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代祀高丽国山川记(宋濂/)
皇帝受天明命丕承正统薄海内外罔不臣妾德流惠
敷浃于神人粤洪武三年春正月二日癸已上御奉天
殿受群臣朝乃言曰朕以菲德惟天惟祖宗是赖位于
诸侯王兆民之上郊庙祀享之礼朕不敢不恭然而名
山大川能出云雨以泽被生民者朕于报祈亦罔或弗
钦迩者高丽国奉表称臣已封其君为王爵锡以金印
而其境内山川未遑致祭非一视同仁之意仪曹其议
行之于是礼部尚书臣崔亮郎中臣赵时泰员外郎臣
兰以权主事臣 黄肃 相与具牢醴幡币选志虑凝一可
通神明之士充使者以行有司遂以臣徐师昊名上既
复命上出宿斋宫七日始御翰墨撰 (第 12a 页)
皇帝受天明命丕承正统薄海内外罔不臣妾德流惠
敷浃于神人粤洪武三年春正月二日癸已上御奉天
殿受群臣朝乃言曰朕以菲德惟天惟祖宗是赖位于
诸侯王兆民之上郊庙祀享之礼朕不敢不恭然而名
山大川能出云雨以泽被生民者朕于报祈亦罔或弗
钦迩者高丽国奉表称臣已封其君为王爵锡以金印
而其境内山川未遑致祭非一视同仁之意仪曹其议
行之于是礼部尚书臣崔亮郎中臣赵时泰员外郎臣
兰以权主事臣 黄肃 相与具牢醴幡币选志虑凝一可
通神明之士充使者以行有司遂以臣徐师昊名上既
复命上出宿斋宫七日始御翰墨撰 (第 12a 页)
时而敢违孔子之训而自比于土瓦木石也耶
黄子邕 诗集序(王祎/)
旴江 (第 12a 页)
黄子邕 氏善为诗其诗有曰醉梦藁者皆古乐府
歌行五言古体总若干卷其辞简质平实壹本于汉魏
而绝去近代声律之弊殆几 (第 12a 页)
于古矣嗟乎若 子邕 者岂
非其意欲追古之作者以为并然可不谓为今世之能
言者欤予尝论之三百篇之诗其作者非一人亦非一
时之所 (第 12a 页)
作而其为言大抵指事立义明而易知引物连
类近而易见未尝有艰深矫饰之语而天道之显晦人
事之治否世变之隆污物理之盛衰无不著焉此诗之
体所以为有系也后世之言诗者不知出此往往惟炫
其才藻而漫衍华缛奇诡浮靡之是尚较妍蚩工拙于
辞语间而不顾其大体之所系江左以来迄于唐宋其
习皆然是其为弊固亦非一日矣今 子邕 乃能斥漫衍
以为简屏华缛以为质黜奇诡以为平易浮靡以为实
读其辞知其于天道人事世变物理之际详矣等而上 …… (第 12b 页)
之讵止于汉魏而已哉故予以谓 子邕 之诗殆几于古
今世能言之士如 (第 13a 页)
子邕 者盖不可多得也 (第 13a 页)
子邕 尝北游
遭世叔季其言不见用其志郁郁不得遂赖今天子明
圣尽收前代遗才而甄录之故 (第 13a 页)
子邕 遂擢官于礼部会
朝廷方务稽古礼文之事讨论润色出于 (第 13a 页)
子邕 者居多
盖 (第 13a 页)
子邕 之学不特善于诗而已予故论其诗并及其平
生之槩使读之者因得以悉其人而又以见予于 (第 13a 页)
子邕
之诗能知其意之所在与其学之所至非苟焉相好而 (第 13a 页)
黄子邕 诗集序(王祎/)
旴江 (第 12a 页)
黄子邕 氏善为诗其诗有曰醉梦藁者皆古乐府
歌行五言古体总若干卷其辞简质平实壹本于汉魏
而绝去近代声律之弊殆几 (第 12a 页)
于古矣嗟乎若 子邕 者岂
非其意欲追古之作者以为并然可不谓为今世之能
言者欤予尝论之三百篇之诗其作者非一人亦非一
时之所 (第 12a 页)
作而其为言大抵指事立义明而易知引物连
类近而易见未尝有艰深矫饰之语而天道之显晦人
