遇南阳李为道罗 (第 12b 页)
外几删修秦晋以来宁有治虞周之上不同风方石未
免坐此病也
成化中有陈大学士卒忘其名京师人以诗吊之曰 闻
道先生
郭田多死亦安盐井已非当日利冰山无复昔时寒九
原若遇南阳李为道罗 (第 12b 页)
正。旨意恳至。日月之明。洞照乎义理之源。 继述之孝。著见于 纶綍之间。臣感激钦诵。自不觉心语于口曰。 明主一
言。昭揭一世。君子可以有恃。小人可以知惧。诐行之肆。邪说之炽。不复为今日忧也。继伏见尹光普 处分传教 (第 365L 页)
肃之说无则外不收敛而心不慢之说入矣。常惺惺之说无则强欲把捉而心昏昧之患乘之。其心收敛之说无则又无以发 明主一
之方矣。从一方入则三方固在其中。而更须逐件理会然后。乃为完备而无弊矣。
损之象章
朱子云观理是非 (第 243L 页)
损之象章
朱子云观理是非 (第 243L 页)
敬斋箴惟精惟一之精。心经作心字。朱子大全及性理大全。皆作精字。未知何者为是耶。尤庵先生手写此箴。方在鄙家。而亦作精字矣。
惟心惟一之心字。不独心经为然。退溪圣学十图亦然。然朱子大全。既作精字。尤翁又依此书之。则诚不敢以彼易此。但此箴此句。是发 明主一 之义。故主于心之一者而为言。似甚好。退溪之意。其亦出于此耶。虽依大全。作精字说。恐须与书之本文不同。 (第 139H 页)
惟心惟一之心字。不独心经为然。退溪圣学十图亦然。然朱子大全。既作精字。尤翁又依此书之。则诚不敢以彼易此。但此箴此句。是发 明主一 之义。故主于心之一者而为言。似甚好。退溪之意。其亦出于此耶。虽依大全。作精字说。恐须与书之本文不同。 (第 139H 页)
而不知止哉。惟有明知为弊之端。的见生弊之源。捧漏沃焦。不足以喻其急。而拔本除根。始可以责其效。更愿为 明主一
陈之。臣之前疏所谓军无定制。兵无定额者。宲由柳斐然之请复五卫而仍存束伍。昔之为军者一。而今之为军者二 (第 161L 页)
非矣。又曰某也可罪。而至今未闻有分别淑慝之事。使善良之士。相继引去。当今旧弼宿望如领台。何惜而不为 明主一
言。以安 宗社于阽危之际乎。后日四方之责。将丛于此爷之身。虽百口无以自白矣。爱慕之深。期望之重。而大 (第 291H 页)
故时挫强贼。而后王不察。将士弛懈。驯致丧亡。韩山公所叹。岂不为明公今日之忧乎。区区之望。凝思至计。为 明主一
言也。瞻天察人。江革忧深。敢发分外之言。而踪迹猥烦。末由面诉。伏纸想望。不任怅惘。壬辰三月十四日。宪 (第 468H 页)
时挫强贼。而后王不察。将士弛懈。驯致丧亡。韩山公所叹。岂不为明公今日之忧乎。区区之望。凝思至计。为 明主一
言也。瞻天察人。江革忧深。敢发分外之言。而踪迹猥烦。末由面诉。伏纸想望。不任怅惘。壬辰三月十四日。宪 (第 338H 页)
迫问言根之意。且惠畴之所贸良马。既云其多。则其马主姓名。台臣亦何能尽知。而设使尽知。只的指重臣家所赂 马主一
人足矣。及其自政院招问之际。既以义州人崔禹锡为告。又举安州人不知名者为告。已涉眩乱。而若其曹复卿,李 (第 105H 页)
见有受命坦坦而去者。递易纷纭。人皆嗟咄。而最其衄血而免者。物议尤腾。故臣敢为 明主一
言断断。意在于杜后弊砺臣节。亦岂讦人之私。而故为刻覈之论哉。今见台臣引避之启。率是替人分疏之语。而其 (第 380H 页)
别纸
以弟之为人。得此虚名。上欺天日。亦足以观世变矣。兄主适坐岩廊。任他不言。岂非未安。愚愿兄主为 明主一 言曰。某本偏躁。嗜酒狂妄。而略闻家庭师友之论。若谓之未必无一善可取则可。若置之讲院之职。则渠亦自知其 (第 330H 页)
以弟之为人。得此虚名。上欺天日。亦足以观世变矣。兄主适坐岩廊。任他不言。岂非未安。愚愿兄主为 明主一 言曰。某本偏躁。嗜酒狂妄。而略闻家庭师友之论。若谓之未必无一善可取则可。若置之讲院之职。则渠亦自知其 (第 330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