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陶庵先生传(高攀龙/)
陶庵先生者归子季思也苏之昆山人名子慕字季思
其父故太仆震川先生讳有光归子儿时即有至趋尝
挂酒衣带间见一卉一石佳者辄引酒自赏自馀童孺

所弄一切睨视无所屑及长苦心为文词醲味沉情而
出之以轻声远度飘飘乎如祓濯于醴泉甘露而荡以
清风被以鲜霞者辛卯举南畿乙未从京邸交 于嘉善
吴子志远过锡山交于高子攀龙三人相得欢甚时高
子筑室于蠡湖之上曰水居吴子筑室于祥荡之上曰
荻秋归子既三 (第 1b 页)
  紫藤轩记
藤花在京师于诸公署中推吏部都厅之藤匏庵吴尚
书所植也其在荐绅先生家则海波寺街之藤竹垞朱
翰林所居也皆见于前人歌咏极盛而近始推宣武门
李氏之藤其大合围每花开时浓阴覆屋香气绕座花
下人如各拥紫绮裘者穆堂先生时觞咏焉巳而万编
修孺庐来京先生以是轩为之馆而轩之左有屋数楹
则予居焉三径相参不须外召吉日良辰共坐花下采

花叶和粉为不托或和以菜为下酒物好事者闻而竞
至而是轩之藤文宴始极盛予闻是轩之兴也合肥李
相公实先之盖平津之阁也其子丹壑詹事读书于此
合肥之后归于长洲韩尚书巳而归 于嘉善
曹侍郎巳
而归于韩城张尚书韩城之后先生得之五世递传皆
座主门生也而皆登三槐跻九棘不可谓非京师邸第
(第 13b 页)
  郭君墓志铭(并序)
吴江郭君讳元灏字清源其祖讳如龙考讳谔君少工
为文为吴江学生而陆中丞耀之弟子也中丞最称贤
之君居家授徒仅以供养父母而已其室时至匮乏而
不以为憾中丞贵亦绝不往于第与书往来论学乾隆

五十一年君年五十三卒孺人迮氏无子侧室翁氏生
子麟凤麟尝从余学为文君亡其考犹在而家益贫麟
出游求养既而君考亡又数年麔乃克葬祖若父于是
葬君 于嘉善
县澄湖港之阡时嘉庆二年也次年遇余
于杭州乞补为君志余宿知吴江陆中丞天下君子其
所许必君子无疑也而又哀 (第 19b 页)
赐举人应锵捐职州同知卒庆钟太学生女二孙
八江宇澄淮河汉济泗伏保乾隆六十年十二月二
十日公子恭铭等葬公 于嘉善
县四中区藏字圩夫
人祔焉时元督学浙江敬勒铭曰
吴越之间灵秀所钟仁德之后必大厥宗怀毓纯笃
实生我公我公 (第 24a 页)
所劝。知恶不去则恶无所惩。以 殿下之聪明睿智。其于群下之贤不肖。岂或有遗照者。而臣愚死罪。以为 殿下 于嘉善
之道。则或反不足。于矜不能之道。则失之太过。故无才者常见优容。有才者常见摧折。无才者常见向用。有才者 (第 140L 页)
案续典通编。此法。末(一作未)尝改也。今之监司。于牧使守令。无论同等差等。并以坐揖答之。惟通政监司。 于嘉善
守令。起而答拜。谬云。隔等故答拜。是不知何物为隔等。谬以上差。名为下隔。谬以答拜。混于不答也。此法流 (第 346H 页)
尝条议时事。受知于督师史可法。可法欲用之。有凤知事不可为谢去。
董升字尽人。世居海宁为望族。高祖某婚 于嘉善。
因家焉。升幼有大志。常慕陈亮为人。为诸生。意殊不屑也。明季天下多故。辄目张髯奋。谈天下事。久不少懈。 (第 419L 页)
以白衣上言。言甚危切。其友力止之而止。时康熙八年也。
董升
董升。字尽人。世居海宁。为望族。高祖某婚 于嘉善。
因家焉。升幼有大志。常慕陈亮为人。为诸生。意殊不屑也。明季天下多故。辄因张髯奋谈天下事。久不少懈。有 (第 345L 页)
有德。小子有造。试观今日作人之方。一何悠邈。以 殿下之聪明。其于群下之贤不肖。岂有遗照。而臣谓 殿下 于嘉善
之道。或反不足。于矜不能之道。失之太过。故无才者常见向用。有才者常见落拓。世之素无志守者。岂必劳心思 (第 316L 页)
台不但朝望皆归。下至韦布儓隶。咸以为今日文衡。舍熙卿则此当为首。昨年。李相主荐。以方在堂上者。而进荐 于嘉善
三人之上。其意亦可见也。在其时。犹且然矣。今于再经首荐。方任艺苑。需次当拜之际。无端屈抑而下之。岂不 (第 512L 页)
儿。稍长。能通外典。长于记诵。读无过三遍。其后不忘。尝读书龙渊之山房。见佛家清净法。心生感念。遂薙染 于嘉善
轩。受戒具于碧峰师。而因遵善财南询故事。历参西岳,秋波,聋岩诸名师。自是辑会玄记。开键启钥。蔚为教宗 (第 303L 页)