事之治否世变之隆污物理之盛衰无不著焉此诗之
体所以为有系也后世之言诗者不知出此往往惟炫
其才藻而漫衍华缛奇诡浮靡之是尚较妍蚩工拙于
辞语间而不顾其大体之所系江左以来迄于唐宋其
习皆然是其为弊固亦非一日矣今 子邕 乃能斥漫衍
以为简屏华缛以为质黜奇诡以为平易浮靡以为实
读其辞知其于天道人事世变物理之际详矣等而上 …… (第 12b 页)
之讵止于汉魏而已哉故予以谓 子邕 之诗殆几于古
今世能言之士如 (第 13a 页)
子邕 者盖不可多得也 (第 13a 页)
子邕 尝北游
遭世叔季其言不见用其志郁郁不得遂赖今天子明
圣尽收前代遗才而甄录之故 (第 13a 页)
子邕 遂擢官于礼部会
朝廷方务稽古礼文之事讨论润色出于 (第 13a 页)
子邕 者居多
盖 (第 13a 页)
子邕 之学不特善于诗而已予故论其诗并及其平
生之槩使读之者因得以悉其人而又以见予于 (第 13a 页)
子邕
之诗能知其意之所在与其学之所至非苟焉相好而 (第 13a 页)
赛小姑庙
育秀凌华嵩标奇奠淮楚阳辟启神关阴沈开水府林
林聚商舳渊渊闻戍鼓陈瑟会安歌传芭纷代舞椒浆
既芬洁桂棹方容与日暮怀归情含涕望修渚
黄 肃(五首/) 肃字子邕江西新城人元季官礼部主事自北
平来见命仍故官升侍郎己降郎中复升工部
侍郎 (第 15b 页)
育秀凌华嵩标奇奠淮楚阳辟启神关阴沈开水府林
林聚商舳渊渊闻戍鼓陈瑟会安歌传芭纷代舞椒浆
既芬洁桂棹方容与日暮怀归情含涕望修渚
黄 肃(五首/) 肃字子邕江西新城人元季官礼部主事自北
平来见命仍故官升侍郎己降郎中复升工部
侍郎 (第 15b 页)
不能无之览者择焉而已君讳友桂诜
仲其字学行志业具载宋太史所为墓志兹故弗道而
论予所疑者序其书焉
黄子邕 诗集序
旴 (第 25a 页)
黄子邕 氏善为诗其诗有曰醉梦藁者皆古乐府 (第 25a 页)
歌行五言古体总若干卷其辞简质平实壹本于汉魏
而绝去近代声律之弊殆几于古矣嗟乎若 子邕 者岂
非其意欲追古之作者以为并然可不谓为今世之能
言者欤予尝论之三百篇之诗其作者非一人亦非一
时之所 (第 25b 页)
作而其为言大抵指事立义明而易知引物连
类近而易见未尝有艰深矫饰之语而天道之显晦人
事之治否世变之隆污物理之盛衰无不著焉此诗之
体所以为有系也后世之言诗者不知出此往往惟□
其才藻而漫衍华缛奇诡浮靡之是尚较妍媸工拙于
辞语间而不顾其大体之所系江左以来迄于唐宋其
习皆然是其为弊固亦非一日矣今 子邕 乃能斥漫衍
以为简屏华缛以为质黜奇诡以为平易浮靡以为实
读其辞知其于天道人事世变物理之际详矣等而上 (第 26a 页)
之讵止于汉魏而已哉故予以谓 子邕 之诗殆几于古
今世能言之士如 (第 26a 页)
子邕 者盖不可多得 (第 26a 页)
子邕 尝北游
遭世叔季其言不见用其志郁郁不得遂赖今天子明 …… (第 26a 页)
圣尽收前代遗才而甄录之故 子邕 遂擢官于礼部会
朝廷方务稽古礼文之事讨论润色出于 (第 26b 页)
子邕 者居多
盖 (第 26b 页)
子邕 之学不特善于诗而已予故论其诗并及其平
生之槩使读之者因得以悉其人而 (第 26b 页)
子邕
之诗能知其意之所在与其学之所至非苟焉相好而
已也 (第 26b 页)
仲其字学行志业具载宋太史所为墓志兹故弗道而
论予所疑者序其书焉
黄子邕 诗集序
旴 (第 25a 页)
黄子邕 氏善为诗其诗有曰醉梦藁者皆古乐府 (第 25a 页)
歌行五言古体总若干卷其辞简质平实壹本于汉魏
而绝去近代声律之弊殆几于古矣嗟乎若 子邕 者岂
非其意欲追古之作者以为并然可不谓为今世之能
言者欤予尝论之三百篇之诗其作者非一人亦非一
时之所 (第 25b 页)
作而其为言大抵指事立义明而易知引物连
类近而易见未尝有艰深矫饰之语而天道之显晦人
事之治否世变之隆污物理之盛衰无不著焉此诗之
体所以为有系也后世之言诗者不知出
其才藻而漫衍华缛奇诡浮靡之是尚较妍媸工拙于
辞语间而不顾其大体之所系江左以来迄于唐宋其
习皆然是其为弊固亦非一日矣今 子邕 乃能斥漫衍
以为简屏华缛以为质黜奇诡以为平易浮靡以为实
读其辞知其于天道人事世变物理之际详矣等而上 (第 26a 页)
之讵止于汉魏而已哉故予以谓 子邕 之诗殆几于古
今世能言之士如 (第 26a 页)
子邕 者盖不可多得 (第 26a 页)
子邕 尝北游
遭世叔季其言不见用其志郁郁不得遂赖今天子明 …… (第 26a 页)
圣尽收前代遗才而甄录之故 子邕 遂擢官于礼部会
朝廷方务稽古礼文之事讨论润色出于 (第 26b 页)
子邕 者居多
盖 (第 26b 页)
子邕 之学不特善于诗而已予故论其诗并及其平
生之槩使读之者因得以悉其人而 (第 26b 页)
子邕
之诗能知
已也 (第 26b 页)
代祀高丽国山川记
皇帝受天明命丕承正统薄海内外罔不臣妾德流惠
敷浃于神人粤洪武三年春正月二日癸巳上御奉天
殿受群臣朝乃言曰朕以菲德惟天惟祖宗是赖位于
诸侯王兆民之上郊庙祠享之礼朕不敢不恭然而名
山大川能出云雨以被泽生民者朕于报祈亦罔或弗
钦迩者高丽国奉表称臣已封其君为王爵锡以金印
而其境内山川未遑致祭非一视同仁之意仪曹其议
行之于是礼部尚书臣崔亮郎中臣赵时泰员外郎臣
兰以权主事臣 黄肃 相与具牢醴幡币选志虑凝一可
通神明之士充使者以行有司遂以臣徐师昊名上既
复命上出宿斋宫七日始御翰墨撰 (第 1b 页)
皇帝受天明命丕承正统薄海内外罔不臣妾德流惠
敷浃于神人粤洪武三年春正月二日癸巳上御奉天
殿受群臣朝乃言曰朕以菲德惟天惟祖宗是赖位于
诸侯王兆民之上郊庙祠享之礼朕不敢不恭然而名
山大川能出云雨以被泽生民者朕于报祈亦罔或弗
钦迩者高丽国奉表称臣已封其君为王爵锡以金印
而其境内山川未遑致祭非一视同仁之意仪曹其议
行之于是礼部尚书臣崔亮郎中臣赵时泰员外郎臣
兰以权主事臣 黄肃 相与具牢醴幡币选志虑凝一可
通神明之士充使者以行有司遂以臣徐师昊名上既
复命上出宿斋宫七日始御翰墨撰 (第 1b 页)
吕氏采史目录序
皇帝既正宸极龛定幽燕薄海内外罔不臣妾慨然悯
胜国之亡其史将遂湮微乃洪武元年冬十有一月命
启十三朝实录建局删修而诏宋濂王祎总裁其事起
山林遗逸之士协恭共成之以其不仕于元而得笔削
之公也明年秋七月史成自太祖迄于宁宗总一百五
十九卷左丞相宣国公李善长率诸史臣上进顺帝三
十六年之事旧乏实录史臣无所于考阙略不备于是
礼部尚书崔亮 主事黄肃 与濂等发凡举例奏遣使者
十又一人遍行天下凡涉史事者悉上送官今之北平
乃元氏故都山东亦号重镇一代典章文 (第 53a 页)
皇帝既正宸极龛定幽燕薄海内外罔不臣妾慨然悯
胜国之亡其史将遂湮微乃洪武元年冬十有一月命
启十三朝实录建局删修而诏宋濂王祎总裁其事起
山林遗逸之士协恭共成之以其不仕于元而得笔削
之公也明年秋七月史成自太祖迄于宁宗总一百五
十九卷左丞相宣国公李善长率诸史臣上进顺帝三
十六年之事旧乏实录史臣无所于考阙略不备于是
礼部尚书崔亮 主事黄肃 与濂等发凡举例奏遣使者
十又一人遍行天下凡涉史事者悉上送官今之北平
乃元氏故都山东亦号重镇一代典章文 (第 53a 页)
郊禋庆成诗序
皇帝自登大宝主百神即有事于昊天上帝以仁祖淳
皇帝配神作主于今五载弗懈益恭粤洪武壬子冬十
一月辛酉长日至复遘其时前期丙辰上御奉天殿集
臣工于庭告以誓命戊午出宿斋宫有司汜扫反土乡
为田烛各戒具修罔敢弗肃及期行事百辟卿士后先
骏奔牲牷肥腯圭币温致器用质雅酒齐苾芬乐舞具
举升烟上闻皇心内外质文两尽上帝居歆福禄攸降
既竣事礼部尚书陶凯工部尚书 黄肃 工部侍郎牛谅
晋府参军熊鼎磨勘司令吴云兵部郎中刘崧工部主
事周子谅秘书监丞陶谊晋府录事张孟兼吴府录事 (第 2b 页)
皇帝自登大宝主百神即有事于昊天上帝以仁祖淳
皇帝配神作主于今五载弗懈益恭粤洪武壬子冬十
一月辛酉长日至复遘其时前期丙辰上御奉天殿集
臣工于庭告以誓命戊午出宿斋宫有司汜扫反土乡
为田烛各戒具修罔敢弗肃及期行事百辟卿士后先
骏奔牲牷肥腯圭币温致器用质雅酒齐苾芬乐舞具
举升烟上闻皇心内外质文两尽上帝居歆福禄攸降
既竣事礼部尚书陶凯工部尚书 黄肃 工部侍郎牛谅
晋府参军熊鼎磨勘司令吴云兵部郎中刘崧工部主
事周子谅秘书监丞陶谊晋府录事张孟兼吴府录事 (第 2b 页)
补张冯加冠字辞(有/序)
瑞安张生冯宋金部郎中声道诸孙也以文学荐于朝
擢奉常赞礼郎奉常所典祀天神飨人鬼祭地祇之礼
其责任为甚重冯能周施佐助而无越礼愆度君子称
之冯当冠时大宾字之曰子翼而未有造祝辞者迩来
监祀广西行中书省参知政事 黄君子邕 尝为推说字
义而序之冯事予颇谨间复以祝辞为请予按士冠礼
载其三加之辞甚具辞古也而字说则今也予虽不敏 (第 28b 页)
瑞安张生冯宋金部郎中声道诸孙也以文学荐于朝
擢奉常赞礼郎奉常所典祀天神飨人鬼祭地祇之礼
其责任为甚重冯能周施佐助而无越礼愆度君子称
之冯当冠时大宾字之曰子翼而未有造祝辞者迩来
监祀广西行中书省参知政事 黄君子邕 尝为推说字
义而序之冯事予颇谨间复以祝辞为请予按士冠礼
载其三加之辞甚具辞古也而字说则今也予虽不敏 (第 28b 页)
先生侈章服华宠世之所同
贵而予不敢以为先生荣南濠子以予言致之先
生亦且以予为知言乎乙丑十月序
送 黄敬夫先生 佥宪广西序
古之仕者将以行其道今之仕者将以利其身将
以行其道故能不以险夷得丧动其心而惟道之
行否为休 (第 10a 页)
戚利其身故怀土偷安见利而趋见难
而惧非古今之性尔殊也其所以养于平日者之
不同而观夫天下者之达与不达耳吾邑 黄君敬
夫
以刑部员外郎擢广西按察佥事广西天下之
西南徼也地卑湿而土疏薄接境于诸岛蛮夷瘴
疠郁蒸之气朝夕㳽茫不常 …… (第 10a 页)
川道里皆其亲戚坟墓之所在而岭
广之民亦将视我为父兄以我为亲戚雍雍爱戴
相眷恋而不忍去况以为惧而避之耶 敬夫 吾邑
之英也幼居于乡乡之人无不敬爱长徙于南畿
之六合六合之人敬而爱之犹吾乡也及举进士
宰新郑新郑之民 (第 11b 页)
贵而予不敢以为先生荣南濠子以予言致之先
生亦且以予为知言乎乙丑十月序
送 黄敬夫先生 佥宪广西序
古之仕者将以行其道今之仕者将以利其身将
以行其道故能不以险夷得丧动其心而惟道之
行否为休 (第 10a 页)
戚利其身故怀土偷安见利而趋见难
而惧非古今之性尔殊也其所以养于平日者之
不同而观夫天下者之达与不达耳吾邑 黄君敬
夫
西南徼也地卑湿而土疏薄接境于诸岛蛮夷瘴
疠郁蒸之气朝夕㳽茫不常 …… (第 10a 页)
川道里皆其亲戚坟墓之所在而岭
广之民亦将视我为父兄以我为亲戚雍雍爱戴
相眷恋而不忍去况以为惧而避之耶 敬夫 吾邑
之英也幼居于乡乡之人无不敬爱长徙于南畿
之六合六合之人敬而爱之犹吾乡也及举进士
宰新郑新郑之民 (第 11b 页)
石园集序
今礼部尚书吉水李公辑其先公兵部左侍郎梅公先
生之诗文镂版行世乃遗书彝尊序之曰周之诗采诸
国史独南风不著于录毋亦輶轩所未至与迨王迹既
熄群雅不作顾屈宋唐景骚人于焉代兴诗虽亡而骚
实继之未见南风之不及于北也江西非楚之分壤乎
自晋以降代有作者至宋涪翁黄氏厌格诗近体之平
熟务去陈言力盘硬语于是吕居仁辈演为诗派同调
二十五人斯云盛矣元则虞杨范揭率皆豫章之彦及
洪武初此邦隐居之士犹撰元音遗响一编于时仕于
朝者则有金溪危公素进贤朱公梦炎泰和刘公崧新
城 黄公肃 咸以经国之馀研心风雅以视吴中四杰粤 (第 1b 页)
今礼部尚书吉水李公辑其先公兵部左侍郎梅公先
生之诗文镂版行世乃遗书彝尊序之曰周之诗采诸
国史独南风不著于录毋亦輶轩所未至与迨王迹既
熄群雅不作顾屈宋唐景骚人于焉代兴诗虽亡而骚
实继之未见南风之不及于北也江西非楚之分壤乎
自晋以降代有作者至宋涪翁黄氏厌格诗近体之平
熟务去陈言力盘硬语于是吕居仁辈演为诗派同调
二十五人斯云盛矣元则虞杨范揭率皆豫章之彦及
洪武初此邦隐居之士犹撰元音遗响一
朝者则有金溪危公素进贤朱公梦炎泰和刘公崧新
城 黄公肃 咸以经国之馀研心风雅以视吴中四杰粤 (第 1b 页)
赵埙传
赵埙字伯友新喻人元至正中贡于乡官上犹教谕人
目为南郭先生洪武元年帝既平定朔方冬十一月诏
发袐府所藏元十三朝实录以宋濂王袆充总裁官徵
山林遗逸之士纂修元史凡一十六人汪克宽胡翰宋
禧陶凯陈基赵汸张文海徐尊生黄篪傅恕王锜傅著
谢徽高启曾鲁埙与焉明年二月开局天界寺秋八月
史成为本纪三十有七卷志五十有三卷表六卷传六
十有三卷中书左丞相兼太子少师宣国公李善长奉
表以进人赐白金文绮而顺帝三十六年事无实录可
考于是翰林学士宋濂礼部尚书崔亮 主事黄肃 发凡
举例奏遣使吕复欧阳佑黄盅等一十二人遍行天下
凡涉史事者悉送上官复至北平遣儒生危于等分行 (第 7a 页)
赵埙字伯友新喻人元至正中贡于乡官上犹教谕人
目为
发袐府所藏元十三朝实录以宋濂王袆充总裁官徵
山林遗逸之士纂修元史凡一十六人汪克宽胡翰宋
禧陶凯陈基赵汸张文海徐尊生黄篪傅恕王锜傅著
谢徽高启曾鲁埙与焉明年二月开局天界寺秋八月
史成为本纪三十有七卷志五十有三卷表六卷传六
十有三卷中书左丞相兼太子少师宣国公李善长奉
表以进人赐白金文绮而顺帝三十六年事无实录可
考于是翰林学士宋濂礼部尚书崔亮 主事黄肃 发凡
举例奏遣使吕复欧阳佑黄盅等一十二人遍行天下
凡涉史事者悉送上官复至北平遣儒生危于等分行 (第 7a 页)
黄子邕
诗集序
旴江 (第 41b 页)
黄子邕 氏善为诗其诗有曰醉㝱藁者皆古乐府
歌行五言古体总若干卷其辞简质平实壹本于汉魏
而绝去近代声律之弊殆几 (第 41b 页)
于古矣嗟乎若 子邕 者岂
非其意欲追古之作者以为并然可不谓为今世之能
言者欤予尝论之三百篇之诗其作者非一人亦非一
时之所 (第 41b 页)
作而其为言大抵指事立义明而易知引物连
类近而易见未尝有艰深矫饰之语而天道之显晦人
事之治否世变之隆污物理之盛衰无不著焉此诗之
体所以为有系也后世之言诗者不知出此往往惟衒
其才藻而漫衍华缛奇诡浮靡之是尚较妍蚩工拙于
辞语间而不顾其大体之所系江左以来迄于唐宋其
习皆然是其为弊固亦非一日矣今 子邕 乃能斥漫衍
以为简屏华缛以为质黜奇诡以为平祛浮靡以为实
读其辞知其于天道人事世变物理之际详矣等而上 (第 42a 页)
之讵止于汉魏而已哉故予以谓 子邕 之诗殆几于古 …… (第 42a 页)
今世能言之士如 子邕 者盖不可多得也 (第 42b 页)
子邕 尝北游
遭世叔季其言不见用其志郁郁不得遂赖今天子
明圣尽收前代遗才而甄录之故 (第 42b 页)
子邕 遂擢官于礼部
会朝廷方务稽古礼文之事讨论润色出于 (第 42b 页)
子邕 者居
多盖 (第 42b 页)
子邕 之学不特善于诗而已予故论其诗并及其
平生之槩使读之者因得以悉其人而又以见予于 (第 42b 页)
子
邕 之诗能知其意之所在与其学之所至非苟焉相好
而已也 (第 42b 页)
旴江 (第 41b 页)
黄子邕 氏善为诗其诗有曰醉㝱藁者皆古乐府
歌行五言古体总若干卷其辞简质平实壹本于汉魏
而绝去近代声律之弊殆几 (第 41b 页)
于古矣嗟乎若 子邕 者岂
非其意欲追古之作者以为并然可不谓为今世之能
言者欤予尝论之三百篇之诗其作者非一人亦非一
时之所 (第 41b 页)
作而其为言大抵指事立义明而易知引物连
类近而易见未尝有艰深矫饰之语而天道之显晦人
事之治否世变之隆污物理之盛衰无不著焉此诗之
体所以为有系也后世之言诗者不知出此往往惟衒
其才藻而漫衍华缛奇诡浮靡之是尚较妍蚩工拙于
辞语间而不顾其大体之所系江左以来迄于唐宋其
习皆然是其为弊固亦非一日矣今 子邕 乃能斥漫衍
以为简屏华缛以为质黜奇诡以为平祛浮靡以为实
读其辞知其于天道人事世变物理之际详矣等而上 (第 42a 页)
之讵止于汉魏而已哉故予以谓 子邕 之诗殆几于古 …… (第 42a 页)
今世能言之士如 子邕 者盖不可多得也 (第 42b 页)
子邕 尝北游
遭世叔季其言不见用其志郁郁不得遂赖今天子
明圣尽收前代遗才而甄录之故 (第 42b 页)
子邕 遂擢官于礼部
会朝廷方务稽古礼文之事讨论润色出于 (第 42b 页)
子邕 者居
多盖 (第 42b 页)
子邕 之学不特善于诗而已予故论其诗并及其
平生之槩使读之者因得以悉其人而又以见予于 (第 42b 页)
子
邕 之诗能知其意之所在与其学之所至非苟焉相好
而已也 (第 42b 页)
福建转运盐使司题名记
国家底定南服乃洪武元年三月诏即福建置转运使
司以总盐政重国课也于是濠梁杨公桢吴公某并以
器能昭被简擢杨公为使吴公同知其司事越二年二
公谓凡官府皆有题名乃谋砻石书而刻之伻来俾余
为之记盖福建所𨽻者八州人物繁阜煮海之利昔称
易办然比岁兵兴之馀户口既耗而课额倍增人以为
病惟二公能究其利原革其弊蠹以故绩用优著大课
告集其可谓称吾圣天子所任属者矣是故题名之建
即姓名以识贤否因岁月而稽黜陟劝惩之义于是乎
在今兹所书自二公始而虚其左以俟来者云
友怡堂记
礼部 黄君子邕 谓余曰昔我曾大父年六十有三而我
大父以生曾大父盖年九十四而没大父承其堂构惟 …… (第 19a 页)
莫不化之又岂特为黄氏一家之善而已哉余是用推
其说以复 子邕 而致诸克明甫请揭诸壁间以为记若
夫棣鄂之歌荆树之曲则群公与 (第 20b 页)
子邕 游者当为之赋
兹不复云
崆峒山房记
崆峒山在赣郡城南二十里按寰宇记一名崆山山多
林木果实一郡资 (第 20b 页)
国家底定南服乃洪武元年三月诏即福建置转运使
司以总盐政重国课也于是濠梁杨公桢吴公某并以
器能昭被简擢杨公为使吴公同知其司事越二年二
公谓凡官府皆有题名乃谋砻石书而刻之伻来俾余
为之记盖福建所𨽻者八州人物繁阜煮海之利昔称
易办然比岁兵兴之馀户口既耗而课额倍增人以为
病惟二公能究其利原革其弊蠹以故绩用优著大课
告集其可谓称吾圣天子所任属者矣是故题名之建
即姓名以识贤否因岁月而稽黜陟劝惩之义于是乎
在今兹所书自二公始而虚其左以俟来者云
友怡堂记
礼部 黄君子邕 谓余曰昔我曾大父年六十有三而我
大父以生曾大父盖年九十四而没大父承其堂构惟 …… (第 19a 页)
莫不化之又岂特为黄氏一家之善而已哉余是用推
其说以复 子邕 而致诸克明甫请揭诸壁间以为记若
夫棣鄂之歌荆树之曲则群公与 (第 20b 页)
子邕 游者当为之赋
兹不复云
崆峒山房记
崆峒山在赣郡城南二十里按寰宇记一名崆山山多
林木果实一郡资 (第 20b 页)
视其
死也若蜕其存也蠢蠢其没也泯泯则其名虽曰人其
实木石鸟兽虫鱼草芥之不若矣而谓君子寓之乎礼
部侍郎 黄君子邕 以盛年粹学脩才雅誉为时名卿寓
其兴于诗酒山水则有不暇也寓其情于歌舞管弦则
有不欲也寓其志于富贵功名则 (第 15b 页)
死也若蜕其存也蠢蠢其没也泯泯则其名虽曰人其
实木石鸟兽虫鱼草芥之不若矣而谓君子寓之乎礼
部侍郎 黄君子邕 以盛年粹学脩才雅誉为时名卿寓
其兴于诗酒山水则有不暇也寓其情于歌舞管弦则
有不欲也寓其志于富贵功名则 (第 15b 页)
璚姬墓宋仲珩同赋
野花凝粉钿琼姬醉时面夕露柳丝长璚姬晚黛妆行
人坟上莫回首一顾春风一断肠
来日苦短 黄子邕 同赋(二首/)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人生如朝露不如笑歌置酒临高
堂春风不到九泉下盛年一去难再芳老行及之徒 (第 9a 页)
野花凝粉钿琼姬醉时面夕露柳丝长璚姬晚黛妆行
人坟上莫回首一顾春风一断肠
来日苦短 黄子邕 同赋(二首/)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人生如朝露不如笑歌置酒临高
堂春风不到九泉下盛年一去难再芳老行及之徒 (第 9a 页)
送安定书院山长张宗武
溪头梅花冰雪妍弟子送师张别筵绿莎为茵柳为幕
次第再拜春风前春风东来吹马耳马蹄咫尺长安市
尽道先生自此升君不见三鳣堂中杨伯起
挂剑台和 黄子邕
生诺诺尚浅死诺诺更深当时季子意即是徐君心嗟
嗟徐君骨已朽宝剑摩挲在吾手正拟临岐解赠君不
意挂君坟上柳 (第 7a 页)
溪头梅花冰雪妍弟子送师张别筵绿莎为茵柳为幕
次第再拜春风前春风东来吹马耳马蹄咫尺长安市
尽道先生自此升君不见三鳣堂中杨伯起
挂剑台和 黄子邕
生诺诺尚浅死诺诺更深当时季子意即是徐君心嗟
嗟徐君骨已朽宝剑摩挲在吾手正拟临岐解赠君不
意挂君坟上柳 (第 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